林杰
关键词:急诊内科综合疗法;价值;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时间
【中图分类号】 R57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2)16--01
医院急诊科中,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十分常见,乃危急重症之一,以呕血黑便、腹痛、头晕、休克与无力等为主症,具有伴发疾病多与发病急等特点,若不积极干预,将会导致病人的死亡[1]。本文选取146名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病人(2020年1月-2021年12月),着重分析急诊内科综合疗法用于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价值,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本科接诊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病人146名,随机均分2组。试验组女性35人,男性38人,年纪在21-78岁之间,平均(45.69±5.31)岁。对照组女性34人,男性39人,年纪在21-79岁之间,平均(45.13±4.36)岁。病人有呕血与黑便等症状,年纪超过18岁。病人资料完整,非过敏体质,且无精神病史。2组年纪等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
(1)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者。(2)孕妇。(3)肿瘤者。(4)血液系统疾病者。(5)肝肾功能不全者。(6)中途转诊者。(7)精神病者。(8)依从性极差者。
1.3 方法
试验组采取急诊内科综合疗法,详细如下:急诊科药物治疗基础上,消化科行内镜检查,明确出血灶。对于胃部大量积血者,可用冰生理盐水对病灶进行抽吸和冲洗,让出血灶能够完整显露出来。检查期间,可视出血情况,采取镜下注射止血、局部喷洒止血、电凝止血、机械钛夹止血等方法对病人进行止血治疗。于内镜引导下,在病灶周围经多点黏膜注入浓度为1/1000的肾上腺素溶液,需确保注射总剂量低于10ml,每点注射剂量为0.5-1ml。凝血酶,单次用药量4000U,用喷管对准病灶不断的喷洒,待出血完全停止时,即可停止喷洒。通过高频电产生的热量使出血的血管脱水、凝固而达到止血。止血夹子钳住血管,数日后脱离时有血凝块形成,从而达到止血。
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急诊药物止血和补液等。
1.3 评价指标[2]
1.3.1 参考下述标准评估疗效:(1)无效,呕血与黑便等症状未缓解,出血未停止。(2)好转,呕血与黑便等症状明显缓解,出血停止。(3)显效,呕血和黑便等症状消失,且出血停止。对总有效率的计算以(好转+显效)/n*100%的结果为准。
1.3.2 记录2组住院时间,统计再出血者例数。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经SPSS 20.0,t对计量资料(x±s)检验,χ2对计数资料[n(%)]检验。若P<0.05,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疗效分析
从总有效率上看,试验组98.63%,和对照组87.67%相比更高(P<0.05)。如表1。
2.2 住院时间分析
从住院时间上看,试验组(7.68±1.27)d,对照组(10.49±1.82)d。对比可知,试验组的住院时间更短(t=5.2164,P<0.05)。
2.3 再出血率分析
统计结果显示,对于再出血者,试验组1人,占1.37%;对照组8人,占10.96%。对比可知,试验组再出血率更低(X2=7.0493,P<0.05)。
3 讨论
目前,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在我国临床上十分常见,可由应激性溃疡、消化性溃疡或上消化道肿瘤等因素所致,且具有病情凶险等特点,若干预不及时,将会引起严重后果[3]。尽管,通过常规治疗能够抑制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进展,但总体疗效欠佳。而急诊内科综合疗法则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方式,能够通过对病人施以急诊内镜检查的方式,了解其出血情况,同时也能明确出血部位,这样一来,医生便能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予以其针对性的治疗,以缩短其止血时间,促进康复进程,减少再出血风险[4]。对于此项研究,分析疗效,试验组比对照组高(P<0.05);分析住院时间,试验组比对照组短(P<0.05);分析再出血率,试验组比对照组低(P<0.05)。急诊内科综合治疗后,病人的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且其住院时间也显著缩短,再出血率明显降低。
综上,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用急诊内科综合疗法,再出血率更低,住院时间更短,病情控制效果更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有慧. 急诊内科综合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J]. 特别健康,2021(8):148.
[2] 李其旺.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急诊内科综合治疗临床分析[J]. 蛇志,2020,32(2):190-191.
[3] 张静平.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急诊内科治疗临床体会[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7,17(9):61-62.
[4] 武艳品,张艳霞,杜玲霞.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急诊内科综合治疗观察[J]. 饮食科学,2019(12):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