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红色文化资源 助推地理研学旅行

2022-06-10 02:52王莎
中国集体经济 2022年14期
关键词:研学红色旅行

摘要: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地理研学旅行中,不但可以延伸地理课堂教学活动,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党史知识,提升爱国主义情操,提高综合素养。文章紧抓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功能,探讨其在地理研学旅行中的价值,把红色文化资源与研学旅行紧密融合,进行地理研学旅行课程方案的设计,以促进新时代地理研学旅行课程的新发展。

关键词:红色文化资源;地理研学旅行;综合素养;太白山

红色文化资源类型多样、内涵丰富,其不但包括红色根据地、革命遗址、博物馆、伟人故居、烈士陵园等物质层面的场所,还包括精神层面的红色精神、革命精神等。这些红色文化资源都是后人学习历史,继承革命先辈光荣传统、优良作风的真实案例。承载着培养新时代杰出青少年的重任,为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精神,学校的地理课程可以把红色文化资源充分利用起来,以发挥其强大的育人功能,从而促进教学的持续发展。红色文化资源是青少年教育的重要学习载体和素材,把其教育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并融入当前中学地理研学旅行当中,一方面可以为地理研学旅行课程提供条件,并为研学活动增添红色文化精神,提高学生爱国主义情操,另一方面也能使本土红色文化资源得到充分地挖掘,丰富研学旅行的内容和学校教育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红色文化资源与地理研学旅行的逻辑关系

(一)红色文化资源为地理研学旅行提供了条件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要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在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浴血奋战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其物质表现形式主要是红色革命根据地、纪念馆、烈士陵园、伟人故居等,这些资源为地理研学旅行提供了活动场地。比如,学生通过实地研学考察陕西本土的延安革命老区,不仅学习了当地的地貌特征、地理构造、气候变化、风土人情、文化特点,还通过参观红色纪念馆、窑洞、伟人故居等旧址来了解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辈、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思想素养。学生通过地理研学活动,拓展了视野,丰富了地理知识,也传承了红色文化资源秉承的红色精神。可以说,红色文化资源为地理研学旅游提供了条件,丰富了地理研学旅游的内容,使旅途不再是单调的知识学习、能力提升,还包括兴趣激发、情感培养、情操培育。

(二)地理研学旅行为红色文化的传播拓展了途径

大力推行研学旅行,有助于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实现学校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国情教育的相互融合。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播方式是多途径的,其中地理研学旅游就是一个重要传播路径,学校通过组织学生到革命根据地、红色遗址、烈士陵园等红色基地实地参观学习,使学生感受革命先辈们创造的丰功伟绩、体会红色热土承载的优秀文化,体验红色圣地带来的人文资源,领略红色乡村秉承的古朴民风。另外,研学旅行也能让学生亲身体验当年的革命生活,比如,位于延安的南泥湾革命旧址把黄土高原打造成了一片富饶的土地,学生走进田间播种粮食、开垦农作物,体验南泥湾大生产运动,他们为过去的峥嵘岁月热泪盈眶,为现在的和平生活懷揣感激,为未来的美好生活满怀憧憬。因此,研学旅行不仅是地理知识的扩充,也是红色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能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传播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二、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地理研学旅行的价值

(一)丰富了地理研学旅行的内容

研学旅行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还是现代教育“实践育人”的重要途径,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地理研学旅游,不再是单调的地理知识学习和扩充,也是融合感官、情感、精神等多维度的体验式旅行学习模式。通过研学旅行,学生可以真切感受革命先辈传承下来的优良作风、峥嵘岁月遗留下来的红色精神、党史发展继承下来的光荣传统。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学生而言,这些红色文化资源都丰富了研学旅游的内容,使他们的研学旅游变得充实而有意义。对于教师而言,通过带领学生进行研学旅游,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也使教师的课内与课外课程资源的开发意识得到了最大限度地强化,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红色文化资源作为地理教学素材,来丰富教学内容,使课程更具吸引力和趣味性。对于学生而言,通过对红色基地的参观、学习,旅途变得不再枯燥、乏味,也不再像传统地理教学那样被动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探索该地理环境、人文特征下隐含的深层革命资源及红色精神。总之,红色文化资源在地理研学旅行中的融入,丰富了研学内容,拓展了师生视野。

(二)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地理研学旅游的最终目的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能力提升,而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中小学地理教学,促进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能力,教师在开发地理课程资源的同时,要注重深挖课外资源,丰富课程内容。研学旅行中的红色文化资源可以丰富地理教学的素材,提高地理教学所蕴含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及情感目标。情感目标是最高层次的目标,即学生能够深刻地领悟研学旅行中红色文化资源所蕴含的红色精神与爱国主义情怀,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综合素养。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也是现代教育的目的,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地理研学旅游中,可以帮助学生扩展地理知识,感知人文历史,学习传统文化、提高爱国主义情操,传承红色革命精神;此外,地理研学旅行是一种“以研促学、知行合一”的良好方式,可以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适应能力等,比如,在地理研学旅行过程中,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时间管理能力、适应集体生活的能力都得到了强化,最终,综合素养得到了提升。

(三)凸显了地理学科的独特优势

地理学科的独特优势在于其传授的知识是与我们人类社会密切关联的自然环境,其中,人与自然的复杂关系和人类社会的变迁都在地理学科中有所体现。地理研学旅游可以反映地理学科的独特优势,让学生亲身体验大自然的独特魅力及其蕴含的丰富人文知识,比如,在研学旅行中,学生可以领略优美的风景、感受浓郁的风土人情、看到河流的走向、明白山川的形成,课本上所学的地理知识在研学旅行中转变成了一幅幅立体、真实、全面的画卷,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了学生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和交流互动。实践出真知,只有在实践中领略地理的魅力,才能把书本的知识学活、学透,把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地理研学旅行中,让地理知识变得有趣而生动、丰富而充盈。学生通过亲自观察红色革命根据地的自然风景,亲自体验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的人文历史知识,亲自感受红色精神带来的强烈爱国主义启迪,不但加深了课本上所学的地理知识,而且在研学过程中接受了党史学习教育,提高了综合素养,地理学科的育人优势也得到了全方位的凸显。8A910C42-DB00-4527-86AD-39EB47F3852F

三、研学旅行设计方案——以太白山研学旅行为例

(一)研学基地介绍

1. 研学基地地理环境介绍

本次研学基地坐标为陕西省宝鸡市太白山,其主体位于陕西省宝鸡市眉县、太白县,经过了西安周至县的部分地区。太白山风景秀丽、空气清新、环境幽雅,一直以来都是旅游胜地和教学实践的主要基地。太白山是秦岭山脉的最高峰,也是黄河水系和长江水系分水岭的最高地段,以花岗岩为岩基,迄今为止,太白山还保留着第四纪冰川的地貌特点,其地貌特点为高、奇、险、寒,地貌类型为低山、中山和高山。太白山的气候差异较大,随着海拔的增高,气候类型为带状分布,海拔较高的地方吸引了大量游客在暑期前来避暑,因此,太白山在2020年被入选为“中国避暑名山榜”。而冬季,因为太白山上的积雪与土壤解冻期时间长达数月,也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滑雪,并观看太白山雪景。此外,太白山上的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其分布也随着气候类型的不同呈现垂直带谱,山上中草药种类繁多,比如党参、黄芪、大黄、五味子等,而尤其珍贵的是号称“世珍国宝”的中草药——独叶草,该植物仅太白山独有,世界范围内也是凤毛麟角,较罕见。太白山上种类丰富的植物为山里居住的大熊猫、金丝猴、黑熊等野生动物提供了赖以生存的充足食物。

2. 研学基地教学点介绍

本次研学活动围绕太白山展开,研学活动分为四个教学点。

第一个教学点是位于宝鸡眉县常兴镇的扶眉战役纪念馆,是陕西第一批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也是红领巾实践教育基地。扶眉战役发生于1949年7月,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与国民党进行的一次决战,为解放大西北和大西南奠定了基础,但是战役中牺牲了三千多名解放军战士,政府为了纪念他们,修建了扶眉战役纪念馆,在这里,主要进行烈士悼念活动和纪念馆参观学习。

第二个教学点是位于眉县横渠镇的横渠书院-张载祠,该书院始于北宋时期,是为了纪念北宋著名的思想学家、教育学家张载而修建的,在这里主要进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其中包括对张载生平事迹的了解和对其关学思想的学习。

第三个教学点是位于太白山脚下的农夫山泉陕西太白山饮料有限公司,该公司生产的农夫山泉系列产品水源来自太白山,太白山也是八大优质水源基地之一,通过参观该企业的全自动化生产线,可以让师生深刻感受现代科技的独特魅力及“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实质内涵。

第四个教学点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在这里除了实地考察太白山的自然风景、地貌特点以外,还要参观杨文洲纪念馆,该纪念馆是为了纪念太白山森林公园创始人杨文洲而修建的,杨文洲同志生前为振兴太白山旅游业所作的贡献是值得后人学习的,杨文洲纪念馆也被命名为“陕西省青少年教育基地”。

(二)研学旅行主题

传承红色基因、牢筑信仰之基。学生通过太白山四个教学点的研学旅行,不但可以观察太白山地理风貌和自然环境,而且能够了解扶眉战役的发展史和革命烈士为国捐躯的奋斗史,张载的关学思想和杨文洲同志的奉献精神,还可以在农夫山泉生产线看到带给我们优质生活的现代化生产线。通过本次地理研学旅行活动,学生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扩展地理知识、传播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提升综合素养。

(三)研学目标设定

1. 知识和技能目标

通过本次研学旅行活动,让学生了解太白山的自然地理环境、风土人情及其红色文化资源;让学生多角度、全方位、深层面地学习地理、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學生在实践性学习过程中掌握地理知识的能力。

2. 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本次研学旅行活动,地理学习从课堂延伸到了课外,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让学生走出传统的地理课堂学习模式、走出课本,回归大自然,并充分地融入大自然,学习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知识,丰富人文历史知识及红色文化资源。

3. 情感和素质目标

通过本次研学旅行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感悟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让他们清楚地认识到今天的美好生活是用革命先辈们的鲜血换来的,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激发他们蓬勃斗志,促进地理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协调发展,最终达到地理教学的情感目标和素质目标。

(四)研学行程安排(见表1)

(五)研学旅行课程总结与评价

太白山地理研学旅行结束后,教师要对该活动做一些总结和评价工作,以帮助今后的教学工作进一步顺利实施和延续。就课程总结而言,首先,研学工作小组教师根据此次研学活动,搜集旅游照片、视频,以及文字资料,把其做成课件,形成研学旅游报告,与学生共同回顾和学习;其次,向学生和参与研学旅游活动的老师发放调查问卷,调研此次研学活动的实际情况,以总结经验,改进和完善不足之处,力求为今后的研学活动建言献策;最后,对参与研学旅游的学生的表现进行综合性评估,并把评估的结果纳入他们的综合素质考评中。关于此次研学旅游的课程评价也不能忽略,科学的评价机制对于地理研学旅行课程来说至关重要,课程评价从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出发,便于教师反思教学、合理调整、规划教案。课程评价力求通过多元化的方式来体现研学旅游的各环节优势和不足,比如研学旅行的目标设定、路线安排、交流学习,总结汇报等,来体现研学的过程和结果。

四、结语

地理研学旅行课程教学和传统的地理教学相比,更具实践性、探索性和创新性。把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地理研学旅行中,不但顺应新时代地理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需求,也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健全的人格和积极的精神风貌。学生通过地理研学课程,近距离观察革命老区的地理风貌、环境设施、建筑风格,从中能够深刻体会革命先辈们艰苦卓绝、顽强拼搏的精神,深刻感悟红色精神的刚正不阿和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的地理研学课程,可以帮助学生重温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因此,地理课程应利用好红色文化资源,实现红色文化与地理教育的有效融合,通过参与式体验研学模式,来帮助学生学习党史,提高爱国主义情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最终为地理教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陈翠,陈丽军.大别山红色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与开发[J].红色文化资源研究,2019,5(02):134-143.

[2]郭东晖,许国威,张玉梅.依托红色乡土资源开发研学课程的实践研究[J].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0,40(06):187-189.

[3]彭晶,孔海棠.青少年红色文化研学实践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以皖西地区为例[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02):95-98.

[4]雷军莉,蔚燕舞.青少年红色文化研学实践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J].传播力研究,2020,4(13):26-28.

[5]刘进刚,王玉敏.基于红色基因传承的学校德育建设——以胶州市初级实验中学为例[J].现代教育,2019(01):18-20.

[6]吴少告.红色研学:开辟德育新路径[J].教书育人,2020(08):36.

*基金项目:2021年度中共陕西省委党校研究课题“利用红色文化资源 助推青年党史学习”(立项号:2021XJKT25) 负责人:王莎。

(作者单位:中共陕西省委党校;陕西行政学院)8A910C42-DB00-4527-86AD-39EB47F3852F

猜你喜欢
研学红色旅行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快乐研学之旅
红色在哪里?
《红色系列之一》、《红色系列之二》
基于研学旅行的地理综合思维培养例析
紧绕目标定位 开发研学课程
追忆红色浪漫
小黑的旅行
夏日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