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春燕
一天,学校一位教师让学生写一篇以《我最相信的人》为题的作文,为让学生顺利地完成这篇作文,他首先了解学生的选材情况。他们提及的对象很多,有舅舅、哥哥、同桌、朋友……却只有一位学生提到自己最熟悉、最亲近的人——父母。当他满怀惆怅地请这位学生谈谈为什么要选爸爸时,学生哭了,她饱含热泪、泣不成声地述说爸爸多么辛苦、多么不容易,她感谢爸爸养育了她、培养了她……他也被这位学生对父亲发自肺腑的真情打动了,热泪盈眶,可是令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在座的其余几十位学生,竟然没有丝毫的愧疚感、同情感。他们用异样的目光齐盯着那位已哭红了眼的学生,随之而来的是哄堂大笑。此事令这位年过半百、经验丰富的教师匪夷所思,不知如何是好。于是,他将此事反映到办公室,从而引起了一场关于教育学生如何关心、尊重、报答父母的大讨论。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新时代的道德要求,更是对学生“八礼四仪”的具体化。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常以“德”字为先。至于出现这令人尴尬的场面,从事培养和发展祖国下一代的教师不得不予以重视,反思如今在校学生的生活习惯、学习品行、道德观念。据网上综合调查表明,近几年,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加速,家庭面貌随之更新,人的观念也随之改变。当前小学生的喜好、脾性、品德行为与以往相比,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家里,他们绝大部分自主意识差、自觉观念淡薄、无视家长的要求,唯我独尊,以“小皇帝”“小主人”自居,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致使他们形成一种思维定势——父母的辛苦是应该的,父母就是自己的“奴仆”,这大大降低了父母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这种现象的产生,尽管夹杂着复杂的社会因素,但对正在素质教育精神指导下的学校,理应承担起这项重任,为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学生,为学校德育工作的真正到位,扎扎实实地开展一些工作。
为使工作顺利进行,学校专门就此项工作召开了中队辅导员和道德与法治教师会议,明确工作思路,制订实施步骤。
一、以《道德与法治》课为主阵地,积极开展“了解父母”工作
相关问卷调查表明,真正了解父母的学生只占总数的5%,他们只知道父母爱做什么、爱穿什么、爱吃什么、平时经常在干什么,但父母为什么那么做?为了什么?父母的内心世界是怎样的?他们却一无所知。他们对父母缺乏深刻的认识。因此,必须先“了解父母”。
(一)了解父母的责任和义务
学校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通过举办关于父母职责的图片展览、观看《妈妈再爱我一次》等录像活动进行宣传,效果非常明显。生动形象的画面配合简洁的文字,催人泪下的典型的电影情节,给全体学生以启迪。
(二)真正了解自己的父母
《道德与法治》课后作业规定,在一星期内,每位学生必须和自己的父母交流两次,并且将交流的过程记录下来,以备检查。交流以询问的方式为主,除了解父母的喜好以外,还需触及父母的内心世界,问其忧,查其乐,真正懂得父母的心。
二、以“班级”为单位,组织进行“理解父母”的活动
首先,在班级内开展“歌唱父母”活动,班内每人需学唱一首主题为“歌唱父母”的歌曲。其次,以班级为单位,每班必须出一期主题为“我們的父母”的黑板报。最后,每班每人需写一篇主题为“我心中的好父母”的作文。
结果表明,我们所采取的措施是积极有效的。有位学生这样写道:“我今天才真正认识我的爸爸、妈妈,他们是多么关心我呀!我觉得他们才是我最亲、最敬的人。想起以前我对他们的态度,着实不应该,我决心痛改前非,以实际行动来报答我的爸爸、妈妈……”还有学生写道:“爸爸呀!我知道你很累,为了工作,你风里来、雨里去,从不停歇,我也知道你为了这个家,为了我……”
三、以“家”为载体,不断实施“报答父母”行动
学校要求每位学生每天必须做一件令父母欣慰、满意的事,或一番体贴的话、或一次劳动、或一份试卷,或一张奖状、或一首歌、或读自己优秀的作文等,不作统一要求。为此,学校专门设计了家长联系卡,及时了解学生发展状况,并及时对其进行引导、帮助。
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此项工作的开展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效。一位家长在联系卡中写道:“自从学校开展了这项工作以来,我的孩子变了,变得勤快了、懂事了、聪明了,感谢学校的教育。”还有一位家长说:“以前孩子放学回家从来不喊人,现在变了,不仅喊我及家里人,遇到熟悉的人都主动打招呼了,变得有礼貌了。”的确,学生的整体风貌变了,变得勤奋了、上进了。他们现在已经把“报答父母”作为一种动力,一种自觉学习的动力、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他们将伴随着这种动力,不断塑造自我、完善自我,直至形成完整的人格,而这,正是教育工作者所期待的。
这项德育工作取得了圆满的成功,但留给教育工作者的则是更多的思考,学校工作以德育工作为首,它是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完善学生人格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尤其是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改革浪潮不断涌现的今天。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最佳场所,更应保持清醒的头脑,把持住教育的方向,树立以“德育为首”的科学思想,努力培养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品格高尚、全面发展的人,而这也是大家所希望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溧阳市第二实验小学)A13CC26E-A41A-4625-BE00-7782B4289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