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捷 邢孔萍 卢秋咏
摘 要:母猪产后管理及仔猪护理会直接影响猪的生产性能,猪场应在保证仔猪正常发育的情况下,同时兼顾对母猪的管理,两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本文介绍了初生仔猪的饲养管理、母猪的产后管理应注意的环节。
关键词:初生仔猪;初乳;产后母猪;环境管理;饲喂方案
中图分类号:S815.4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1-0769(2022)02-0105-05
从胎儿到出生,仔猪的生存环境会发生剧烈的变化,导致其容易感染疾病而死亡,为此,使仔猪摄入足够的初乳,以获得抗体并维持体温,同时避免病原体的感染是管理的重点。
1 初生仔猪的管理
仔猪出生后,生活环境从温暖且稳定的母体调整为与之差异很大的产房环境,营养来源从通过母体胎盘的供给转为独立摄入营养物质,生活环境和营养摄取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此时的仔猪尚无足够的抵抗力,因而猪场需要加强护理,以提高成活率。
1.1 及时摄入初乳
仔猪摄入初乳必须在出生后12 h内完成,最初6 h是关键。此时初乳中免疫球蛋白的含量最高,而且初生仔猪的肠道最适合吸收初乳中大分子的免疫球蛋白。之后,仔猪肠道会关闭吸收此类大分子的通道。
1.1.1 初乳的重要性
母猪初乳中免疫球蛋白的水平下降速度非常快,对初生仔猪进行适当的处理后,尽量让其在第一时间摄入初乳。初乳能提高仔猪的免疫力,维持体温。
有资料显示,相比摄入350 g初乳的仔猪,只摄入200 g初乳的仔猪在到断奶时的体重要轻20%。初乳的摄入量是影响仔猪成活率的关键因素之一。
1.1.2 初乳需要量
每500 g的仔猪,分娩后6 h内至少需要三次吮吸母猪的初乳,每次摄入15 mL,每次至少间隔1 h。仔猪在出生后24 h以内能够摄入总量达300 g的初乳,其将会获得较好的成活率。
1.1.3 初乳来源
初生仔猪最好摄入亲生母猪的初乳,若其母猪分泌的初乳量不够,也可以让其吮吸同一产房中其他同一批分娩的母猪的初乳,或者及时寄养给其他母猪,保证初乳的摄入量。但不能饲喂其他猪舍母猪的初乳,也不能寄养给其他猪舍的母猪,以避免因此带来的生物安全风险。
1.2 弱仔特护
对于窝产仔数较多、有效乳头数不足的母猪,猪场应采取人为护理,帮助弱仔摄入足够的初乳。
1.2.1 分批哺乳
把摄入过初乳、体质相对较强壮的仔猪暂时隔离开,先让体质弱小的仔猪摄入足够的初乳,30 min~45 min后放出体质强壮的仔猪,保证弱仔每次都能摄入初乳。如果不采取上述措施,对所有仔猪全部放开,弱仔往往不能抢到泌乳量多的乳头,导致初乳的总摄入量不足,危害到它的成活。也有研究报道,按照强弱或出生先后的次序分成两批轮流哺乳,对仔猪的成活和生长性能没有显著差异。
1.2.2 人工哺育
在母猪分娩过程中或者分娩后哺乳时,挤出乳头中的初乳并收集到清洁的杯子中(图1),用吸管或一次性注射器饲喂弱仔(图2)。如果不立即饲喂,初乳经冷冻后可以保存3 d时间;饲喂前一定要将初乳的温度恢复到30 ℃,以避免刺激仔猪的肠道;但是在解冻过程中不能让初乳的温度超过35 ℃,以免破坏乳汁中的免疫球蛋白。
1.3 教槽
随着仔猪快速生长,母乳不能满足它的营养需求,故应补充营养。及时教槽可以为仔猪的生长提供部分营养,同时锻炼仔猪的肠道,以适应植物性日粮,为断奶时的日粮过渡做好准备。
1.3.1 清洗料盘
用于教槽的饲料往往含有浓度相对较高的单糖和双糖,很容易被细菌污染,因此每次饲喂前应清洗料盘。
1.3.2 教槽时间
早期教槽可以在仔猪出生后第2天开始,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猪场在仔猪7日龄后开始教槽。
1.3.3 饲喂量
第1天每次在开食盘中投喂10~20粒饲料,之后根据仔猪的采食情况,逐步调整投喂量。
1.3.4 饲喂方法
利用仔猪的模仿行为诱导其采食。仔猪料盘应放在母猪头侧干燥处,每次给母猪饲喂的同时给仔猪投喂饲料。
1.3.5 补充液态奶
液态奶仿照母乳的营养组成设计,能帮助仔猪获得更多的养分,提高它们的存活率和生长速度。应确保及时清洗饲喂器,不清洁的饲喂器会污染细菌,导致仔猪腹泻。
1.3.6 清洁饮水
给仔猪提供充足、清洁、适温的饮水,可以提高它们的采食量。温度为30 ℃~35 ℃的饮水对确保仔猪肠道健康非常有帮助。
1.4 环境控制
1.4.1 清洁
保持环境清洁,在仔猪摄入母乳前应及时清洗母猪的乳房、后臀部,清理产床上的粪便。
1.4.2 干燥
环境干燥有利于仔豬保持体温,并能够防止细菌繁殖,避免仔猪发生腹泻。
1.4.3 适温
应给仔猪休息区提供适宜的温度,第1天可为32 ℃~34 ℃,之后每天逐步降低,一周后降至28 ℃。温度是否适宜主要通过观察仔猪的表现做出判断,远离热源说明温度过高,需要降温;在热源近处打堆,说明温度偏低,需要升温。
1.4.4 避免贼风
不能让风直接吹到仔猪身上,保持保温箱中的温度均衡,避免贼风的侵袭。
2 母猪产后管理
分娩后,仔猪离开母体,成为独立的个体。在一段时间内,哺乳仔猪依赖母猪分泌的乳汁获得营养物质和免疫因子。母猪的管理不仅仅会影响其之后的繁殖性能,对于仔猪存活和生长而言,同样重要(图3)。
2.1 饲喂方案
既要尽量满足哺乳仔猪对母猪乳汁质量的需求,又要保证母猪健康,这需要采用合理的饲喂方式。
2.1.1 饲喂量
分娩后第1天饲喂1.5 kg饲料,之后每天增加1 kg,直至母猪自由采食为止。对于哺乳较少仔猪的母猪,不可自由采食。母猪泌乳期体重的增加不利于下一个生产周期的繁殖性能。
2.1.2 饲喂频率
应保持饲料新鲜,一般每天分3次饲喂,猪舍内温度高时应增加饲喂次数。在温度较低的早晚饲喂有利于提高母猪的采食量。
2.1.3 饲料卫生
饲喂结束40 min后应及时清理料槽中的剩料,避免母猪采食发霉变质的饲料。为提高采食量,往往会人为在料槽中加水。然而,在产房的湿热环境下,水泡的饲料极易发霉变质,因此需要定期清理料槽剩料。
在自由采食的阶段,料槽中不能随时有剩余饲料,而应根据母猪每次采食的情况,调整饲喂量。饲喂多少量才是合适的喂料量,可按以下原则进行判断:正常情况下,母猪在25 min内采食完的量是比较合适的饲喂量;不到25 min就采食完,需要增加饲喂量; 25 min之后有剩料,需要减少饲喂量。
2.1.4 充足的饮水
保证母猪饮水器中的水流速度不慢于4 L/s,最好有水碗或水槽,因为饮水不足会降低母猪的采食量。
2.2 控制炎症
母猪分娩时要耗费大量的体力,导致自身免疫力下降;分娩时母猪会打开产道,此时细菌极易趁虚而入,引发子宫炎。同时产房中的设施或环境不良,也会诱发母猪的乳腺炎。炎症不仅会影响母猪之后的繁殖性能,还会因影响乳汁的质量,导致仔猪腹泻,提高产房仔猪的死亡率。
2.2.1 环境清洁
保持环境清洁,减少环境中的细菌总数。及时为母猪清洗消毒,保持产床干净。
2.2.2 杜绝便秘
便秘是诱发母猪发生炎症的一个重要因素,应随时保证肠道通畅。
2.2.3 缩短产程
产程过长会延长产道张开的时间,加之母猪体力消耗更大,进而会增加暴发炎症的风险。
2.2.4 产床干燥
寒冷和潮湿都容易导致母猪发生乳腺炎,因此应随时保持产床干燥。
2.2.5 合理控料
产前减料,分娩当天少喂,之后逐步增加饲喂量。过量的饲喂会增加母猪发生难产的概率。
2.2.6 及时处理
每天巡查,一旦发现母猪有炎症,应及时治疗,尤其是子宫炎,急性期治愈率最高,一旦转为慢性炎症,则很难彻底治愈,这是导致母猪非正常淘汰的重要诱因之一。
2.3 环境控制
产房的环境对母猪的影响不仅关系到其之后的繁殖性能,也关系到乳汁质量对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热应激会极大影响产房母猪和仔猪的生产性能,最典型的表现是母猪采食量减少,泌乳量下降,背膘损失加大,断奶后发情困难;严重的热应激还容易导致母猪不能继续泌乳而被淘汰,甚至死亡;因摄入的乳汁数量不足或质量不佳,仔猪会出现生长缓慢、腹泻、死淘率高等情况。冷应激则会直接对仔猪造成更大的伤害,容易导致其受凉、腹泻、生长受阻、死淘率增加等。
2.3.1 温湿度
母猪生活区的适宜温度为16 ℃~20 ℃,当猪舍内的温度高于22 ℃,母猪会减少采食量。产房内的相对湿度应保持在65%~70%。
2.3.2 干燥
如果产房内的湿度大,则有利于细菌的繁殖,容易导致母猪发生炎症。母猪在干燥的环境中才会有更好的休息。
2.3.3 防贼风
在保持產房内温度和空气质量的同时,应避免贼风侵袭母猪。新鲜空气进入产房后,如果到达母猪体表时的温度低于室温4 ℃,就相当于贼风。
2.3.4 光照
产房应有足够的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保证母猪眼睛高度处的光照强度为 150 lx~250 lx,每天提供14 h~16 h的光照。提供光照一方面便于仔猪找到饲料和饮水,另一方面能刺激母猪卵泡的发育,为母猪断奶后的排卵和发情打好基础。同时,充足的光照也便于产房巡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