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将思想政治教育导入二外日语课程的学习是当前公共外语教学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本文从“课程思政”建设的背景和内涵入手,探讨“课程思政”理念在二外日语教学中的应用并分析二外日语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二外日语教学要突出课程教学的育人导向,帮助学生融通中外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培养用日语讲好中国故事和阐释好中国特色的能力。
关键词:课程思政;二外日语;课程改革
一、“课程思政”建设背景
2016年12月8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1]。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立德树人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和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要求教师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围绕这个目标来学。教育部新时代高教40条规定“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高水平本科教育全过程”“强化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强化每位教师立德树人意识,把思想政治教育有機融入每门课程。”[2]高校是培养国家人才的重要基地,人才的培养除了培养专门的技术人才,还要注重德育的培养。自教育部提出思政课程走进高校,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基本都是通过思想政治相关课程开展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传播知识外,还要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教育理念提出以来,有关高校所有课程都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学生如何从二外日语课程里领会到新时代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值得我们反思。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结合度较低,尤其是高校二外日语专业,在学习外国文化、文学的时候,不了解母国文化,对母国文化传统没有认同感,一味追捧外国文化的想象屡见不鲜,这样的教育必然有所缺失,很难培养出具有新时代先进的外语人才。在这一背景下,就要求把思想政治内容渗透到高校二外日语课程中,是目前很迫切的一项工作。如何渗透到课程的整个流程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思政内容的熏陶,了解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道德观是作为一名外语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二、大学二外日语中“课程思政”的现状
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都会对接受高等教学的学生提出相应的外语要求,除了英语之外,日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韩语等所谓的小语种也在公外中占有一席之地,现在除了英语不可动摇的地位外,日语已经达到了名副其实的仅次于英语的高校外语教学规模,所以课程思政在二外日语教学中的是否能取得成功,对培养一批德才兼备的接班人具有现实意义。目前二外日语课程学时比较少,开设时间比较晚,比如绵阳师范学院就是大三才开设日语二外课程,并且只开设一个学年,每周是四课时。二外老师需要使用128课时完成标准日语教材的初级上下册。因为大部分学生都是零基础,老师更多精力都放在讲授日语知识方面,对于课外内容的补充就出现有心无力的感觉。所以目前在二外日语教学当中课程思政还更多的处于口号当中,效果并不理想。以绵阳师范学院为例,在二外日语教学当中,老师仍然是讲授课本上的内容,注重语法和写作的练习,课程思政的引入就不是很理想,学生在日语的学习当中没有能够把日本文化和中国文化进行很好的联系,导致学生们在这方面缺乏思考。我们作为一名大学老师,有义务有责任在学习外国语言的同时,对他们进行思政教育,这对于他们将来把他们培养成一名有理想、有道德、爱国的社会接班人在思想境界方面有很大的影响。
三、大学二外日语中“课程思政”的实施意见
1.教师要积极承担国家赋予我们的使命,做好思想引领和立德树人。二外日语课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扭转目前二外日语课程教学中重知识、尚技能、轻德行的状况。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二外日语教学当中,需要在教学大纲和具体实施细则上有所体现,强化二外日语教学的课程思政化。具体着力点上应当重构课程体系,帮助学生融通中外文化。二外日语教师要善于基于现有的英语教材,通过重新组合,重点推出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块,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二外日语教学大纲中,并且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二外日语教学的各个环节,确保落实。
2.从教学模式上导入思想政治内容。目前教师布置课堂教学的传统说写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人才的培养目标,越来越多的学校正尝试把新型教学模式导入到大学二外日语的教学中去。比如我们在二外日语教学中可以引入中国元素。在练习是老师有意的使用具有中国特色的东西让大家用日语去介绍,解释。利用新媒体,无形中渗透爱国思想等等。下面本人对绵阳师范学院英语专业大三学生正在使用的二外日语教材新编《标准日本语》进行案例分析。
例1.中国文化大国,强国,在学习日语汉字假名时引入思政内容
日本的文字,是在中国的汉字逐渐传入日本以后才逐渐产生的。日本从最初没有文字到创造出自己独有的假名文字与“和汉混合”的文字体系,这个过程是全面学习和引进汉字,并且根据日本原有的语言对它滴化和再创造的过程。史籍之记载汉字汉学之正式传入日本者,当为应神天皇之世(约当公元三世纪末叶,即二四八年王仁从百济渡日,献论语十卷及千字文一卷,是为汉字汉学传入日本的开始),自汉字输入日本后,历经岁月,至八世纪中叶,日本人开始用汉字楷书的偏字,造成片假名,又用汉字草书的偏旁造为平假名,以为注汉字音,及标注日本语音之用。当时称汉字为男文字,而称假名为女文字。汉字传入日本后,不仅成为公家用以记录史实,且为一般学者用以著作写书,而成为当时日本唯一的正式文字。不过汉字在日本的读法有训读及音读两种。前者即日本原来的语言,而后者则系中国传入之音。然音读又因传入的时地之异而复分为汉音、唐音、吴音。汉字传入日本後,不仅促进了日本古代文化的进步,同时亦因而促成了所谓片、平假名的日本文字的出现。日本虽然没有自己创造出来的文字,但是通过对汉字从功能到形态上进行彻底的改造,使其变成了自己的文字。可见我国文化对周围国家的辐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我们的国家值得我们自豪。中华民族有着5000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作为当代大学生,在认真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有必要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道德本质,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服务于国家和社会。作为英语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标准日本语》从五十音图开始,到字、词、句、段、篇的讲解,旨在全方位地培养和提高学生使用日语的能力,是英语人才培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全国所有高职院校都开设日语课程,如果课程思政在本课程中的应用能够得到传播,将辐射全国所有开设日语课程的学校当中,对接受该课程的学生在能够很好的接受思政教育。有利于培养合格、优秀的大学生,为国家培养一批合格的接班人。高德毅教授曾强调: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应突出显性教育和隐形教育相融通。以日语基础知识为显性教育,那么与之相关联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隐形教育。对于高校日语教师来说,如何利用显性教育如何利用显性教育挖掘隐形教育、将两种教育自然融合、做到“润物细无声”是应努力思索并探究的课题。
四、总结
大学日语二外课程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相脱离的现状、国家法律文件和教育政策精神、大学日语二外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等都要求大学日语二外课程向“课程思政”拓展,在大学日语二外教学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引导学生抵御西方不良思潮、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二外日语课程突出课程思政的应用,有利于培养出一批德才兼备的符合国家需求的人才。在新时代背景下,把思想政治内容融入到二外日语课程中去展开,这是高校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各门专业课程所面临的新的挑战和机遇。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2(1).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810/t20181017_351887.html,2018-10-08.
[4]崔沫舒.从思政课程角度看日语翻译课程改革外语*外文课程教育研究2019(3).
[5]宋丽华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智库时代2019年.
[6]谭舒月高校二外日语课程教学改革探索教育教学论坛2019(3).
基金资助:
绵阳师范学院质量工程项目-2020年度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第二外语II日语》(Mnu-JY2051)。
作者简介:
王霞(1987-),山东省德州市人,汉族,日语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