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冬妮
2022年高考钟声渐近,青春梦想的冲锋号角已经吹响,高三的学子们进入了紧张的备考冲刺阶段。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家庭不再视“高考后在国内上一个好大学”为唯一能够开启美好未来的“金钥匙”。曾经深入人心的“一考定终身”思维已逐渐淡去,高考后出国留学成为更多考生及其家庭的升学选择。
2018年底,英国几所大学先后宣布接受中国高考成绩作为录取条件,随着教育全球化趋势日益显著,以及中国留学人数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海外院校将中国高考成绩纳入认可的申请材料范围。
目前,英国有包括剑桥大学、伯明翰大学、格拉斯哥大学等30余所大学接受中国高考成绩申请直读本科。同时,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加坡、德国的部分大学也开始陆续将中国高考、会考成绩列为本科申请材料。
同时,據调查,大部分接受中国高考成绩的英国高校,要求申请者的高考成绩须达到高考满分的75%~80%;美国的大学则是要求考生成绩至少达到当地二本线以上,并满足相应英文单科成绩,便能接受申请。
当学生和家长决定出国留学且各项条件基本满足院校要求后,留学院校的选择是首要考虑的问题。在权衡和比较不同大学时,学校和专业的世界排名是最重要的参考因素之一。
目前,在国际教育领域关于大学的排名多种多样。目前,发布大学排名机构主要包括QS(Quacquarelli Symonds)、《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简称THE)、《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 News & World Report,简称U.S. News)以及上海软科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如果按排名的类别划分,除了各界最为关注的“世界大学综合排名”外,还包括注重不同研究和学术领域的“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关注研究生项目的“最佳研究生院排名”,以及按洲际划分的区域大学排名等。除了关注学校和专业的学术研究能力、综合实力外,近年来在教育咨询领域也衍生出了针对大学某一细分领域的、与学生息息相关的排名,例如“大学治安排名”“大学性价比排名”“毕业生就业率排名”等。
充分了解这些排名的依据、侧重点、异同之处,对于留学生的院校选择将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起初,QS与《泰晤士高等教育》合作,联名发布《THE-QS世界大学排名》,后于2010年起独立发布《QS世界大学排名》(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简称QS排名)。经过多年发展,目前《QS世界大学排名》已被认为是较为综合全面的世界大学排名之一。许多国内的企业在招聘应届留学毕业生时,主要以参考留学生所在大学在QS排名中的位置作为录取依据,部分中国知名国企央企优先考虑QS排名世界前100大学的留学生。
Q S排名对大学的评估指标较为全面,包含六大项:学术声誉(Academic Reputation)、师生比例(Facult y/ Student Ration)、每名教职员论文引用数(Citations per Faculty)、全球雇主声誉(Global Employer Reputation)、国际教职工比例(International Faculty Ration)、国际学生比例(International Student Ration)。其中学术声誉在所有指标中占比最高(40%),通过全世界高等教育领域超过13万名学者专家对全世界大学教学和研究质量的意见得出,已成为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学术意见调查。除学术质量外,QS同样关注大学的研究成果,通过每名教员引用率(占比20%)这一指标衡量院校的研究质量,以院校五年内所有论文的总引用率乘以该院校的教员人数得出。在2022年度的排名中,针对每名教员引用率指标,QS评估了1470万篇论文中的9600万条引文,在排除了自引文的前提下得出评估结果。
在最新发布的《2022QS世界大学排名》中,共有1300所院校上榜,是QS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世界大学排名。共有9所美国大学、5所英国大学跻身榜单前20,前三名分别是麻省理工学院、牛津大学、斯坦福大学。在上榜的英国大学中,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每名教职员论文引用数指标分别96%和92.1%,并且在学术声誉、全球雇主声誉及师生比例三项指标达到高水准,老牌名校的领先位置仍不可撼动。
中国两所顶尖级别高校,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在2022年度榜单中首次同时跻身世界前20,取得历史性进步。此外,共有58所中国大陆高校上榜本年度榜单,较2021年增加7所。同时,包括武汉大学、同济大学、复旦大学在内的32所大学排名有所上升。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Times Higher Education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简称THE世界大学排名)是由英国高等教育刊物《泰晤士高等教育》自2004年起每年发布的世界大学排名。该排名以教学(学习环境);研究(数量、收入和声誉);引文(研究影响力);国际展望(员工、学生和研究);行业收入(知识转移)等5个范畴共计13个指标对全世界大学进行名次排列。其中,对教学的评估主要根据学术声誉、授予博士学位数量与教职员工数量比例等指标进行调查,并通过研究及引文来分别考察学校的研究规模及研究影响力。学术、研究和引文,三项核心评估指标的权重分别为30%,共占比90%。
在2022年度THE世界大学排名中,共有来自99个国家和地区的1662所大学上榜(相较2021年增加了136所大学),世界排名前三的大学分别为牛津大学、加州理工学院、哈佛大学。在世界排名前20的榜单中,英国大学占据4所,美国大学占据12所。另有瑞士、中国大陆、加拿大的4所院校进入世界前20之列。8B8BAC29-1F76-4FFF-8E76-71A3D0557402
中国大陆高校在本年度泰晤士榜单中同样刷新纪录:10所大学进入世界前200,其中9所名次有所上升。
《U.S.News全球最佳大学排名》(U.S.News & World Report Best Global Universities Rankings,简称U.S. News排名)由美国《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于2014年10月首次发布。该排名对大学的全球研究声誉、出版物、引文总数、国际合作等13项指标进行评估,评估方法更为复杂,且多项指标与引文相关,注重大学的学术研究成果及声誉。
在2022年度《U.S. News全球最佳大学排名》中,共有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750所大学上榜,榜单前20名基本由美国大学包揽,共有15所美国大学上榜,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排名前三。另有4所英国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帝国理工学院)和1所加拿大大学上榜(多伦多大学)。此外,排名前50中,有25所美国大学,占据一半的位置,排名前100中,有43所学校来自美国,接近半数。
中国大陆共有253所大学上榜2022年度U.S. News排名,其中进入排名前200的大学有11所,分别为清华大学(第26)、北京大学(第45)、上海交通大学(第105)、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110)、浙江大学(第115)、南京大学(第135)、复旦大学(第141)、中山大学(第159)、中科院大学(第159)、华中科技大学(第176)以及湖南大学(第195)。
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Shanghai Rankings 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简称软科世界大学排名)是由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于2003年首次发布,后于2009年改为上海软科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发布的综合性全球大学排名。作为世界范围内首个综合性大学排名,历经多年发展,软科世界大学排名已获得国内外普遍认可和大量引用,其每年实际排名的大学超过2000所,并发布处于世界前1000名的大学。
软科世界大学排名通过将校友获奖、教师获奖、高被引科学家(各学科领域被引用次数最高的学者数量)、N&S论文(在《自然》(Nature)和《科学》(Science)上发表论文的折合数)、国际论文[被科学引文索引(SCIE)和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收录的论文数量]、师均表现(上述五项指标得分的师均值)六项指标赋予不同权重,对世界大学的学术表现进行排名。
在软科最新发布的《2021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剑桥大学排名前三,麻省理工学院、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普林斯顿大学紧随其后。在排名前20的大学中,英国仅有剑桥大学(第3)、牛津大学(第8)、伦敦大学学院(第17)三所大学法国有一所大学——巴黎-萨克雷大学(第13)上榜,其余均由美国大学占据。
清华大学在中国高校中排名第一,世界排名第28。其他进入榜单前100的中国大学还包括北京大学(第45)、浙江大学(第52)、上海交通大学(第59)、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63)、复旦大学(第77)、中山大学(第89)。
由于评价指标及相应权重的不同,这几项综合世界大学排名的侧重点略有不同。QS世界大学排名更加注重对大学教学和研究质量的关注,其以“声誉”作为关键因素的调查使其排名更为接近普遍认为的好学校标准,或许这也是许多国内企业在招聘时将QS世界大学排名作为用人标准之一的原因。THE世界大学排名对于“研究”和“引文”两个指标的关注一定程度反映了其对于学校研究规模和成果的注重,对于想要从事深入研究的学生来说可更多参考此排名。U.S. News的世界大学排名对指标的划分更为细致,且U.S. News起源于美国,在美国的影响力更为广泛,有较高认可度。软科世界大学排名的指标较为客观量化,在理工领域权威性较高。
世界大学排名是目前学校综合实力较为直观的体现,也能一定程度反映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但是,由于这些排名多由教育咨询机构或是媒体发布,且近年来“机构通过收取咨询费或赞助费换取大学排名上升”的事件时有发生,使这些排名被外界质疑商业化色彩浓重、排名不够精准等。近日,“部分中国高校退出世界大学排名”的新闻也引发了教育领域的普遍关注。
对于留学生来说,各大排行榜可以作为选校的参考工具,但不要“唯排名论”,仅关注学校排名而不看重其他因素将造成本末倒置的结果。除参考排名外,学生需更多结合自身情况,包括能力、兴趣、经济条件、希望的发展方向等綜合衡量,才能最终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校或专业。8B8BAC29-1F76-4FFF-8E76-71A3D0557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