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崑
摘 要 随着高层建筑数量的增加,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此项技术类型具有多样性,施工团队应结合建筑工程建设所需,科学合理地选用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高效应用,大幅度提高了建筑工程稳定性与安全性,并有效实现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本文结合工程建设实践,对常见的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内容、技术应用要点、技术特点与技术类型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技术应用对策,以期对建筑工程的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 建筑工程 钢板桩支护技术 深基坑搅拌支护技术 锚杆施工技术 地下连续墙技术
中图分类号:TU9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22)05-0037-03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工程规模逐步扩大,建筑工程施工数量逐步增加,尤其,高层建筑数量与日俱增。为了提高建筑工程的稳定性与安全性,深基坑支护施工成为常见的施工内容。在实际技术应用中,施工团队应结合工程建设所需、施工地实际情况等综合因素,合理选用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以此保证工程施工成效。
1 建筑工程中深基坑支护技术应用内容与应用要求
1.1 应用内容
在实际深基坑支护技术应用过程中,施工技术人员需要结合基坑的挖掘深度,科学合理地选用支护方式,达到缩减工期,节约成本,保护施工地生态环境的目的。通过科学合理地应用支护桩,可以大幅度减少施工成本。比如:灌注桩在支护桩工程中的应用,需要技术人员科学合理地掌握灌注桩参数,借助吊桶办法有效管控挖掘数量,确保支护桩的整体施工质量。在灌注桩施工过程中,施工团队需要全面掌握施工要点。首先,施工过程需要与施工地实际情况充分融合到一起,并与现场支护需求相匹配。其次,与支护桩的参数相结合,从整体上提高支护装稳定性,确保工程施工工作顺利开展。
1.2 应用要求
在应用深基坑支护技术前,往往会通过专家论证会对工程各个方面与环节进行反复推敲,进而制定出富有针对性与合理性的实际施工计划与紧急预案,为工程建设工作顺利进行奠定坚实基础。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支护设计方案需与工程建设实际相契合。其次,施工人员应熟练操作各类器械使用方法,全面提高安全意识,有效防止意外发生。最后,做好钢筋、脚手架、水泥、管材等质量检测工作,确保工程整体施工质量。通过严格进行深基坑支护检测工作,可以及时发现工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制定出相应的整改方案,以此有效提高支护结构稳定性,并有效防止移位变形等问题。
2 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特点
2.1 复杂性
在实际应用中,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具有复杂性。在工程施工中,道路建筑物或施工现场附近的地下管道等分布众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难度与复杂性。在工程施工前,施工团队需深入实际,全面了解施工地的土壤地质条件等。若所采用的施工方法缺乏合理性,极易导致地面塌陷或者建筑物沉降,进而影响到建筑物施工安全,以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2.2 影响因素具有多样性
新时期,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且工程机械先进性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尽管如此,基础失稳问题仍然存在。在現实中,因工程方案缺乏完善性,或者未对基础支护进行专门化研究,导致所采用的岩土资料缺乏真实性与精准性,设计思路缺乏合理性等。抑或者,施工监管工作力度欠佳,机械操作缺乏规范性等问题,最终影响到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应用成效。面对众多的影响因素,只有加强分析,方可以有效规避外在因素的影响,并提高工程施工质量。[1]
2.3 地域性
在工程建筑中,各个工地的具体情况具有差异性。在应用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前,需要将地域性充分考虑进去,结合各个地区的地理条件、岩土性质等选择出科学合理的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类型。一旦施工团队未将施工地岩土特点等充分考虑进去,极易导致所采取的开采工艺或开采方式缺乏合理性,并影响到工程建设成效。
3 常见的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类型
3.1 钢板桩支护技术
在深基坑支护中,钢板桩支护技术整体性价比较高。在实际应用中,依托钢板桩与热轧型钢,有效固定土壤与分层隔离土壤,进而增强建筑防水效果。在5米以内的深基坑支护施工中,往往施工团队会选用钢板桩进行支护,并在土质较软的地区得到了广泛应用,且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在打桩过程中,施工团队科学合理管控桩体纵向打入,防止桩体方向出现偏差。通过有效计算,严格管控打桩速度,并规避意外情况的出现。一旦出现意外时,可以及时停止打桩。在实际工作中,施工团队应科学合理地管控钢板桩的折角与封闭部位,有效保证钢板桩标准宽度与密合度符合工程建设程序。
3.2 深基坑搅拌支护技术
在房屋建筑深基坑支护工程施工中,深基坑搅拌技术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将软土与固化剂充分搅拌,有助于产生化学与物理反应,进而形成结构均匀的混合物,从整体上提高支护结构的稳定性与安全性,有效规避土体坍塌或者变形等问题。此外,在工程施工中,深基坑搅拌支护施工技术可以有效防止地表与地下水的渗透,从整体上规避工程施工安全隐患。在工程施工初期,施工方需要给予基坑开挖足够的重视,确保各种复杂环境下基坑深度符合工程建设所需与设计要求,进而为深基坑搅拌支护工程铺平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在实际施工中,施工方也应充分保护施工环境,并将挖出的土体及时清除,有效防止扬尘污染等问题。[2]
3.3 锚杆施工技术
在基坑开挖工作实施后,为了有效规避基坑形状出现变化,往往会采用锚杆施工技术来固定支护结构,从整体上提高支护结构的稳定性,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工程施工中,施工团队需要做好以下几点。首先,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所选定的位置实施钻孔操作,并通过固定孔位有效矫正锚杆的角度与位置。其次,有效把控钻孔速度,防止钻孔速度异常影响到钻孔质量。再次,在钻孔工作完成后,需要及时清除残余物,防止锚杆受到损坏。在锚杆插入操作前,需要保证两端结构稳定,确保锚杆承受力在合理范围内。最后,锚杆支护工作完成后,需要由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质量检测工作,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进行修补,从整体上保证锚杆与岩层间的紧密度,进而提高工程稳定性与精准性。D05A37BE-201C-4BB4-88DA-81A51BA32970
3.4 地下连续墙技术
在深基坑工程施工中,基坑沉降是较为常见的施工问题。为了有效规避此类问题,施工单位需要科学合理地选用地下连續墙施工技术。凭借深基坑内部砌筑连续的墙体,从整体上提高工程结构的稳固性,有效规避外在因素对土体的影响。
3.5 土钉墙支护技术
在实际工程施工中,施工人员需要将角钢钉入天然土墙中,有效抵抗深基坑表层土施加的压力。为了提高工程施工质量,施工团队应注重技能培训,将所需遵循的施工流程、操作规范等全面告知给一线施工人员,在深基坑土体挖掘过程中,向土体打入墙钉,从整体上提高表层土的强度。通过借助专业措施,从整体上提高墙体的硬度,有效规避土体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变形或者移位等问题。在土体开发工作结束后,应及时调整边缘,为后续钢丝网的铺设工作顺利进行营造良好的条件。
在应用钉墙支护技术时,需要结合施工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调整方案。在施工前,施工团队应全面检查施工地的土质情况,结合设计图纸与具体位置,积极开展挖掘工作,确保深基坑的面积、深度等与地上工程的建设规模相契合。在钻孔工作中,施工人员可以在外层土体上画出相应的记号,有效提高施工工作的精准性,并为后续环节施工操作顺利进行营造良好的条件。一线施工技术人员应强化工作反思,结合过往工程施工中的经验教训,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应急方案,进而有效规避施工意外。最后,施工单位需设置专门的监管部门,有效审查深基坑支护工程施工中的各个环节,确保施工人员的操作规范性。在开展工程施工前,应制定出完善的安全生产制度与责任承包制度,有效规范工程施工标准,并借助日常监管工作,确保每个环节的工程施工质量。[3]
3.6 排桩支护技术
排桩支护技术是借助柱列式间隔排布的灌注,作为支护工程结构,并有效档护周围的土体。柱列式间隔排布形式被细化为各个桩之间保持一定距离,以及各个桩之间密切排布两种形式。此项技术通过增强钢筋混凝土的强度,有效保证桩体硬度与强劲,对深基坑工程起到坚实的保障作用。在灌注过程中,为了防止土块等杂质混入其中,需要采用高压灌注法,进而规避灌注桩内部结构出现漏隙。
4 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对策
4.1 做好施工前准备工作
在施工前期预备环节,建筑设计师应将施工过程明确告知给一线施工人员。尤其,在运输施工材料与大型机械设备时,职工团队应与周围社区或者管理员做好沟通与交流,有效降低噪声。在现实中,多数施工方会选择在夜间运输,并通过细化施工工艺流程,确保后续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能够顺利实施。常见的施工设备有绳索式成槽机抓斗与履带吊机等大型机械设备。
4.2 科学、合理地制作导墙
首先,工作人员要及时清除地基下潜在的障碍物。在施工挖掘阶段,挖掘至原土面时,应以原土面为基准,合理制定导墙的高度,进而加固土壤,并向其中灌注水泥浆,待其冷却后再进行相关操作施工。在计量模板尺寸时,需要及时标注轴线位置。在模板制作完成后,采用对称浇灌的方法,用混凝土完成墙体作业。在实际施工中,若混凝土的凝固度达到70%时,可以有效拆除模板。在脱模过程中,需要及时开展洒水操作,保证混凝土的整体湿度,并有效规避混凝土开裂等问题。在导墙环节,需要保证墙体水平及内外导墙间的间距控制在1050毫米。纵横轴线离墙间距偏差需要控制在±10毫米以内。在混凝土养护阶段,应合理设置危险警示牌,有效防止大型设备长时间停留或者工作过程中引起塌方或伤亡事件。
4.3 拌制混凝土泥浆
在深基坑支护施工中,所采用的混凝土需经过专业配比,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拌制而成。在将原材料运输到施工现场后,需要抽取小部分材料,按照事先约定好的配比调制混凝土,并将其作为试验小样。再将试验小样存放24小时后,有效观察小样表面是否出现干裂或者板结等问题。一旦小样不合格,则需再次调整配比,并有效检测原材料,直至小样合格后,方可进行大规模混凝土拌制。
4.4 成槽施工
在测量工作中,施工人员需结合锁口管的实际大小,有效标志其位置。在成槽施工完成后,应精准测量抓斗的出入槽频率与槽体的垂直度,并有效管控数据信息。若数据信息偏差较大时,需要制定出相应的整改方案,有效减少误差。在抓斗出槽携带泥土不慎掉落到倒墙上后,往往会对倒墙的稳固性产生负面影响。为了有效规避风险,并节约建设资源,在抓斗与槽体底部间距达到5米时,需要将抓斗拖带的泥土清理干净,方可进行后续操作。因槽体位置具有特殊性,为了减少工作量与测量间的误差,需要将深度与导墙的实际高度融合到一起进行测算,并借助抓斗绳子标记与底部的距离。一般会将距离控制在1.5米,并按照槽段的宽度选取几个测量点,有序完成测量工作。
4.5 合理完成基底处理操作
在成槽施工完成后,施工方需要及时清扫地基地淤泥、泥浆、残渣等。将地基底部的泥浆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借助接头刷涂刷混凝土表面,有效增强接头位置的抗剪性能,在钢筋笼顺利抵达确定好的位置后,松开麻绳,随之自由落体,并垂直进入土体。当浆管垂直下放到槽底的距离为0.5米时,凿一个高度为0.1米的梅花孔,并用胶布绑扎,进而高效地完成整个施工步骤。
4.6 合理安排锁口管与钢筋笼吊放
为了保证锁口管以竖直形态插入槽段内,可以科学合理地应用履带式起重机有效释放锁口管能。具体使用数量应结合工地实际需求确定,保证施工工作顺利完成。若钢筋笼的重量与体积增加时,则应适度增加履带式起重机数量。在起吊过程中,一般采用多组葫芦与主副钩相结合的方法完成施工操作。在释放锁口管时,应采用分节吊放的方法,并在插入锁口管后,在管道距槽底50厘米到80厘米时,用木榫牢固连结上端口与导墙的地方,有效规避泥浆倒灌问题。
5 结语
总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事业获得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使得建筑工程高度逐步增加,建筑规模逐步扩大。为了从整体上提高工程建筑安全性与稳定性,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在工程建设中,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类型具有多样性。施工团队应结合施工地实际情况、施工建设所需等诸多因素,科学合理地选用施工技术类型,方可以从整体上提高工程建设成效。以上内容结合工程建设实践,对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类型、内容与特点等展开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施工技术应用对策,希望相关工作者可以从中得到一定的启发或者帮助。
参考文献:
[1] 刘祥钦,官灿,赵永华.深基坑支护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分析[J].砖瓦,2021(08):196-197.
[2] 陈鹏.深基坑支护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四川水泥,2021(05):178-179.
[3] 庞秀萍.建筑工程施工中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探讨[J].四川水泥,2021(10):176-177.D05A37BE-201C-4BB4-88DA-81A51BA32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