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晖
随着“双减”政策的到来,传统的高频低效的课堂反馈已不足以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本文以核心素养的落实为依托,从单元和课时两个层面着眼探索提高课堂反馈的新方法,关注学生主体性、目标生成性、师生平等性、课堂交互性、评价过程性,从而提高课堂反馈效率,进而实现课堂提质增效的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其根本目的在于减轻学生负担,学校成为教育主阵地。在这场教学改革中呼唤新的学习方式,课堂提质增效显得尤为重要。地理学科作为基础学科,其课堂反馈作为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不仅是对学习结果进行判断,也可以促进学习过程的回流,通过导向学习过程的不断修正、完善,促进教与学的有效落实。但是,在课堂反馈中一些课堂出现无效提问、问题难以启发深度思考、对于问题结果缺少及时反馈等问题,降低了课堂反馈效率。因此如何提高课堂反馈效率值得思考和探究。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恰好回答了这一问题,核心素养就是“人”的教育,更加关注学生知识、能力和情感的获得,帮助学生掌握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也是课堂提质的重要抓手。
核心素养与地理课堂反馈的关系分析
核心素养为课堂反馈落实提供依据 核心素养的提出,促使课堂范式由“知本”到“力本”进而向“生本”转型,学生主体地位得到提升,使教师、知识、学生在生态课堂环境中共振共生。强调“生本”是以生命成长为本,主要特点如下:
一是关注生命教育,关怀生命状态及对生命情调的追求。二是在注重知识、能力目标的同时,更注重情感目标的确立。三是教学不再是线性的“授受”过程,而是“实践性”的存在。四是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者”,而是师生互动中知、智、情、意的共同成长。五是教学以理解和交往为基础,展开文本、师、生的有机融合。六是教学结果强调教学中的人文因素,重视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主体参与。七是实共同建构课堂文化,师生彼此欣赏和共同激励中谋求发展。
因而,核心素养为课堂反馈注入了新的血液,使得课堂反馈打破传统教育观念束缚,集聚发展性、生态性、情境性、生成性、平等性、对话性原则,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反馈信息,使得反馈更具有教育价值。同时能够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促进生态课堂的形成,提升问题体验的质量,激发课堂参与的热情。
课堂反馈为地理核心素养的落实提供保障 对于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其落脚点主要是地理的基本价值观、基本思想和方法,是学生内化于心的品格和能力,需要从课堂反馈中逐渐渗透。新课改重视学生的自主获得感。也就是说,在教学策略的运用上要注重合作性和开放性。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尽可能地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发展思维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重视引导学生质疑、调查和探究,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基于核心素养的地理课堂反馈特征
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指导课堂反馈的开展,具体体现在教育价值取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师生角色特征与关系、教学行为表征、教学结果评价的指导,具体特征如下:
教育价值取向强调个体生命发展 曾经知识本位的课堂价值取向已然不符合现阶段的国情以及学生发展需求,“力本课堂”(即强调能力本位)虽改变这一教学现状,但更加关注社会需求,教学活动更着眼于对个体能力的提升。在核心素养理念下,将学科素养与人文素养加以整合,课堂反馈在能力培养的基础上,更加关注个体的情感提验,表达教学对于生命的关怀,使得个体生命发展更具有张力。
教学目标注重生成性,关注情感变化 地理学科意在加深学生对人地关系的理解,正确地认识自然地理事物,科学地对待区域开发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在认知发生冲突的过程中,也是学生的情感态度动态发展的过程。
师生角色地位平等,共同实现个人价值 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发展,而教师在青少年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里每一位学生都是独立人格的个体,在核心素养下的课堂反馈中,教师不再是课堂的权威者,师生关系也不再是为了能力的提升而训练与服从,扮演“导学者”“导练者”的角色,而是相互平等的。平等的角色关系使得课堂更加民主化,更能够理解彼此的生命需求,共同实现生命的价值。
教学行为交往互动,注重师生参与实践 核心素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角色特征。在交往互动过程中教学行为不再是“知本”课堂的“传经布道”,也不再是“力本”课堂将“训练”视为主要表征,而是将课堂反馈的教育性与实践性相结合,在师生共同参与的课堂实践中,共同达成目标,实现价值。
教学评价关注过程性,注重师生价值体现 核心素养的提出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教学及评价,反馈也由单纯考查基本的知识和技能转向综合能力及素养。过程性评价思想融入课堂反馈,更加聚焦学生的过程表现与发展,从知识的掌握为重要评价尺度的基础上又得到进一步发展,着眼于知识、能力和态度的动态生成性、建构性,关注师生的生存状况和生命价值。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反馈策略
反馈的高效开展,要求知识与能力并重,思维与方法兼顾,需要对新的教学理念及目标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根据Mctighe和Wiggins“理解的教学设计”思想以及“逆向教学”的教学理念,进行课堂反馈策略设计(如图1)。该理念指出当一堂课包含于更大单元设计之中,更具目的性和连接性。因此,本文意在从单元及课时的角度进行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反馈策略分析。
基于单元的课堂反馈策略 一是理清单元内容的概念框架。核心概念是学生单元学习的基础和理解的核心。Mctighe和Wiggins指出“大概念使离散的事实和技能相互联系并有一定意义”。这与张华的精选核心学科的“大观念”思想相一致。地理的每一個单元教学都是基于核心概念的不断扩展,发展出相关概念,并建立起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教师的重要任务是在众多知识中筛选出“核心概念”“基础概念”“大概念”,梳理概念层级(如图2),有助于教师把握学生地理素养需要落实的水平层级。这里的大概念是指一个概念、主题或问题。基础概念以地理原理、地理规律为主。
二是确定预期结果。确定预期结果是教师对学生应该“掌握什么地理概念?”“理解什么地理原理?”“形成什么学科思维?”“达成什么学科素养?”的思考,厘清学习内容的优先层次以实现深度学习,进一步明确课堂反馈的单元目标。对于课堂反馈的单元目标要注意以下三点。第一,单元目标的设立注重整体原则。教师要思考完成单元学习所需要学生在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达到的水平,统领单元学习。第二,确定能够促进学生发展的目标。核心素养的课堂反馈是面向学生未来发展,促进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的教学。第三,将目标融合考虑,更好地帮助个体在教化过程及日常积累中获得个体发展所需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三是确定合适反馈的证据。在逆向设计中,如何反馈学生达到预期结果与否?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如何?在这里教师要针对教学目标或预期结果,进一步思考达成这一目标的检验证据,进行证据分析。教师可以从三方面考虑:第一,学习内容的理解程度;第二,反馈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第三,反馈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反馈证据的形成可以依托情境创设。脱离情境的问题就像迷雾中前行,不知所措,课堂反馈也成了知识点的累积及知识的记忆反馈。而情境的创设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结构支架,使得对于地理事物、现象及原理在模拟生活中得以运用,提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使得问题探究变得更有价值,能够体现出学生的学习状况。此外,还可以通过让学生构建单元思维导图、研究报告、单元测试、表现性任务、观察和对话等形式获得反馈证据。
例如:在学习宇宙中的地球这一章节,教师通过使学生自行建构思维导图,建立各个地理概念、原理等知识的相互联系。
基于课时的课堂反馈 基于课时的课堂反馈是将单元计划加以落实的反馈。在课堂反馈中,注重学生有说话的权利、有让学生解决问题的情境、学生有犯错的机会,创建“生本”“民主”“开放”“发展”的生态课堂环境,促进学生素养的形成和个性的发展。
一是明确课堂反馈的课时目标。课时目标的确定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课时目标是为课堂目标服务的。第二,目标要有明确具体可操作性。Hattie等提出课堂反馈重要原则是适切性,要根据目标、策略、要求和作用水平以及学生的实际状况进行合适的反馈。实现这一目的的首要前提是要将明确的目标作为课堂反馈的风向标。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明晰任务关键,进一步考量自身与任务的差距以及问题所在,更有针对性地调整学习方法及状态来达成目标。
二是设置高效的课堂反馈问题。反馈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用正确的方式思考问题、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在课堂反馈中,问题对于学生理解课堂内容及技能要求具有很强的导向性。科学合理的问题为教师获得反馈信息提供了直观有效的渠道。因而,问题的有效性对于提高课堂反馈效率至关重要。
三是持续的课堂对话。课堂反馈是教师展示教师教学及调控技能的“舞台”,教师需在短暂的45分钟达成教学效果,“舞台呈现”至关重要。好的反馈一定是对话式的、持续性的教学,同时能够使学生产生疑问,进而提出问题。课堂反馈作为落实素养教育的重要战场,改变“一言堂”的教育局面,突破单一反馈,让课堂有探讨、有质疑、有出错、有创新,成为反馈的新模式。
四是加强反馈的时效性管理。课堂反馈是凸显教与学现状及问题的关键环节,具有及时性和针对性。
第一,注重课堂反馈的针对性。在有限的时间内重点突出事物的主要矛盾,能够在有效节省课堂反馈时间的同时,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所在,提升反馈效率。首先,如果学生对于地理任务认知存在错误理解,需及时进行提示、正确引导,但要注意反馈的频次控制。其次,在过程参与中对学生参与态度、行为表现、迁移能力等实施针对性反馈,同时结合学科特点注重对区域分析能力、地理原理运用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时空观念、人地协调观念、地理实践力的关注。最后,自我管理及评价方面,学生分析自我管理的问题所在,提出相应处理方式。
第二,注重课堂反馈的及时性。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在问题刚刚展现出来是动机最为强烈。及时有针对的课堂反馈能够使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及时积极反馈有助于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自信,激发学习兴趣。有针对性的指出问题,能够及时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所在,及时调整思维,促进学生针对相关地理问题展开进一步思考与探究的热情。
总之,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反馈,是从构建生态课堂、关注问题体验、促进学生参与的角度出发,使得课时反馈服从单元反馈。从单元范围思考单元中的素养及学科思维的反馈目标,再以课时反馈为落脚点加以实现。叶圣陶先生曾说:“好的教师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课堂教学像是对“冰山一角”的呈現,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展现地理事物的一角,而冰面下更广阔的空间是学生进一步探索的平台,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无限可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反馈信息,使得课堂教学更具有教育价值。同时能够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促进生态课堂的形成,提升问题体验的质量,激发课堂参与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