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如
摘要:为了维护社会的秩序,必须要做好社会管理工作。为了深化社会管理格局,应该落实有效的社会治理措施,形成良好的社會治理格局。本质上,社会治理应该具有共建共享性。社会工作和社会治理的契合度较高,社会工作具有明显的服务性特点,充分体现了共建共享社会治理的要求。本文主要对社会工作在构建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中的作用进行了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社会工作 共建共享 社会治理
在社会建设的过程中,要对社会矛盾进行深入的分析,并且充分暴露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构建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所谓共建,就是在党的领导和示范下,鼓励更多群众投入到社会发展建设的视野之中,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全面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对于社会治理来说,共建是一种良好的治理格局,代表着参与建设的主体正在向多元化的方向转变。所谓共享,就是将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作为核心,为群众提供更加舒适的社会环境,引导多元建设主体参与社会建设,使社会发展进入良性循环。
一、共建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内涵与意义
1.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
在新世纪背景下,构建良好的社会秩序已经成为党中央的重要任务之一,这不仅使新时期背景下带来的巨大机遇和挑战,也能满足现代化建设的要求。随着经济迅速发展,社会矛盾随之加剧,我国针对各种社会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政府负责、建立健全党中央领导、加大公众参与力度等决策,促进社会管理新格局的构建,使稳定性成为社会发展的首要特性。[ 1 ]但是,由于社会经济问题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所以很难构建出理想的管理格局,甚至会引发各类经济问题。主要表现为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进而引发各类矛盾问题,如果只采用自上而下的维稳措施,或者单纯依靠强制性的力量,不仅无法治标治本,还会造成各种社会矛盾的积累和激化[ 1 ]。虽然表面看似维护社会关系,实际上会损害官民关系和政企关系,造成社会秩序受到影响,社会无法保持稳定的状态。针对这种情况,需要根据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髓转变社会管理的方式,从管理向治理的方向发展,不仅要提升党委的领导能力和政府的实干能力,还要加大社会的协同能力,促进公众的参与,并且发挥法治的作用,构建完善的社会管理体制,纠正社会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应该创新管理思想和理念,从管理向治理的方向发展,采用现代化的治理方式,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向精细化、全面共建共享的方向发展。
2.共建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要实现共建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应该对“社会治理格局”和“共建共享”进行深入的分析。在社会学、政治学中,格局这个概念的使用并不广泛,但其包含着十分深刻的内涵。在社会学理论中,有学者运用格局理念来展现中国和西方国家在社会接触结构上存在的差异,也就是所谓的差序格局、团体格局的概念。格局形成于一定的范围、系统之中,是一种基本的、结构性关系。[ 2 ]其具有很多特点,包括本性、框架性等等,会影响范围内的互动关系,对各方互动地走向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2 ]。在社会治理格局方面,由治理领域各方构成,是一种十分稳定且基础的关系,也是治理主体之间保持的基本关系。现实中社会治理格局的种类有很多,与社会治理场域中治理主体对问题认识、拥有资源、制约因素等有一定的关系。尤其对于权利较大者来说,其对问题的认识、认可的约束制度会直接影响目标。
社会治理格局是共同建设的,因为参与的利益方有很多,各方共同参与和协商,形成理想的治理模式。在很多情况下,由于各方的位势不同,所以掌握的资源也有所不同,在实践中采取的治理方式也存在差异,虽然会有所改进,但未必会达到理想效果。包括信息公开不全面等等,如果弱者对信息的了解不够充分,则优势方会利用某些方式促进“共识”达成,影响弱势方做出正确的判断,损害弱势方的权益。所以,应该坚持共建共享的原则,并且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共建共享,深刻认识社会治理的本质,促进社会治理效果、水平的提升,为构建和谐、稳定的现代社会贡献更多力量。
二、社会工作与共建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构建
1.形成价值观,构建舆论环境
要实现共建共享社会治理格局,需要构建基本的、相关利益各方共享改革和社会发展成果的价值观,构建良好的舆论环境。共建共享主要是为了解决民主社会背景下,共享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偏离现象,通常由于市场化进度过快、权利崇拜造成偏离问题。实际上,要通过社会系统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成功改革,群体经济、政治的成功也需要共同努力,可能会牺牲一些困难或贫弱群体的利益。如果强势群体没有注意到这方面的问题,则无法与困难、贫弱群体共同享有发展的成果,也难以将不同群体之间的矛盾冲突消除掉。要实现共建共享,必须要树立系统的社会治理观。构建共建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制度的核心目标就是促进各方利益得到满足,消减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发展[ 3 ]。所以,必须要发挥制度的作用,积极呼应共建共享理念,配合政府的工作,社会各界应该达成共识,对发展改革成果共享,形成和谐的社会环境和良好的舆论环境。
2.利益方参与,增强治理能力
在治理的过程中,涉及的利益方较多,应该确保各方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治理活动。应该明确共建共享社会治理活动的内容,利益方应该认识到社会治理的价值,并且积极主动、保持理性的参与相关活动。如果人们认识到各方属于共同体,则应该实现利益共享,促进良好治理关系的构建,社会工作应该起到因势利导的效果,有效解决各类治理问题。此外,还要强化社会治理的能力。一方面,应该帮助有困难的群体,针对具体的困难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强化解决问题的能力,减少新问题的出现;另一方面,要增强困难群体和强势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调节能力,如果双方产生利益冲突,应该通过调节的方式,使双方关系恢复协调。从这两个方面来看,提供服务、解决困境的难度相对较低,但调节利益冲突的难度相对较高,因为与双方的既得利益、认知等有一定的关系。对此,社会工作应该发挥促进作用,提升参与治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应该对社会治理工作进行创新和改进,要从群众利益出发,增加更多和谐因素,使社会有更强大的发展活力,为社会治理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社会治理的强化和创新,使社会工作更加专业,针对社会冲突、社会问题落实有效地解决措施。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应该更加努力,不仅要解决实际问题,还要具有价值理性,使各方更深刻地认识到共建共享的价值理念,并且通过专业技能、知识、技巧去协调利益相关方的关系,促进各方的沟通与理解。5F1DF2CF-41EC-4E46-BEC5-D7EF8FAE7333
3.精细化构建,提升治理水平
近几年,中央积极开展社会治理工作,着重开展社会救助、乡村振兴等工作内容,并对工作提出精细化、精准化的要求。所以,应该推进工作向精细化的方向发展,了解社会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采取针对的治理措施。在市场经济背景下,社会领域随之扩大,事务也变得更加复杂,所以需要建立良好的社会治理格局。社会工作和共建共享社会治理之间有很高的契合性,为社会工作的精细化发展奠定基础,且通过精细化的服务,可以促进治理水平的提升,形成良性循环。社会工作本身就是一种社会服务形式,具有专业性的特点,应该对困难群体的需求有所了解,然后设计科学合理的服务程序,依据科学原理、采用科学措施解决问题,从而保障社会稳定健康的发展。在共建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构建的过程中,精细化服务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协同作用。[ 3 ]社会工作的过程中,要根据多方证据,谨慎地判断具体的问题,社会工作者应该了解多方的观点,然后判断问题的性质,确保判断的准确性,为社会服务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也确保社会治理的有效性。
社会工作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采用生态系统分析的方式。可以将需要解决的问题置于社会关系、利益关系、资源关系、政治权力等复杂的系统关系之中,然后对问题的状态进行梳理,为问题的解决提供更多条件。社会工作的特点就是评估的科学性,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可靠的服务方案。服务方案具有层次性、系统性、可行性的特点。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调整,确保接入目标可以实现。精细化方案是服务型治理与领导型治理的本质区别。社会工作不仅重视结果,同样重视过程目标。所以,要采用精细化的服务方式,确保各个环节都能满足要求。
三、结语
综上所述,社会工作在共建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根据社会治理格局的建设要求对社会工作进行改进和完善,充分发挥社会工作的作用,促进治理能力、治理水平的提升,进而构建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王清华.社会工作在乡村治理中的角色与功能探析[J].现代农业研究,2020,v.26;No.56(08):146-148.
[2]高鑫.社會工作机构在公共危机治理中的作用分析[J].青年时代,2019,000(023):93-94.
[3]张欣,武欣楚.新时代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问题研究[C].国家治理现代化:70年回顾和新时代展望——第八届中国行政改革论坛论文集,2019.
(责任编辑:刘占行)5F1DF2CF-41EC-4E46-BEC5-D7EF8FAE7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