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仪配合康复治疗对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2022-06-09 06:37袁少印
黑龙江医药 2022年9期
关键词:生物反馈治疗仪上肢

袁少印

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科,河南 南阳 473000

脑卒中作为神经系统常见疾病,患者经有效救治后仍然可能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与肢体功能障碍,影响预后恢复,降低生活质量[1-3]。同时,由于人体的上肢多负责精细活动,故而卒中后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是当前临床关注的重点内容。临床常规康复治疗以被动锻炼为主,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但具有起效慢、周期长等缺陷,加之锻炼内容较为单一,长此以往,患者训练主动性与积极性降低,进而影响康复效果。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仪是一种将生物反馈与电刺激疗法相结合的干预技术,能够通过视觉等方式反馈患者的肌肉组织生物电活动,并将其转换为患者能够感知的讯号,以便于增强患者主动控制肌肉组织能动性,达到促进肢体早期康复的目的[4-5]。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仪配合康复治疗的应用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 年8 月—2020 年8 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分为两组,每组各44例。纳入标准:均有卒中病史且合并上肢功能障碍,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认知正常。排除标准:因骨折、关节脱位等导致的上肢功能障碍,有精神病史或存在精神障碍,合并恶性肿瘤。观察组女20 例,男24 例,年龄45~82 岁,平均年龄(60.15±5.62)岁。对照组女19例,男25例,年龄44~82岁,平均年龄(60.20±5.59)岁。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治疗,包括抗凝、改善微循环、消除炎症以及营养神经细胞等。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治疗。(1)运动疗法:采取良肢位摆放干预,使用手足矫形器使肘、腕及肩关节维持正常功能位,协助患者做患肢肩、肘、腕及各手指关节的伸展和前臂旋转训练,对各部位痉挛肌优势侧施以缓慢持续的牵张,鼓励患者自主运动肘、肩、腕关节各方向的运动。(2)作业疗法:以任务为导向,由康复治疗师结合患者情况制定每日具体的作业任务,指导患者做手指屈伸、拇指对指及外展训练,并逐渐过渡至洗脸、刷牙、吃饭及穿衣等日常生活基本技能训练。康复治疗60 min/次,1 次/d,持续3 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仪(上海三崴医疗设备有限公司HB120D)进行干预。使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仪干预前向患者讲解仪器的工作原理、目的、使用方法及作用,使其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并配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仪的使用。协助患者取坐位或卧位,暴露上肢,使用75%的乙醇消毒上臂皮肤,将治疗仪的电极片粘贴于上臂肌腹处,设置仪器参数为35~50 Hz,波宽为200 nm,设定刺激时间为8~10 s,治疗过程中适当调节电流强度,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宜。治疗仪使用过程中嘱患者集中注意力识别显示器上的肌电值与肌肉运动曲线,指导其做伸腕、握拳等动作,以显示器上记录的曲线强度为基线水平,嘱患者再次进行相应动作,并尽可能超过基线水平,此时配合实施电刺激,以促进患者肌肉收缩,达到基线水平,刺激结束后嘱患者适当放松休息,记录患者最高点水平,作为下一次干预的基线值。干预时间20 min/次,1 次/d,5 次/周,连续干预3周。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上肢及手功能、关节活动度、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1)上肢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评估(FMA)量表对两组患者患者干预前及干预3 周后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上肢反射活动、屈肌共同运动和伸肌共同运动等33个项目,各项目均采用0~2分评分法,分值0~66分,分数与上肢运动功能呈正相关。(2)上肢及手功能: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上肢及手功能,采用Carroll上肢功能测试(UEFI)进行评价,包括抓握、握、侧捏、捏、放置及旋前和旋后6个维度,满分为99分,分数与患者上肢及手运动功能呈正相关。(3)关节活动度: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腕关节活动度,指导患者做腕背伸主动关节活动,活动范围越大,关节活动功能越好。(4)神经功能:采用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神经功能进行测定,满分42 分,包括意识、水平凝视功能、面瘫、语言、上肢肌力、手肌力、下肢肌力及步行能力8 个项目,分数与神经功能呈负相关。(5)日常生活能力:采用改良Barthel 指数(MBI)量表对两组患者患者干预前及干预3 周后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评价内容包括洗澡、穿衣、行走及如厕等10 个项目,满分100 分,分数越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好。(6)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定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该量表共包含4 个维度,包括心理、躯体、社会功能及物质生活,计74条目,均采用1~5 分评分法,换算为满分值,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上肢运动功能情况

两组患者干预前FMA、UEFT 评分,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FMA、UEFT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关节活动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情况(±s)

表1 两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情况(±s)

组别对照组(n=44)观察组(n=44)t值P值FMA(分)干预前20.25±2.35 19.78±2.33 0.942 0.349干预后22.25±2.18 26.68±2.20 9.488 0 UEFT(分)干预前35.32±3.36 35.29±3.34 0.042 0.967干预后46.42±4.60 54.97±4.29 9.017 0关节活动度(°)干预前14.26±2.11 14.30±2.14 0.088 0.930干预后21.28±3.19 38.43±3.26 24.941 0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神经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情况

两组患者干预前NIHSS、MBI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MBI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情况(±s) 分

表2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情况(±s) 分

组别对照组(n=44)观察组(n=44)t值P 值NIHSS MBI干预前24.26±2.26 24.33±2.31 0.144 0.886干预后18.22±1.43 14.25±1.06 14.794 0干预前37.78±5.42 37.95±5.77 0.142 0.887干预后50.62±7.45 65.66±7.43 9.482 0

2.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情况

两组患者干预前GQOLI-74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GQOLI-74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情况(±s) 分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情况(±s) 分

组别对照组(n=44)观察组(n=44)t值P值心理干预前54.52±4.63 55.10±5.11 0.558 0.578干预后63.69±5.12 72.60±5.77 7.662 0躯体干预前54.28±4.77 53.89±4.70 0.386 0.700干预后60.69±5.08 71.77±5.67 9.654 0社会功能干预前55.78±4.82 55.56±4.79 0.215 0.831干预后62.68±5.34 73.71±6.68 8.555 0物质生活干预前52.56±4.72 52.48±4.63 0.080 0.936干预后63.69±5.17 73.78±5.89 8.540 0

3 讨论

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及复发率高的特点,主要由于卒中发生后,脑部神经细胞易因缺氧、缺血出现凋亡和坏死,致使大脑皮层支配的高级运动功能受到抑制,进而出现运动功能障碍,表现为上肢功能障碍,失去运动能力与精细活动能力,对其日常生活能力产生严重影响。相关研究表明[6-7],给予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以有效的康复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上肢功能。

以往临床通常采取指导患者开展康复运动的方式进行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患者的上肢功能,但常规康复运动内容较为单一,且康复效果易受到患者依从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治疗效果有限[8-9]。本研究结果提示,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仪配合康复治疗在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强调强化患者本体感觉—运动反馈环路,通过将人体正常情况下无法意识到的生理功能转换为可视听的信号,配合适当的电流刺激促进患肢肌肉进行收缩运动,从而达到纠正机体功能的目的。景颖颖等[10]的研究表明,针对脑卒中患者应用肌电生物反馈进行治疗在促进其上肢运动功能恢复及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方面具有较好效果,与本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进一步说明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仪的应用效果。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具有修正、调节的能力,因此卒中后出现上肢运动功能的障碍的患者仍可利用大脑病灶区域存留的少量神经,控制神经冲动信号,促使肢体开展运动[11-12]。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利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仪对卒中康复期患者的患肢进行生理刺激,可促进神经水肿、血肿的吸收,不仅可改善血液循环,起到营养神经的效果,有利于促进受损神经的修复与再生,还可促使大脑皮层生成条件反射,提高神经肌肉的兴奋性,促进病灶周围未受损的神经元功能重组,加快神经功能恢复速度,获得较好的康复效果,进而有效改善患者的异常运动模式,减轻肢体功能障碍。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仪融合多种学科技术,电刺激的方式可使患者充分感受自身肌肉收缩情况,并通过电信号图像进行反馈,可促使患者有意识的进行患侧肌肉控制,提升训练主动性与积极性,挖掘潜力,实现电刺激与主动训练的有效结合,提升康复效果,促进上肢运动功能的早期恢复,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与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仪配合康复治疗能够减轻卒中后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障碍,减轻神经功能损伤,提升日常生活能力与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生物反馈治疗仪上肢
骨痛灵酊联合TDP治疗仪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盆底肌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观察
准分子激光治疗仪联合CO2点阵激光治疗仪对白癜风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产后早期联合应用盆底肌电生物反馈仪、电刺激、针对性护理对盆底肌功能恢复的影响
CO2点阵激光治疗仪联合多爱肤治疗面部凹陷性疤痕
生物反馈治疗仪联合加味补中益气汤对脾胃气虚型功能性便秘的疗效
双上肢训练在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两臂血压为何会不同
选择困难症治疗仪
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