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亚峰
(张北县农业农村局,河北 张家口 076450)
张北县是河北省张家口市坝上地区辖县,位于河北西北部,内蒙古高原东南缘。地形南部沟岭相连,中部丘陵、岗梁、滩地相间,其间淖泊(湖)星罗棋布;西部为玄武岩窝岩台地;南部地势高,自然形成内流水系和外流水系分水岭。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温2.6 ℃,年均降雨量397 mm,年均蒸发量1 995.5 mm,70%以上降水集中在6—8 月份。水资源较丰富,共50 余处淖泊水库,共计7 593 hm水面,地表水量6 700万m,平均水深2.0~3.5 m。张北县渔业从1952 年开始发展,从无到有、由少到多,发展过程中有过突破,创过丰收,也经历过混乱甚至停滞时期,目前来看张北县渔业的发展是有欠缺的。为进一步推动张北县渔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现全面介绍了张北县的渔业资源,回顾张北县渔业发展历程,结合发展现状,指出了张北县渔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建议。
张北县境内淖泊为地势低洼地带天然形成的水域,多数底部平坦,湖盆斜度很小,淤泥层厚,盐碱含量和pH 值(8.0~9.5)都很高。淖泊水位较浅,一般1~3 m,很少超过5 m,多无固定水源,靠雨水供给,小部分由地下水供给,故水位受自然降雨量影响较大,随季节变化明显。因张北县处于高寒地区,水面结冰期长达6 个月,冰层下水体溶氧量低,鱼类极易产生窒死现象,不能安全越冬。根据实践经验,张北县养殖水体最浅不低于2 m。
由于淖泊镶嵌于草原,周边常年放牧,牲畜粪便随雨水流入淖泊,因此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底栖生物丰富,给鱼类提供了大量的天然饵料。经查阅张北县畜牧水产局历史资料,显示张北县共有水生植物 8 科,8 属,14 种,见表 1。
表1 张北县水体水生植物种类
张北县的水库和淖泊的形态相似,大多水库本就是在淖泊下游筑建大坝而成,只是水位较淖泊更深。由于库水的流动,水中溶氧量充足,很少发生冬季鱼类全部死亡的现象。但水库水位和水面受农业用水影响波动很大,水生植物就相对要少,底栖生物也较为贫乏,严重影响了鱼产量。
张北县的小型池塘多为农民自建土塘,养殖模式为投料喂养,成本相对较高。池塘基本一年一清,干塘后在池底洒石灰晒塘半月左右,大部分养殖户不清底泥。多年不清底,有机物质的分解发酵引起氮、磷等元素含量增高,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分解生成的氨气和硫化氢等会引发水体的二次污染。少数养殖户会通过投放水质改良剂、底改剂等生物制剂降低水产品的发病率,但大部分养殖户为追求利益,大量投肥、用药,肥和药的乱施滥用会导致细菌、病毒产生耐药性,进而大量繁殖,暴发疫病。
张北县常见的主要经济鱼类有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鲤(Cyprinus carpio)、鲫(Carassius auratus)等。因为张北县气候寒冷、水体环境特殊,对鱼类的生长、繁殖、越冬等都有直接影响。
2.1.1 温度
张北县主要经济鱼类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0~30 ℃,在10 ℃时食欲显著减少,但对低温有一定的耐受力。草鱼、鲢、鳙能适应6~7 个月的越冬期,水面冰封尚能微微摄食,鲢甚至还能继续生长。原畜牧水产局技术资料显示,张北县鲤、鲫体温为-0.1~-0.3 ℃时,即使体表结冰仍能存活;为-0.4~-0.8 ℃时,鱼内部器官会结成冰晶,造成不可逆伤害。由于生长期短、生长速度慢,张北县鱼类在相同时期内,个体较南方地区要小,性成熟年龄也晚。
2.1.2 酸碱度
当地养殖实践证明,酸碱度对鱼类生长起重要作用。四大家鱼在水体pH 值为6.0~9.5 时生长较好,在pH 值为9.0~9.4 微碱性条件下生长速度最快状态,pH 值为10.8 是致死值。高盐碱度水体养殖的鱼类肉质较差。
2.1.3 含氧量影响
张北县鱼类对缺氧的环境适应性较强,正常水体含氧量为8~12 mg/L。当水位下降和连续高温导致水体含氧量低于4 mg/L 时,鱼会出现浮头现象。
2.1.4 底质
张北县天然淖泊较浅,水草丰茂,底栖生物丰富,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强,给鱼类提供了大量的天然饵料和溶解氧。而水库的水草和底栖生物较贫乏,不适宜放养以草食性和底栖生物为食的鱼类,如草鱼、鲤等。
由于气候偏冷,导致鱼类性成熟年龄晚,生长时间相对加长,鲫个体却较其他地区更大,背部高大突出,从而形成了“坝上高背鲫”特有鱼种。坝上高背鲫约占张家口市鱼产量的25%~30%,占坝上4县鱼产量的80%。具有耐寒、耐低氧、食性广、繁殖力高、肉质细嫩等特点,对人体还有补虚温胃、补中益气的作用。
张北县曾成功引进大银鱼(Prolosalanx hylocranius)、池沼公鱼(Hyponmesus olidus)、鲂(Carnis Megalobramae)、梭鱼(Sphyraenus)、鳊(Parabramis pekinensis)、河蟹(Eriocheir sinesis)等进行养殖。但因渔业总体量在张北县产业结构中占比不高,当地政府扶持、资金投入和技术服务方面有所欠缺,加之水面锐减的状况,导致渔业发展连续性差,故引进鱼种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延续。
3.1.1 引进试养成功
1949 年前,张北县淖泊中仅有少量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和鲫,百姓没有捕鱼、食鱼传统。县政府于1952 年从沽源县购买鲫放入海子洼、二圪塄淖、张飞淖进行试养,3 年后,在这些湖中发现了大批鲫,标志着张北县引进鲫试养成功。
3.1.2 养殖初见成效
从1957 年开始,政府组织捕捞,捕获的鱼和卵全部投放到全县各个水面,扩大了养殖面积。随着水利建设的发展,1958 年起相继建成一批中小型水库,除当地鱼种就地放养外,还从芜湖、山海关等地调进鱼苗鱼种,先后在安固里淖、黄盖淖等地建立渔场,引进技术工人传授养殖、造船和捕捞技术。从1959 年开始捕捞生产,到1961 年渔获量达到高峰,全县年产量为 760 t,比 1959 年(160 t)增长3.75 倍。
3.1.3 育种技术应用
为改变依赖外调鱼种放养的局面,1971 年县水产站配套建设养鱼池、产卵池、孵化池、越冬池、鱼种池,1972 年采用注射亲鱼脑垂体等方式催产,人工繁殖鲤80 万尾。后因水面经营归属权、淖泊间断性干涸等原因不再育种。直到落实承包责任制后,1984 年和1985 年县水产站帮助全县各养殖水面,人工繁殖鲤共63.4 万尾。
3.1.4 重捕轻养时期
从1962—1983 年,张北县养殖水面因产权归属问题影响到库区群众、渔场、管理部门、乡镇和村集体等多方利益。在这期间利益群体竞相捕捞,且只捕不放,采取掠夺式经营方式,生产秩序严重混乱,致使库内鱼类资源临近枯竭。
3.1.5 “黄金十年”
随着农村产业的结构调整和经济体制的改革,从1984 年起按照大包干、联产承包、按产提成3 种责任制形式,全面落实了水产承包责任制,渔业生产又获生机,渔政管理由乱变治,生产秩序有条不紊,经营上由重捕轻养变为养捕并举、先养后捕。渔获量逐年提高,1984—2003 年是张北县渔业的“黄金十年”,总捕捞量达15 760 t,其中1997—2003年连续7 年突破千吨,产量分别为1 026 t,1 800 t,2 388 t,2 450 t,1 450 t,1 945 t 和 2 000 t。
3.1.6 间歇性发展
张北县渔业从1952 年起步,历史相对较长,但因张北县湖泊有干涸周期,且无规律可循,总体干涸期较长,持水期短暂,水产业总是断断续续,一直没有长足的发展,养殖经验也不能有效传递。
以安固里淖为例(表2),水面8 000 hm,曾是华北第一大高原内陆湖,水产养殖曾获原农业部渔业丰收奖。1965 年因水位下降、pH 值骤升,养殖业进入停摆状态,70 年代后期又开始蓄水,到1980年水面达4 760 hm、深4 m,又恢复了安固里淖渔场。1982 年又因水位下降被迫停业。1995 年起降雨和上游流入水量增加,到1997 年水面达到4 667 hm、深4~5 m,重新开发安固里淖,当年投放鱼种2.139 t,捕捞量达296 t。到2001 年,由于连年干旱、水位急降,盐碱飙升,鱼类集中死亡。2002 年停产,至2004 年冬季水面锐减直至彻底干涸,至今已18 年无蓄水迹象,重创了张北县渔业发展,几乎进入停滞状态。
表2 安固里淖水情周期
随着百姓饮食结构逐渐优化,水产品需求量大幅增加,当地渔业又出现了生机。2004 年之后,张北县水产站购买过几次鱼苗开展增殖放流,用以补充和恢复渔业资源,改善水质和水域的生态环境;引进网箱养殖技术,取得了较为可观的收益,进一步促进了张北县渔业的发展。同时随着张北县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水面及周边的开发利用出现了新局面,极大地推动了张北县渔业的发展。
根据张北县第一次水产种质资源普查数据,张北县淖泊基本保持天然状态,未进行大量人工干预的养殖开发利用,野生鲫为主要品种。池塘养殖以草鱼、鲢、鲤、鲫为主,部分池塘业主放养虾、蟹,但总体养殖规模较小,渔家乐模式为主,盈利性不强。目前仅有部分水库养殖情况较好(表3)。
表3 张北县主要水库养殖情况
3.3.1 水面开发利用程度低
张北县淖泊虽数量众多,但单体水面小、分布零散、水位浅,可直接用于集约化、标准化养殖的水体并不多。又因张北县农业发展长期偏重畜牧和种植,在渔业方面的宏观规划不足,导向性政策缺位,资金投入甚微,技术服务欠缺,所以水面开发利用程度还远远不足。
3.3.2 生产经营理念落后
部分水库淖泊由个人承包经营农旅项目,如水上乐园、垂钓,从京津等地购买成鱼放养供游客垂钓,贩卖“洗澡鱼”或用于餐饮服务,盲目发展,经营理念落后,占有优势资源却没有增加应有的效益。
3.3.3 养殖经验缺乏
部分养殖主体因缺乏先进养殖技术和经验,在池塘消毒、水体施肥、饲料配比、药物使用方面,存在急于求成、乱施滥用问题,引起水质恶化,继而出现饲料利用率不高、鱼类生长受限或病害频发现象,不仅增加了养殖成本,甚至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政府部门要借鉴渔业发达地区经验,结合张北县农业农村发展、城乡基础建设、旅游等总体统筹,科学编制张北县渔业发展规划,研究制定相关技术规范、质量标准和管理办法,促使渔业有序、规范、快速发展。编制对外招商项目库,制订相应的产业发展扶持政策,鼓励、引导社会资金投资渔业项目,使现代渔业成为重点发展产业。
要深度挖掘并充分利用水产资源,发挥小水面易管理、易高产的优势,积极改造现有水面,小改大,浅改深,死水变活水,解决好水电动力,配置投料、增氧、水质监测等设备;对大水面现有资源合理利用,清除毛莨、泽泻等有毒的水生植物,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对鱼类有利的其他水生植物。
除现有品种外,可对张北县曾经成功引进过的大银鱼、池沼公鱼等再次引种繁殖。要结合当地实情,加快引进其他名优新品种和优质、高效、市场竞争力强的养殖项目,以适应市场多样化和高质量消费需求。
根据养殖对象的栖息习性、争食能力等生物学特性和市场需求,实现合理搭配混养,规避品种单一带来的市场风险。科学谋划放养品种、规格和密度,充分利用水体生产力,提高养殖密度,增加总产量。
坝上高背鲫,除了在张北得天独厚的生长优势外,行情走势一路向好,效益可观。河蟹也值得推荐,张北县有过成功养殖的历史,在养殖条件相当的坝上相邻地区如康保、沽源近年也有成功的养殖案例。
随着居民食品安全意识提高,消费观念逐渐由商品消费升级为品牌消费,品牌信誉成为水产消费的重要取向,如“长荡湖”“阳澄湖”大闸蟹。品牌建设能够提高市场竞争力,促进产业链延伸,带来更高的附加值。
建议发挥张北县近京津、无污染等优势,下大力推动“坝上高背鲫”申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有机认证或绿色认证进程,申请创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打造坝上区域高背鲫养殖示范基地。借助张北县旅游业日益发达的东风,乘势而上,精心谋划组织参与水产品品质评鉴、美食节等活动,提高坝上高背鲫的知名度和认可度。
生态养殖是根据鱼类与其他生物间的共生互补原理,利用水陆物质循环系统,通过采取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实现和保持生态平衡,提高养殖效益的一种养殖模式。可充分利用资源,提高对养殖尾水净化效率和回收量,以及周边农田对粪污、泥渣等利用率,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4.5.1 增殖放流
增殖放流无须投饵施肥,利用水体自然生产力获得水产品,还能补充和恢复生物资源,改善水域生态环境。池沼公鱼、大银鱼、坝上高背鲫适合在张北县大水面增殖放流,连续2 年可形成群体产量。建议促成黄盖淖水库、海流图水库等的高背鲫鱼、池沼公鱼生态养殖基地建设。加强坝上高背鲫的种质资源保护意识,避免或减少跨区域调种,以免破坏特有品种的遗传谱系。
4.5.2 池塘养殖
池塘养鱼对减少天然鱼种捕捞、保护自然资源有着重要意义。张北县养鱼周期较长,一般当年很难出池商品鱼。希望当年出池,可放养大规格鱼种。许多池塘的现状是淤积严重,要及时清淤,积极改造,配套完善池塘养殖循环水、电、路及废水达标排放和二次利用等基础设施。引进河蟹、黄鳝、团头鲂等品种,大力推广工厂化养殖模式,实现提质增效。
4.5.3 网箱养殖
网箱养鱼以水质良好、面积开阔、有一定微流水的水域最为理想,主要利用天然饵料和人工投喂培育。其优势为成活率高,能充分利用水体和饵料生物实行单养、混养、密养,实现高产;管理方便,可根据水域旱涝条件的改变随时挪动;起捕容易,可根据需要分期分批起捕,便于运输和储存。一般当年可收回成本,正常可连续使用5~8 年。可在网箱中养殖的品种主要有鲤、草鱼、鲢、鳙、鲫、鲂等。
4.5.4 休闲渔业
张北县为河北省全域旅游示范区,景区发展较为成熟,主要淖泊及水库均被景区覆盖,如小二台水库位于塞纳都景区,海子洼水库位于那苏图景区,黄盖淖水库位于4A 级景区中都草原度假村,大营滩水库位于“草原天路”西线景区。着眼未来,要借助张北县丰厚的旅游资源发展可持续的休闲渔业,找准切入点,打破行业、部门界限,优化配置生产要素,在已有的、较为完备的基础设施上,借鉴组装休闲渔业设施,突出亮点项目。沿湖修建“河北绿道绿廊”,配置水上娱乐、垂钓钓台、养殖体验等平台,融合科普、休闲、娱乐、观赏等要素,提升体验满意度。加大营销力度,承办各类赛事、活动,建成环境幽雅、功能齐全、高标准、高品位的休闲渔业主题公园,带动休闲渔业向规范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
渔业是集多种行业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特别是休闲渔业的发展更需要高水平技术人才的支撑。要广泛吸纳各界人才,建立渔业发展的人才智库国;通过与高校名企合作,采用柔性人才引进、聘请专家等形式,畅通张北县渔业发展技术咨询渠道;多向渔业发达地区学习借鉴,提高从业人员的技能和管理水平。
渔业是农业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张北县农业总产值的内部结构看,渔业所占权重甚微。因此,要针对市场需求的多元化,解决张北县渔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科学分析,探讨对策,增加科技含量,创新经营理念,进一步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提高产业辐射能力,提高生产效率、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