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国民间绘画艺术是千百年来人民大众创造并享受的文化,是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着劳动人民独特的生活情趣、包含着丰富深刻的社会历史信息,也代表着民众的审美理想,具有较强的文化内涵和教育价值。作为应用型的艺术设计专业,如何让课堂教学与地域文化接轨,专业与产业相融合,为地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培养出优秀的设计人才,是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与文化产业实现共同育人的重要实践。
关键词:民间绘画;地域文化;艺术设计专业
21世纪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在促进文化建设和社会进步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发展文化产业离不开对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传承和开发。作为民族文化强省,云南需发挥文化遗产资源极为丰富的比较优势,使文化遗产资源在学科保护的基础上开发转化为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产品和文化财富,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高校作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发展专业科学和知识研究,为社会提供服务的重要平台和文化传播地,对培养高素质文化产业人才,积极发展地域文化创意产业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应用型专业的艺术设计专业师生更应该响应国家号召,把专业与产业相融合,促进民族文化繁荣发展。
一、云南民间绘画文化发展现状
中国民间绘画从北到南,从东南沿海到西部边疆,覆盖全中国。与江苏邳县、陕西户县等地诞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民间绘画不同,云南民间绘画起步较晚,出现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紧随全国民间绘画大潮兴起,云南一批有队伍、有基础的地区不断涌现出来,包括德宏梁河、大理、丽江以及昆明呈贡、官渡等近20个地区。
1987年至2000年,为推动民间文化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文化部先后在全国组织开展了“民间绘画之乡”“民间艺术之乡”和“特色艺术之乡”命名活动。其间,云南瑞丽市、腾冲县荷花乡、马关仁和镇、石林县、呈贡县、官渡区被文化部授予画乡称号。2008年至2010年,云南只有呈贡县和官渡区继续保留“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2011年至2013年,仅有官渡区和马关仁和镇被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到了2014年至2016年,“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称号在云南仅剩官渡区1个。从“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总数据可以看出,云南民间绘画文化已出现滑坡趋势,发展现状令人担忧。分析云南民间绘画现状及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1,地方政府重视程度不够,建设经费投入不足。从过去的农民画发展到现在的民间绘画,它一直是政府文化职能部门倡导和扶持的对象。从某种意义上说,农民画是准官方美术,从它的组织形式到生存状态、发展空间一刻都离不开政府的主导。
第2,民间绘画作品的商业市场和产业发展滞后。云南民间绘画缺乏自我“造血”功能,其个体生存较为脆弱。随着文化体验为主体的精神消费不断崛起,民间绘画作品的商业市场和产业发展滞后,未能形成良性的需求及供应链。
第3,品牌建设传播力度不够。云南民间绘画品牌随着三十多年的不断坚持,已经成为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名片,但由于宣传不系统、不全面、不精准,民众对画乡品牌知晓率不高。
第4,民间绘画人才队伍整体水平有待提高。从事民间绘画美术专业业务骨干人才整体不足,长期没有更多的业务骨干及年轻血液的加入,导致民间绘画艺术面临青黄不接的问题。
二、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发展形势
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当前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产教深度融合是完成战略任务的主旋律,也是必由之路。艺术设计类专业作为高校传统本科专业的一个门类,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也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艺术设计,主要是将艺术的形式美感应用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设计中,使之不但具有审美功能,还具有实用功能。换言之,艺术设计首先是为人服务的,大到空间环境,小到衣食住行,它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物质功能与精神功能的完整结合,是现代化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必然产物。
随着文化事业特别是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部分高校艺术设计相关专业结合实际也对现有专业与课程进行了改革,一些新的学科出现了。比如,数字媒体设计专业,它主要从表现形式与技术角度来研究新媒体,是通信与信息技术、计算机科学、艺术等学科的交叉,是以技术为主、艺术为辅,两者结合的新专业。再比如,视觉传达设计,主要学习内容包括广告战略、广告表现、书籍设计、插图设计、摄影艺术与技术、新媒体创作与应用等。虽然在表现形式与技术上都有了较大革新,但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作品并不具备其地域特色,也未实现所学内容与社会发展需求的结合。如何让学生的设计作品走向市场,与当地企业、社会实现无缝隙衔接,是高校设计类专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笔者认为要从两个方面破题。
一是高校要成为培养文化产业人才的“青训营”。文化产业主要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需要实训与实践教学,目前国内高校这方面还比较薄弱。因此,在学科建设过程中,不仅要结合学校、学院自身的特点培养人才,还要结合地域产业与市场的需求培养人才,为行业输送各类急需的优秀青年人才,才能夯实学科建设、发展的基础。
二是社会要成为高校培养文化产业人才的“特训营”。产业的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真金不怕火炼,人才需要不断锤炼。高校设计专业培养的人才如果不到火热的社会实践中去磨练,难免会纸上谈兵,脱离生活,脱离实际,脱离产业发展需要。因此,企业、社会要为高校设计专业提供实践的舞台、交流的舞台,推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为有源头活水来,文化产业才能不断发展壮大。
三、民间绘画文化融入艺术设计专业实现共赢发展的作用
云南民间绘画文化与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相互融合发展,是双赢之举,一方面有利于高校藝术设计专业学科建设,另一方面有利于提升云南民间绘画文化品牌传播力,补齐人才队伍建设短板,是推进云南民间绘画文化产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是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升实践能力,重塑民间绘画文化品牌。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属于应用型专业,重在与行业、产业直接对接。学生只有把理论知识运用到项目实践中,才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可以以云南地域文化为背景,以民族民间艺术为根基,以民间故事、风俗等为创作主题,从中提取典型元素、凝练民间文化艺术形象,用设计语言讲述各少数民族民间故事,重塑现代云南民间绘画文化品牌。民间绘画文化融入艺术设计专业融合发展,既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发展云南民间绘画文化拓展市场进行了品牌宣传。
二是多元手段丰富民间绘画文化形式,助力产业化发展。许多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能够紧跟数字化时代,充分利用科學技术的进步开拓出全新视野,但却缺乏一些地方特色主题的表现。而民间绘画是千百年来人民大众创造并享受的文化,有着深厚的社会历史信息,可以进行深度挖掘。因此,若能把两者结合,将民间艺术介绍给学生,使其近距离接触这些文化精华,甚至观摩或体验制作过程。学生在深入了解民间艺术的同时,既提升了对乡土的热爱之情,又增强了设计作品中的地域特色表现。结合学校的新媒体课程,充分发挥新媒体受众量大、互动性强等优势,可以为民间绘画文化的产业化发展提供技术和研究支撑。
三是推动人才资源优化配置,缓解高校“就业难”。云南现代民间绘画团体主要依附于当地的相关组织,大多数作者都是由前辈进行教学,自身创作不足,也没有专门负责培训与建设的工作者。而对高校而言,目前的教育体系尚未对文化建设的相关学科和专业进行认定,相关的毕业就业信息和招聘平台未能及时增设相应的专业和方向,导致民间绘画产业人才资源信息无法有效整合,不利于规模化、科学化的人力资源集成与配置。文化产业所涉及到的领域范围非常广泛,其门类种类及表现形式也是传统产业无法比拟的。因此,民间绘画文化产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具有强大的吸收容纳就业的能力。若高校可以根据岗位需求设置专业,探索出真正符合时代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让“产教融合”的培养模式以需求为导向,必将为云南设计类专业学生的稳定就业铺平道路。
四、结论
云南民间绘画文化与高校设计类学科的融合创新,不但能提升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学科交叉能力和创新能力,推动高校设计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方面的深度融合,还为地方与高校融合发展探索了新模式和人才培养的新路径,为大学生就业拓宽了路径。同时,立足云南民间文化发展实际,将民族民间文化、精神融入到设计学科实践教学中,还能实现民间绘画教育与设计学科教学实践的相促相长,便于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乡情怀,发挥专业优势,创作出更多体现新时代民族民间风貌的高质量作品,传承和发展云南民族历史文化,推动云南民间绘画文化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郭万超.文化创意产业前沿[M].经济日报出版社,2019,1
[2]王刚.官渡区现代民间绘画优秀作品集[M].云南民族出版社,2017,4
[3]聂永刚.高校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模式与运行机制问题探讨[J].财会通讯,2020(11): 163-165
[4]林立平. 云南文物管理所作为高校设计类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的研究[J].学园,2021(23):55-57
作者简介:姚欣楠,男,讲师,西南林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研究方向:民族文化艺术研究
本文系2020年西南林业大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QN202005)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