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媛媛
在对两版《梁祝》的深入了解和研究中,李翰祥版《梁祝》采用改编传统黄梅戏的方式,在这部古画般的黄梅调影片中,导演围绕祝英台缓慢讲述了一个悲剧的发生,反映了封建传统对婚姻和爱情的束缚和禁锢,个人对抗封建势力的无力。而徐克版《梁祝》在保留故事原貌的基础上,对剧中人物的设置和情节上做了较大改动,继承传统的同时加入现代的表达,形成独特的艺术思考。
一、故事的改编
从祝英台去书院读书的原因上看:李翰祥版的的祝英台是一个大家闺秀,聪颖,自幼随兄学诗文,恨家无良师,女扮男装说服了父母才得以往杭州访师求学。而徐克版是因为父亲要和马家定亲,祝英台胸无点墨,为了不给祝家丢人才被祝母女扮男装送去书院读书。
从梁祝二人相遇上看:李翰祥版的《梁祝》相遇是祝英台女扮男装远去杭州求学的途中,巧遇同赴杭求学的梁山伯,二人一见如故,相读甚欢,在草桥亭上撮土为香,义结金兰。而徐克版的却是学生们正在上古琴课,梁山伯所抚琴音被老师训斥心肝脾肺肾唯独缺情,此时英台从林间走过,传来一阵悦耳笑声,打断了老师的授课,引起了梁山伯的注意。
总的来看:徐克一方面继承了李翰祥版《梁祝》的悲剧结局,另一方面对故事构架和人物设置进行了颠覆性的改编,进一步扩张故事主体,影片三分之二的时长都以一种轻松活泼的喜剧笔触描绘梁祝二人情感萌发的浪漫过程,在嬉笑怒骂间愈见情深,先扬后抑让这段情更显得有很浓烈的悲剧色彩。
二、人物形象的改动
在《梁祝》一片中,徐克导演对人物的设定有较大的改动,俏皮可爱的祝英台,更有男子气概的梁山伯,同性的亭望春,同样崇尚自由、反抗传统礼教的和尚,这些都是不同于李翰祥版的改变,也使徐克版的人物更加鲜明,故事更加丰富。
祝英台:李翰祥版中饰演祝英臺的乐蒂,既清新儒雅又秀美可人,情感真挚细腻;而徐克版中杨采妮凭借其清纯可爱的形象和清新自然的演绎为观众展现了一个俏皮搞怪的祝英台。两版祝英台都具有女性的独立思想,但是徐克版的祝英台更具有现代女性的意识,进一步拥有了支配自己身体和精神的自由;两版祝英台对爱情的执著都具有突破传统的精神,对于婚姻和门第的束缚都进行了一定的反抗,但也都敌不过封建社会的悲哀和世事无常,最终与梁山伯一同化蝶。
梁山伯:李翰祥版中反串饰演梁山伯的凌波,骨秀清新,神韵脱俗,言谈举止具有浓郁的书卷气,是一个出身寒微却敦厚笃实的君子。徐克版的梁山伯是由吴奇隆来饰演,多了份男子气概,一开始也对“情”一无所知,但他与凌波饰演的梁山伯最大的不同是,吴奇隆饰演的梁山伯在与祝英台的相处过程中发现了她的女子身份,并且在送别时与祝英台在山洞中情难自禁,一句“乱就乱吧”更显得他突破传统的勇敢气魄和现代化的反抗精神。
三、主题表达的比较分析
李翰祥版的《梁祝》通过影片开头祝英台假扮大夫来说服父母去杭州求学,就可以看出封建传统对女子的束缚。影片围绕祝英台展开,从祝英台求学到与梁山伯相识相知再到相爱,直到十八相送,梁山伯依旧不知道祝英台是女子,二人的感情无法被完全定性为男女之间的爱情,情感递进较为平缓。
徐克版《梁祝》以残酷的社会压制反衬爱情之美,讲述了一个唯美与凄美并存的爱情故事。徐克让梁山伯早早就知晓了祝英台的女子身份,加快了二人感情的推进,营造了多个唯美的爱情场景,也更让后面的悲剧结局更加令人心痛,更为震撼。与李翰祥版《梁祝》最大的不同在于徐克版《梁祝》中上半场喜剧的幽默逗趣和下半场悲剧的悲痛凄惨,前半场的青春明快,更加深了后半场的凝重。影片开头就幽默的展现祝父用各种名贵化妆品,觉得用了化妆品红光满面,官运就会好过别人,讽刺了当时社会风气和门阀等级,交代了悲剧发生的时代背景,更是在结尾祝英台出嫁前夕,祝老爷叫下人涂抹粉底,腮红如血,滑稽又诡异,突现“妖魔化了”社会结构对人性的扭曲和压制。
四、总结
徐克版《梁祝》较之李翰祥版,人物形象更加鲜明饱满,故事更加完整,感情更加浓烈,对爱情故事的描述更加具体和开放,极具浪漫主义与魔幻主义风格,倡导冲破社会背景限制的爱情精神,对命运和恋爱的反叛意识,对婚姻自主的憧憬追求,以及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恋观的反抗,对封建传统礼教的挣脱,更具有现代化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