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五年,市北区将全力打造宜居幸福创新型国际城市核心区,到2021年GDP总量突破千亿,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86%。为确保完成奋斗目标,未来五年市北区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每年将提高1个百分点。在2020年基本完成老工业企业搬迁前提下,需要有更多新增达限服务业企业支撑确保全区主要经济指标完成、实现市北产业升级“腾笼换鸟、凤凰涅磐”。因此,从现在开始,必须从全方位监测服务业新增单位出发,实现基本单位名录库、新增单位后备库、“四上”单位直报库“三库”联动,对服务业新增达限单位实施“零遗漏”,确保服务业企业新增单位应捞尽捞、数据应统尽统。
一、市北服务业新增达限单位“零遗漏”工作新模式主要功能
(一)数据共享功能
一是,平台数据共享。定期上传平台数据,对平台数据进行维护管理。根据部门、个人权限,共享数据内容;二是,部门数据共享。积极协调工商、税务等部门,共享新增单位数据,及时充实基本单位名录库内容;三是,共享“新增单位预备库”。各专业建立新增单位预备库,及时沟通新增单位情况,对符合本专业属性的企业积极纳库备统。
(二)参谋决策功能
通过“三库”联动,做到企业事前、事中、事后统计,全程监测,全程管理。通过数据信息的智能比对分析等功能,提高政府行政管理水平,有力地增强了统计服务功能,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实现了全区经济调度、部门间的工作会商,增强对经济形势的分析预判和对策建议的针对性,达到了参政辅政的目的。
(三)产业发展引导功能
围绕全区重点中心工作,引导有关部门在招商引资过程中,积极引进符合本区产业发展的行业和企业,做到有的放矢。对不符合产业发展的企业,坚决不予纳入。在企业新增工作中,强化服务业发展理念,重点向服务业企业倾斜,用数据动态反映工作进度情况,为重点项目引进提供强有力的统计保障。
二、市北服务业新增达限单位“零遗漏”工作新模式工作机制
根据工商税务提供新成立企业库和达到一定税额的企业,由办事处负责摸排筛选,充实全区基本单位名录库。利用“五证合一”有利契机,成立市北区“大数据中心”,整合各部门力量,加强部門联动协作,建立数据信息沟通交流机制,每季度由相关部门提供新增法人企业名单,及时反馈街道办事处,由各街道对注册在本辖区企业对接联系,对街道辖区内特别是新开业的城市消费综合体和商务楼宇内新增单位进行及时入库跟踪监测。
在“预备库”基础上,动态维护“四上企业直报库”。根据“预备库”企业进行信息监测,及时更新维护“四上企业直报库”和市北区宏观数据综合管理平台,对达限企业及时补充入库、对不达限企业按照市局要求,退到“预备库”中进行管理,做到企业有进有出,监测跟踪到位。
三、市北服务业新增达限单位“零遗漏”工作新模式实施后产生的效果
“三库”联动,实现跨部门业务协同。“三库”联动后,改变了部门统计与政府统计之间相互独立的工作格局,建立起了数据交换、共享和应用平台,将散落在各个部门的“信息孤岛”进行互联,实现了“部门-大数据平台-部门”的数据共享方式,实现了多维度数据的开发与应用,充分发挥平台的经济运行监测调度作用,为区委、区政府决策做好参谋。
更好的服务“三新”统计工作,适应时代发展。对符合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三新”企业重点监控,“三新”企业单位个数多,规模小,发展变化快,大部分在规模以下,单靠常规报表一种统计方法,难以全面、及时反映企业的发展全貌,需要多种调查方法、手段相互配合。因此,需要改进统计调查方法,服务“三新”统计调查工作。
更好发挥部门联动机制,对办事处协税护税、新增单位考核工作起到引导作用。协税护税是办事处一项重点工作,“三库”联动后,办事处协税护税工作有了“活水”,可以很方便的找到符合条件的企业做好纳税工作。同时,市北统计局强化对办事处新增单位考核,“三库”联动后,区局可以动态掌握办事处企业新增企业情况,对年底综合考评提供依据。
作者简介:张冲(1981-),男,汉族,山东省济宁市人,本科,中级统计师,研究方向: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