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银银 张雨婷 魏来
摘要:项目化学习是一种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下,创造性地解决真实问题,促进科学素养达成的有效途径。本文选取四下科学(教科版)《岩石和土壤》和五上《光》单元,采用项目化学习理念,创设主题情境,紧扣教材内容,以“任务“为驱动,以“评价”为导向,设计假期探究作业并实施,为假期作业的设计与实践提供一定思路。
关键字:项目化学习;假期探究作业;科学素养
寒暑假是学生迎接新学期的过渡时期,学生如何度过这个假期呢?往往寒暑假作业的布置是诸多教师的首选。然而,假期作业的开展形式往往也会趋于“书面作业”,它几乎成为学生课外学习的主要内容,面对语数英科多个学科的纸笔任务,让学生在假期增加了不少负担。特别是科学学科,如果长期的使用纸笔练习作为假期过渡的方式,可能会让学生因实践不足,渐渐对科学失去兴趣,阻碍科学素养的培养。可喜的是,近年来,项目化学习的热潮涌入日常教学中,项目化学习是让学生面对真实情境的挑战性问题,经历应用和探索的学习,形成自己的意义建构,并在展示学习的过程中经历深度学习。项目化学习实施所体现的价值和意义让老师们感受到无比的魅力。因此,笔者采用项目化学习的理念,设计并实施假期探究作业的设计,旨在改变原先科学纸笔化练习的方式,用项目化的探究任务预学新知,暴露前概念,增强学生假期主动学习的兴趣,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
这次的假期作业是以四年级为对象,分别在暑假和寒假期间开展了“小小地质学家——家乡岩石和土壤的研究”与“寻找光的秘密——光的初识和研究”实践探索任务。它们以“主题“方式开展,创设探究的情境;以“教材”为基础,设计探究的内容;以“任务”为驱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以“评价”为导向,促进成果迭代更新。设计的初衷是让孩子们从课堂走向生活,面对真实的问题持续不断的实践探索。设计思路如下:
假期探究作业的设计主要从“设计形式”、“内容选取”“实施途径”和“评价方式”几个维度出发,设计形式上是抛开原先零散的习题方式,围绕一个“主题”下,开展实践探究;内容分别选择四下科学(教科版)《岩石和土壤》和五上《光》单元,之所以选择这两个单元,主要考虑到这两个单元实践探究在课堂教学中受场地和时间的限制,让学生走出课堂探究家乡的岩石和土壤,研究生活中每天能感受的光;实施途径则采取“任务“驱动的方式,给学生提供”支架“,帮助他们有目的、有计划进行探究;评价方式“多元”性,有自评、互评、课堂展示交流反馈、小小探索家徽章等多种方式。具体在实施过程中体现以下四个特点。
一、“主题”开展,明确入项问题
以“主题”的方式开展假期实践任务,创设探究性的情境,确定入项问题,会让学生在探索中会更聚焦,更有指向性,更具整体性。学生围绕一个“主题”开展,让探究的进度一直围绕“主题”开展,这会让研究的方向更明确;探究的内容在“主题”情境创设的基础上进行设计,不仅能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也能设计内容更具整体,预防学生只是片段、零散的研究。
于是,寒假期间,我们以“小小地質学家”这一主题让学生探究的家乡的土壤和岩石有哪些奥秘?暑假期间,我们以“寻找光的秘密”这个主题,让孩子有一定指向性的探秘平时每天接触的“光”。
二、“教材”衔接,设计入项内容
假期项目内容的设计方向是衔接新学期的“教材”,又不照搬教材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项目学习的科学性和预学性。因此,依据教材,将这次的入项内容确定岩石和土壤的研究与光的探秘。选择这两块内容的主要原因是:第一,教材的科学性。教材的内容是集各类专家、一线教师编制出来的,选择与教材相关的内容进行适当拓展,符合学生学习认知水平,又贴近生活;第二,教学的局限性。这些内容在课堂教学开展中有一定局限性,如四下册《岩石和土壤》单元,课堂上对岩石和土壤的研究既受场地的限制,还受时间的限制,将其放在寒假中既能很好的解决场地的问题,也能能获取更多地区岩石和土壤的研究成果,用更多的证据挖掘孩子们对岩石和土壤中的奥秘;第三,内容的生活性。岩石和土壤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质,光又是每天都能感受到的,这两块内容非常贴近生活且很值得研究,但孩子们往往不会特意关注。
因此,我们需要以“教材”为依托,确定探究内容,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向生活,在探究的过程中促成新学期的预学,促进探究能力提升。另外,开学初学生的报告和成果反馈,也能为新学期的教学提供帮助。
三、“任务”驱动,开展项目学习
在假期,学生活动的开展是没有教师的引导,更加需要学生自主、自觉探究,然而在实施的过程中会出现对研究内容无从下手,不知道研究什么?等问题。于是,本次假期探究作业采取“任务”驱动的方式,给学生的探究提供一个“脚手架”,帮助他们能够依据任务单能有目的,有计划的完成一些挑战任务,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本次的任务设计采取两种方式:研究报告形式与项目产品形式 。“小小地质学家”中布置了 “家乡土壤研究报告”和“岩石标本的收集和制作”两个任务。“寻找光的秘密”中布置了“寻找光的颜色”和“制作一个光学仪器”两个任务。其中在“寻找光的颜色“任务中又辅以“问题”驱动,促进学生理解过程中思维进阶,又增设趣味探究尝试用实验来解释生活现象。探究性研究与项目化学习双重驱动下,借助“任务”的支架,恰是假期有效衔接的方式之一。
四、多元“评价”,促进成果迭代
本次探究任务并不是止步于假期,而是学生在假期中先进行自评和互评。开学初,孩子们在课堂上还会进行展示交流与评价。这样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长时间的实践探索的成果(产品或报告)有迭代与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