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使用深度访谈法,从大学生自我的印象动机和印象建构角度,对大学生校园互动中的印象管理策略及其成因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大学生的印象管理策略与自我监控具有相关关系,个体外貌影响他人在互动中的态度倾向,印象管理策略中的印象建构与原生家庭关系密切,在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相互作用下,大学生实际行动会偏向现实自我。
一、印象管理问题的提出和研究目的
(一)问题的提出
社会关系网络中的个体为了辨别自我存在的意义,需要通过辨别所处的世界现象来定义世界的意义。个体既会对自己所处环境的非社会性信息进行知觉,又会对所处环境的社会性信息进行知觉。由此,社会互动过程中的人们,既会对他人形成印象,又会管理自己留给他人的印象,以便更好地与他人互动,最后适应社会。
大学阶段是青年人由初级互动环境为主向次级互动环境过渡的一个重要时期,大学生从过往经历中领悟印象管理的策略因人而异。为了避免过渡期产生的焦虑,大学校园的社会互动应该讲究一定的策略,并依据环境的变动而作出调整。
(二)研究目的
印象管理对于个人的社会互动以及人际交往至关重要。恰当的印象管理不是虚伪的表现,而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个人修养的量尺[1]。本研究对武汉市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印象管理策略的基本方式,及其背后的原因进行了解。通过研究者与被访者多番观察和互动,探讨大学生实施不同的印象管理策略的内在动机、外在影响;探讨自我监控对个体印象管理策略的影响;探讨大学生的自尊与印象动机之间的关系;探讨印象管理策略的印象建构水平与原生家庭有何联系。
二、大学校园互动中的印象管理及问题
大学校园里人际关系的社会互动,对大学生的影响十分深刻。大學生的校园互动是指,大学生们在校园范围内,透过内在认知和外在行动等方面的措施,为达成保护或拓宽个体的社会资源的目的,从而进行的一系列与他人持续性共同交流的过程。
(一)校园互动的原则与自我表现的区别
1.校园互动的原则
大学生校园互动主要遵循两个原则:第一,校园互动遵循亲密取向原则,人际互动往来主要目的在于获取情感亲密度,而非经济性目的。大学生由于社会化经历的原因,普遍存在心理情感稍欠成熟的现象,这种现象反而促使其交友时功利心小,校园互动时渴望取得社会性赞赏。第二,校园互动遵循非强制性原则,互动的缔结主要来自于共同兴趣和社会赞许性信息,而不是工作专业。校园互动从观察到互动、判断是否采取互动措施、逐渐深层卷入、选择持续互动或是终止互动行为,这一系列活动全凭自愿。
2.自我表现的区别
被访者在与不同人群互动时,他们的自我表现有着高度的区别。比如,每当被访者同父母通话时,他们的说话语气属于关切或是不耐烦;被访者与学院老师通话时,他们的语言神态属于恭敬谦虚;再到被访者与同龄人群体通话时,他们的语态则表现得很轻松自在。在同亲密的初级群体接触时,出于印象动机不高的原因,大学生们通常无须开展多余的印象建构来提高好感度[2]。但是在渴望被认同以及其他的成就动机驱动下,大学生们面对亲密度不高的次级群体时,时常在着装、举止、言谈等有形的信息和语言充分地表现自我。
(二)校园互动中印象管理面临的问题
大学生的自我监控会影响其印象管理。大学生在所处校园环境以及互动时间里,会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内在心理进行个人推理,便于保证自己对发生的事物进行合理归因。然而,校园互动中出现的多种因素会导致印象管理不够理想。
校园互动中,大学生尤其注重外貌印象管理。外表的印象管理能够增强自信,对互动对象表示尊敬以及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我价值。然而美貌者的美貌程度与他人亲近的方面也有限制范围,即美貌超过一定的程度以后,反而会给人一种生人勿进的疏远感。
原生家庭不能决定大学生在互动中的印象管理策略,但对其策略的形塑、技巧的高低有重要影响。个体通常遵循表里一致的互动方式,真诚地自我表现。但是彼之蜜桃,我之砒霜。单方面积极的行为表现或许给人的体验不佳,甚至出现相看两相厌的情景。实施印象管理策略后,双方发现效果不佳,却又难以改变自己迎合他人[3]。
三、校园互动中印象管理策略的实际应用
在社会交往过程中,能否成功地取得交往场景中他人的好感度并留下良好的社会印象,取决于个体如何在各种场景之内扮演好恰当的角色。出现人际关系裂痕前后,个体又如何恰当地使用印象管理的手法来避免或是缓解。
(一)从典型访谈对象中分析印象管理策略
1.外貌特性影响的典型对象
研究者邀约W同学进行关于其自身印象管理策略的访谈,了解到以下信息。W同学:湖北大学大四女学生,外貌出众,教育学类的教育技术学,有教育心理学基础。
W同学表示,印象管理策略属于合理的交往行为。在生活中,她使用印象管理策略通常是自然而然做出的,并不认为自己的行为有何背后目的。若是深究背后原因,她认为自己是为了得到他人的喜欢,更好地进行社会互动。
当问到“你认为自己的外貌,在校园互动中,有什么优势呢?”这个问题时,W同学很肯定地指出外貌对校园互动起到很多的影响。“在竞选班干部时,同学们互相之间都不甚了解,不少人认为自己外貌看起来不错,就选了自己。还有就是这两天拍毕业照时,很多男生乐于跟自己一起拍照。值得一说的是,在一次文艺协会招人时,报名人数不少。上台评选,协会的评委在很大程度上因为颜值最终选定了我”。
在找对象方面,W同学表示在较长时间段里她处于“单身”状态,原因之一就是她的美貌。她虽然没有男朋友,但周围人群主观认为这个美貌者理论上有。研究者分析,被访者在学校内的潜在爱慕者,有可能会对其外貌条件望而却步。因为其潜在爱慕者或许会担心告白失败后降低自我价值和损失自尊[4]。
2.原生家庭影响的典型对象
研究者访谈L同学了解到以下信息:大三女学生,就读于湖北经济学院,擅长钢琴和绘画。L同学在原生家庭对其印象管理的影响吐露较多。
L同学在原生家庭对其印象管理策略的影响方面吐露较多,有以下看法:首先是家庭氛围,原生家庭的氛围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孩子的性格,从而影响到交际方式,然后是后期的情感教育和知识灌输。我父母是比较开朗的人,再加上营造的氛围是有事说事、有话直说,这使我是个过于直率的人。
另外,家庭的经济情况也会影响印象管理。“我家经济条件差时,父母要求我节俭节约,不能过多的花钱,买有用的物品;经济条件好以后,父母告诉我想要买什么就买什么,要对自己好,别乱花钱就行”。家庭经济状况还能联系到一个社会阶层所接触的人脉。L同学家社会经济条件差时,家里让她接触的外人多是厂里的长辈,和他们接触只需要注重礼貌就行。等到家里经济条件变更好以后,所接触到的又是另一个阶层的人[5]。这时候我接触外人时,所扮演的就不只是懂事的女儿,他们会更看重你这个人的能力。所以这时面对这些人要展示的不仅是微笑,还有其他的能力展示,如我父母让我学习的钢琴和舞蹈,以及得到过的一些荣誉证书。
该同学认为,印象管理策略给自己的帮助在于第一印象让很多人认为我很好相处。因为家里父母教导说“伸手不打笑脸人、要懂礼貌”。例如,很多人和我处就是因为我经常笑,看起来会给人留下和善的印象[6]。但是太懂礼貌反而会产生距离感。我与他人相处会出现一些浅尝辄止和不会深入交往的现象。
3.自我监控特性的典型对象
研究过程发现,J同学似乎常看到“蓝光超清的镜中我”。他不但在意他人对自己的看法,还能敏锐感知到那些态度。J同学,男性,武汉理工大学的大四学生,机械专业。
J同学认为,在大学校园进行人际互动需要注意尺度,控制自己的言语和行为,以免触犯他人。被访者说道:“跟别人相处就是一个自律的过程,有时候沉默真的是金,事实胜于雄辩。有一句话我觉得特别好‘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每当团队活动受挫时,J同学习惯先思己过并向他人主动担责,目的是维持他人眼中自己印象的一致。他表示,至少十人會对他伸出援手,师长同学都有。例如,父亲生病他要赶回家时,很多师长同学都表示可以提供帮助。
调查过程中,幸运低找到S同学分享关于恋爱的小故事。S同学,女性,武汉科技大学的大四学生。她认为在校园互动中,印象管理策略对自己最大的帮助是让自己得到别人的喜欢。“想要得到他人的喜欢,需要自己首先做出改变,跟他人见面的时候,都要把自己装扮得美美的,而且妆一定要化得很好看。”。内在形象很难改变,S同学选择管控自身外在形象,使个人形象在一定程度上迎合特定个人或群体偏好,使自己更受欢迎[7]。
(二)研究发现
本研究主要从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同场合,面对不同对象而实施的印象管理策略着手观察,再综合对被访者关于自身印象管理策略的认知分析[8]。
访谈发现,研究对象的外貌水平影响他人在互动中的态度倾向。研究者在选取访谈对象时,倾向于优先选取外貌出众者。另外,从本次访谈来看,研究者搭讪外貌出众者进行访谈的成功率,总体上高于外貌一般者。W同学出众的外貌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个体的自信,使个体能够在互动领域里拥有更强的主动性,从而较容易获得成功。
研究发现,印象管理策略的印象动机与原生家庭无相关关系,但是印象管理策略的印象建构水平与原生家庭有一定关系,原生家庭对印象建构能力有一定传承作用[9]。无论何种家庭背景,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存在行为表演,通过规则性或符号性的印象管理达成保护自我价值,留给他人恰当印象的倾向。
但是不同环境下成长的大学生,在印象管理过程中采取的手法、印象管理的最终效果都存在显著的差异。T同学利用出色的表演艺术有效地呈现、修饰甚至适当放大他身上被社会所赞许的形象特质,巧妙地暂时隐藏其身上为社会所厌恶的形象特质。在深度互动后发现,W同学、L同学与T同学的高水平印象建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来自其原生家庭。
通过研究发现,研究对象自我监控水平与印象管理策略水平成正相关[10]。高水平的自我监控可以提升个体印象管理策略的水平,低水平的自我监控则会抑制个体印象管理策略的发挥。自我监控有助于拓宽个人印象管理策略的灵活性。访谈发现,W同学时常在意自己的仪表,而且对外部的评价性信息有敏锐的观察力,拥有较强的印象管理的建构能力,同周围同学相处比较融洽[11]。从W同学的同寝室室友得知,该同学对外界信息的知觉很敏感。
五、结论
本研究采用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视角开展研究,参照武汉市部分大学的大学生,浅层分析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印象管理策略,得出下列4条结论:一是,个体外貌水平影响他人在互动中的态度倾向;二是,印象管理策略的印象建构水平与原生家庭有一定相关关系,原生家庭对印象建构能力有一定传承作用;三是,研究对象自我监控水平与印象管理策略水平成相关关系,即高水平的自我监控可以提升个体印象管理策略的水平,低水平的自我监控则会抑制个体印象管理策略的发挥;四是,大学生在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交织的建构状态中,实际行动上会偏向于现实自我[12]。
大学生实施不同类型的印象管理策略作用在不同的人群上,会受到特殊的场景、时间、内在印象动机、印象建构能力以及部分原生家庭的影响。个体提升自我印象管理策略的水平,主要可以从加强舞台表演技巧和增加人生经历提升印象建构能力。
参考文献:
[1]章志光.社会心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143-144.
[2][美]欧文·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5-17,180-182.
[3]马俪娜.大学生社交网站使用中的印象管理和自我和谐[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1.
[4]刘娟娟.大学生的印象管理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5.
[5]周昊.青年学生在不同情景下的印象管理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3.
[6]张治.大学生在社交网络使用中的印象管理策略及其影响因素[D].郑州:郑州大学,2015.
[7]朱蓉.大学生印象管理策略量表的编制及应用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0.
[8]柯黎.基于印象管理理论分析大学生在SNS社交网站中的形象呈现:以华中科技大学大学生为例[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3.
[9]张艳平.跨文化接触中的印象管理与沟通有效性[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
[10]李松媛.大学生自我监控水平对印象管理相关影响的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2.
[11]白雯予.大学生社交网络的自我呈现研究:以新浪微博为例[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6.
[12]程亚华.社会知觉中特质与情境交互作用的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7.
作者简介:杨汉靖(1995.10-),男,贵州贵阳,硕士,研究方向:人际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