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培培
改革开放40年来,尤其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我国博物馆事业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广大文博工作者结合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新机遇,新挑战,以改革促发展,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不断推动当代博物馆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青海省博物馆作为西部省份博物馆,自建馆以来,始终坚持以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民生,开展以展览为中心,以弘扬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为主要内容的各类社会教育活动,在藏品保护研究、文物陈列展示、公共文化服务、文化创意产品、对外文化交流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推动青海省精神文明建设及文化强省建设贡献了应有的力量。在当前新时代背景下,如何谋划进一步创新博物馆发展工作思路,提升博物馆科学发展的水平,开启博物馆事业发展新征程。
一、提高政治站位,立足本土文化,加强
合作交流
博物馆是国家和一个地区宣传文化的窗口单位,更是党的重要意识形态的主要阵地,我们要提高政治站位,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博物馆事业的各项方针政策,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牢牢把握党在意识形态的主导权。青海是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因此我馆尤其重视民族意识形态方面的正确舆论导向,在展览策划等业务工作中,对涉及民族的相关内容,小到一件展品的说明,大到一个展览的选题、整体内容的审核,均严格实行三级审核制度,严把民族观和价值观,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青海山川大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民族多元,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丝绸之路、唐蕃古道、茶马古道途经于此,成为路之要冲。我馆牵头组织的“唐蕃古道——西部七省区精品文物联展”,“多元华彩·融合创新——青海民族民间艺术展”,分别荣获国家文物局的2019年度和2020年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推介。2019年2月,我馆与首都博物馆联合承办推出“山宗·水源·路之冲——一带一路中的青海”,向全国和首都人民汇报青海在一带一路中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展出期间,其作为政府城市会客厅,接待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等重要参会嘉宾及23个国家驻华使节120余名高级官员参观。三个月展览时间,参观人数达47万人。观众留言2000余条,网络点击量3500余万次。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多次报道,整个展览的系列活动以精益求精,争创一流的高标准、高要求,务实高效的高层互动,赢得了文化和旅游部的大力支持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二、紧扣时代主题,挖掘河湟文化内涵,讲好
“青海故事”
青海作为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素有“中华水塔”之称。这里不仅有星罗棋布的古文化遗址,也是我国生态安全的屏障,世界生态资源的宝库。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在生态”。对应总书记提出的要求,我馆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大局,深刻的认识到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的重要性,它不光是青海省“三个最大省情定位”的指引,也是我国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统筹安排,因此我馆在交流合作展览体系中,策划了“一江清水向东流—走进国家公园示范省展览”,生动的展示出青海为建设美丽中国、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做出的贡献。
我们不仅要在生态文明建设宣传上下功夫,也要在文化引领上见真章。深入挖掘黄河蕴含的深厚文化价值,在黄河流域源头的河湟文化上也要“大做文章”。华夏文明5000多年,黄河流域就有3000多年的历史文化,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孕育了河湟文化、河洛文化、关中文化、齐鲁文化,为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会议精神,下一步我馆计划推出“青海历史文物展”,讲述河湟文化的故事,讲好“中国故事·青海篇”,充分展示青海过去有地位,现在有成就,未来有希望。同时,将在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物局的统一安排部署下,由省馆牵头,成立“青海博物馆联盟”,整合联盟成员单位馆藏资源,推进“青海省博物馆总分馆”体系建设,加强文物资源共享和跨区域通力合作,使各级各类文博研究机构形成发展合力,优化我省博物馆事业发展新格局,助力我省文旅事业高质量发展。
三、转变服务理念,提升服务质量,推动
馆藏文物活起来
近年来,我馆在转变服务理念方面积极探讨,做出了全新的尝试,一是青海省博物馆抓住展览这个主业,强化策展核心能力,精心选择凝练展览主题,除了原有的传统宣传以外,丰富展览主题,分主题、成系列、成规模、有计划,使博物馆由以藏品为中心向以展览为“王”者的时代跨越;二是后疫情时代拓宽思路,展厅有限,网络无限,充分利用自媒体加大文化传播,在“两微一网”的建设上下大力气,线上线下统一联动,利用“云展厅”展示手段为观众带来更多的新体验;三是我馆积极探索,深入挖掘馆藏文物資源的价值,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博物馆文创发展的认识,主动适应人们对文化和旅游消费的新理念、新变化,通过“跨界融合”,让其背后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因子重新活起来,以文创产品为载体,传播博物馆文化,形成博物馆文化绿色生态圈,“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更好地提升群众文化沉浸式体验,让观众获得良好参观体验,满意而归,满载而归;四是加强藏品的科技保护与学术研究。2018年我馆对珍贵文物进行了数字化保护与数据采集,为提升我馆创新工作水平夯实了科技基础;五是精心策划推出四大系列自媒体推文,“河湟文化5000年-青海历史文物系列微展览”“河湟印象”“游青海览古建”“馆藏精品”,以图文并茂,短小精悍、活泼有趣的形式对省内可移动和不可移动资源进行系列宣传展示,一经推出,广大民众纷纷留言互动,并受到主管部门及相关学者的认可与关注。下一步,将在智慧博物馆建设方面,实现博物馆数字化服务的规划构想,合理规划服务群体参观路线,推送文创产品信息,运用数字化语音讲解,随时随地参观虚拟展览,并及时获取博物馆临展与活动信息,使民众获得更多的高质量服务。
青海省博物馆顺应文旅融合战略,助力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努力提升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重塑新形象,激发新活力,彰显新作为,青海省博物馆展陈改造提升经过两年多的酝酿、一百六十天的紧张实施,羽化蝶变,精心组织策划了以“青海历史文物展”为主,“青海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青海考古成果展”“百年青海革命文物目录展”为辅的“1+3”主题展览体系,多角度展现青海地域历史及民族文化特色,以博物馆自身优势助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走出了一条彰显青海文化魅力的蜕变发展之路。
四、创新办展理念,用心讲好青海故事
以“千水之源、万山之宗,多元共生、人文河湟、大美青海”为办展理念,打造黄河文明、河湟文化为核心内容的,区域特色鲜明、定位准确的展览体系,全方位、多角度,把青海历史文化用可知可感的形式传递给观众,为青海在中华文明进程中的重要地位提供了实物佐证。
(1)创新科技手段,丰富展陈新体验,以数字展厅新形式助力文旅深度融合。在四楼增设数字体验馆,打造沉浸式5G数字体验区和历史传送门体验区。活化文物资源跨界融合,凸显数字技术服务于文旅融合发展。
(2)线上服务多样化满足全龄段需求。线下参观的同时线上预约、线上观展、线上听讲解、线上观影……通过多媒体融合技术,以满足观众多元需求为导向,丰富观众线上体验,不断解锁更多精彩内容。
(3)创新服务内容,拓展服务空间,打造服务质量新模式。为更好发挥博物馆“城市名片”和“城市会客厅”的作用,青海省博物馆增加了自助语音导览机,志愿者讲解员、微信智慧导览等多元化的导览服务;在游客服务空间开设的文创体验休闲区、母婴室、贵宾厅、志愿者活动室、室内存包柜、紧急医疗救助站等功能区块,新增了社教活动室、多媒体报告厅、沙龙广场等空间,进一步丰富社会教育活动形式,通过“考古探索”“青博讲堂”、手工制作体验、视听欣赏、学术沙龙等活动,着力打造青海省博物馆社教品牌,完善了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让博物馆成为城市對外宣传文化的新舞台。公共区域宽敞明亮、服务功能齐全,咨询、自助取票、预约参观、多种导览手段、配套服务设备全面升级,科学合力的功能布局、舒适优美的参观环境,实现高效精细的运营模式,提升博物馆高质量发展新模式。
众所周知,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文物作为历史文化的有力物证,不仅是一个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也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中国丰厚的文化遗存对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精神、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国家软实力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当今世界,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必将出现文化全球化,博物馆作为社会文化和历史文化传播宣传的重要窗口,面对充满挑战与希望的新形势,要进一步更新观念。
展望未来,青海省博物馆将以文化和旅游融合满三年为契机,紧密围绕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调整思路,发挥自身的潜能与优势,不断创新展览内容和形式,提升展览展陈水平,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精品力作讲好青海故事,提振青海多元历史文化的“精”“气”“神”,发挥博物馆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重要作用,为文化强省建设贡献青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