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刘华清医生团队:良好的家庭关系是孩子心理健康的基石

2022-06-09 23:24:25刘华清刘彦茹李玖菊
父母必读 2022年5期
关键词:刘华清夫妻关系医生

刘华清 刘彦茹 李玖菊

第三部分:圆桌篇

如果一个孩子心理和情绪出现问题,父母应该首先审视自己的家庭,良好的家庭关系是孩子心理健康的基石。

对话刘华清医生团队:良好的家庭关系是孩子心理健康的基石

在北京大学回龙观临床医学院中,有这样一个特色团队—刘华清教授儿童青少年心理障碍专家团队。这个团队中有一群可爱的医生,他们用自己的专业和热愛,帮助了一个个孩子和他们的家庭。

家庭关系中哪种关系最重要,家人相处的模式会对孩子产生哪些影响,我们和这个团队进行了一次探讨。

焦点1

家庭中最核心的关系,是夫妻关系还是亲子关系?

刘彦茹医生

孩子对于家庭来说确实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家庭核心关系中,最核心的其实并不是亲子关系,而是夫妻关系。中西方都有心理学家认为夫妻关系是家庭关系的核心,很多专家认为“夫妻关系是家庭中的定海神针。”德国心理学大师伯特·海灵格也曾经说过,在家庭关系中,夫妻是最核心的关系,他们与孩子的关系、与父母的关系都要排在后面。

为什么说夫妻关系是最核心的关系?因为如果夫妻关系出现问题,一定会伤及亲子关系。如果夫妻经常吵架或者面和心不和,整个家庭氛围就会出现问题,孩子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成长,肯定会受到一些负面的影响,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在工作中,我发现一些孩子在面对父母的争吵时,会归因到自己身上,甚至觉得是因为自己做错了事、自己不够听话、学习不够好等,导致父母吵架,常常自责。这样的孩子会比较敏感,对别人的一言一行都会想得比较多,在人际交往方面缺乏自信。

其实,夫妻关系不和谐,哪怕是不吵架或不当着孩子的面吵架,孩子也是能够感受到的,甚至有些孩子会用做出一些出格的行为的方式帮父母“劝架”。如果孩子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去帮父母维护关系,那么他可能就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去实现更好的自我成长了。

李玖菊医生

从社会学层面上来说,家庭本身就是由夫妻关系而诞生的—男女先结婚,才会有孩子,所以在家庭关系中,也应该先关注夫妻关系,再谈亲子关系。

从心理学的层面上来说,丈夫、妻子、父亲、母亲、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每个角色都有其功能,如果丈夫或妻子的位置乱了,功能也会紊乱,夫妻关系不稳固,孩子也会脱离自我发展的功能,去更多地关注父母的关系,家庭关系就会失衡。因此我认为,没有稳固的夫妻关系,就谈不上有好的亲子关系。

刘华清医生

我非常同意夫妻关系是家庭关系中的核心这个观点,夫妻关系的好坏对于整个家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我想再补充一点、夫妻相处的模式、他们的一言一行,他们的互动方式,都会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如果夫妻和睦、善于沟通、相互尊重,即便是有矛盾、有争吵,但还是以解决问题、让家庭更好为核心,对孩子的影响也是好的。

夫妻关系好,对于孩子来说就是父母关系好,这样的家庭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个非常好的心理基础,是孩子的安全港湾,孩子的安全感也来源于此。

焦点2

如何解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句话?

刘彦茹医生

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开始反思自己到底能教给孩子什么。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人生成长的摇篮,包括现在很多学校都在谈“家校共育”,而且还把“家”放在了第一位,这也让我们越来越重视家庭的力量。

在孩子的童年时期,父母应该教给孩子一些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比如优秀的道德品质,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其实都是从家庭出发的。从长远看,一个人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也是离不开父母的影响的。

我们经常会提到“高质量陪伴”这个词,我认为高质量的陪伴,不一定要教给孩子很多知识或大道理,而是在跟孩子相处的过程中,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是在用心地陪着和爱着他的。这种陪伴会让孩子的心理更加健康。如果孩子能够被父母温柔地对待,他也会有能量、有爱的力量去跟别人更好地相处。

在临床中,我还经常见到一些父母,他们对孩子的要求非常严格,但是自己却做不到,比如要求孩子看书,自己却在旁边刷着短视频;让孩子专心吃饭,自己却边吃饭边打游戏。所以我觉得“第一任老师”的意义,其实是要做孩子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比讲大道理更重要。

李玖菊医生

我理解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句话,应该父母去更多地思考我们该怎样给孩子提供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

英国儿童精神分析师温尼科特曾经说过:“如果你给孩子提供一个好的生长环境,他自然能像成长为参天大树那样成长为健康的人、成熟的人。”就像一棵小树苗,如果我们能够给它提供充足的空气、营养、阳光和水等各种成长所需的条件,小树苗不需要你教它怎么长、往哪儿长,自然就可以长成参天大树,纵然在成长的过程里有风吹雨打,都不会妨碍它的生长,因为它内在就有着向上生长的倾向性,只要条件足够,就能长成大树。同理,如果我们的家庭环境比较稳固,父母的心理结构都相对成熟,能够感受孩子、倾听孩子,其实每个孩子内在也是具备向上、向好的倾向性的,自然会发展得很好。

父母什么时候需要教孩子,需要怎样引导孩子呢?其实答案我们是可以捕捉到的,孩子一定会在成长中发出各种求助信号,父母要做的就是及时捕捉到这个信号,然后给予及时、正确的回应。

刘华清医生

我们经常听到“踢猫效应”这个词,就是父母在单位受了领导的批评,回家和伴侣生气、打骂孩子,孩子受了气之后也要把坏情绪发泄出来,就去踢猫。其实这就是父母在作为“第一任老师”,在将焦虑、暴躁等一系列负面情绪“教”给孩子。

如果父母经常恐吓、批评、打骂孩子,那么孩子也会用这样的方式去对待他人;如果父母在家里经常指责别人,孩子可能也会成为一个这样的人。“第一任老师”在对孩子情绪方面的影响非常重要,父母能更好地将自己的负面情绪消化掉,做一个情绪稳定的人,家庭才能成为让孩子学会更好地管理情绪的第一堂课。

焦点3

家庭关系和谐,对于“小家”和“大家”各有什么意义?

刘彦茹医生

作为一名医生,在临床中会接触大量病例,青少年儿童的抑郁症发病率已经不容忽视,这也给孩子和家庭都带来很大的困扰和负担,是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而这一情况可能跟家庭不和谐存在关联,很多孩子来医院就诊后,我们再反回去看他的家庭,或多或少都会找到一些家庭不和谐的因素,只是表现形式不一样而已。

李玖菊医生

家庭和谐对于个人和社会都非常重要。一方面,夫妻关系好,家庭稳固,父母能更好地投入工作,贡献价值;另一方面,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他们身心健康,才能成为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因此,夫妻关系稳固,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给孩子提供好的成长环境,不仅是父母在培养身心健康的孩子,这对国家未来人才的储备和社会稳定都有重要的意义。

刘华清医生

我们推测,如果一个人小时候被爱过、被温柔以待,长大后就能用爱和温柔的方式对待社会。如果被暴力、被批评、被贬低,或者家庭不和谐,那么这个孩子在长大成人后,一些人格阴暗面可能就会通过各种方式显现出来,给社会造成破坏。其实现在不仅需要家庭和谐、社会和谐,我们整个人类的生存发展都更需要和谐的环境,这就需要孩子首先有美好的童年,各种必要的需求都得以满足,是在被肯定、被欣赏的环境中成长的,这样的孩子长大后才不会用破坏性的方式来对待世界。

家庭和谐美好,孩子的成长过程就能很美好,长大后心灵也会美好,这会对社会和谐、人类和谐益处更多。所以,和谐的家庭关系不只利于小家,它对整个社会的正常运转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焦点4

如果一个人出现了严重问题,可否将其全部归因到原生家庭的不和谐?

李玖菊医生

父母是我们没办法选择的,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影响也是非常深刻的。在很多时候,这都是一种无意识的影响,会变成一种无意识的行为。当遇到一些紧急事件时,我们的第一反应通常就是它。比如从小经常被指责的孩子,长大后可能在意识层面特别讨厌指责,经常告诫自己:“将来我有了孩子,我一定不指责他。”但是,当他真的看到孩子调皮捣蛋特别不听话的时候,在无意识层面的第一反应就是指责。

在童年早期,我们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比较大,可能会影响我们的行为模式,可能会造成我们的很多情结。但是,当我们长大后,这些是可以通过觉察去改变的。如果你一直允许自己活在那样的无意识里,将所有的问题都归因到原生家庭,是缺少自我觉醒和反思的结果,也是对自己的成长不负责任的表现。

刘彦茹医生

其实这个命题我们可以试着倒推一下:如果说一个人做错事都是由原生家庭导致,那么生长在这样家庭中的两个孩子,经常会有不同的命运,又是怎么回事呢?

比如一对兄弟都是在被经常喝醉酒的父亲的打骂中长大的,一个长大后也这样对自己的孩子,另外一个对此就有反思和觉醒,并且一直在调校自己的无意识行为,不让这样的情况再出现在自己的小家庭里。所以这要更多地看个体的成长,以及他到底是怎么来看待自己曾经的经历的。这其实也是心理治疗的一个重点—哪怕我们改变不了过去的痛苦,我们还有可能改变我们对痛苦的看法,改变现在和未来。

张佳医生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个人概念化模型”,其中涉及5个维度:

第一个维度是一个人本身的性格、人格、行为模式的影响;

第二个维度是一个人长大成人后经历的事情与人际交往的情况;

第三个维度是一些生理层面的,比如说基因的影响,还有生理疾病的影响;

第四个维度是文化的影响,比如说中国的文化可能就更会受集体主义的影响;

第五个维度是不同地区的亚文化的影响,比如不同的地域文化、城市文化,对一个人成长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

这个模型让我们看到,一个人问题的形成其实是受多方面因素交织影响的,原生家庭的影响可能只占很小的比例。原生家庭的影响固然对一个人的发展有影响,但绝非是决定性。原生家庭的不良影响是一个人误入歧途的唯一原因,这种说法肯定有失偏颇。

范秦荣医生

心理创伤是可以代际传递的,从这个角度上说,家庭中的角色—爸爸、妈妈、孩子,甚至包括祖父母、外祖父母,其實都可能是家族心理创伤的受害者。之前很多人把一些问题归咎到原生家庭,是很局限的看法,如果我们把视野放得更宏观一些,放到整个大家族甚至社会层面上,家人之间就能够做到相互理解、相互和解。

其实当一个人受到心理伤害后,一家人一起去探寻和面对这些共同的创伤,让创伤能够尽可能地在我们这一代结束,更符合我们中华文化中强调的家族观念。

刘华清医生

如果觉得自己童年的不幸和创伤比较多,有两种方式可以疏解:一是找心理医生求助,这并不是羞耻的事情,主动寻求帮助解决心理问题,在这个时代是值得鼓励和称赞的;二是自己多了解些心理学知识,有清醒的头脑来认识原生家庭到底带给自己什么,而自己又应该承担什么责任,保持更多的觉察和警醒,让自己的人生过得好,让自己的小家庭关系更好。

没有人可以将所有事情做到尽善尽美,但是父母应该学会反思。如果意识到自己对孩子的不良行为是家庭文化带给我们的,我们小时候也有过这样不愉快的经历,经受过这样的心理伤害,意识到这样做不对,那就应该更有意识地去切断这种不良家庭文化的传承。

父母确实为孩子的人格底色打下了基础,童年生活对一个人的影响也是非常深远的。但人是在不断发展的,在发展的过程中去不断地认识自我、完善自我,为自己的幸福和心理健康承担责任,也是心理健康成长中的重要一环。

刘华清

北京大学回龙观临床医学院临床心理科主任兼儿童心理科主任。

刘彦茹

北京大学回龙观临床医学院临床心理科主治医师,心理治疗师。

李玖菊

北京大学回龙观临床医学院儿童青少年心理病房心理治疗师。

猜你喜欢
刘华清夫妻关系医生
Effects of connected automated vehicle on stability and energy consumption of heterogeneous traffic flow system
Traffic flow of connected and automated vehicles at lane drop on two-lane highway: An optimization-based control algorithm versus a heuristic rules-based algorithm
最美医生
安徽医学(2022年3期)2022-03-22 09:17:36
先有夫妻关系,再有亲子关系
海峡姐妹(2020年10期)2020-10-28 08:08:30
夫妻关系和谐更适合要二胎
Axial laminar velocity field calculation and optimization for power-law fluid in eccentric annulus with cutting bed *
医生
小太阳画报(2018年3期)2018-05-14 17:19:26
望着路,不想走
文学港(2018年1期)2018-01-25 12:48:30
懂爱的人,也懂得夫妻关系至上
海峡姐妹(2016年4期)2016-02-27 15:18:29
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