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红
“习作难写”“习作难教”是习作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但“习作难写”不代表没办法写好,“习作难教”不代表没办法教好,关键在于三年级习作教学是否引导得法,这直接关系到学生是否对写作感兴趣,是否对写好习作有足够的信心。因此,三年级教师应紧扣教材习作训练要求与编排特点,一步一个脚印,夯实学生的每项写作能力训练,让学生逐步掌握习作基本技能。
一、 三年级教材习作起步编排
特点
教材习作训练编排的最大特点就是立体化。这种立体化不仅体现在内容的安排上,更体现在训练方法上。如教材在三年级每学期安排了一个习作单元、八次单元习作训练,撑起了学生习作起步的主体骨架。由于三年级是学生习作的起步阶段,总感觉只有一个习作单元和八次习作训练学生仍然“吃不饱”,达不到打好习作基础的年级训练目标。因此,教材每学期还增加了习作小练笔,两册一共安排了10次,大多安排在课文后面和语文园地中。另外,还在课文后面与语文园地中安排了大量的“词句段运用”单项训练。这样,教材把“习作单元+单元习作+小练笔+单项练习”几者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形成了立体化的习作训练体系,为学生的习作奠定了基础。
二、 三年级习作起步训练应夯实习作基本功
根据教材的习作编排特点,三年级教师在学生习作起步阶段,也要依据教材立体化的特点,多种举措夯实学生的习作基础。
1.习作训练要凸显生活化
以往各版本的教材强调三年级习作起步训练要贴近学生生活,但都没有统编本教材部署得具体、到位。统编本教材对习作训练如何做到生活化提出了非常明确、具体的要求。因此,教师在解析习作训练主题或自主命题习作时,一定要把生活化体现得淋漓尽致,让学生的习作多点烟火气与生活味。
如教材中“猜猜他是谁”“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等习作主题,都是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提出的话题。教师在解析习作主题时,一定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身边熟悉的人、有特点的人,并引导学生把这些人物的特点进行归类,这样学生写出的习作才会真实、自然,写作基本功才能扎扎实实。又如,“写日记”提供的范文是一名小学生描述自己掉牙感受的日记。在解析习作时,教师应着力引导学生从范文中找到自己的情感共鸣点。由于学生都有过掉牙、换牙的经历,这样解析范文,一是能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感同身受;二是能让学生明白写日记就是写自己真实的生活经历、写自己身边发生的小事。这样,学生写起日记来就知道如何选材、从何下笔。
2.方法指导要做到具体化
以往各版本教材的习作指导都倾向于对题材范围的讲解,但对学生如何入手去写却指导得不到位。统编本教材要求强化对学生的写法指导,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写法指导要具体化、精细化,并尤其强调重视对学生进行写作思路指导。
例如,三年级上册第一次习作的主题为“猜猜他是谁”,习作训练的重点是要求学生写出对人物印象最深刻的地方。为了凸显这一习作训练重点,教师可以借鉴思维导图的思考方法,引導学生用气泡分别列出人物特征,也就是让学生把人物的外表、习惯、爱好与典型事例等特点分别列在相应的气泡里,习作时只需要用语言把这些特征串联起来,把语句写通顺就可以了。教师经常进行这样精细、具体的习作思路指导,不仅能让学生知道如何入手去写,而且能让学生避免出现语言混乱、语意不连贯等习作现象。
3.能力培养要遵循序列化
教材习作训练的最大亮点是对学生习作能力培养的序列化,这也是统编本教材区别于其他版本教材的重要特征之一。例如,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教材的第一个习作单元,其能力训练重点为观察。教师在习作单元的阅读教学中应着重指导学生体会文中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再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应从哪个角度去观察事物,以及怎样把自己的观察所得如实写下来。另外,教师对三年级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除了习作单元之外,还要在以后的习作训练中反复、多次进行强化。如可以围绕三年级上册的“这儿真美”“猜猜他是谁”,三年级下册的“我的植物朋友”“我做了一项小实验”等习作主题,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的培养,并在训练时对学生逐渐提高观察的要求。
三、三年级习作起步教学应“高屋建瓴”
有的教师认为三年级学生习作时只要能把意思表达出来、语意连贯就行了,一般不对学生提出过高的习作要求。殊不知这样一来,学生的习作水平真的就会这样平庸、平淡下去了,很难有大的突破。
陈望道先生曾对写作能力提出了“消极修辞”与“积极修辞”两种界定方法。“消极修辞”是指“内容正确”“文从字顺”“语句通顺”等基本写作能力;“积极修辞”是指把文章写得“具体”“生动”“可读性强”等高级写作能力,并且为了达到“生动”等目的,写作时大多要用上拟人、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
在以往的三年级习作训练中,绝大部分教师对学生的习作要求都停留在“消极修辞”水平,也就是学生只要把习作写得“文从字顺”“条理清楚”即可,一般不要求学生用上各种修辞手法。只有到了高年级阶段,教师才会要求学生在习作时用各种修辞手法把文章写得更具体、更生动。其实,小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学习课文时,就经常接触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只要教师引导得法,三年级学生完全可以在习作中把这些修辞手法运用得得心应手。如果教师从三年级习作起步时就对学生要求不高,只提出符合“消极修辞”水平的写作要求,那么学生就会习惯于这种不需要积极思考的思维状态,以后习作能力也很难有大的突破。
因此,教师在对三年级学生第一次正式写作时就要着眼于“积极修辞”训练,可以要求学生用词准确、生动,必要时可以用上几处比喻或拟人手法。如有学生在“猜猜他是谁”中这样描写同学外貌:“他又高又结实,笑起来会露出洁白的大门牙,可灿烂了。他说话时声音像洪钟一样响亮……”这里对同学的外貌描写就非常生动,一个阳光、健康、开朗的男孩形象呼之欲出,主要原因在于小作者对同学的观察非常用心,用词也非常贴切,并且还用了一处生动的比喻。这种写作方法其实就是典型的积极修辞法,文章不但语言生动,而且可读性极强。
实践证明,只要教师指导得法、训练到位,即使是刚接触习作的三年级学生,也能把文章写得非常精彩。因此,从三年级学生刚开始习作,教师就要对他们的习作提出高规格、严要求,让学生从一开始习作就站在高起点上。另外,教师还要善于充分挖掘鲜活的生活资源,注重夯实学生的写作基本功,并以“高屋建瓴”的教学视角指导学生选材、构思、“排兵布阵”,以达成三年级习作起步训练的教学目标,并让每个学生都能写出活泼灵动、生动感人的好文章。
(作者单位:山东聊城市莘县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宋园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