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马墩

2022-06-09 21:54龙梦龙
新民周刊 2022年12期
关键词:上马落款女同学

龙梦龙

那天,看一段美食视频,里面提到无锡上马墩菜场有一家开了20多年的炸排骨店,非常美味。这才发现,“上马墩”这三个字,竟有似曾相识之感,原来,早在40年前,少年的我,就知道这个地名了。

20世纪50年代,我爸从苏州考上南京的大学,毕业后志愿报名支援苏北,来到串场河畔的一座小镇当老师。他教的是化学,一本厚厚的教科书,他从不带进课堂,上课就像高手下盲棋似的,一声令下,让翻到第几页,看第几行,果然正是他在讲的内容,同学们都惊呆了。他不说话,就是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得见,他一发声,比如强调某个化学公式的时候,就连教室窗户的玻璃也嗡嗡地共鸣。老爸真是个有魅力的老师。

好老师往往对自己的孩子要求近乎严苛。如果他知道,人们心目中的好学生,居然“早恋”了,他会怎样痛心疾首?

同班的女同学芸,就像天上的一片云,在某个午后的乡道上,飘进我的心田。她头发乌黑,明眸善睐,身穿绿色衣裳,衬衫的白领子翻在外面,特别耀眼。她骑着凤凰牌自行车,在一条泛白的泥土路上迎面而来,铃声清脆,一串串渐渐消失在路两旁一望无边的青纱帐中。芸的父母都是医生,她家住在乡卫生院。

我们开始秘密通信,但是谁也没提一个“爱”字。上世纪80年代,农村的孩子跳出农门,捷径就是初中毕业就考“小中技”,不仅能马上转户口,还能提前工作拿工资。因此,“小中技”的考场,是高手的巅峰对决,身为好学生的我,以1分之差落榜了。

远在苏州的爷爷来信了,将我老爸批了一顿,下令让我到苏州他身边,读城里的好学校。临别时,芸叮嘱我,从苏州写信给她,落款不要留苏州某中学,要写上“无锡上马墩”。那是我第一次听说世上有这个地名,我也不知道她为何想到让我留这个落款,她可能是听身边的来自无锡的下放知青说起这个地名的。

陰差阳错,我就和一个素未谋面的地方,发生了某种联系。就算老爸在学校看到了这封信,也不知道这是谁写来的。一直到老爸去世前,芸远道来苏州看望病中的他,他都不知道世上曾有这秘密。

芸的生活颇为坎坷,婚姻不幸福,工作也不稳定。但是,再苦再累,她都坚强自立。她用双手劳动所得,在苏州太湖边买了一间公寓,还把女儿送到国外上学。如今,别的女同学都在抱孙子、跳广场舞了,她还在南通工作,赚钱还买公寓的尾款。忙碌的她,休假时才能回太湖边的公寓小住几天。回家的第一件事,不是买油盐酱醋,而是到花鸟市场买几盆花草放在阳台上。

我们隔几个星期会发微信互相问候,但是,谁也没有提过“上马墩”。我查阅了资料,地方志上说,上马墩在老无锡县城的东门外,那里有一条从县城通往东亭镇的官道。明嘉靖年间,东亭出了个名人,曾做过翰林院学士,很有学问。他48岁时辞官还乡,地方上的官员和士绅经常去东亭拜见他,一般约好在上马墩这里集合。亭子对面有个庵堂,院子里两棵高大的银杏树亭亭如盖。

如今的上马墩,已完全融入无锡市区,周边高楼林立、绿树葳蕤、车水马龙。看到视频中地铁2号线“上马墩站”几个字,我突然想到了一句诗:“那些美丽脸庞人潮中涌现/湿漉枝头花瓣朵朵。”

遇见,集合,一起往前走——多好的一个地方!上马墩如果有知,上马墩也会老去的,还是不要了解芸芸众生的这些小事。

猜你喜欢
上马落款女同学
上马台的传说
先上马,后加鞭——中国戏曲的演化路径与“前海学派”的深度阐释
落款
你好,我是你老公的女同学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reatment of acute epiglottitis: 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28 cases
墨韵书香
“画不够,落款补”之说
产业园区、眼镜小镇扎堆上马
不说同学的坏话
不说同学的坏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