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挖掘十八洞新时代红色地标的 丰富精神内涵

2022-06-09 21:54刘西敏刘文典
湘潮 2022年5期
关键词:洞村贫困地区攻坚

刘西敏 刘文典

党的十八大之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展开了一场人类历史上覆盖范围最广、治理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在这场声势浩大的人民战争打响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在此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理念,在这一理念引领下,全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作为精准扶贫思想首倡地、脱贫攻坚精神孕育地,十八洞村植根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红色沃土,历经脱贫攻坚淬炼洗礼,在中华大地上树起了一座见证精准扶贫思想首倡发轫、标注脱贫攻坚重大成就的新时代红色地标,所蕴含的精神实质与脱贫攻坚精神一脉相通、相辅相成,与湘西土地上光辉的革命历史薪火相传、交相辉映,是党的宗旨、人民意志、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是新时代思想、新时代精神、新时代力量的具体阐发,其精神内涵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认识和理解:

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

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全部实践的根本价值取向,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核心思想理念,也是十八洞红色地标蕴含的精神核心。党的十八大召开不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鲜明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承诺“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在新时代治国理政历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倾注精力最多的是扶贫工作,心中牵挂最深的是贫困群众,考察调研最多的是贫困地区。也就是在脱贫攻坚全面开启的重要时刻,总书记以人民期盼为念、以百姓福祉为重,深入湘西十八洞村,看望贫困地区群众,调研扶贫开发工作,同村干部和村民拉家常、话发展,谋划指引脱贫攻坚的前进方向。“但愿苍生俱保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总书记牵挂贫困群众的十八洞之行、倾注脱贫攻坚的十八洞之策,始终把贫困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突出彰显了人民领袖“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情怀。同时,在党中央脱贫攻坚重大决策部署指引下,各级党组织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依靠人民群众、一切造福人民群众,选派精锐力量、集中优势资源、优先投入保障,充分激发扶贫脱贫内生动力,在以十八洞村为代表的贫困乡村打响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人民战争,并取得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地区整体面貌发生历史性巨变的重大成就。脱贫攻坚人民战争,既昭示了人民群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主体地位、显现了人民群众在新时代历史创造中蕴藏的智慧与力量,又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人民至上”的使命担当和价值追求。

精准务实的科学态度

精准务实是坚持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必然要求,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制胜法宝,也是十八洞红色地标蕴含精神的灵魂。马克思主义认为,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贫困问题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致贫原因也呈现差异性和多元性,单一减贫措施在应对复杂贫困问题中往往不能一举奏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洞村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理念,深刻阐述“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十六字方针,并嘱托乡亲们“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把种什么、养什么、从哪里增收想明白”,明确要求“不栽盆景,不搭风景”“不能搞特殊化,但不能没有变化”,不仅要自身实现脱贫,还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脱贫经验。在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指引下,十八洞村与全国贫困地区一样坚持对扶贫对象实行精细化管理、对扶贫资源实行精确化配置、对扶贫对象实行精准化扶持,运用建档立卡信息系统,用“两不愁三保障”等多维指标锁定真贫、精准识贫,实施扶持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脱贫成效“六个精准”,用足“绣花”功夫、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打出精准脱贫组合拳,真正实现了贫困地区拔穷根、摘贫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在脱贫攻坚伟大斗争中,各地深入贯彻精准扶贫思想方略,弘扬践行“真扶贫、扶真贫”务实作风,始终用发展的办法和创新的精神破解治贫难题,通过具体分析致贫原因,不断完善贫困治理的政策工具、思路举措,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标立科学精神、注入持久动力,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精准务实的科学态度。

团结奋斗的精神气质

团结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显著的精神标识,是新时代中国脱贫攻坚伟大斗争展开的主题主线,也是十八洞红色地标蕴含精神的本质特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我们要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始终为人民不懈奋斗、同人民一起奋斗,切实把奋斗精神贯彻到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全过程,形成竞相奋斗、团结奋斗的生动局面。”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为人民谋幸福、為民族谋复兴的奋斗史,新时代脱贫攻坚战就是党团结带领人民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共同创造幸福美好生活而进行的一场伟大斗争,其本质反映的是党和人民群众的共同理想、共同意志和共同心愿,揭示的是党的历史伟业发展的主流本质,展现的是党团结带领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明精神气质。十八洞村脱贫攻坚奋斗历程,是党团结带领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生动缩影,所蕴含的“团结奋斗”精神力量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党团结带领人民共同奋斗的精神姿态。在脱贫攻坚中,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组织全面落实结对帮扶责任,各部门各行业组织开展产业扶贫、科技扶贫、教育扶贫、文化扶贫、健康扶贫、消费扶贫等专项行动,促进人才、资金、技术向贫困地区流动,“党政军民学劲往一处使,东西南北中拧成一股绳”,党团结带领人民用共同理想、共同意志、共同目标、共同梦想,在全社会汇聚起了共同向贫困宣战的磅礴力量。二是党团结人民接力奋斗的精神定力。在脱贫攻坚中,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各地注重从发展路径、资源配置、要素保障来认识把握脱贫治理的内在规律,锚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事接着一事办、一棒接着一棒跑,各级各地各方面勠力同心、接力攻坚,在八年时间内,以持之以恒、驰而不息的精神毅力,取得了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三是党团结带领人民艰苦奋斗的精神作风。与十八洞村一样,各地贫困乡村都是一些生产生活条件艰苦、自然环境恶劣的落后地区。随着党中央脱贫攻坚一声令下,广大扶贫干部毅然向“老、少、边、贫”地区逆行、在“苦、难、险、恶”环境扎根,同贫困群众想在一起、过在一起、干在一起,奋力拼搏、竭诚奉献,为脱贫事业挥洒血汗、奉献青春,有的甚至不惜牺牲生命,用艰苦奋斗的品质作风诠释了党的优良传统,树起了新时代的精神丰碑。

克难制胜的意志信心

克难制胜是中国共产党人作为“先锋队”和“战斗堡垒”所具有的独特品质,是伟大脱贫攻坚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十八洞红色地标精神的鲜明标识。摆脱贫困一直是千百年来困扰全球发展和治理的突出难题,中国脱贫攻坚战也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内改革发展稳定面临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形势背景下展开的,扶贫脱贫就是打硬仗、拔硬寨、啃硬骨头,特别是在攻坚收官阶段还遭遇了新冠肺炎疫情和特大洪涝灾害等困难风险挑战,决胜脱贫攻坚更是一场“硬仗中的硬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的理想信念,永远是激励我们奋勇向前、克难制胜不竭的力量源泉。”他多次用愚公移山寓言强调攻坚克难精神,提出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在脱贫攻坚的八年时间里,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之所以能够实现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攻克一个又一个贫中之贫、坚中之坚的深度贫困堡垒,创造人类减贫史上的中国奇迹,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善于从历史高度、时代进程来认识把握党的事业发展的逻辑规律,激励引导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始终保持和焕发“克难制胜”的奋斗姿态,在脱贫攻坚战场汇聚起了攻坚克难、决战决胜的强大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展现的是党和人民直面前进道路上的矛盾和问题,敢于迎难而上、动真碰硬、攻坚克难,笃定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顽强意志力;蕴含的是广大干部群众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及减贫道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优秀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彰显的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对人民必胜、道义必胜、进步事业必胜的豪迈自信心。

“大国小村、大党初心。”十八洞新时代红色地标,真实标记了人民领袖的光辉足迹及赤子情怀,生动标识了精准扶贫思想的真理光芒和实践伟力,鲜明标注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优势,其精神内涵十分丰富,“人民至上、精准务实、团结奋斗、克难制胜”这组关键词表述,主要从党的价值理念、政治优势、精神品质、道德追求四个维度进行了初浅概括提炼,其科学内涵还需要深入挖掘研究、全面准确阐述。

猜你喜欢
洞村贫困地区攻坚
十八洞村:苗寨风光惹人醉
比亚迪集团扶贫
“你所不知道的十八洞村”
三部门发文鼓励政府 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
十八洞村的大变化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湘西苗寨的新美图画
攻坚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