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斌,王孟慧
(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湖南湘潭411201)
在线教学是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产物,已成为信息化时代一种重要的教学形态。在线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质量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由于在线教学所具有的师生分离、过程开放、学习自主等特征,学习者“几乎可以完全掌握学习活动的过程和走向”[1]1,实现自我调节学习是保证在线学习质量的关键。因此,自我调节学习是在线学习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自我调节学习的概念源于社会认知理论,最早由Zimmerman 等人提出,主要是指学习者自主地设定学习目标和计划,并使用一定策略实施和调节学习活动的过程[2],其实质是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对内部状态及外部环境和行为的控制和调节过程,它是理解学习过程中认知、动机和情感等要素的核心框架[3]。
在线学习环境中,学习者的自我调节学习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仅受到个体因素的影响,也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是外部条件和内部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4]。其中,教师支持是一个重要的外在因素。教师支持主要是指教师为指导和帮助学习者进行自主学习而提供的一系列支持行为,不少研究发现,它不仅影响学习者的认知调节过程,如教师的指导、期望、反馈等支持可以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投入[5]、交互程度[6],也影响着学习者的情感和动机调节,如增强学习者的社会存在感[7]、消除学习倦怠[8]等。自我效能感作为个体对完成某项任务能力的信念、信心和期望[9],是影响学习者自我调节学习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研究发现,它与学习者的认知调节、元认知调节、时间和学习环境管理、努力调节等都有相关性[10]。而依据Bandura 的自我效能感理论,他人的支持和鼓励可以提高个体的自我效能感[9]。据此可以推断,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在教师支持与自我调节学习之间起到中介作用。
目前相关研究主要对教师支持与学习者自我调节学习个别维度或局部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还缺乏对教师支持如何影响学习者自我调节学习的系统分析,未能揭示其内在机制,这影响到在线教与学关系的深入阐释,也关系到在线教学的有效设计。因此,本研究基于上述研究基础,重点探讨在线教学中教师支持对学习者自我调节学习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以期为在线教学设计提供借鉴。
以参与在线课程学习的大学生为被试,通过“问卷星”平台开展调查,共得到有效样本327份。调查对象中,男生96 人(29.36%),女生231 人(70.64%);大 一118 人(36.09%),大 二78 人(23.85%),大 三95 人(29.05%),大 四36 人(11.01%);文史类110 人(33.64%),理工类155 人(47.40%),艺体类62人(18.96%)。
1.在线学习者感知的教师支持问卷
采用《在线学习者感知的教师支持问卷》[11]。该问卷包含3 个维度,共11 题。问卷的3 个维度分别为:自主支持,如“在线学习过程中教师会给予我们足够的学习时间来自主安排学习进度”;情感支持,如“教师鼓励我们克服学习困难”;认知支持,如“教师会提供一些在线学习方法指导”。问卷采用李克特5 点计分法,分值越高,表示学习者感知的教师支持程度越高。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本问卷的Cronbach’s α 系数为0.91。
2.在线自我调节学习问卷
采用《大学生在线自我调节学习问卷》[12]。该问卷包含6 个维度,共37 题。问卷的6 个维度分别为:目标计划,如“在线课程学习中,我会设定自己的学习目标”;自我激励,如“我喜欢学习那些能引起我兴趣的内容,即便它很有挑战性”;任务策略,如“在线学习中,我经常进行自我提问,以帮助我理解学习内容”;自我监控,如“我会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学习进度”;学业求助,如“当我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我会向课程教师或者其他学习者寻求帮助”;评估反思,如“课程学习完成后,我会衡量自己是否达到了学习目标”。问卷采用李克特5 点计分法,分值越高,表示学习者的在线自我调节学习水平越高。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本问卷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5。
3.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问卷
采用谢幼如等人编制的《大学生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13]。该量表包含4 个维度,共20题。问卷的4 个维度分别为:能力感,如“我能够应付网络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大多数问题”;努力感,如“我会花精力通过各个渠道学习网络相关知识来提高我的上网技能和网络学习效率”;环境感,如“我熟悉整个网络的使用环境”;控制感,如“在上网学习过程中,我能够不受干扰完成学习任务”。问卷采用李克特5 点计分法,分值越高,表示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越强。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本问卷的Cronbach’s α 系数为0.92。
利用SPSS、AMOS 等工具,在对数据进行筛选和预处理的基础上,首先进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然后通过相关分析探索教师支持、自我效能感、自我调节学习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最后进行中介效应检验,探索学习者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揭示教师支持影响学习者自我调节学习的作用机制。
由于本研究中所有的数据均来自被试的自我报告,其结果存在共同方法偏差的可能,因此研究首先采用Harman 单因素检验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结果显示,特征值大于1 的因子中第一个因子解释的变异量为29.45%,小于临界标准40%。因此,本研究数据不存在明显的共同方法偏差。
对教师支持、自我效能感、自我调节学习等变量进行描述统计以及相关分析,结果如表1 所示。由表1可知,三个变量的均值均为中等程度,其中学习者感知的教师支持程度较高,而自我调节学习和自我效能感水平一般。从相关性来看,教师支持与自我效能感、自我调节学习之间均呈现显著的正向相关,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与其自我调节学习之间也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并且,与教师支持相比,自我效能感与自我调节学习之间的相关性更大。可见,教师支持、自我效能感、自我调节学习等变量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这为进一步探讨它们之间的影响关系及其中介效应提供了支持。
表1 各变量的描述统计及相关性分析
根据温忠麟等人提出的中介效应检验方法[14],研究首先对教师支持、自我效能感、自我调节学习等变量进行中心化处理(零均值化),然后以教师支持为自变量、自我调节学习为因变量、自我效能感为中介变量,采用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对其影响关系及其中介效应进行进一步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 可知,教师支持对学习者自我调节学习的影响作用显著(β=0.39,t=7.72,P<0.001),明确了“在线教学中教师支持对学习者自我调节学习具有正向影响”这一基本关系;同时,教师支持对学习者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作用显著(β=0.39,t=7.71,P<0.001)。引入自我效能感这一变量后,自我效能感对自我调节学习的影响作用显著(β=0.59,t=13.20,P<0.001);并且,教师支持仍对学习者自我调节学习具有显著的影响(β=0.16,t=3.60,P<0.001)。由此可见,在线教学中教师支持既对学习者自我调节学习具有显著的直接影响,同时也通过自我效能感这一中介变量对学习者自我调节学习产生影响,即自我效能感在教师支持与学习者自我调节学习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表2 自我效能感对教师支持影响自我调节学习的中介效应检验
从影响的效应值来看,教师支持对学习者自我调节学习的直接效应为0.16。在间接效应中,教师支持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效应为0.39,而自我效能感对自我调节学习的影响效应为0.59,因而教师支持对学习者自我调节学习的间接效应为0.23(即0.39×0.59),占总效应的58.97%。
依据上述分析结果,可以得到如图1 所示的影响路径图。
图1 教师支持对学习者自我调节学习的影响路径
1.在线教学中教师支持对学习者自我调节学习具有显著影响
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在线教学中教师支持对学习者自我调节学习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这与相关研究结论具有一致性,如Kitsantas 研究发现,教师提供的学习技术和工具支持可以使学习者更好地实现自我调节学习过程[15],Lee等人的实验研究也发现教师在基于计算机的学习环境中为学习者提供生成性学习策略与元认知反馈相结合的支持,可以更好地促进学习者的自我调节学习[16]。这一结果揭示了在线教学中教师支持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的积极作用。
2.在线教学中教师支持对学习者自我效能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研究发现,在线教学中教师支持对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具有显著的影响,即教师支持程度越高,学习者的学习自我效能感越强,这与Kim 等人[17]和贾绪计等人[18]的研究结果一致。综合这些研究结果可以得出,在线教学中当教师给予学习者正向的支持,如学习策略的指导和帮助、情感上的鼓励和关心、学习结果的反馈等,可以激发学习者积极的学业情绪和自我评价,提升学习者完成学业目标的信心以及对学习结果的期望,从而增强其学习自我效能感。
3.在线教学中学习者自我效能感在教师支持与自我调节学习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研究发现,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对其自我调节学习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越强,其自我调节学习水平也将越高。这与前人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如彭华茂等人的研究发现远程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可以直接影响其学习策略水平[19],周小李等人的研究也发现在线学习中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可以正向预测其深度学习水平[20]。结合自我效能感理论分析,在线学习中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越强,其对完成在线学习活动的信心也就越强,继而在学习过程中会表现得更加积极,更多地使用自我调节学习的策略,保持积极稳定的情绪状态,付出更大的努力实现学习目标。
同时,中介效应分析结果表明,自我效能感在教师支持与自我调节学习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即教师支持既可直接影响学习者的自我调节学习,也通过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间接影响其自我调节学习,并且中介效应比直接效应更大。这与李维等的研究结果相似,该研究发现传统教学环境下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在教师支持与学习结果之间起到中介作用[21]。由此可知,在教师支持影响学习者自我调节学习的过程中,自我效能感起到重要作用。
深入分析这一中介效应,可以发现其理论根源是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不仅强调个体学习的社会性特征,还重视学习过程中的个体能动性[22]360,并且提出了学习过程中环境、个人、行为相互作用的交互决定论。自我调节学习的概念正是Zimmerman 在Bandura 的社会学习理论基础上提出来的,其影响机制可以用社会学习理论的观点来阐释:第一,教师支持作为影响学习的一个重要环境因素,必然会对学习者的自我调节学习过程产生直接的影响,如教师提供的学习支架以及自我调节学习策略指导可以直接引发学习者的自我调节学习行为;第二,学习者的个体能动性在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学习者相信自己能够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的时候,也就是具备较高的自我效能感时,他们往往能更好地掌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和行为,进而实现高水平的自我调节学习;第三,在教师支持的作用下,学习者的自信心和完成学习任务的结果期望会不断增强,其自我效能感获得提升,进而会影响其目标设置、活动选择、努力程度和坚持性等自我调节学习过程[23]103-104,因此教师支持通过影响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个体变量)作用于学习者的自我调节学习。
本研究揭示了在线教学中教师支持、学习者自我效能感以及自我调节学习之间的关系,其意义在于拓展了在线自我调节学习的影响机制研究,为在线教学设计和实施提供依据和指导。
1.构建系统的教师支持体系,优化学习者自我调节学习的外部条件
上述研究表明,在线教学中教师支持不仅直接影响学习者的自我调节学习,而且可以通过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起到间接影响作用。因此,构建系统的教师支持体系是保障在线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不过,与远程教育中学习支持服务不同的是,在线教学中的教师支持应主要侧重于学习者自我调节学习过程的支持和帮助。根据教师支持的内涵及相关研究,它主要包含自主支持、认知支持和情感支持三个维度。其中,自主支持的核心是为学习者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和学习方法,以增强学习过程的自主性[24],其实现途径包括:为学习者提供自主设置目标的机会、设计灵活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方案、给予学习者自主安排学习进度的空间、提供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以及自我评价的机会;认知支持的核心是为学习者提供问题解决及对认知过程进行引导和支持,其实现可以通过以下途径:为学习者提供学习目标的指引和学习计划的指导、提供学习策略的建议及其资源支持、提供学习反馈及反思指导;情感支持的核心是为学习者提供积极的关怀,以增进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情感体验[25],为此教师需要关注学习者的学习表现,尊重学习者的建议和想法,为学习者提供促进性的评价与反馈。
2.设计多样的在线学习激励策略,提升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
本研究发现,在线教学中学习者自我效能感对其自我调节学习具有显著的影响,而且在教师支持与学习者自我调节学习之间起着中介作用。因此,在线教学中应设计多样的学习激励策略,提升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从而促进其自我调节学习。第一,设计激励性的学习活动。在线教学中,学习活动设计是教学设计的核心。为提升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在线学习活动的设计应摆脱传统灌输式教学思维,需要融入激励机制,增强学习者的参与体验。激励性的学习活动具体可以通过引入游戏化元素、强化竞争机制、设计适当的奖惩措施等方式实现。第二,设计积极的教师期望传递策略。大量研究证实积极的教师期望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动机、增强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在线教学中,教师应设计多种策略向学习者传递积极的期望,包括营造轻松的在线学习氛围,指导学习者确定合理的目标,关注学习者的学习过程,掌握学习者取得的进步并给予及时的鼓励等。第三,设计促进性的学习反馈。在师生分离的在线教学中,学习反馈是影响学习者自我效能感及其学习过程的一个重要因素。学习反馈的设计应超越向学习者提供简单的提示信息或评价结果的层次,指向激发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帮助学习者优化学习过程、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满意度[26]。
3.开展丰富的互动活动,促进教师支持转化为学习者自我调节的内部动力
研究结果显示,教师支持通过学习者自我效能感影响自我调节学习的中介效应比直接效应更大,这就意味着只有将教师支持转化为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以及自我调节的内部动力,才能最大程度发挥教师支持的作用。在线教学中,可以通过开展丰富的教学互动活动,增强学习者对教师支持的感知,进而促进教师支持向学习者内部动力的转化。第一,加强师生互动活动。教师应加强与学习者的互动,在学习活动设计时要为学习者提供适当的问题解决支架,在学习者学习过程中要积极参与在线讨论和答疑活动,及时发现、解决学习者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降低学习者的学习焦虑,从而帮助学习者坚定其完成学习任务的信心和决心。第二,加强生生互动活动。教师应运用共同体策略,通过营造积极的互动氛围、培育和构建在线学习共同体,帮助学习者积极融入在线学习,让学习者在共同体内开展相互协商、相互激励、互评反馈等活动,增强学习者的社会存在感,从而形成自我激励,进一步促进其自我调节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