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菁
(莆田市儿童医院,福建 莆田 351100)
快速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主要是由于心脏传导阻滞,同时窦房结出现异常激动导致的心律异常波动等。对于快速心律失常新生儿,多发生于分娩阶段以及产后不同时期,在早期常见于新生儿窒息并发快速心律失常[1]。在中后期发病多由于患儿出现哭闹等引起神经功能出现紊乱,同时出现感染等,引起快速性心律失常,严重者易合并休克以及心脏骤停等严重并发症,需及时进行诊治,以降低对患儿生命安全的威胁[2]。但由于新生儿机体免疫力较低,加上发育机制完善,药物的选择存在一定的局限性[3]。故需结合新生儿自身病情以及病情严重程度,进而制定针对性的诊治方案。本次研究旨在探讨胺碘酮在新生儿严重快速心律失常中的具体疗效以及应用价值。现研究选取30例在我院进行诊治患儿,在不同治疗方案下分析其应用效果,现将具体分析报道如下。
对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快速心律失常新生儿3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随机抽取法分为不同药物治疗的两组,给予患儿基础诊治的15例为对照组,同时另外15例观察组患儿则加用胺碘酮诊治。选取标准:30例患儿均符合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断标准[4],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乏力、烦躁以及胸闷心悸等症状,患儿均进行心电图以及心脏超声等检查确诊。患儿家属均同意参与此次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排除对抗心律失常药物过敏史、有严重脏器功能疾病史、先天性凝血功能障碍史以及合并自身遗传疾病史患儿。
对照组 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方案。常规抗心律失常,给予心律平、异丙肾上腺素以及地高辛等药物诊治,且针对患儿的基础疾病进行常规诊治。
观察组 加用胺碘酮治疗方案。选择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山东方明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4923),根据患儿体重选择剂量,在心电监护下,以3mg/kg为初始剂量,与15m L的葡萄糖溶液混合后进行静脉推注,推注速度为1mL/min,且在注射完成后需密切观察病情15-20min。并在心律恢复后,初始剂量选择20μg/kg·min静脉推注[5],并维持微泵5-6h,治疗期间剂量不可低于5μg/kg·min,需连续治疗2d。
(1)评判两组患儿疗效[6],疗效评定为:若患儿用药后的动态心电图以及心电监护显示心率<100次/min,且房颤转为窦性心律,且患儿无明显的心律失常等临床症状,为显效;若患儿在用药后的动态心电图以及心电监护显示,心率基本在正常范围内,出现轻微阵发性室上速以及房颤,且临床症状较前改善在50%以上,则为有效;若患儿在治疗后的动态心电图以及各项心律指标显示无变化,则为无效。
(2)分析两组患儿的心肌标志物指标情况,包括肌红蛋白以及肌钙蛋白T[7]。
两组年龄、性别以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6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有效率对比[n(%)]
用药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心肌标志物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观察组的肌红蛋白以及肌钙蛋白T值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用药前后心肌标志物指标对比(±s,μg/L)
表3 两组用药前后心肌标志物指标对比(±s,μg/L)
组别例数(n)肌红蛋白 肌钙蛋白T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15 15用药前51.21±2.42 51.22±2.23 0.012 0.991用药后32.26±2.24 40.24±2.14 9.976<0.001用药前0.37±0.04 0.38±0.03 0.775 0.445用药后0.18±0.01 0.25±0.02 12.124<0.001
新生儿心律失常是新生儿心血管系统常见疾病,患儿主要表现为乏力、胸闷以及心悸等,且好发于早产、心脏疾病史以及窒息病史患儿。对于严重新生儿心律失常,易出现晕厥或者猝死,故早期的针对性干预诊治是非常必要以及重要的[8]。在既往的基础诊治中,以治疗原发性疾病为主,以去除诱因,可使心律恢复正常,但疗效较慢。在本次研究采用的胺碘酮,属于临床心内科常用药物,是常见的心律失常的药物。主要的作用机制为通过延长心肌细胞的有效不应期以及动作电位,以降低窦房结的节律性,以到达抗心律失常的疗效,同时具有改善心肌缺血以及保护心肌作用。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进行不同的用药方案后,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93.33%大于对照组患儿的60.00%;且观察组患儿用药后的肌红蛋白以及肌钙蛋白T值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提示新生儿快速心律失常临床治疗中胺碘酮的应用可以获得理想疗效。张国栋[9]等学者的研究中,使用胺碘酮治疗的甲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6%,和使用普罗帕酮治疗的乙组(92.9%)相比无显著差异,研究结论同本研究相似。结果表明胺碘酮在新生儿快速心律失常中的应用价值显著。在用药过程中需根据患儿体内的胺碘酮血药浓度进行用药调整,以保证安全性以及有效性。且在日常生活加强饮食以及用药监测,保持营养均衡,并积极配合诊治。究其原因,该药物可以将心肌组织动作电位和有效不应期延长,将折返激动消除,以获得复律的作用。同时药物对心肌传导纤维以及心房快钠离子内流均有抑制作用,将窦房结自律性以及心肌传导速度减低,进而促进疾病相关症状改善[10]。
综上所述,将胺碘酮运用于新生儿严重快速心律失常的治疗,具有明显的应用效果,可显著改善患儿心功能,且提升疗效,有助于改善预后,值得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