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宣甸 黄昕滢 韩 添
(杭州师范大学 浙江 杭州 311121)
《初等数学研究》是高等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一门教师教育课程,课程开设旨在增强学生对中小学课本知识内容的前沿性和知识结构的层次性,帮助学生更好的走上工作岗位,助力成为其中小学优秀卓越教师[1]。然而,在当前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对初等数学的理解仍旧滞留于题目和基础概念,缺乏知识的研究性,存在教学实践能力匮乏的问题。新时代师范院校数学师范生作为未来的数学教师,需要主动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适应教育部于2011年颁布的《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2]中提高师范生的高素质和专业化水平的要求。自此,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在线学习得到实践,海量Mooc视频等资源出现在大众眼前,虽然线上学习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但是尚不成熟的教学模式也使师生之间或生生之间的交互弱化导致一定程度影响了教学的成效。在此大背景下,OMO教学模式成为一个新的信号和焦点,笔者积极探索尝试在OMO教学模式背景下的《初等数学研究》课堂教学改革,支持处在不同空间的学习者自主选择不同的学些方法,融合线上线下教学的二者优势,以使其教学成效上升一个新的台阶,让未来数学教师得到飞跃的成长。
2.1 OMO教学模式的内涵。在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时代的信息技术剧烈渗透和在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教育形式的快速发展下,教育界为了满足学习者对知识广度和知识深度的短期需求和社会对人格美好、心灵手巧、务实创造性人才的长期高需求,教育界提出了具有智慧化的OMO(Online-Merge-Offline)教学模式,即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OMO教学模式是指可以通过多样的多媒体设备技术,同步参与面对面的实时课堂教学的方式,混合多样的教学方式、教学风格和交付方式,将在线学习和课堂学习深度融合,完善线上线下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讨论、合作,加强课堂参与者的参与程度的一种教育模式。相较于较早提出的O2O(Online to Offline,线上至线下)和OnO(Online and Offline,线上线下结合),O2O的切入点为交易环节,主要解决老师与学生的高效匹配问题,OnO则是线上线下单一的交错结合,而OMO教学模式的切入点是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支持下,本着“精准,个性,优化,协同,思维,创造”的原则[3]来全面提升发展以教学为核心的全流程,通过人机协同作用和未来创新的教育模式将线上线下教学资源充分整合利用,达到全场景的融合贯通,从而达到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体验的目标,促进教学与服务向个性化、精准化、智能化转型[4],弥补了O2O过分强调线上到线下或线下到线上的单向表层传播,完善了OnO教育模式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内容粗糙生硬结合的缺陷。OMO教学模式强调教学活动的融合度和精准性,多元载体的适配性,支持视频会议、网络等多样化的多媒体实时技术,学习对象的个性化教学,还将同步在线学习和异步在线学习相结合[5]。OMO教学模式的建立是在线上与线下深度融合的教学时空的背景下,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学生对象年龄层和教学内容的特点,遵循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采取个人或合作的多元教学方式,有效整合线上与线下教学各自优势,提高教学效益,促进深度教学与学习发生,体现“五育并举”,实现因材施教、促进学生更好发展的有计划实施的教学方式,达到全景立场的教学效果。信息化、智能化融入教育是未来的教育发展趋势,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将传统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各自的优势有机融合,发挥1+1>2的效应。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有助于促进大规模教育公平,开展个性化精准教学,实现高品质因材施教,培养创造型未来人才。
2.2 OMO教学模式的特征。OMO教学模式优化再造教学流程,其采用线上线下两线并行,以线上授课取代一部分线下形式。其优势如下:
2.2.1 OMO教学模式灵活便利,更加科学高效。
首先,OMO教学模式打破传统教学在空间与时间上的枷锁,对学生的学习场所、学习习惯等具有更高的包容度,遵循了学生的个性选择参与学习的模式,对学生来说更加灵活便利。
其次,OMO教学模式综合多元化、过程性的考察的形式,部分采用电子评价形式,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也可以让教师和学习者得到反思巩固的珍贵学习材料。并且提高了评价的效率与准确率,与此同时,电子批改后得出的精确数据反馈利于教师下一步课堂教学的开展与调整。
2.2.2 OMO教学模式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学习体验。
其一,就教学内容而言,OMO教学模式能实现教育资源互补,结合课内外知识丰富课堂内容,拓宽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再者,探究式学习、项目学习等教学方法的多元化,在传统教育多为师生互动的基础上增添了生生互动,由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课堂转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
其二,就教学公平而言,OMO教学模式能够实现一定程度的教育公平。即使学生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学习环境空间,学习材料的获得和教师的关注度和了解程度在OMO教学模式中由于实现了线上线下学习的深度融合,所以是保持不变的。这样不仅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主体地位,也可以更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教学成效,促进不同地区的教育公平。
《初等数学研究》课程以《初等数论》和《数学学科教学论》为基础,以教育部所颁布的标准和大纲为依据,从中学数学教学的需要出发,采用OMO教学模式,侧重对师范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OMO课程模式以混合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成人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6]。混合学习理论注重结合线上线下学习的优势,追求1+1>2的成效,而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注重在原有的知识经验体系上加以补充构成新的理解,成人学习理论强调成人学习的包含意识明确,要有明确的内在动机或内在压力,利用先前的经验体系,强调质变到量变过程。OMO教学模式,为建设一个高质量的《初等数学研究》课程,采用综合其理论优势的方法将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部分逐个优化改善。
4.1 课前。
4.1.1 确定教学传递通道。OMO课程模式具有一定的自由性和灵活性,其灵活性和自由性不仅受益的是学生还有教师,教师可以利用丰富多元的现代技术,采取多种灵活教学方式对自己的教学水平进行优化,也可以根据课程内容主动性的选择教学场所,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采用不同的直播软件,丰富其课堂模式。学生群体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和行为习惯选择学习环境和学习空间,并且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在不同时间段进行学习,不仅对学业的接纳吸收而且对巩固复习都增强了自由性。
4.1.2 建设课程资源,通过网络平台提供资源。OMO教学模式可通过网络平台为学生实时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教师利用学校慕课平台进行课程建设,主要完成授课视频的录制编辑和后期考核、教学要求的明确。线上视频一般来说时长较短,知识点明确,逻辑清晰,便于学生预习、自学。与此同时,线上视频可邀请其他优秀教师参与录制,进一步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教师可于正式授课前在平台上上传部分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自学,以此来减轻正式授课后由于课程内容多,课时过少,难以在既定的课时内保质保量完成的压力。再者,教师可在网络平台上定期上传文献资料,课后习题,供学生检测拓展。
4.2 课中。
4.2.1 组织多元OMO互动,增强现场与远程学习者之间的互动。课堂教学过程中良好高效的互动往往能提升教学效果。OMO教学模式不仅提供了教师与学生线下面对面交流互动的机会,还能在现代技术的帮助下,借助教学平台的视频、语音、打字等交流功能,实现教师与远程学习者、线下学习者与线上学习者之间的互动。教师在互动过程中,能够更好的引导和把握远程学习者的学习情况[而生生互动能活跃课堂氛围,带动学生思考。
4.2.2 采用讨论,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取小组讨论法,把学生分成若干人一组的小组,并给出几个合理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探究式讨论,以此来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对初等数学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
4.2.3 采用视频案例开展教学。现如今,可利用的优秀视频案例数量众多,并且视频案例具有情境性、超文本性等特点,它可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创设出接近真实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思考,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自主的思维模式,因此,将视频案例与初等数学教学结合,能够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4.3 课后。
4.3.1 评价考核多元化、科学化、全面化。在传统考核方式:线下课堂表现和出勤率、测验成绩、个人展示的基础上,OMO教学模式中新增线上视频学习进度,小组探究讨论成果等考核项目,更加综合的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考察。并且,线上学生的表现多由客观数据进行提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教学评价的主观性。
4.3.2 通过小测来检验学习者效果。OMO教学模式可利用线上小测来及时反映学生学习情况,在此模式中,教师可利用平台功能设计线上小测,课后设置难度不同的小测来强化教学效果[教师利用平台进行线上批阅、统计错误率等等,提高批改效率[同时利用平台给特定的学生留言,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4.3.3 测估学习者反思内容。学生通过难度不同、层次不同的线上线下小测,来获得具体的清晰的学习情况,了解自身掌握知识的全面程度等等。学生将自身的反思内容与客观结果进行比对,从而认识到自己的反思是否清晰,加强学习中思考、反思、复盘的环节,并且可以对未反思的内容进行查漏补缺。
5.1 构建未来智慧学习环境,形成家、校、社教育合力。OMO教学模式与特朗普制教学组织形式有共通之处,是智慧教育背景下对特朗普制的应用和发展。OMO教学模式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集个别教学制与班级授课制优势于一体,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克服特朗普制教学难以实施这一最大弊端,为师生带来优质、个性的教学体验。当下,OMO教学模式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要想真正使其“落地生根”,突破应用性障碍,构建未来智慧学习环境便是基础与关键。
5.1.1 校社合力,构建统一线上教学平台。通过学校与信息技术企业合作,将现代5G通讯技术、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与学校教育目标、平台建设需求、设计理念等有机结合,整合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完善平台运营机制,搭建规范标准的线上教学平台。[7]OMO教学模式对线上线下无边界转化、跨时空、个性化的学习环境提出要求。
5.1.2 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适应新型教学模式。OMO教学模式对教师的业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直观体现在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在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的前提下,如何合理使用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教师教学实现1+1>2的效果,也是教师面临的思考题。不仅如此,教师还肩负着引导学生掌握一定信息技术,适应线上教学,合理运用线上教学平台的责任。其次,教师需在课堂教育与课堂管理中找到新平衡[8]。相较于传统面对面授课,OMO教学模式中教师对学生的行为与反馈难以有全面及时的把握,这种不确定、不可控因素会导致教师的“安全感”缺失。此时,家校合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家长作为学生在家学习的“陪伴者”“监督者”,应当担起相应责任,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减轻教师压力。与此同时,教师也要适时调整教学策略,重视课堂管理,采取一系列手段找回“安全感”,快速适应OMO教学模式。
5.2 根据教育目的和要求、学生年龄特征,合理调配线上线下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承认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这亦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决定因素之一。其一是要以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基础,合理安排教学。以初等教育阶段学生为例,该学段的学生自制力,自学能力往往偏弱,容易出现注意分散的问题,因此,教师可适当减少线上学习量,选取富有趣味性、概括性广的知识进行线上教学,将重难点教学以线下面对面进行。其二是要以教育目的和要求为出发点,根据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的特点,尽可能实现线上线下教学优势最大化。例如,对于一些发散度高,需学生积极发表意见、交流观点的教学任务,运用线上教学,便能充分发挥其优势。相较于线下教学单一的口头表达观点的形式,线上教学模式能借助其线上交流平台,节约实践,提高交流效率。
除此之外,对学生而言,OMO教学模式中对信息技术的频繁利用,不仅存在着自律能力缺失的隐患,还可能使其面临电子设备和社交媒体带来的网络风险。目前,数字智能被认为是帮助学生“自律”的根本之法,因此,教师可将学生的数字智商嵌入到教学活动中加以培养,提高学生的抗风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