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眭凌 郭春志 常迪 史凌玥
实习编辑 李楠楠
作为近年来蓬勃兴起的运输服务新业态,网络预约出租汽车为乘客提供了出行便利和个性化的服务。在行业探索扩张期间,由于对安全运营的重视不够、经验不足、管控不严,多起网约车安全事件引发了社会对网约车运营和平台企业安全责任的广泛关注。由于其自身“互联网+交通运输”的行业复合型特点,平台企业存在安全运营水平难以衡量,作为新型市场主体,缺乏安全管理实践积累;事故发生后,与监管部门、驾驶员、车辆租赁公司等相关方责任边界不清;平台企业作为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保障,安全投入较为盲目,虽然安全投入规模持续增加,但仍存在总量或结构性不足,未能获得监管部门或专家认可,投入产出的必要性和效果也未能量化,平台公司在安全生产方面的努力未被公众充分感知。
顺风车、网约车安全事件和不断扩张的网约车出行市场,将安全运营的压力和期望寄托于平台企业。2020 年12 月,由中国交通企业管理协会牵头,多家网约车平台企业参与的CACEM/T—00021《网约车安全生产费用管理指南》团体标准完成立项,标志着网约车平台企业安全投入探索实践进入新阶段。
安全投入是企业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中,为了保证生产安全所投入的人、财、物等资源,包括以预防保护为主的主动投入和以事后处置为主的被动投入。根据现行有效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与网约车行业及其安全生产业务相关的内容共有195 部,经过梳理分析汇总识别相关条款有536 处,其中,对安全投入的关注都集中在安全费用方面。
针对企业安全生产费用的要求,2012 年颁布的《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财企〔2012〕16 号)中规定了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费用的提取比例以及投入范围,其中对于网约车企业的投入比例不低于上年营业收入的1.5%,投入范围也规定了10 大类的科目,该分类方式在2018 年的交通行业标准JT/T 1180—2018《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基本规范》中也有相关的涉及。但该办法出台较早,且办法中安全投入内容更多侧重于工程建设或装备制造运营类交通企业,对轻资产性质的服务性企业的安全投入方向涉及较少。
2012 年颁布的《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管理规范》(交运发〔2012〕33 号)和2016 年颁布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国家网信办令2016 年第60 号)都明确了运输类企业乃至网约车需投入的安全相关费用。此外,2011 年颁布的《交通运输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规定》(交通运输部令2011 年第9号)将应急人员人身意外险等支出与应急专项费用、防护设备和器材费用并列为安全应急费用。为提升安全费用的类别适应性,2019 年《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对安全费用的类别进行了扩充,增加了“购置、建设、运行、维护和升级改造监控平台、视频监控系统及装置支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针对其他企业给出补充条款,将其安全生产支出定义为“为达到应当具备的安全生产条件所需的资金投入”,总体而言,新版《办法》结合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对存在的新设备、新技术、新队伍等支出给予了适当考量。
作为交通运输服务业城市客运新业态,网约车平台企业都肩负着让人民群众出行更美好的重要责任。《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营服务规范》《巡游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规定》等部门规章中,均明确了网约车平台应承担的安全责任(见表1)。滴滴、首汽、高德等平台积极响应行业和社会号召,主动发挥行业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作用,先后参编了《网络预约出租汽车平台公司安全运营自律规范》《网络预约出租汽车平台公司重大呼吸道传染病疫情防控规范》《网络预约出租汽车服务纠纷处置规范》等团体标准,其中滴滴还公开发布了《滴滴网约车安全标准》。
表1 网约车平台相关安全责任要求
针对网约车平台特有的信息安全方面的安全隐患,平台企业应从运营数据和个人信息保护的角度,以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等手段加大数据安全保障力度,提升物理和虚拟数据等级保护能力。通过分析,最新行业标准中安全投入范围应拟增加安全客服配套设备购置安装及运营支出、安全产品功能研发设计与应用推广、高等级数据保护设施及系统配套功能、安全应急响应与处置等具体细分项目支出,这些内容在《网约车安全生产费用管理指南》的条款中都有所体现。
《网络预约出租汽车平台公司安全运营自律规范》团体标准在2020年正式发布,规定了网络预约出租汽车平台公司安全运营的总体要求、安全保障、安全功能与设备、驾驶员和车辆安全管理、安全运营管理、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安全事件投诉处理和应急处置、隐患治理与风险管控、安全绩效管理以及平台公司安全运营达标评价的要求。
按照《出租汽车企业安全生产考核指标》安全生产标准化16 项要素的要求,平台企业对管理机构和人员、装备设施、科技创新与信息化、队伍建设、危险源辨识与风险控制、隐患排查与治理、职业健康、安全文化、绩效评定和持续改进等方面给予关注,结合网约车的业务特点,平台企业在司机职业伤害保险和工伤险、安全科技产品研发、服务器投入等方面的内涵外延进行探索。
根据《网约车企业安全费用管理指南》中第7.2.3 款费用构成的要求,平台企业安全费用构成至少应包括设备、设施安全防护;安全核验;应急管理;安全风险管理;安全检查、咨询和标准化建设;宣传教育培训;安全相关责任保险;安全科技;人员安全防护;其他与安全直接相关的支出等方面。
基于以上相关部门规章、条例规定以及网约车企业安全管理实际情况,安全费用支出方向应额外涵盖安全客服投入、安全项目研发(包括安全类课题研究、司机端、客户端软件功能及其后台系统产品设计开发等)、安全科技产品研发推广迭代维护(智能行车记录仪、车载定位录像设备、智能手机支架、安全带智能卡扣等硬件产品)等。
安全经济学表明,安全投入必然对应安全产出,安全投入属于企业的安全成本,安全水平的增加需要不断地增加安全投入,安全投入过多对企业造成负担,过少则不能保证一定程度的安全,因此,合理的安全投入对企业的安全生产费用比例确定是非常重要的。
经过对安全投入、安全产出以及安全效益进行研究,可以得出三者之间的关系如图1 所示。
从图1 中可以看出3 点:
一是企业的初期安全投入较少,所对应的安全产出很低甚至是负值。因为初步安全并不能保障企业的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依然比较大,随着安全水平的提高,安全投入成本逐渐增加,当达到最大安全水平时,所需要的安全投入成本是无穷大的,而且此时安全效益为0,属于非理性不经济的结果。
二是在安全投入初期,存在安全投入与安全产出相等的一个点,此时安全效益为0,该点对应了《办法》中对于不同行业的规定比例所对应的安全投入。该点投入是企业安全生产的最低保障,企业的安全生产费用投入比例不应低于该点。
三是随着安全投入的增加,安全效益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安全效益最大时,所对应的安全水平、安全产出都是最佳的,此处对应的安全投入为最佳安全投入,也是企业应该追求并努力达到的安全投入。
通过收集来自于网络、文献、企业的数据,可以归纳出运输业主要领域安全投入分配差异。传统货运和道路运输企业由于更多涉及交通事故,人身安全和财产损失较严重,故侧重于将安全投入分配在人员防护和安全设施等基础建设上。而网约车行业着力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包括准入、行前、行中、后台数据管理等驾驶全流程监管,加强对司机的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以规范其安全驾驶行为,减少司乘纠纷,并积极应对事故后的舆情处置。故安全投入侧重于技术创新、安全教育和安全应急等方面。
图1 安全投入、安全产出与安全效益之间的关系图
以参与《网约车安全生产费用管理指南》团标编制的部分网约车公司为例,其费用投入主要体现在敏感冲突、交通事故、维稳综合治理方面。针对敏感冲突类事件,企业在司机的日常教育中开设了避免冲突和事态应对的教育课程,针对交通类事件,持续开展道路交通安全知识的科普,强化司机安全意识。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和部分城市零星反复,企业在防疫方面加强了对人员的安全防护,要求网约车驾驶员需要在每次订单结束后进行消毒,在疫情最为严重时期,企业为网约车司机免费安装车内防护膜,并持续关注司机身心健康、情绪波动、家庭情况。起步较早的网约车公司倾向于将安全资金投入在技术创新(准入核验、安全派单、行程保护、意外保险等安全产品)、安全教育、双重预防、应急响应方向,一定程度上对降低事故发生起到了较好效果,也为网约车行业安全投入方向探索提供了一个先行范例。(本文作者眭凌,单位系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作者郭春志,单位系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有限公司;作者常迪,单位系招商局公路网络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作者史凌玥,单位系北京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