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雪
他是明代苏州的第二位状元,也是『吴门书派』的先导;他是文徵明的老师,被称为『吴中文士第一人』。吴宽的书法实践对于『吴门书派』的形成及明中期书风的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吴中文士第一人
明中期的苏州城一片繁华,是江南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明代文人才子会聚之地,涌现出许多卓有成就的诗人、书法家和画家。吴宽(1435—1504年)就是其中重要的代表人物,被称为“吴中文士第一人”。
吴宽自幼勤奋笃学,博览群书,对诗词歌赋、先朝典章如数家珍,在未取得功名之前就已诗名远播。及至年长,他更是嗜书如命,最喜读《左传》《汉书》和唐宋八大家散文,尤其偏爱苏轼的文章,更因雅慕苏轼人品和才学而对其书法推崇备至。
成化七年(1471年),吴宽以会试、廷试双第一的成绩状元及第,成为明代苏州第二位状元,被授予翰林修撰,弘治八年(1495年)任吏部右侍郎,后官至礼部尚书,卒赠太子太保,谥号文定。他为官清正,頗有威名,也深受孝宗器重,曾受命主持修撰《宪宗实录》。
吴宽一生可谓仕途顺遂,官居显赫,这与吴中其他文人领袖的经历有很大的不同。他的好友沈周一生未参加科举考试,只以书画为业,终成吴中领袖;他的学生文徵明屡试不第,后经人推荐才有短暂的仕途经历,辞官后方成一代书画大家。而吴宽不仅官高爵显、善始善终,而且备受敬仰,尤其诗文书法成就卓著。单就书法来说,吴宽在当时的声望远高于沈周。沈周虽然长吴宽8岁,但非常敬重其才学,多次为其作画相赠,其中以南京博物院收藏的《东庄图册》最为著名。二人相交甚厚,经常以诗文书画唱酬,友谊至老不变。吴宽去世的时候沈周年近八旬,听到消息后痛哭不已,写诗曰:“白头野老宜先死,翻向秋风泣所知。”可见二人情谊之深。作为吴中领袖的沈周尚且如此,其他文人对吴宽更是敬慕有加。吴宽与徐有贞、李应祯、沈周等人一同被视为“吴门书派”的先导。
浓颜厚面去吴习
作为明初到明中期书风过渡期的关键人物,吴宽与沈周等人一起不断探索,为“吴门书派”的崛起打开了一扇大门。
有人将吴宽列为明初台阁体书法家,其实是不确切的。吴宽身处台阁,必然要熟悉台阁体,擅长楷书,但他的书法成就非止于此。他多才多艺,能诗善画,书法工真、行、草书,尤以行书见长。正是在他的引领下,随着“吴门书派”的崛起,书坛才逐渐摆脱千人一面的台阁体,向着个性化方向迈进。
与诸多书法家追溯晋唐,或承袭元代余绪,或博采百家之长不同,吴宽的书法师承非常专注且单一。他一生只学苏轼一人,力倡宋人传统,追求端庄淳朴,在世俗柔媚书风中呈现出一种奇崛风骨。他之所以选择苏轼作为书法之师,盖为尊其人而爱其艺。苏轼的文章、人品为一代之冠,其书风更是独出机杼,与众不同,在宋代开创了“无意于佳乃佳”的尚意书风。吴宽认为苏轼的书法性格和书法理念适合自己,也正是当时书坛所需,因而把苏轼作为毕生学习的偶像。
吴宽学苏轼心摹手追,神形兼善,更可贵的是学其笔法而能自出新意。他在苏书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加以改造,“虽规模于苏而多自得”,不仅以浓颜厚面突出“凝重厚实”的笔画特征,更在端凝朴实中呈现一种奇崛姿态,从而脱离了吴中流行的“纤巧媚美”书风,引领一种新的书法风尚。晚明书法家邢侗在其《来禽馆帖》中曾言:“匏翁吴中前辈,行谊擅绝,不直文翰之工尔也。书法法苏学士,浓颜厚面,祛去吴习。”
当时沈周也学宋人黄庭坚,但其笔法粗放,未能彻底呈现自家面貌,因而其书法影响不及吴宽。二人书法理念却有相通之处,这也是他们能够一同引领“吴中书派”、催生书坛新面貌的原因之一。
吴宽在元代书法家鲜于枢《千字文》卷后所写的题跋《虞文靖公帖》最能体现其继承苏轼书法遗韵的特征。《虞文靖公帖》中,吴宽在继承苏轼书风的基础上加强了欹侧处理,他怀着对前辈的敬仰之情,将跋文写得姿态横生,颇得天真烂漫之趣。同时,吴宽在这篇题跋中阐述了对元代三位书法家鲜于枢、赵孟頫和邓文原的看法,揭示了他们的书法特征和相互间的影响。跋文短小精致,观点鲜明,可当书评小品文来读,对研究元代书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此外,吴宽的题跋作品还有《跋颜庚钟馗嫁妹图卷》《跋黄庭坚诸上座帖》《跋朱熹城南倡和诗卷》《跋怀素自叙帖》《跋张方平名茶帖》等,这些题跋无一例外都呈现出明显的苏轼书法风格,却又有吴宽自己的美学元素。吴宽以“浓颜厚面”对苏书加以改造和强化,使其书法呈现奇崛姿润的艺术特征。在他的影响下,吴中渐渐兴起一种以“淳朴”“厚实”为艺术追求的书法风尚,一改文人的纤弱与柔靡之气,为“吴门书派”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最是惜才乞情帖
吴宽的传世书法中,除题跋外,信札占据了很大比例。这些信札有对友人的关爱与问候,如《致启南契兄尺牍》;有与诗友的诗文唱和,如《致职方先生尺牍》;也有的记述了一些历史事件,艺术价值之外兼具重要的史料价值,如《致欧信札》就涉及唐寅“科场舞弊案”,为还原事件真相添加了佐证。
弘治十二年(1499年)二月,唐寅连中两元之后赴京参加会试,在考试前与主考官之一程敏政有所往来。试后程敏政被户部给事中华昶弹劾,言其收受唐寅及其同伴徐经的贿赂,案件牵连广大,闹得满城风雨,最后查无实据,不了了之。唐寅也因此被拘问后发落到浙江充当吏役,从此落魄江湖。吴宽是唐寅的同乡,其时在京任职,管理文官,得知后给浙江布政司左参政欧信写了一封信,这便是《致欧信札》。信中吴宽言辞恳切,一方面说明事实真相,为唐寅申辩冤屈,流露出无限的同情与惋惜;另一方面,请求欧信和其同僚对唐寅加以照顾,爱才之情溢于笔端。但是,心性孤傲的唐寅拒绝了做小吏的安排,选择在诗书酒画中浪迹江湖。
吴宽《致欧信札》曾经被近代画家吴湖帆收藏,他将其定名为《唐寅乞情帖》。整通信札字距绵密,字迹紧凑,点画微腴,提按自然,墨色由浓而淡,不仅可以看出吴宽书风意态宽和,颇有法度,而且还可体会出他书写时的急切心情。因为急切,所以没有顾虑,一气呵成,书法呈现率真自然又极富情感变化的特征,书写速度也较为迅疾,与其一贯的沉稳书风有所不同。通过这通信札,既能看出吴宽宅心仁厚、关爱后辈的高贵品质,也反映出苏州文人提携后辈、爱才惜才的风气,这也是吴门得以聚集人才,形成一个影响广大的艺术流派的原因之一。
诗书相映状元才
吴宽称得上苏轼的“铁粉儿”,不只学其书法,还学其诗文及为人。作为状元的吴宽,其诗文造诣亦不同凡响。他的诗文中隐隐透露出一种旷达出尘的人生趣味,也表达出洁身自好、自守以正的精神追求。《明诗评》说:“文定力扫浮靡,一归雅淡,诗如杨柳受风,煦然不冽。”
吴宽喜读苏轼诗文,也经常抄录苏轼诗向偶像致敬。如其《苏轼雪词卷》以行书录苏轼咏雪词5首,宽和清俊,润中辣健,墨气浓厚,工稳有法,字里行间满是对偶像的敬意。
苏轼爱竹,吴宽亦喜种竹、写竹,《种竹诗卷》是其少有的长卷作品之一,现藏上海博物馆,卷前有明文彭隶书《筠窗雅玩》引首,卷后有文彭、徐显卿题跋。全卷纵28.2厘米,横582.6厘米,计118行,以行书录吴宽自作诗《种竹》《园中竹》《次韵陈给事种竹》《雨中对竹》《故园种竹》《赋丛桂堂前矮竹》6首。其中七言长诗《种竹》写于弘治七年(1494年),其余5首写于弘治十一年(1498年),前后相距4年,是吴宽60—64岁所书。《种竹》诗中有句“平生求友益者交,劲节虚心尽忠告”,正是他以竹自喻的写照。吴宽用笔柔中带刚,时出奇崛,沉厚有力,端严淳朴,虽时隔4年,但气韵连贯,笔力不衰,称得上人书俱老,诗书俱佳。
吴宽的诗文书法作品还有《园居遣兴扇面》《五律诗轴》《唐诗三首扇面》《饮洞庭山悟道泉诗》《次韵喜雨一首扇面》等,诗书相映成趣,堪称佳作。
吴宽的书法实践在当时来说是一个特例,却给后人以启迪,不管是“吴门书派”的后起之秀祝允明、文徵明、唐寅、徐祯卿,还是晚明的邢侗、董其昌等,都得其沾溉。吴宽对明中后期书风的转变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更因其高洁修为和状元风骨而名扬后世,受人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