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校行企社”协同育人视角下的高职大学生劳动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2-06-08 03:44叶春燕尹超
成长 2022年6期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协同育人劳动教育

叶春燕 尹超

摘 要:劳动教育是实现全面发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前提。目前,家庭对劳动教育不重视、学校开展劳动教育不足、社会上轻视劳动等问题的存在,导致高职学生的劳动教育缺失严重;因此,需要家庭更新劳动观念并为孩子提供劳动机会、学校加强宣传引导和课程师资设置配备、社会重视劳动教育等多个途径探索对策,推动高职学生劳动教育取得成效。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 协同育人 劳动教育

1 “政校行企社”协同育人视角下的高职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意义

劳动教育顾名思义就是要让学生正确看待劳动,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价值观,也培养学生对于劳动的良好态度,从而让学生爱劳动,也爱劳动人民。劳动教育是五育并举的组成之一,是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对于教育的新要求,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劳动教育也体现了德育的内容,学生在劳动教育的过程中,能够真正体会劳动的意义,真正理解劳动的真谛,从而能够珍惜劳动成果,树立自身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获得日常生活技能,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随着社会进程不断向大工业时代推进,劳动教育的意义日渐重大起来,教育要贴近和反映生产劳动,更要与生产劳动融合,才能使教育适应社会的发展。高职院校本就是面向社会,为社会培养优秀技术型人才的学校;高职的培养更加强调社会化,是建设社会的后备力量。高职院校在“政校行企社”协同育人的视角之下开展劳动教育是必然的,只有结合多方面的教育力量,将年轻的一代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才能達到双赢的效果。在协同育人背景下开展劳动教育,既能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获得更多社会技能,又能给社会定向培养未来的建设者。

“政校行企社”协同育人背景下开展劳动教育是指高职院校与政府、行业、企业、社会共同协作的情况之下,通过特定的教学计划,精心的组织活动,有计划的让学生参与到劳动中来。这种生产劳动没有那么强的盈利性,其主要目标是为了协同育人,并不以创造物质财富为主要目的。学校通过与多方协作,让学生通过参与生产实践和生产实训,从而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让学生提前适应社会,起到过渡的作用。协同育人视角下的劳动教育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学校教学计划中的,是课程内容中明确规定的,比如学生的实习、见习和专门的劳动教育课等;另一部分就是教学内容之外的,学校通过与外界合作为学生争取到的,例如社会公益性服务,勤工俭学或山区支教等形式。

2 “政校行企社”协同育人劳动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越来越多的高等职业院校已经开始意识并看到协同育人劳动教育的日益重要性,也已经开始着力积极推动企业校企的教育合作,但是由于学校企业办学的社会公益性与高校企业生产经营的营利性在实现目标经济价值上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目前来看,协同育人视角下的劳动教育主要现状如下:

2.1 学校方面

从高职院校本身来看,劳动教育存在着制度不完善的问题,受传统教学的影响较深,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首先是在思想意识上还没有摆正,大部分教师都认为教学只是以知识性教学为主,忽略了劳动教育的作用,没有重视劳动教育。劳动教育大多流于形式,学生学习的内容单调,许多学校都认为劳动教育就是让学生扫扫地,未能充分发挥劳动教育在育人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学校还缺少将劳动教育作为学生一项考核的内容,劳动教育整体看起来散漫,没有对学生起到约束作用,也就无法让学生引起重视。

2.2 政府方面

政府没有充分发挥其职能,在资金方面,政府的支持力度非常有限,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在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时,没有做好政策的引导和监督,导致一些学校偏离了航道,没有抓好重心。

2.3 行业方面

各行各业主要以营利为主,这与学校的育人目标是背道而驰的,再加上学生的劳动能力较低,并不能很好地适应行业的发展。这就让行业与学校想要共同育人开展劳动教育有一定的困难,难以把握平衡点。

2.4 企业方面

学校的教育目标和企业的任务往往无法站在同一角度。企业同样也有很强的盈利性,无法认真做好劳动教育的制度建设,保证劳动教育的全面性和持续性。

2.5 社会方面

社会进程发展迅速,社会节奏也非常快,学生作为涉世未深的人,社会对于他们的包容度并没有那么强。提供给学生的劳动机会较少,导致学生的劳动热情逐渐减弱,意识逐渐淡薄。

3 “政校行企社”协同育人劳动教育的措施

3.1 学校方面

高职专科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也就是加快培养一批技能型的技术型和应用型专业人才。教育部长袁贵仁曾在全国职业教育与高校成人教育改革工作电话会议中明确指出:当前当下我国高校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致命伤和弱点是校企交流合作,行业的大企业积极参与校企交流合作,这是今后一个历史时期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发展的一个重点,也是必须继续下大量的功夫走出去不断探索和努力解决的难点。随着我国高职技术教育的快速发展,大家也充分意识到开展校企交流合作背景之下的劳动教育是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完全符合我国高职技术教育的职业本质属性和职业发展必然规律的。在国外已有不少成功的先例,德国是目前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比较完善的发达国家,他们学校采取双轨制模式教学,学生都具有两种职业身份,在职业学校内部是在职学生,在个人企业内部是在职劳动工作者,既能通过在校系统深入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又有可能深入企业以在岗员工的职业身份学习企业实践理论操作,体现劳动教育的理念。这样培养出来的高职学生人才能够更好地适应我国企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提升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

建立完善我国高职技术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管理模式,优化高职人才培养管理过程。以职业学校主体为单一学校主体企业培养人才的教育方式仍然具有很大的技术局限性,不是很适合我国高职职业教育的发展特点。因此通过政府、学校、企业、行业四方面的联动合作开展劳动教育,可以有效构建以政府协调和学校主导,行业三方指导,企业三方参与,学院共同推进的高职校企三方合作劳动教育长效机制,有利于建立完善以专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本位的高职人才培养管理模式。在我国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高等职业教育没有真正找到一种办法充分突出自己的高职专业培养特色,以注重采用我国传统的高职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实践操作学习培训方法培养为主,忽视了引导高职学生自己自主劳动,理论实践学习能力的培养。众所周知,高职院校的一批职业师资队伍培养人才力量主要来源还是大量来自于高校的应届毕业生,很多学校教师本身由于缺乏从事企业实际管理工作以及管理实战经验,实践过程中的自己劳动能力显然不强,对符合企业实际市场需求显然了解不多,这样直接培养出来的一批高职学生必然与企业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要求需要相应的衔接相互脱节,人才培养的专业更高素质目标难以实现。政校企的合作劳动教育模式已经可以彻底打破原有的体制束缚,走上了工学研相结合,产业化教育和深度教育融合之路,优化专业人才的选拔培养使用过程。A6DDECB3-E695-4343-90F0-52FCB497BB0C

促进高职教育良性可持续发展。在我们国家教育产业结构加快转型改造升级的这个关键时刻,高职技术教育产业迎来了高速发展的浪潮,要紧紧把握这个发展的大好时机,落实执行国家政策主张关于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有利扶持政策,抓住我国企业发展急需大量培养高技能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发展契机,全面研究优化劳动教育资源配置,强化推进产学职教合作深度协调融合,使我国高等职业技术劳动教育在师资规模、产业结构特性,教学质量和经济效益四个方面能够得到进一步全面协调发展。同时我们还要尽快形成与外资企业高效的成本利益共同分享、风险共同管控、利益共创的产教合作发展机制,促进我国高职劳动教育的良性平衡可持续发展。

3.2 政府方面

在协同育人视角之下开展高职院校劳动教育,政府应该起到的是宏观调控的作用。政府应该充分认识到协助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性,给予学校一定的保障,作为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坚实后盾。首先在资金方面,政府应该成立专项资金,作为协助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经费保障;这笔资金要有明确的说明,应该用到哪儿,怎么用。其次政府还要监督,对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情况应该了然于心,同时将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及成果纳入对学校的考核之中。高职院校在开展劳动教育時,政府还要做好前期的宣传工作以及答疑工作。政府应该是学校的引领者,同时也是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督促者,在方向和目标上应该明示学校,预防一些学校走弯路,同时也预防学校与国家的教育目标和任务不匹配、偏离社会实际,忽视学生的成长情况以及学生要达到的劳动能力。与此同时,政府还应该制定周密的劳动教育制度,科学合理的建设劳动教育制度。保证劳动教育的全面性和持续性,此项工作应该细化分工,落实到具体的人身上,成立专项检查组,适时检测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的情况。最后还要做实质性的、客观的调研,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并监督学校整改;如果学校做得好的,也要及时总结优秀经验,并予以肯定和鼓励。

3.3 行业协会方面

为真正实现学校工学研相结合,产学与教研的深度互动融合,还可以创新多种行业合作的创新模式。同时还以校内企业实训基地的创新形式,联合公司共同创建校内大学生商业场所,从市场财务到商品采购全部由在校的大学生自行管理。这些都是校企合作的创新模式,不仅为在校学生就业提供了校内企业实训基地,使在校学生充分体验了真实的企业工作生活环境,也为众多企业员工带来了客观的商业利润和庞大人才资源储备,实现了企业校企的合作共赢。同时还能让学生更好地具备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共同积极开展多行业主体合作办学,深化高校产学研教融合,构建“专业共建,课程共担,教材共编,师资共训,基地共享,人才共育”的合作技能人才培养服务体系。

3.4 企业方面

实现政校行企社多方共创“共赢”,要真正实现政校行企社的长期深度交流合作,虽然可以有赖于政府的决策协调和企业主导作用,但是也需要充分调动企业积极参与的主体积极性。一个企业持续发展的根本战略目的就是不断追求效益最大化的社会经济效益,只有各方的共同利益达到共赢,才能真正实现稳定的长期共赢合作。政校行企社深度合作可以为一个企业人员提供大量低成本的优质专业人力资源,技术应用、专业技术人才研发培训服务,可以不断扩大一个企业的社会知名度与不断提升企业社会公众品牌形象等。只要满足了一个企业制定发展战略目标的根本需求,就有可能充分激发一个企业积极开展政校企合作的根本内生动力,实现以企业人才共同栽培为根本,提升企业人才培养服务质量水平为发展目标,各方共同利益互惠互利的长期共赢合作局面。

3.5 社会方面

社会应该给予学生少一点苛刻,多一些包容。首先,社会应该多给学生提供开展劳动教育的机会。由于学生涉世未深,对于许多工作都无法很好的适应。所以可以从社会服务类工作入手,也可以从一些公益性的劳动入手,让学生在服务中体会到劳动的价值与意义。

4 结语

总而言之,劳动教育要结合学生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劳动教育目标。在清晰认识学生的基础上,教师还要进一步关注劳动教育的内容,正确选取合理的教育内容,使教学内容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就业,尽量适应学生的社会化需求,使学生在劳动教育的过程中,能够提升自己的综合实践能力,还能更好地具备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基金项目: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课题“政校行企社”协同育人视角下的高职大学生劳动教育研究(项目编号:CSZ21107);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2021年度课题“政校企社家生”六方联动的高职大学生培养路径研究”(项目编号:CJF21049)。

参考文献:

[1] 张晨琛,续芳.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劳动教育路径研究[J].山西青年,2021(3):143-144.

[2] 李迎君.新时代本科院校学生劳动教育的实现路径探索[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1,37(2):72-73+76.

[3] 刘峥.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研究[J].船舶职业教育,2021,9(1):67-70.

[4] 段翠英.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21(1):145-146.

[5] 段翠英.马克思劳动观视域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现状调查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21(2):137-139.

作者简介:

叶春燕:(1989—),女,四川达州人,西华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宜宾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尹 超:(1989—),男,四川南充人,四川大学硕士研究生,四川邮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A6DDECB3-E695-4343-90F0-52FCB497BB0C

猜你喜欢
高职大学生协同育人劳动教育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微文化”传播对高职大学生价值观影响及对策研究
高职大学生新媒体环境下诚信缺失的危害性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当代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现状探究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