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视角下地方高校信息类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有效路径探析

2022-06-07 07:50刘国柱惠保鑫
山西青年 2022年11期
关键词:毕业生高质量专业

王 军 刘国柱 惠保鑫 王 婷

青岛科技大学,山东 青岛 266061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1]当前,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就业也应由数量向质量转变。对于高校毕业生而言,就业状态除了有数量上的体现,更应包含质量的体现。如何有效增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实现高校毕业生的高质量就业,这一问题逐渐成为近些年来学界研究的热点。[2]高校毕业生已成为新增劳动力的主要组成部分,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也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甚至于部分高校过度关注就业率,导致就业率掺水现象普遍,忽视了高质量就业。大量毕业生虽然毕业后找到了工作,但普遍存在专业不对口、工作更换频繁、生活稳定性差等问题,这离高质量就业目标存在一定差距。同时中国正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信息行业作为“腾笼换鸟”新旧动能转换的重点行业,每年需要大量创新应用型人才,如何向社会保质保量输送,更是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信息类毕业生就业形势

教育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2596所,其中本科高校1237所,且绝大部分高校都设置了信息类专业,每年有大量的毕业生就业。据不完全统计,信息类专业的学生数量占全国所有理工科学生总数的1/3以上。这样势必导致信息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更加激烈。作为地方高校,和以往的“985”“211”高校相比,无论在师资和办学条件方面,都显示出明显不足,如何提高信息类毕业生就业质量,实现高质量就业,是需要地方高校不断探讨的问题。本文从学生工作视角出发,对地方高校信息类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就业路径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提高这一类学生的就业质量,实现学生的美好生活愿景。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高质量就业?在高等学校范围内,高质量就业可以理解为,学生经过大学培养后,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毕业后能够在本专业行业内找到专业对口、薪酬合理的工作,能更好挖掘个人价值、工作价值和社会价值,服务于国家建设和地方发展,发展空间大晋升机会多,并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个人满意度。[3]目前有些政府部门提出院校就业创业工作排名分析,其中就业创业质量指标为就业率、月收入、毕业时掌握的能力水平、就业现状满意度和创业比例五个指标;中期职业发展指标为月收入、月收入涨幅、晋升比例、晋升次数、就业现状满意度、创业比例六个指标。这些指标就全面地诠释了高质量就业的内涵。

本文将探索以下六种路径,以帮助普通高校信息类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就业,见图1。

图1 实现高质量就业路径图示分析

二、毕业生就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计划与现实需求脱节,良莠不齐的社会培训成为毕业生的热门选择

近年来,社会上涌现出大量社会培训机构,面向三四年级信息类专业在校生,以提高就业技能、保证找到工作为条件,吸引学生交纳高额的培训费用后参加培训。这些培训机构之所以有市场,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学生们普遍感觉大学里的培养教育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不能达到用人单位招聘员工的标准。细细思考,从不同程度上,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确实存在着与社会需求脱节现象。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一经制定,短时期内一般不会改变,但信息类行业技术更新换代又非常的快,我们的学生在经过四年学习后,踏入社会就业就立刻发现,大学里学的某些知识已经过时。

为了克服人才培养方案调整的滞后,提高就业核心竞争力,大量学生选择社会培训机构,交纳数万元学费,参加社会上质量参差不齐的培训。学生考入大学缴纳学费后在大学内受教育,没有学到过硬的本领,无奈参加社会培训,这种现象正说明了教学计划与现实需求脱节。

(二)毕业生就业心态不同以往,“慢就业”现象普遍存在

“慢就业”现象是指一些大学生毕业之后,既不打算马上就业,也不打算继续深造,而是暂时选择游学、支教、在家陪父母或者进行创业考察,慢慢考虑人生道路。据统计,中国越来越多的“90后”年轻人告别传统的“一毕业就工作”模式,成为“慢就业族”。我们尊重当代年轻人的选择,但对信息类毕业生,“慢就业”确实要不得的。纵观世界,已进入信息高速发展时代,技术更新换代更为迅速,如果毕业后不及时进入信息行业工作,恐怕会被新技术变革所淘汰。信息类毕业生应该清醒地认识行业特点,及时关注行业动态,及时就业,融入行业发展,在工作中积累经验,为事业发展起好步。

(三)缺少职业规划,“跟风”现象严重

多数高校都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但课程配置往往针对一二年级,收效不佳。多数大学生在一二年级只重视文化课和基础课的学习,甚少关注毕业后的去向问题,不能有效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例如,现在多数毕业生本科毕业后选择考研,报名率近80%,除部分学生因热爱科研选择读研外,剩余大部分学生是因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或没有做好就业的准备,看到其他同学选择考研,他们也通过考研来延缓就业,逃避现实。这部分学生既没有充分的时间去求职,也没有认真备考,更不会调研相关学校的招生规模和同班同学的报考志愿,以草草了事的心态选择一个层次过高的学校,这种考研的盲目性导致大量毕业生考研落榜,最后不得不草草就业,这一现象在高等学校中普遍存在且严重影响毕业生就业质量。

(四)就业指导不到位,错过最佳就业的“黄金三个月”

多数高校毕业生认为,就业是毕业后的事情,抑或认为毕业前一个月准备完全来得及,上学期间没必要浪费太多时间在求职找工作上,这种错误的思想普遍存在,导致部分毕业生错过了就业最佳时机。接触了三年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后发现,大学生就业发端于三年级的实习,成熟于四年级上学期的“疯狂”面试。大部分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在毕业生刚刚进入大四的十月份,便会到全国各大高校招聘宣讲、抢夺人才,年底前早已完成新一年度的招聘计划。年前各高校的专场招聘会空前密集,毕业生就业机会多,而年后是部分企业的补招或者部分储备岗位的招聘,这些岗位往往在公司没有竞争力,从而影响到就业质量。因此,高等学校尤其是就业办公室老师指导不到位,很容易导致毕业生错过最佳就业的“黄金三个月”。

三、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的对策建议

(一)密切关注行业前沿,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培养行业急需,动手能力强的专业人才

为适应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对相关专业人才提出的新需求,信息类专业的院校对及时跟踪计算机研发的新技术、新应用更应该主动作为,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教学方案动态调整机制。积极跟踪了解行业需求,细致分析行业发展方向,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将收集到的最新进展及时体现在课程授课和人才培养计划中。把世界前沿知识、行业最新动态传授给学生,为培养行业急需、动手能力强的专业人才做好充足准备。如:随着手机端各种应用的增多,及时调整专业方向,将软件工程JAVA方向及时调整为移动互联网开发方向;为了加强界面设计环节,增加了HTML5课程讲座;随着IOS开发的人才需求下降,及时将《嵌入式设计》课程的讲授内容调整为安卓开发等等。

上述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极为相似,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制度,也是实现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就是要确认工科专业毕业生达到行业认可的既定质量标准要求,是一种以培养目标和毕业出口要求为导向(人才需求为导向)的合格性评价。专业认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所以各个高校信息类专业要积极参加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从根本上解决人才培养与行业脱节的问题。

(二)以增强应用能力为抓手,实施人才分层、分类培养,强化针对性教育,为不同层次毕业生提供就业支持

学生经过高考进入大学,已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整体素质普遍不错,但经过几年的学习后,学习效果出现了差异,对专业知识掌握有好有弱,尤其是学生进入大学四年级后差异会更加明显。学生更需要的是因材施教,按学生能力和兴趣,实施多层次的人才培养,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专业技能薄弱的学生应该加强专业学习,加强动手能力培养;专业知识掌握牢固、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可以择优进入企业实习,鼓励创新创业、考研、出国深造。进入四年级后可以通过专业知识考核来区分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强弱,对于已经具备相应专业知识的学生,无需再参加相关专业的课程设计,可直接进入企业或是项目组锻炼,更有利于学生脱颖而出。

每年七月高校都会有大量信息类毕业生毕业,即使是一所高校,信息类毕业生也轻松过百人,每个高校的毕业生不但要和其他高校的毕业生竞争工作机会,也会和自己的同班同学竞争,这和以前的高考过独木桥很相似。为了避免自己学校培养的学生互相竞争,拓展更宽的就业面,不断强化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从学生的差异化分类培养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每个专业设置了四个以上专业方向,形成各个专业方向差异化竞争的局面。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较早地明确将来的研究方向,又避免了就业时可能出现的同学间的就业竞争。

以上所述分层、分类培养学生,概括起来就是要分析每一名学生自身特点,发掘自身专业学习优势,为学生提供多层次、多类别的教育产品,助力学生成长成才,也就是以增强应用能力为抓手,实施人才分层、分类培养,强化针对性教育,为不同层次毕业生提供就业支持,见图2。

图2 人才分层、分类培养示意图

(三)克服慢就业心态,赛选高质量企业来校招聘,为学生个人事业发展起好步

作为高校的学生工作者应该积极引导,选择优秀企业进校招聘,促进信息类大学生及时就业。高校每年都会召开大量专场招聘会。都会有大量的企业来校招聘,但效果往往不好。仔细研究发现,原因有三:一是部分招聘企业层次较低,提供的薪酬待遇不高,例如个别餐饮类企业也到校招聘,由此挫伤了学生积极性。二是提供的职位专业不对口,毕业生应聘率较低,应聘积极性不高。三是调查显示广大信息类毕业生更愿意通过互联网找工作。为此改变入校招聘筛选策略,由注重数量向质量转变,提供的职位必须专业对口、职业前景好,且规定转正后薪酬待遇下限。将这样的优质企业推荐给学生,学生才能更加积极主动的参加招聘。

(四)发挥信息类科研项目示范引领作用,反哺教学,提高学生科研能力,促进学生与社会接轨,鼓励学生创业热情

信息类技术的飞速发展离不开高等学校的智力支持,每年都会有大量信息类企业的技术需求被高校教师解决,我们称之为横向项目。同时国家各部委也会设置各种各样的信息类课题,我们称之为纵向项目。横向项目和纵向项目我们统称为科研项目。科研项目反哺教学已成为当今高等教育不争的事实。作为每天都会有新发现的信息类学科,科研项目作用尤为重要,那就是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要积极发挥科研项目的反哺教学作用。

一是可以把代表信息技术新思路的成功科研项目设置成毕业设计、课程设计的题目,让广大学生参与其中,使广大学生的专业技能更加符合社会需求,以提高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二是把最新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科研项目,设计成专业实验,作为专业知识的经典延伸,让全体学生学透掌握;三是吸收相关专业学生参加科研项目研究,让学生学会如何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也就是学会真正的“渔”,事实上很多参与过导师项目的同学,都被科研项目的甲方高薪招聘,成为行业技术骨干;四是信息计算机学科发展更新速度快,学生又相对比较活跃,创新和创业的热情较高,科研项目反哺教学的方法同时激发和培养同学们的创新能力。高校信息类毕业生一毕业就创业案例非常普遍,一创业就成功的案例越来越多。

(五)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用专业知识积极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促进专业知识的学习,培养创新思维强的优秀毕业生

2018年2月,最新的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评估结果公布,评估遴选了19项国内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竞赛项目,信息类专业可以参加包括ACM-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在内的4项赛事。其中最具含金量的就是ACM,且最能反映学生的创新能力。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此类赛事,对于丰富视野、锻炼能力、积累知识大有好处。每个专业赛事都会有行业内知名企业关注和支持,在这些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同学会获得面试实习或录入的机会,从侧面又带动了学生的高质量就业。例如“浪潮杯”山东省第八届ACM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中获奖队员也直接获得浪潮集团实习面试的绿卡。

同时鼓励学生利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有在校本科生主动开发了基于人脸识别和指纹核对的迎新报道大数据系统,虽然面部识别和指纹核对技术都已成熟,应用广泛,但没有与新生报到程序结合起来应用,此系统的推出,实现了报到无纸化,且能对数据进行分析,实现了大数据迎新。学生生活中类似的问题还有不少,像考勤系统、作业提交系统、智能交通系统等等,通过学到的专业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学生既锻炼了动手能力,也提高了专业学习的兴趣,有效促进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目前有高校教师提出“专业课堂讲授+专业赛事”的教学模式,即在一门专业课讲授过程中结合一门赛事进行,把参加赛事的成绩作为专业课成绩的一部分,鼓励学生参加创新赛事,成效显著,受到了学生的好评。以教促赛、赛教结合的创新教学模式可以广泛推广开来,促进学生的专业学习积极性。

(六)注重就业质量调查,提供多方位就业指导与服务,提高就业软实力、拓展知名企业实习机会

注重对当年毕业生就业质量进行调查跟踪,着重分析从事行业、专业对口率、薪酬待遇、职业发展前景以及职业满意度等方面数据,对每年毕业生调查形成书面数据结果,及时对比往年数据,分析数据变化原因,为第二年的就业指导工作提供数据支持。职业指导是国际通行解决大中学生学业与就业问题的学说和方法体系,是对不适应职业岗位的已就业者的学历、智力、体力、个人性格、经历、志向以及家庭与社会环境等各种条件全面进行分析与了解,然后根据社会职业需要情况作出职业方面的建议,使其能够选择合适的职业和胜任工作的过程。[4]

尽最大努力为毕业生提供多方位就业指导与服务。当今,大部分高校都开设了1个学时职业指导课,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职业规划,但这离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相差甚远。职业指导课只是从理论上给学生以指导,学生缺乏实践。目前个别高校将职业指导课细化为若干分项,例如,如何写简历、如何参加面试等等,并结合实践模拟,效果良好。对于信息类大学生,要从根本上改变程序员的随便形象,树立干净、干练、生动的程序员形象。同时要改变学生“先就业后择业”的想法,灌输凭借自身优势毕业后马上“高质量就业”的思想。同时鼓励有创业想法的学生,结合自身专业,寻找创业项目,并积极扶持优势项目,争取毕业前后创业成功。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采取量体裁衣的有效措施,不断提升其就业与职业转换能力。[5]积极拓展行业内知名企业实习机会。目前,几乎所有的知名企业都在本企业实习生中招聘固定员工,但很多知名企业只招收“双一流”高校学生实习,在做好毕业生服务教育管理的同时,要积极协调校外资源,多方开拓路径,为毕业生提供知名企业实习机会。地方普通高校更应该积极与业内知名企业建立实习订单制度,设置更多的实习基地。曾经有国内著名企业到地方普通高校招聘时说道:“我们公司要求只从‘双一流’高校招聘员工,但贵校除外,因为贵校学生在我们公司实习并被录取后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都是最强的”。于是,逐渐在业内形成口碑效应,实现就业的良性循环,信息类专业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就会越来越好。

猜你喜欢
毕业生高质量专业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部分专业介绍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