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运强
范县人民医院儿科 (河南 濮阳 457500)
感染性腹泻是由病毒、寄生菌、真菌、细菌等感染所致,以细菌为主要病原菌,主要特征为大便性状、大便次数改变。感染性腹泻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具有发病率高、病原菌谱多样等特点,是导致患儿免疫功能低下、营养不良的重要因素,严重影响患儿生长发育,亦是造成患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抗菌药物是当前治疗该病的有效手段,但感染性腹泻病原菌种类复杂,加之肠道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株增长十分迅速,致使治愈率显著下降,给该病的防治工作带来严峻挑战[2]。鉴于此,本研究对小儿细菌感染性腹泻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进行分析,以为临床治疗合理用药提供可靠依据。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感染性腹泻患儿728例。其中男408例,女320例;年龄1个月~14岁,平均年龄(5.12±1.05)岁。
纳入标准:符合感染性腹泻的诊断标准[3],且为首次确诊;患儿家属知情同意;具有完整的临床资料。排除标准:非感染性腹泻患儿;合并免疫系统疾病、先天性疾病患儿;饮食不当、病毒性等因素所致腹泻患儿。
1.2 方法
1.2.1病原菌检测方法 患儿入院后采用无菌方法采集新鲜大便样本及时送检,在英国OXOID公司生产的碱性蛋白胨水、TCBS琼脂平板、血琼脂平板、麦康凯培养基、SS琼脂平板上接种粪便标本中黏液脓血部分,设置温度为35℃,培养18~24h。采用Microscan WaikAay-4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美国DADG公司)及其配套格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鉴定和药敏综合反应板进行细菌鉴定。
1.2.2 药敏试验 对分离出来的主要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药敏试纸包括万古霉素、庆大霉素、头孢哌酮、利奈唑胺、复方磺胺甲噁唑、氨苄西林/舒巴坦、氨苄西林等,均购自英国OXOID公司,质控菌按卫生部统一标准。参照2006版美国临床实验标准化研究所(CLSI)文件的标准判读结果。
1.3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2.0统计分析软件,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病原菌检测分析728份腹泻患儿粪便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63株,检出率8.65(63/728),见表1。
表1 728份腹泻患儿粪便标本病原菌检出率及分布
2.2 主要病原菌季节分布主要病原菌发病季节主要为4~9月,即夏秋季节,见表2。
表2 主要病原菌季节分布[n(%)]
2.3 主要病原菌年龄分布主要病原菌发病年龄主要为1~5岁,见表3。
表3 主要病原菌年龄分布[n(%)]
2.4 主要病原菌耐药性分析药敏试验显示,引发儿童细菌感染性腹泻的5种主要病原菌中,以亚胺培南最好,其次是头孢哌酮、头孢曲松,见表4。
表4 主要病原菌耐药性分析[n(%)]
细菌感染性腹泻发病群体以学龄前儿童(1~5岁)为主,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节,分析原因主要是夏秋季节温度较高,食物易受到细菌感染。而学龄前儿童对卫生安全方面知识尚不清楚,加之其自身抵抗能力较差,因而导致细菌感染性腹泻频发。据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我国≤5岁儿童感染性腹泻发病率高达4.76%,死亡率约为0.51%,感染性腹泻疾病防治不容乐观[4-5]。
针对感染性腹泻病应根据病原菌的种类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治疗,以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但部分家长会根据患儿症状及自身经验自行采用抗生素治疗,不但无法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且会抑制肠道正常菌群[6-7]。本研究结果显示,志贺菌属、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属、变形杆菌属、肠球菌属是小儿细菌感染性腹泻病的病原菌,且耐药性以亚胺培南最好,其次是头孢哌酮、头孢曲松。此说明在细菌感染性腹泻患儿中,绝大多数为革兰阴性菌感染,除对亚胺培南敏感性较高外,对头孢哌酮、头孢曲松的耐药性亦较好。但头孢哌酮、头孢曲松抗菌谱广,治疗中应严格把握其适应证及用量,以免产生耐药性[8]。本研究728例感染性腹泻患儿中病原菌检出率为8.65%,提示仍然有9成以上患儿存在其他感染因素,如轮状病毒、虫体等也可引起感染性腹泻,临床应结合临床特征、实验室血清检查、粪便常规进行综合判断,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随着临床抗生素的广泛使用,耐药病菌产生的速度远高于高敏感性新药的研发速度。因此,临床在大力研制新药的同时,加强对临床用药的管理尤为重要,确保临床合理用药十分关键[9-10]。在感染性腹泻疾病的治疗中,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病原菌耐药性变化较快,在临床治疗中应结合本地区相应流行病特征及病原菌耐药特点,合理用药,避免耐药恶性循环。
综上所述,革兰阴性菌为小儿细菌感染性腹泻主要病原菌,抗菌药物的选择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以保证治疗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