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中职机械制图教学改革

2022-06-07 05:05陈静
时代汽车 2022年11期
关键词:双师机械制图人才

陈静

盐城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江苏省盐城市 224000

1 引言

我国自2015年起,开始在全国范围内558所职业教育学校推行“现代学徒制”试点,共覆盖了1000个以上的学科专业。这一教育举措的目的是为了推进职业人才的养成,围绕市场需求导向来全面发展人才的专业素养。以此实现招生招工一体化,在解决职校学生就业问题的同时,也号召企业与学校共同承担培养人才的重要使命,从而深化工学结合,打造企业与学校双赢的有力局面。而在这一过程中,人才的培养质量是评价校企合作有效性的唯一标准,因此教师不光要积极转变自身教育观念与方法,更要注重发挥校企合作的独特优势,充分引入实践教育资源来促进学生操作技术的提升。

2 《机械制图》课程中采用现代学徒制的注意事项

2.1 技能与素养双管齐下

“现代学徒制”教育理念通过建立中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让学校对当前市场用人标准进行深入了解,同时企业也能够借助高校教育力量来突破自身在技术或人员架构方面的障碍,从而取得双向促进的良好局面。就以往的教育成果来看,该项措施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弊端,双方都过于关注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却忽略了赋予其与企业文化息息相关的职业素养与工作精神。就《机械制图》课程本身而言,其是一门涉及机械加工与设计岗位的基础课程。要求员工在进行绘图时不仅要具有专注、细心等特质,更要具备创造精神与进取精神。如此才能够保证学生获得专业成长的同时,也同步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进而成为真正契合企业需求的优秀人才。为此无论是学校还是企业都应当关注对学生的素质文化渗透,以此发挥“现代学徒制”的完整教育功能。

2.2 解决企业的供求矛盾

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是推动行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就目前国内的发展形势来说,人才资源是重要的稀缺财富,实质上企业更多的是渴求同时兼具管理与研发经验的复合型人才,而绝非是单一掌握制图技术的工作人员。因此学校在开展校企合作的过程中,需要意识到采用统一标准来“规模化”生产人才,但就长远发展角度来看,大量专业重叠的人才只会导致行业需求饱和,依然无法真正意义上解决职教学生的就业问题。为此无论是企业还是学校都需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同时随着市场需求导向的变化来灵活调整人才的培养模式。如此才能够源源不断的为行业乃至整个社会输送高端人才,并推动国家建设事业的快速前行。

2.3 平衡教学模式与企业利益冲突

就培养人才的初衷来看,企业参与到职业人才培训过程中,更多的是为了能够弥补自身在人力框架上的缺陷,甚至配合自身长远战略规划,根据未来的管理需求来打造成熟稳定的团队,从而为自身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企业不但要为人才培养工作支出一定的物质资源与人力资源,甚至还要牺牲一定的利益配合学校教学工作的开展。因此从这一点来看,为保证“校企合作”机制的长远发展,学校在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的过程中,应当将合作企业的人才需求发展放在首位,如此才能够打造双方共赢的良好局面,并促进“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能够持续不断的开展下去。

3 现代学徒制模式下建设“双师型”队伍的关键举措

现代学徒制模式的关键在于“教师”与“师傅”能够各自发挥专长,分别为学生传递扎实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基础,并在教学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互动配合,如此才能够发挥出完整的教育功能,促使学生的专业素养获得提升。为此学校与企业可以围绕“双师型”队伍的建设作出以下尝试:

3.1 创建多元“双栖”环境,开拓教师育人视野

相较于企业的“师傅”而言,教师无疑拥有更多的教育经验,能够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制定出更为完善的计划与体系,因此在“双师型”视野下,学校教师应当主动沉淀,积极深入到企业一线生产环境中了解真实的工作需求,同时借助丰富的理论经验为企业的发展规划提供建议,从而能够以此为依据制定职业人才的培育方向,为学生的发展提供长效而有力的保障。而对于企业的员工“师傅”而言,参与到人才培养工作中同样也是自我提升的有利契机,能够在自身丰厚的经验基础上,更进一步的打磨操作技巧,了解先进绘图技术,从而能够有效突破以往工作中的难题。

因此从这一角度而言,高校与企业之间应当致力于联手打造兼具“教学”与“办公”双栖环境的校外工作室,使得“师傅”+“教师”能够联手展开教学磨合之余,还能够共同参与到市场经营活动中。如此一来,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训工作机会,还有利于双师共同了解市场发展形势,以更加开拓的育人视野来思考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并不断在“教学——生产”双栖环境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如图1所示。

图1 “现代学徒制”视域下“双栖”培训平台的建设

3.2 创建多维教学项目,强化教师指导水平

在现代学徒制视角下,企业与学校应当基于开发学生职业素养的角度,来创设多维度的教学实践活动。以此在“双师”共同指导的背景下,促进教师职业能力获得提升:

(1)参与科技展示活动——基于“双师”不同视角来为学生解读新技术、新知识、新工艺、新设备的优势以及作用特点,开拓学生眼界的同时,也是学校和企业能够紧随时代发展步伐,并不断获得“教学”或“生产”上的共同启发。

(2)参与企业实习活动——发挥员工“师傅”的经验优势,结合企业真实生产任务来为学生传递操作技术。同时教师全过程参与并记录企业生产资料,以便于能够开发更加丰富的课程资源,同时增强教师的科技研发与技术推广能力。

(3)参与职业技能大赛——借助技能大赛、教学竞赛、双创比赛等重要契机,指导学生技能创新水平的同时,也使“双师”能够获得更多的活动交流机会,并与来自其他专业、其他地区的优秀教师分享教学经验以及对行业发展的看法,从而确保学生的培养工作能够更加贴近市场需求。

3.3 创建协同发展机制,打造优秀教师团队

鼓励教师与员工“师傅”积极交流,通过“一对一”结对子活动的开展,增强“双师”的接触交流频率。例如“双师”可以通过沟通协商,按照阶段性学习项目为标准,组织学生定期到企业进行实习活动,从而通过教学环境的双向切换,促成教学“理论——实践”的良性循环,使学生能够有效地将掌握的专业知识转化为工作能力。而在此过程中,“双师”应加强沟通和交流,互相汇报学徒的学习表现,并积极提供建议保障教学计划得以顺利实施。

在此基础上,学校与企业应当共同赋予“双师”多重身份与义务,如赋予员工“师傅”兼职教员的身份,邀请员工可以在教学活动之余,同样也参与到学校课程建设、培养方案论证、技能大赛指导、实训室建设等活动当中,以此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实践经验优势,为学生提供全过程的专业引导;而企业可以认定教师“外聘顾问”的身份,在自身开展生产管理、技术研发的过程中,邀请教师担任技术指导,并为企业的发展规划与技术配置提供专业建议,以此促进企业良性发展。

而在这一过程中,“双师”可定期开展经验交流,结合工作中的一些想法与发现,合作开展课题研究或研讨项目,以此提高“双师”默契程度,打造校企共享的优秀团队。

4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中职机械制图教学改革

4.1 打造项目化课程体系

“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强调学生对企业生产业务的熟练程度,因此不能沿用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而是积极地开展“项目化教学”、“项目化生产”等特色教学活动,以此配合“双师”视角的灵活切换。在学校教学过程中,主要由教师负责为学生讲授制图软件的应用,几何作图理论以及三视图读图技巧等理论知识;而在企业实训过程中,则需要由员工“师傅”结合真实的工作案例,为学生讲解测绘操作、以及各类零件图在设计与识别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以此强化学生的操作生产能力。

以“绘制轴套类零件图”教学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合作企业的加工产品作为案例,借助不同类型的轴套零件为学生讲解测绘技巧,并按照机械制图国家标准来进行实践操作。当学生了解绘图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后,企业的员工师傅可以带来生产加工时所使用的图纸,要求学生利用掌握的专业知识与真实图纸的形位公差、视图表达、表面粗糙度、公差与配合进行对比,以此寻找其中不符合生产实际的内容,并且详细为学生讲述测绘类似图纸的过程中,如何提高绘图准确性,以及需要把握哪些经验等等,以此提高学生的业务水平,使其能够通过“学徒制”培养来逐渐熟悉企业的生产流程。

4.2 制定岗位实习计划

岗位实习是“现代学徒制”达成培育标准的重要一环,同样也是实现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在“现代学徒制”视域中,除了生产技术与工作经验以外,学生更关键的是要能够熟悉企业生产的业务流程以及操作环境,才能够有效缩短学生就业之后的过渡时期,使其快速适应企业的工作节奏。因此学校作为联系学生与岗位的重要纽带,应当根据学生的个体需求为其提供到不同工作岗位中进行体验的机会。如此不仅能够帮助学生顺利将理论经验转化为操作能力,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明确未来的的发展方向,使其能够有意识的根据职业生涯规划来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

学校可以在每个学期结束前的最后阶段,组织学生参与轮岗实习活动,在企业零件加工、零件设计、质量检测、绘图部门等各个岗位分别实习一周,在夯实自身知识基础的同时,也可以对各个工作岗位的不同用人要求进行了解,以便于下一个阶段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有意识的强化自身基础知识。除此之外,学生在轮岗实习的过程中,不仅要深入了解机械制图的任务以及工作目标,更要在员工“师傅”的指导下,从不同生产工序去认识机械图纸的作用功能,以及通过哪些绘制手段,既能够保证设计的产品符合质量要求,又能够起到节约成本并降低加工难度的作用。以此满足企业人才需求的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4.3 注重企业文化渗透

“现代学徒制”项目的实施,对于企业来说同样也是一项长期的人才储备计划,能够帮助企业围绕自身发展需求来培养或发掘人才,从而借助人才资源来增强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但是对于企业来说,想要真正获得人才的归属感,便需要通过宣扬自身的文化观念,因此在培养学生良好职业精神的同时,也逐渐引发人才的心理认同与情感共鸣,这样才能够真正意义上达成储备人才的战略目标,同时可以有效地发掘更多的优质人才。

为此,企业与学校在实施“现代学徒制”培养计划的过程中,应当关注“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有机结合,通过潜移默化的渗透引导,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展开教育。使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扎实的《机械制图》知识,同时还能够增强自身的职业素养建设。例如,企业的员工“师傅”可以结合企业一些真实发生的工作案例,为学生讲解工作中由于粗心或意外导致的生产事故,使学生意识到绘图工作的责任以及需要具备的工作精神;还可以为学生介绍一些行业中的前沿人物,通过其发明贡献来为学生树立榜样,使学生能够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严格要求自身,以此与企业在发展观念上达成一致。

4.4 打造校外工作室

创建校外实训基地的目的,是为了能够进一步深化企业与学校的合作机制,推进产教高效结合的同时,也为学生提供更加充足的实训资源与实习项目,从而保证“现代学徒制”培养的育人效果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因此在这一过程中,企业与学校应当积极促成校外工作室的建立,并以此作为学生实训基地,为其提供丰富的实训学习机会。

企业与学校可以采用“冠名班”、“订单式”培养模式,从学生群体中重点选拔具有出色职业潜力的学生,以此组成校外工作室的团队班底。随后“双师”可以采用“工学结合”的育人模式,一边承接相应的制图业务为学生提供操作机会,一边为其传授理论经验,使学生能够得到快速成长。这样的教育模式有利于企业定向发展专业人才,而学校也能够在这一过程中了解到当前市场环境对于《机械制图》的用人需求,从而能够更加精准的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5 结语

综上所述,文章基于“现代学徒制”开展过程中需要把握关键因素入手,分析了中职《机械制图》课程开展过程中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并通过教师队伍的培养以及课程模式的调整,分析了教学改革的具体途径。希望能够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助推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

猜你喜欢
双师机械制图人才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机械制图》线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机械制图与CAD教学改革的研究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2018年全区新增“双师型”教师1107名
基于职业院校《机械制图》的创新方法研究
地方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职业发展初探
试论地方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政策保障
浅谈地方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问题及有效途径
毛遂自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