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萍
摘要:在学习地理知识时,可以将古今诗词作为丰富地理课堂教学的载体。在教学中恰当引用一些名诗佳句,不仅能使教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活泼,而且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增强了教学效果。
关键字:课堂教学;激发;内容丰富
在我国浩瀚的文学海洋里,古今诗词中很多是描绘祖国自然风光、壮丽山河、风土人情、文化特色的诗文,其中不乏有生动地描述了地理景观,揭示了地理事物的基本规律的名诗佳句。因此,在学习地理知识时,可以将古今诗词作为丰富地理课堂教学的载体。在教学中恰当引用一些名诗佳句,不仅能使教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活泼,而且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增强了教学效果。
一、古今诗词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作为新课中的导言
例如高一必修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一节中,我设计导语唐朝诗人王勃曾有“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的诗句,此句中“星移”的原因是什么?
从而自然地引入地球的运动,这样运用古诗词设计引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他们接受新知识做好心理准备。在讲解我国季风分布这个知识点时,我引用了王之涣<<出塞曲>>中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两句。让学生思考“春风”是指什么?
学生马上回答是夏季风。接着又问:“春风”为什么不能度过玉门关?玉门关的位置在哪里?学生通过思考和老师的讲解后知道玉门关位于我国西北,因离海洋遥远,温暖湿润的夏季风很难到达这里。我国西部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受夏季风的影响小,干旱少雨。从而很快记住我国的气候类型及季风气候和非季风气候的分布、特点等知识。
(2)、作为突破重难点的利器
如讲自然带的垂直地带性时,因为我们这儿山地较少,学生没有感性认识,讲来比较空洞,所以我就引用白居易的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来讲解气温的垂直变化(地势每上升1000米,气温均下降6℃),即垂直地带性,正是由于这种垂直地带性,才造成了山上山下桃花花期的早迟不一,这样把文学与科学相结合,使地理知识形象化,既易于学生理解,又丰富了课堂内容,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作为问题,解释其中地理学原理
将古诗词作为问题提给学生,可使学生有亲切感、新鲜感的同时,了解并巩固相关知识。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 <<将进酒>>)真的不复回吗?
继而讲水循环。再如:“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通过水循环,使水资源不断得以更新,这就进一步阐明了水循环的意义。
二、古今诗词应用于地理教学中的意义
(1)、古今诗词的运用丰富了课程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为教学的有效开展,高效课堂实施提供了必备的也是必需的可资利用的条件。而古今诗词让地理课堂中的教学资源更加的丰富多样。充分利用古诗词这一教学资源,为学生创设一个更完善的学习地理知识的课堂环境,是激活课堂的关键,它使地理教学的效果达到最优化。
(2)、古今诗词的应用增强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语),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能主动克服各种学习障碍、全力以赴的追寻自己的学习愿望。用富有地理趣味的诗词导入新课,无疑能增强教学内容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提高学习地理的效率。
(3)、将某些抽象的地理知识文学化,方便学生记忆。
根据认知心理学中“最近发展区”的理论,它符合高中生生理和心理特点,即形象思维显现期。从地理课程的角度对一些经典古今诗词进行剖析阐释,不仅有利于对这些古今诗词的涵咏玩味,提升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而且有利于晦涩难懂的地理知识的掌握理解。总之,利用古今诗词这一媒介,可以让学生对地理现象及其规律透彻理解,正确把握。
三、如何加强古今诗词与地理教学的相关性
(1)、提高对古今诗词文化的认识
要想将古今诗词文化发扬光大,亦或是想将古诗词文化应用于地理教学中,首先应当做的就是从思想上提高学生和教师对古今诗词文化的认识。思想发生变化后,认识就有所提高,自然行动力就会相应的有所提高,对接下来进行教学设计和课堂氛围的营造都会有所助益。
(2)、提高地理教师自身的知识阅读量
新课程标准要求地理教师切实将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在地理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中,这就需要地理教师在完善自身地理知识体系的同时,还要加强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要将古今诗词文化得心应手地应用到地理教学中,教师必须具备足够的古今诗词文化底蕴,如此才能做到学科之间无缝衔接。
(3)、加强多媒体的应用
作为新时代教师,必须熟练运用各种多媒体工具,让自己的课堂更加立体化、多元化。从地理教学角度看,古今诗词与多媒体结合后营造出来的课堂氛围会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更加直观的看到古今诗词所描述的各种场景,切实体会到山峰之险、寒潭之深,对地理问题的分析会更加透彻细化。
四、教学中引用诗词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首先,诗词选用要恰当,诗词要能恰如其分的体现某些地理知识,地理规律,不要牵强附会,扯不上关系的诗词也生搬硬套的用进来,这样既耽误了课堂宝贵的时间,又不能解决地理知识,使学生产生厌恶的感觉。
其次,诗词选用要力求做到少而精。蕴含地理知识的诗词虽然不多,但绝不能信手拈来,一节课引用一两句诗词能让学生提起兴趣,对于地理知识的理解也能起到“一石击破水中天”的作用。但如果满口的诗词就会使课堂失去重点,适得其反,使地理课堂变成了语文的天地。
总之,在地理教学中,只要我们地理老师能够合理巧妙地将古诗词应用到地理教学中去,不仅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还能开阔他们的视野,增强学科间互补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判断、推理及文学欣赏等能力,而且能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孙颖.浅析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下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J].天津教育,2018(1):48-49.
[2]郭红萍.“河套平原向日葵种植”试题设计[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8(13):62-63.
[3]寧慧兰.浅谈运用地图册进行地理教学[J].地理教育,2016(6):59-60.
[4] 孔令瑞.高中地理教学目标设计与实施对策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