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及控制措施

2022-06-07 05:03杨帆
智慧医学 2022年4期
关键词:控制措施

杨帆

摘要:近年来,社会进步迅速,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食品快速检测技术也得到了不断发展。在检测食品时,相关单位与技术人员应结合实际的食品安全检测需求,选择合适的快速检测技术。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让食品得到良好检测,从而保障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关键词:食品安全检测;存在的问题;控制措施

引言

食品是维持人们生命的基本营养和能量,食品安全问题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健康中国”战略提出,将人们的健康放在重要位置,我国市场监管机构对于食品安全问题高度重视,要求相关食品从业者遵守行业规范,确保食品安全。因此,必须加强食品安全检测,合理利用检测技术,保障人们的饮食安全。

1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概述

1.1相关概念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是一种可在短时间内得出抽样检测结果的技术形式,通常情况下,其检测结果可在0.5h之内精准获取。在进行具体检测时,如果检测结果为阳性或者是不合格,则需要将样本送至实验室再次进行检测与确认;如果检测结果为阴性或者是不明确,则需要反复进行实验与结果核准,经多次检测获得一致结果之后才能确认。

1.2应用原则

在食品采样过程中,需遵循随机性和典型性的抽样原则。①随机性是指按照相应比例在一个批次中随机抽取样品。②典型性是指先了解所抽取食品的基本情况,再有针对性地进行取样。通过这样的抽样方式,才能及时、准确地发现食品掺假、含有毒有害物质等各种典型的食品质量问题。

1.3主要作用

在食品安全检测中,快速检测技术可让食品市场保持有序运行;可从源头上防止危害性物质进入市场;可让市场中的食品健康、安全得到良好保障;可显著缩短检测时间,确保食品流通及其周期循环。因此,在进行食品安全检测的过程中,相关单位与技术人员可合理应用快速检测技术。

2食品安全检测中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制度不完善

由于企业的食品检测部门监督制度不健全,无法有效提升食品检测服务质量。企业的产品质量监管薄弱,没有具体的监管项目,未对质量检测工作进行有效监督与管理,监督部门职能交叉,相应权限界定不清,使一些管理策略无法应用。

2.2 食品安全检测标准体系不完备

我国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体系还不健全。与国外相比,我国违法惩罚力度不够,部分企业会为了利益违反法律规定。并且我国现行的食品安全检测标准不完善,无法覆盖所有种类的食品。同时,食品安全标准又包括国家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等,执行标准统一性较差。

2.3 人员专业水平有待提升

目前,食品安全检测工作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检测人员的专业水平不高。食品安全检测人员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部分人员为非专业人员,专业技术水平较低。此外,在检測工作过程中,存在检测环境差的特点,以及整个行业的工资水平不高,导致难以建立强大的专业化食品安全检测队伍。

3食品安全检测技术

3.1现场快速检测技术

食品安全检测中,常用现场快速检测技术能够在非实验室条件下进行检测,且经过30min即可获得结果,能够用于非法添加物、生物毒素、微生物及农兽药残留等的检测。(1)免疫分析法。该方法利用抗体和抗原高度专一性特异吸附反应完成检测,灵敏度与特异性较高,包含免疫层析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快检产品有配套仪器、胶体金卡、酶联免疫试剂盒等,由于抗原抗体反应转移性,每次仅能检测1个目标物,破坏抗原后会影响结果准确性。(2)酶抑制法。该方法通过酶功能基团受到某种物质的影响,降低或丧失活性原理完成检测,多用于氨基甲酸酯、有机磷农药检测,产品多为农残速测卡,操作较为便捷,却由于农药存在不同抑制率,易产生假阴性或假阳性情况。(3)比色法。该方法利用特定试剂和待测成分发生特异性显色反应,结果根据标准品比色,或是特定波长下吸光度比较定量定性分析,产品多为检测试剂盒与分光光度计,肉眼判断差异会造成结果偏差。(4)生物学技术。该技术是利用细菌裂解释放腺苷三磷酸(AdenosineTriphosphate,ATP),使虫荧光素酶释放能量,产生荧光,光强度代表ATP量,开展定量分析,多用于餐具洁净度检测。生物芯片法则是利用处理生物分子信息完成检测,包含蛋白质芯片、基因芯片等,多用于转基因食品、致病菌的快速检测,能够同时对多种物质进行测定,自动化程度高,却也增加了检测成本。

3.2近红外光谱技术

近红外光谱技术是利用物质散射、吸收、透射及反射光的特性,对待测物开展定量或定性分析的技术,多用于制药、食品领域,为分子振动光谱,含有N-H、O-H、C=0和C-H等产生近红外光谱物质,均可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检测指标丰富,穿透性强,能够穿透石英、玻璃等材料,也能穿透动植物组织,增加分析生物样品可行性。例如,牛奶作为拥有丰富营养的乳制品,不法商贩通常会添加尿素、氯化铵、三聚氰胺物质提高蛋白质含量,引发食品安全问题。检测过程中,可建立红外光谱定量分析模型,利用透射式光谱采集方式,经过三氯乙酸的样品处理,8600~5700cm-1波段使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方式建立分析模型,预测精度较高,可用于掺假检测。

3.3电子舌检测技术

电子舌检测技术作为食品安全检测新型技术,融合传感技术、仿生学、计算机科学和信号处理技术等技术,综合性功能强,多用于包装材料、食品工业的检测。相比传统色谱检测,电子舌检测技术能够对样品组成成分开展综合性、整体性检测,获得综合信息,将综合信息对比数据库信息,即可评估食品品质。现阶段,食品安全检测问题频发,电子舌技术操作较为简单,检测效率高,无需在检测前进行过多前处理工作,检测时也能同步传输信息,为食品安全检测提供新发展方向。但是,该技术对于数据统计方法、制造工艺、传感器材料具有较高要求,存在使用寿命短、集成度低的问题,导致技术应用较为局限。

3.4拉曼光谱技术

拉曼光谱技术利用物质产生拉曼散射效应,不同物质由于振动模式差异较大,可根据物质振动情况,判断物质种类,达到检测样品的目的。在食品安全检测中,该技术可分为食品非法添加剂检测与成分检测,可利用拉曼光谱技术检测食品的脂质、碳水化合物、色素、维生素及蛋白质等。检测准确度较高,特别是蛋白质检测,可按照图谱特征参数了解蛋白质结构信息,结合侧链微环境化学成分,判断蛋白质环境变化情况,如温度变化、pH值变化等;食品非法添加剂检测中,多用于农药残留检测和三聚氰胺检测,特别是牛奶三聚氰胺检测,利用拉曼光谱技术能够迅速分析牛乳成分,即便牛乳含有氮化合物,也无法干扰检测精准度,检测时间较短。

结语

食品检测问题会对人们生活质量造成影响,因此在食品检测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需要对检测的重点环节进行严格把控。为此,相关部门一定要有严格的检测流程、完善的检测制度,严格执法,并通过不断研究、多次培训,使检测人员掌握先进的检测技术,提高其检测能力。同时,检测机构可通过引进先进的检测设备,提高检测的准确度,确保食品质量安全。

参考文献

[1]唐清华,陈杨.食品检测流程中重点环节分析与管理探究[J].食品安全导刊,2021(24):25.

[2]王晓蕾.食品检测流程中重点环节分析与管理[J].食品安全导刊,2021(19):57.

[3]徐向东,董云香,刘新峰.对我国食品检验检测体系中相关问题的要点分析[J].轻工标准与质量,2021(6):91-93.

[4]聂树强.浅析食品检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食品界,2021(11):108-109.

猜你喜欢
控制措施
液压系统常见污染及控制措施的探讨
航道整治工程齿形构建安装安全风险分析及控制措施
市政路桥工程测量技术要点及控制措施探讨
地质灾害治理施工危险源的辨识与控制措施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管理研究
提高食品检验结果准确性的控制措施
压力管道安装质量控制措施研究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压实度影响因素及施工控制措施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平整度控制措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