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堂实验导学”模式下党史学习教育 融合初中物理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2022-06-07 05:02:11李文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65期
关键词:随堂导学育人

李文

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要实现“立德树人,素养落地”的任务,全体教师要有大思政意识,在课堂教学中真正落实课程思政。课程思政不能仅仅停留在学科渗透上,更应在学科思维的培养过程中,以情境和情境活动为载体,自然融入课程思政,同时挖掘其中的党史学习教育元素,才能保证“以课育人”更真实、“素养提升”更有效。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学以实验为载体,不仅能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探究精神。下面,笔者以“随堂实验导学”教学模式为切入点,深入研究在学科思维的培养下如何将育人元素融入课程的实践教学中,并加以创新和完善。

一、“随堂实验导学”模式的建构

为了有效提升学科素养,自然融入课程思政,就必须让学生在课程中经历有深度的学习,而基于真实情景的物理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在物理课程中创设真实情境的方式有很多,它可以体现在教学各个环节之中,而开展“随堂实验”则是其中很有效的一种方式。

“随堂实验导学”是以导学案为载体,“随堂实验”为源头,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先通过观察现象、设计实验等探究体验活动,形成感性认识,再通过完成学案上一系列从实验源头出发的思考题,产生理性思维,最后通过互动研讨,建构知识体系。

二、“随堂实验导学”模式中的育人功能和党史元素的挖掘

要真正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进头脑,就要让学生在具体的任务或挑战性情境中去主动探究,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随堂实验导学”就可以提供这样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教师可以深入挖掘实验导学过程中的思政元素和党史学习教育。

1.求真求实的理性精神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物理实验也是一种实践活动。教师要让学生在实验中学习、在实验中成长,努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实验前,教师要给学生强调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实验中严格按步骤操作,对实验数据的收集要实事求是,不允许弄虚作假,借此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砥砺奋斗的革命精神。随堂实验的过程中,需要每一位学生认真对待每一个实验,一丝不苟的操作实验,培养一种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2.合作共进的协作精神

在物理学的发展进程中,许多理论与实验的得出并不是某一个人的研究成果,而是许多科学家合作产生的成果。在随堂实验的过程中,需要学生们的相互配合,共同努力,才能把一个实验做好;当学生操作实验遇到困难时,教师应主动走过去,及时帮助学生排忧解惑,营造和谐融洽、教学相长的育人氛围。在实验完成之后,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讨论得出实验的结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宽容精神。宽容是指容许别人有行动和判断的自由,对异于自己或传统观点见解的容忍。学生在实验合作的过程中,一定会出现不同的想法,对自己不认同的观点保持一定的宽容,也是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

3.自信自豪的爱国精神

爱国主义精神是思政教育最核心的内容,任何一门学科都必须把爱国主义精神作为德育重要内容内化其中。在十五世纪之前,我国在物理学方面的一些发明和发现是远超于同时代欧洲的,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在物理学方面的成绩也非常显著。随堂实验所得出的规律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教师可以介绍或让学生收集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我国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巨大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感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国梦的奋斗历程。

三、思政元素与“随堂实验导学”模式的深度融合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学中通过实验来融入思政元素具有独特的优势,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去体会物理实验的重要性;通过收集物理学史上有重要意义的实验,能充分体会到每个实验的成功都可能是经历了成千上万次的失败才得出的。因此,教师要在“随堂实验导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融入“育人”教育。

1.在实验课前预习环节,教师应注重物理学史和实验应用成果的融入

在学生上实验课前,教师可组织学生收集相关实验背景材料和生活应用,让学生去寻找实验背后的科学故事并在随堂实验前进行分享。例如,在做电磁铁的实验前,学生谈到了我国磁悬浮技术的研究现状,是目前少数几个市场化运管磁悬浮轨道交通的国家之一,未来有可能像高铁一样在我国的交通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这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讲,我国之所以能够完成一个又一个的大型工程,是靠党的正确领导,她集中全国的力量办成了一件又一件的大事。再如,在做磁生电的实验前,学生讲到了科学家法拉第的生平和他在电磁领域取得的成就,此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去挖掘科学家当时深钻细研的实验态度,去体会科学家们的高尚品格和治学精神。在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学生提到航天员在太空也做了这个实验,教师就可谈谈我国在航天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让学生了解无数共产党员致力于社会主义各项事业中攻坚克难、造福人民的伟大情怀。

2.在实验课中探究环节,教师应注重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在物理课堂上,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不仅要让学生体会实验的重要性,更要让学生认识到每一个实验都需要经过认真操作,仔细观察、深入思考,相互合作才能顺利完成,这个过程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及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做滑动变阻器的实验中,一个学生在实验中欣喜地对笔者说:“老师,我有一个发现,当我接A、D两个接线柱时,滑片向左滑,灯泡变亮,而接B、C兩个接线柱时,情况恰好相反!”笔者听后先肯定他观察细心,然后再引导他:“那你想一想,为什么会这样呢?”学生受到鼓励后,开始自行探究其中原理,经过一番思考,他理解了滑动变阻器的原理。教学中,教师要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可能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不太全面,但至少经历了知识规律的形成过程。在随堂实验中,教师对于学生的点滴成绩要及时肯定,点点滴滴成功感的积累将由量变到质变,成为学习物理的强大动力。

3.在实验课后分享环节,教师要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

实验完成后,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总结,然后全班分享。在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规律”的实验中,有个小组的学生小结到:“在实验前,我们猜想电流是越来越小的,后来通过实验发现自己的猜想是不对的。”的确,这节课,如果不做实验,只是灌输知识,初中学生是不大相信“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强度相等”的结论,让他们去试一试绝对胜过教师讲一百遍。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随堂实验之后,相信学生对这个道理会有更深的感悟。在每一次的分享中,都一定会有学生说到自己的实验经历了多次才成功完成,这时教师就可以告诉学生,历史上很多科学实验都不是做一次就成功的,它是一代代科学家共同努力的智力成果,这正如新中国的成立和建设,也是无数共产党人不懈奋斗的鲜血凝结而成,进而寄语学生要认真学习,将来报效祖国。

总之,将实验探究有机地渗透到课堂中,形成“实验导学”的学习模式,学生可以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通过互动研讨等方式主动构建学科知识体系;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课堂思政,秉承“以课育人”的教学理念,教师从实验源头出发,引导学生分析思考,努力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课程思政和学科思维在“随堂实验导学”教学模式中紧密关联,入脑入心。

实践证明,在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里,采用随堂实验导学的育人模式,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于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2]房龙.宽容[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5:13.

[3]方玉清,范色霞,庄榕萍.初三物理教材中德育元素的挖掘与运用[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4,15(9):109-110.

[4]柴一峰,刘明伟,张禹涛.大学物理实验  教学中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20(47):55-56.

责任编辑  胡春华BD645508-4FC7-4BB2-8667-AEC881B7CEBB

猜你喜欢
随堂导学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28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 15:42:15
“功”随堂练
“压强”随堂练
三角函数考点导学
“概率”导学
Unit 1 STEP BY STEP 随堂通Section A
Unit 2 STEP BY STEP 随堂通Section A
函数知识快乐导学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