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低工资标准对山东省外贸相关产业的影响分析

2022-06-07 05:05胡茗涵李爱
中国市场 2022年14期
关键词:转型升级

胡茗涵 李爱

摘 要:为响应国家号召,山东省自2009年起连续九年对本省最低工资标准做出上调,并不断加强对政策执行的监管执法力度,有力推动了最低工资制度在山东地区的落实和完善。而最低工资制度作为政府运用政治权力强制干预劳动力市场的手段之一,最低工资标准的频繁调整对山东省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体的外贸相关产业又将产生怎样的影响?文章基于2007—2018年的相关时间序列数据,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发现最低工资标准变动在短期内将对外贸相关产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在长期其负面影响将向积极方面转化,并达到改善当地产业生态、促进当地产业转型升级的正面效果。

关键词:最低工资标准;劳动密集型产业;外贸相关产业;转型升级

中图分类号:F249.24;F12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22)14-0045-04

DOI:10.13939/j.cnki.zgsc.2022.14.045

1 引言

1978年,中国跨过长城、走向世界、拥抱世界贸易,由此开启了自己的改革开放元年。山东省作为中国的外贸大省,不仅坐拥众多优良港口,还邻近日韩等外贸依赖型国家,国际市场广阔。改革开放四十余年,山东省进出口值由1978年的0.03亿美元一路发展至2020年的3355亿美元,占2020年全国整体进出口额的6.8%。作为中国人口第二大省,山东外贸相关产业结构倾向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此当地工资水平的波动将在很大程度上对其企业总成本产生影响。而我国的最低工资制度通过立法等形式,强制性地提高了企业人力成本的波动下限,其对企业的行为、绩效乃至产业的结构、布局必然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党的十九大以来,山东省先后提出新旧动能转换和由外贸大省向外贸强省转变的发展战略目标,其外贸相關产业中占大部分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自然应得到更多的关注。最低工资制度有力地保障了低收入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在缓和劳资矛盾、减小收入差距以及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着不可否认且无法替代的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应注意到最低工资制度的溢出效应和负面的就业效应,以及对山东省外贸相关产业结构产生的影响。因此,研究最低工资制度对山东省外贸相关产业结构、行为和绩效的相关影响是十分必要且重要的。

2 现状分析

基于自身省情,山东省在改革开放初期为推进本省工业化进程,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并将其作为现阶段的支柱产业是十分必要的。然而如今山东省面临人口红利逐渐减弱、人力成本普遍上升的现状,如何实现本省发展新旧动能转换,又如何促进本省外贸相关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已成为不容忽视且迫在眉睫的重要课题之一。结合山东省近年相关数据,以下从人力成本和外贸相关产业两方面进行分析。

2.1 人力成本现状分析

在最低工资标准方面,山东省最低工资标准采用多档次体系,各地根据自身经济发展实际自行选择执行由高到低的三档标准之一,如表1所示。本文采集了山东省公布的2007—2018年的三档最低工资标准的时间序列数据。为简化计算,本文取第一档标准作为每年代表性数据进行分析,同时对最低工资标准未作调整的年份执行上一年标准。通过观察表1,可知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幅达到9.7%,同时标准年均增加额达到104.55元。

在平均工资水平方面,结合山东省2007—2018年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的时间序列数据(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平均工资年均增幅为12.1%,同时其年均增加额达到5072.3元。

将年份数据组分为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年份和未调整年份两部分。就平均工资年均增加额而言,调整年份的平均工资年均增加额远高于未调整年份;同时,虽然标准调整年份的平均工资水平平均增幅略低于未调整年份,但在2010年最低工资标准和平均工资水平同时达到增幅峰值。即使略去最低工资标准上调与平均工资水平上升之间双向影响的反馈作用,也不难得出山东省人力成本逐年上升并在可预见的未来依旧保持上升趋势的结论。

2.2 外贸相关产业现状分析

根据《2020年山东省主要进出口数据》,在外贸总额方面,山东省2020年外贸进出口2.2万亿元,占当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的6.8%,居全国第6位。在外贸结构方面,山东省保税物流进出口额增长迅速,但总体贸易类型仍以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为主,进口贸易以钢材、原油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原料为主,出口贸易以机电产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

综上所述,山东省对中国整体外贸总额增长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基于山东省进出口产品结构数据,可以发现山东省外贸产业结构仍偏向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其国际市场竞争力仍以价格优势为主要构成。

3 理论分析

最低工资制度作为政府干预行为,借助市场机制,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将通过“最低工资—平均工资—企业行为及绩效—产业结构”的渠道对整个外贸相关产业产生相应的影响。

3.1 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对地区平均工资水平的影响

虽然低收入劳动者是最低工资标准变动的直接受影响者,但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对工资水平的影响范围却并不仅仅局限在低收入劳动者群体中,由于溢出效应,其影响范围同样会扩大到中高收入劳动者群体。为便于分析,在此将劳动者群体依据劳动素质高低大致分为高素质劳动者和低素质劳动者两个群体,劳动者可以通过付出更多的时间、金钱和精力等成本来提升自身的劳动素质,以使自己符合高收入职业岗位所需的劳动素质要求。

当最低工资标准提高时,低素质劳动者劳动价格上涨,高素质劳动者的相对劳动价格随之下滑。一方面,为稳定企业利润率,企业会用高素质劳动者替换低素质劳动者等方式减少低素质劳动者数量,以达到抵消人力成本上升对企业利润的消极影响的目的,客观上增加了劳动市场对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另一方面,低素质劳动者的劳动价格提高,劳动者提升自身劳动素质的机会成本上升,提升劳动素质的收益率也随之下降,因此相当一部分的劳动者会放弃对自身劳动素质的进一步培养而直接以低素质劳动者的身份进入劳动市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劳动市场上高素质劳动者的供给。在两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下,高素质劳动力的供需差距进一步拉大,在市场机制下,高素质劳动者的竞争性工资水平也随着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一并提高。综合上述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即最低工资标准的变动同样会影响到高收入劳动者的工资水平,进而在较大程度上提高整个地区的平均工资水平。1DC207A2-B840-4791-9EF1-DB20C10EACBE

3.2 平均工资水平提高对企业成本的影响

当最低工资标准拉动地区平均工资水平一并提高时,外贸相关企业所承受的最直接的负面影响即为人力成本的上涨将拉动企业整体成本提高,且企业成本上升幅度与企业对劳动力要素的依赖程度成正比。

同时,最低工资制度作为地区全覆盖性政策,对整个地区的绝大多数产业,根据其各自人力资本在总成本中所占比例不同,都将在不同程度上受到相应的影响,其在要素市场上的主要表现即为大部分要素价格随人力成本上升而一同上升。因而外贸相关企业在购进其他生产要素时,所需费用也随之提升,进而拉动企业整体成本进一步提升。

3.3 企业成本上升对企业行为绩效及整体产业的影响

从利益最大化原则出发,企业为应对生产成本上升的状况,将会从自身的劳动者规模和结构、要素分配、企业布局等方面做出调整,进而影响到山东省外贸相关产业的贸易结构、贸易总额以及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基于生产要素可调整性的强弱,以下将企业成本上升所造成的影响分为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两部分进行分析。

3.3.1 以负面效应为主的短期影响

在短期,企业的资本要素近乎不可调整,且企业生产技术水平在短时间内也无法有较大的提升或改进。此时,企业为应对成本上涨,将对自身的劳动者结构做出相应调整,以达到减少企业工资薪金支出的目的。但由于我国的遣散费制度,企业在对劳动者队伍进行大规模调整时,需对被遣散的劳动者支付数额庞大的遣散费,而这在短期内也将对企业的资金运作造成沉重负担。

因此,当企业无法通过调整劳动者规模或结构来转嫁新增的生产成本时,将选择缩减自身生产规模或将生产成本增额转嫁至消费者来维持企业利润率不变。机电产品和农产品作为山东省的主要出口产品,其国际市场具有市场竞争激烈和产品高度同质化的特点,市场参与者的竞争优势主要由价格优势为主,出口企业的价格—需求曲线大致呈折线状(如图2所示)。

图2 企业甲的价格—需求曲线坐标

在企业甲的价格—需求曲线坐标(见图2)中,企业甲的初始价格为P1,对应的市场需求量为Q1。当企业甲把产品价格由P1降至P2时,市场上其他竞争者也会在不同程度上跟随企业甲实施降价,企业甲降价的相对程度因此被减弱,此时企业甲所面临的需求曲线极为ZB段,故企业甲的需求增加量也由Q2Q1缩减至Q2′Q1;当企业甲把产品价格由P1提高至P3时,由于曾经的价格优势构成了企业甲市场竞争力的主体部分,提价后企业甲的市场竞争力大幅衰减,其市场需求被迅速分流至其他价格更为低廉的企业,此时企业甲面临的需求曲线为ZC段,故其需求减少量由Q1Q3扩大至Q1Q3′。

综上所述,外贸相关企业在短期调整自身生产要素时面临着较大阻力。为在企业成本上涨的前提下稳定企业利润率,进口企业缩减自身生产规模,减少对原材料半成品等的进口。同时出口企业通过抬高产品价格以转嫁生产成本增额,而基于山东省外贸相关企业国际市场的特点,将导致进口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锐减,国际市场需求量大幅下滑,进而导致整体外贸相关产业贸易总额减少,产业整体贸易条件恶化。

3.3.2 以积极效应为主的长期影响

在长期,企业拥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对包括资本要素在内的所有要素的变动调整,此时最低工资标准通过倒逼机制将对山东省外贸相关产业结构和生产力水平产生积极正面的促进作用。

为维持企业利润率稳定,部分企业通过加大科技创新,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或资本有机构成,实现对人力成本或原材料成本等企业成本的控制,并由此促使山东省外贸相关产业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靠拢,逐步实现外贸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而对于科技管理等方面创新提升空间狭小的企业,将对自身的生产或销售等部门进行重新布局,在全国乃至全球寻找更加有利于企业生存发展的优势区位,山东省外贸相关产业也由此实现对落后产能的淘汰,进而推动其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发展。

4 对策与建议

最低工资制度在维护良好劳资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但基于山东省外贸相关产业仍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省情,最低工资标准的上调也对其外贸相关产业产生了较大影响。因此,为在最大程度上减弱其负面效应,以下从最低工资制度本身以及外贸相关产业两方面提出建议和对策。

4.1 从最低工资制度出发

在最低工资标准的制定方面,政府在发挥最低工资维持劳动力基本再生产等积极作用时,也应当注意到政策对市场均衡的干预后果,控制最低工资制度在劳动力市场所产生的挤出效应和负面就业效应。因此,政府在制定最低工资标准时,切忌盲目跟风,杜绝不顾地区经济发展实际而肆意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等非理性行为,做到充分权衡利弊,结合山东省外贸相关产业发展状况,立足于其劳动密集型产业结构的现实,广泛听取劳资双方的合理意见及愿景,真正做到民生政策为人民。

4.2 从外贸相关产业出发

在工业品生产部门中,企业应通过加大创新投入,促进生产技术创新、营销创新和管理创新。企业可以提升自身的劳动生产效率,提高要素投入中的资本劳动比,使企业要素结构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逐步靠拢,或通过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实施差异化竞争战略,形成产品质量竞争优势。

同时,企业应当由低附加值的加工端向高附加值的研发端和销售端发展,将企业竞争优势由价格优势逐步转化为产品质量优势,不断培养提升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在农产品生产部门中,应将推进山东省农业高质量发展作为扩大农产品出口的基础,加快构建山东省农产品生产现代化体系,着力推进山东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从产量与质量两方面保障山东省农产品外贸额增长。

此外,对山东省外贸相关产业区域产业布局进行优化,加强山东省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地区平均工资水平的上升,提高了企业人力成本,而企业在趋利性的驱使下会不断选择具有最优区位条件的地区进行生产销售布局,而此对区域产业总体而言,则表现为劳动密集型企业的逐步外流。

为稳定地区就业水平,当地政府应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实际,并通过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等方式,加快引进资本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企业,以填补劳动密集型企业外流所造成的产业空缺,最终通过“去劣引优”来实现当地产业的转型升级。

5 结论

最低工资制度在保障基本民生方面发挥着显著作用,但其拉高了地区平均工资,将对企业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且消极影响的大小取决于企业的成本结构。基于山东省外贸相关产业成本结构偏向于工资薪金导向型的现状,笔者认为最低工资标准变动对山东省外贸相关产业的影响可粗略分为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短期内,在地区平均工资水平上升的冲击下,企业成本有所上升,导致企业利润空间受到挤压甚至完全消失,企业劳动者队伍的调整和进出口贸易量减少。长期内,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有利于“倒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或重新进行生产、销售布局,具体表现为本地企业生产、营销、管理水平的提升和整体产业的“引优去劣”,极大改善地方产业生态,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进程。

总而言之,当着眼于长期,最低工资标准的逐步提高对劳资双方以及整体产业都发挥着显著的积极作用。但如何确定最低工资标准的增幅增量,又如何将最低工资标准变动在短期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仍需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和整体发展规划等进行更为系统和细致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孙一平,汤恒运,直银苹,等.最低工资对企业出口行为和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国家和省际维度[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20,33(2):57-68.

[2]贾朋,张世伟.最低工資标准提升的溢出效应[J].统计研究,2013,30(4):37-41.

[3]罗楚亮.企业内部收入差距的激励效应研究[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4(5):116-130,160.

[4]刘恩猛,吕文栋.最低工资、劳动力成本与中小企业创新投入意愿:基于浙江的企业调查[J].商业研究,2020(10):107-116.

[5]刘贯春,陈登科,丰超.最低工资标准的资源错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7(7):62-80.1DC207A2-B840-4791-9EF1-DB20C10EACBE

猜你喜欢
转型升级
经济新常态下河南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
试论集团公司如何实现财务转型升级
乡村传统财会工作转型升级的思考
关于支持小微企业转型升级路径的思考
房地产开发模式转型升级路径
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