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江峰
突发性聋的病因不明,很多致病因素都可能导致突发性聋。目前获得广泛认可的主要有病毒感染学说、循环障碍学说、自身免疫学说、膜迷路破裂学说等。
病毒感染学说临床资料显示,患者发病前一个月内多有上呼吸道感染史。据报道,上呼吸道感染中突发性聋的发生率为8%~30%。血清学和病毒分离法已证实,腮腺炎病毒、麻疹病毒、流感和副流感病毒、腺病毒Ⅲ型等,均可引起病毒性内淋巴性迷路炎;带状疱疹病毒可引起病毒性神经元炎。这些感染最终引发突发性聋。原因在于病毒对内耳血管中的红细胞和听神经有较强的亲和力,当病毒侵入内耳后与红细胞、血小板发生亲和,凝集成团,阻塞内耳血管,导致突聋的发生;病毒和听神经亲和,可使听神经充血、水肿,也是引起突聋的原因。
内耳微循环障碍当人情绪激动或着急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使内耳小动脉血管发生痉挛,小血管内血流缓慢,造成血液中的红细胞与血小板相互粘着,发生血行障碍,内耳供氧不足导致突聋的发生。一些老年人特别是合并动脉硬化者,内耳血运极易发生障碍而引起突聋。因为我们内耳动脉是个单循环,没有侧支循环,所以它一旦发生痉挛或者有小栓子,很容易受到伤害。生活无规律,通宵玩网络游戏,无节制泡吧、打麻将、视频聊天等,都可导致内耳供血不足,引起突发性聋。
内耳窗膜破裂喷嚏、擤鼻、呕吐、潜水等,可引起静脉压和脑脊液压力骤然升高,除可引起蜗窗、前庭窗膜破裂外,还可引起前庭膜、覆膜和内淋巴囊破裂,有先天性内耳畸形者更易发生。由此可引起淋巴液离子紊乱和细胞中毒,发生耳聋。梅尼埃病内淋巴液过多,也可以造成蜗窗破裂而发生突聋。
自身免疫学说自身免疫学说是突发性聋较新的致病机理。流行病学研究提示,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颞骨动脉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多动脉炎等均与突发性聋有关。研究表明,内耳膜迷路具有免疫应答、免疫防御和免疫调节能力,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内耳组织可成为自身抗原,激发自身免疫反应,引起内耳组织和功能的破坏,进而出现听力下降,发生突发性聋。
关于突发性聋的发病机制,还有代谢障碍、内耳水肿、过敏、血管纹功能紊乱等学说,尚有待查证。临床上多数患者无明显发病原因,一些患者有较明显的劳累、情绪激动、精神紧张及感冒病史,这些因素可能与发病有一定关系。精神压力过大而导致突发性聋的患者也并不少见,尤其是繁华都市的年轻白领,常常会因工作压力过大,精神过度紧张而引起突发性聋。
由于突发性聋治疗的困难,很多患者的听力并不能完全恢复,给患者的生活、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并对患者心理造成极大的痛苦,因此,预防突发性聋的发生尤为重要。由于突发性聋病因尚不明确,目前尚无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作为一般性的预防,建议日常生活中注意以下几点。
1.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保持乐观向上、不急不躁的情绪。避免忧郁、焦虑及恼怒等不良情绪刺激。有良好的睡眠质量。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注意劳逸结合,尽量不要熬夜,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早睡早起,维护生物钟正常运转。若经常出现睡眠障碍,会影响内分泌紊乱,第二天起来精神状态差。每天清晨,在阳光下散步、慢跑或倒走一刻钟,此时的太阳光射进视网膜,能阻止身体分泌一种令人昏昏欲睡的荷尔蒙,使你情绪饱满,精神焕发。冲一个淋浴,注意水温不要太高,不要洗热水泡浴,淋浴时引吭高歌或者放些轻快的音乐。因为音乐能唤醒你的右半脑,使您情绪高涨。白天午时小睡片刻,有助于身体更好地调整和恢复。晚饭不要吃得过晚、过饱,吃得过饱后立刻睡觉,消化困难会影响睡眠,应尽量在饭后两小时再入睡。
2.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很多上班族经常久坐,喜欢躺着玩手机,平时也很少锻炼身体,长期下去身体会比较虚弱。建议平时要坚持锻炼身体,注意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的结合。科学的锻炼有助于活动筋骨关节,缓解肌肉疲劳,促进血液循环,消耗身体多余的热量,维护好的体形,也有利于血管的健康,降低便秘的风险。感到精神不振时散步片刻,10分钟左右轻快的散步会使你保持两小时内精力充沛。多进行可以轻松身心的运动,如以舒缓松弛的太极、瑜伽代替快节奏的健身操。大运动量的运动后不适合再干重复性的工作,而应充分地休息调整。
3.避免感冒.预防病毒感染。首先就是要避免接触感冒的高危人群。特别是在流感流行的高危季节,一定要避免去人流比较多的地方或者医院。因为这些场合感冒的患者相对比较多,增大了患感冒风险。其次,要在个人的卫生上多注意,比如勤洗手,家里要经常通风换气,能够增加空气流通,减少流感发病的可能性。接种流感疫苗是有效和确切的办法,对于年老体弱或者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建议接种流感疫苗。
4.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调整饮食结构,多食含锌、铁、钙丰富的食物,可减少微量元素的缺乏,并有效地扩张微血管和软化红细胞,从而有助于内耳的血液供应,有效防止听力减退。切忌长期食用高盐、高脂肪、低纤维素类食品,日常饮食要有规律,不要饿肚子或者暴饮暴食,这样会增加肠胃的压力。要多吃新鲜蔬果。减少烟、酒、咖啡等带来的刺激。
5.慎用或禁用对听神经有损害的药物。为防止药物性聋的发生,用药之前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或向医生询问是否有耳毒性。要严格掌握药物使用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避免滥用药物。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是并发耳蜗损害病例最多的一种耳毒性药物,因此,避免滥用此类抗生素是降低药物性聋的一项重要措施。家族中有耳毒药物过敏史者,更应当慎重使用耳毒性药物。
6.避免噪声的接触。长时间接触噪声可导致噪声性聋,强烈的噪声对耳朵听力的破坏会更大。应远离噪声,听收音机的时间不宜过长,音量不宜过大,听久了应休息一会儿,避免聽觉疲劳。想要保护听力,每天戴耳机的时间不要超过一小时。
7.经常按摩耳朵。比如按摩耳郭、捏耳垂,也可以按摩颈后发际两侧凹陷处的风池穴。也可闭目静坐,将两手食指分别置入两耳孔中,然后迅速离开两耳孔,如此连续做10次,此运动可促使内耳血液循环。中国传统医学认为此举有醒脑健智、聪耳明目的作用。
8.适当放松。人若长时间处于精神高度紧张和身体过度疲惫的状态,容易导致耳鸣和耳聋等症状加重。因此,适当放慢节奏、放松心情、转移紧张的情绪等,对耳鸣、耳聋的预防都有一定的作用。
9.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血脂、脑动脉硬化及糖尿病。一些有这类疾病的老年人特别是合并动脉硬化者,内耳血运极易发生障碍而引起突聋;积极治疗这类疾病对防止微循环障碍、延缓老年人听力减退的速度非常重要。A93A716B-7940-4439-B168-AF4A24688E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