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娟
碳标签,就是把商品在生产过程中所排放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在产品标签上用量化的指数标示出来,以标签的形式告知消费者产品的碳信息。对于企业而言,碳标签不仅能够系统呈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足迹,有助于制定针对性的减排举措,而且可以在绿色低碳消费逐渐成为主流的当下,为企业的低碳发展行为“注脚”,提升产品和品牌的绿色竞争力。对于消费者而言,碳标签无疑是一个重要的信息载体和沟通渠道,有助于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的消费者了解产品碳信息,进而做出明智、绿色的消费选择。
近两年来,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以及在各行各业的持续推进,有关碳标签的讨论越来越热烈,对碳标签的应用也日益广泛和深入。2021年下半年开始,中国纺织服装、日用消费品以及电器制造等行业的多项产品已陆续开始推进碳标签工作。碳标签的发展有望进入暴发期。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低碳经济专业委员会于2018年正式启动中国碳标签体系建设工作,是推动中国碳标签发展的主力机构之一。近日,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执行秘书长、中国碳标签产业创新联盟秘书长、国务院研究室中国政策专家库成员李鹏,请他介绍了中国碳标签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趋势。他表示:我们或许不会很快开启强制碳标签时代,但一定会迎来碳标签时代。
Q: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
A:李鹏
“双碳”路上碳标签作用举足轻重
Q:作为碳足迹信息的有力载体,碳标签对于促进消费产业以及消费者减碳意义重大。目前,碳标签可以分为哪些种类,分别起到了什么样作用?
A:早在2006年,国际上就推出了相应的“碳标签”,这对扩大消费市场、带动绿色消费产生了积极的带动作用,同时也倒逼我国企业生产碳排放量较低的产品,形成碳减排闭环效应。目前市场对产品碳标签和企业碳标签的需求强烈,在“双碳”背景下,龙头企业开始有计划、有目的地制定和执行减碳战略。产品碳标签能大幅提高产品的品牌形象,有力引导消费者的绿色环保理念,提高产品在更大市场范围的流通能力,能够有效地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企业碳标签推动企业向低碳生产转变,一方面促使技術创新,提高企业运营效率等,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打破国际贸易壁垒,增强企业出口贸易实力及全球竞争力,带动我国出口增长及保障出口贸易份额。服务碳标签和工程碳标签则协助产品和企业向低碳快速发展。
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从2018年开始研究并建立起碳标签体系,截至目前共有产品碳标签、企业碳标签、服务碳标签和工程碳标签等,已在电器电子、农副产品、食品、固废、电动汽车等行业开展示范应用,并且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碳标签服务管理体系。
Q:如何正确、全面认识碳标签对于消费端减碳、企业尤其是消费企业低碳转型以及宏大的“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意义?
A:日前,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发布了《促进绿色消费实施方案》,绿色消费在全世界已经成为潮流。推进绿色消费经济发展需要对传统发展方式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加之全国碳普惠行动,助推消费端自愿性碳减排,碳标签扮演着绿色消费决策的重要参考信息来源。在“双碳”背景下,没有低碳意识的企业,是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企业需要对自身发展与能源环境的关系进行再思考和再部署。“碳标签”制度的实施,将带动企业加大创新力度,推动技术升级与改造,淘汰落后的技术,并且进行认证及使用碳标签标识。全方位地推行“碳标签”将会在推动“双碳”战略上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我国迈向绿色发展之路做出巨大贡献,促进“双碳”目标早日变成现实。
强制时代未必开启,但碳标签时代一定会来
Q:今年3月,欧盟“碳关税”(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在欧盟理事会获得通过。应该如何看待其对于推动碳标签的影响?对于进出口企业而言,这是否预示着强制性碳标签时代即将开启?
A:碳标签本是一种碳减排措施,但在生产与采购全球化发展的当今时代,碳标签对于供应链的低碳调整已经跨越国境。欧盟“碳关税”的通过其实是存在贸易保护绿色壁垒的争议,在此状况下,碳标签就是“走向世界舞台的身份证”,没有“身份证”的产品将寸步难行。对于向欧盟出口商品的企业而言,“碳关税”将直接影响竞争格局,甚至在更大程度上改变贸易格局。如果这些企业无法通过减少碳排放迅速适应新政,则可能失去欧盟的市场份额,被其他欧盟企业或其他国家碳效率更高的企业取代。因此企业必须进行技术创新升级,实现低碳转型,并且势必要进行碳标签认证,而这在一定范围内也都推动了碳标签的发展。
对于进出口企业来说,“碳关税”的实施并不意味着要强制企业进行碳标签认证,但是对于出口企业来说,产品碳标签是无法绕开且不能绕开的一环,因此,企业要想持续在进出口贸易中永葆竞争力,就必须适应新形势下的市场准则。我们或许不会很快开启强制碳标签时代,但一定会迎来碳标签时代。
Q:中国碳标签制度的建立和推行起步较晚,目前仍处于初期阶段。就您个人观察,当前我们面临哪些积极的信号,同时碳标签发展中还存在哪些问题与挑战?
A:中国碳标签制度相比一些发达国家确实起步较晚,但经过协会多年研究探索、总结经验,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中国碳标签服务管理体系,就目前形势来看,整个碳标签大环境较好。“双碳”是国家重大战略部署之一,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众多人大代表也纷纷围绕碳足迹、碳标签在各行业提出相关提案,更多政策也在陆续发布。除国家层面,社会推崇绿色低碳风气,企业践行低碳发展,个人低碳意识提升,这都是有利于碳标签发展的积极信号。
然而,阻碍碳标签发展的问题也对应存在,一是碳标签制度在我国政策、立法层面目前还未进行强制执行,作为承载并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群体――企业还迟迟未动,这将严重减缓碳标签体系发展的速度;二是各地碳标签标识不统一,造成混乱状态,不能实现互通互认,将严重影响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三是消费端的绿色消费意识尚未主流化。
Q:关于中国碳标签发展策略,您有哪些建议?您所在的单位正在开展哪些方面工作?
A:针对碳标签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4点建议:一是建议国家层面出台相关政策法规,推动碳标签制度的发展,快速应用于市场、流通于市场;二是建议相关部门统筹规划“一个”中国碳标签标识,形成国内碳标签标识互联互通态势,进而应对国际“碳关税”制度;三是建议相关企业设法大幅降低或消除减排过程中增加的成本,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积极主动参与低碳标准制定及评价认证,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四是建议消费者以身作则,践行绿色消费责任,共同守护我们的家园。
迄今为止,在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的推动下,我国碳标签认证体系结构初建,各行业具体标准制定工作正在有序开展;形成以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中国碳标签产业创新联盟、碳标签评价管理办公室等机构为主导,若干高校、企业、政府机构参与的碳标签机构网络;经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授权的碳标签授权评价机构遍布全国各地,提供碳标签评价服务;若干人才接受碳排放人才管理培训,成为开展低碳工作的中坚力量;若干外贸企业获得“产品碳标签评价证书”。
增加消费者对碳标签的关注和需求
Q:“碳标签”需要基于可信、可靠并且符合国际认证标准的数据作为依据。在大数据时代,应该如何利用创新的数字化技术来追踪和测量产品各个阶段的碳足迹?
A: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开发了碳标签产品溯源码,它可以系统地展示产品的生命周期,即从摇篮到坟墓以及从摇篮到大门。消费者可以扫描二维码获知商品每个环节产生的碳排放量、生产企业、质量标准等相关信息,能够实现从原料到生产工艺的严格把控,实现来源可追,去向可查。
另外,为使中国碳标签体系更加完善,结合大数据,我们还建立了中国碳标签大数据平台。该平台是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低碳经济专业委员会建设并运营的国内权威的碳标签认证评价与大数据能力开放平台。平台通过构建碳标签认证评价规范管理体系,面向我国绿色制造和绿色消费转型,为政府、企业、服务及科研机构,及国际低碳贸易合作伙伴提供碳标签评价标准、碳标签认证评价与检索、国际贸易风控、低碳技术成果引进与推广,各级政府低碳数字化监管、城市碳积分运营体系、企业经济减碳运营、低碳工业市场分析研究等一站式平台化服务。
Q:消费者会为碳标签买单吗?应该如何吸引消费者关注碳标签?
A:目前国内消费者对碳标签的认知还有所欠缺,同时作为供给一方的企业对产品碳标签认证相对比较被动。消费者是否会对碳标签买单的回答不能过于绝对,但我们视角不该局限于当前,从如今不断呈现的积极信号来看,国家绿色消费政策的相继发布,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消费者购买拥有“碳标签”的商品。对于如何吸引消费者关注碳标签,一方面需要政策的引导,加大碳达峰碳中和科普知识宣传教育,提高消費者对“双碳”的了解,对碳标签的认知;另一方面要推出激励方式,例如碳普惠、碳积分等,推动消费者践行低碳环保理念,倡导绿色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