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网球发球技术探讨

2022-06-07 21:38郭栋
体育时空 2022年8期
关键词:生物力学

郭栋

摘   要  女子网球选手要想取得更高的成绩,需要通过对网球发球时的运动学各项指标进行分析,并且搭配文献查阅相关资料,通过录像复查观察,再进行生物力学的数理统计,深入剖析女子球员发球时候的速度、力量、发球得分率等项目,对女子网球运动员的发球技术和速度特征等进行深层次生物力学的分析。并且有针对性地训练相关项目,并逐一的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提高女子网球运动员的发球水平,同时可为教练的教学和训练提供基础理论依据。本文针对优秀的女子网球运动员能力方面上的差别,进行横向对比分析,分别对优秀选手在比赛中的发球进行观察和统计工作,对女子网球运动员的发球技术特点进行横向比较分析,找出选手之间的优、劣势和短板之处,统计资料并且进行对比分析,寻求差异项,旨在为未来提高女子网球的发球水平的提供基础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女子网球运动员  发球速度  生物力学

提高训练的科学化,是运动员在竞技赛场上发挥出最佳动能的基本工作,更是为了达到在运动员的最佳水平,在日常的训练中必须要进行科学且系统的練习。只有通过这种方法才能在实战中发挥更好的效果,更是为了更加了解运动员的技术战特点,为下一步的训练制定科学详尽的计划,为比赛预案的设定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研究运动员的练习方式和战术理论,深入了解影响女子运动员发球成绩的原因,以其发现在女子网球运动员中通过身体的生物力学来改变发球速度的重要考验方向。

本文旨在解析女子网球发球技术动作的三维重构及运动学解析,通过网球运动员在发球时抛球高的特点,让运动员更好地具备发球初速度,并且在缓冲时刻结束运动。在此期间则发现部分运动员因为过度顶髋,造成下肢臀腿不充分发力的现象,无法保证动作的完成质量,下肢的充分蹬伸是典型超越的器械动作,最终导致发球时候的球速下降。

一、女子网球发球技术的现状

女子网球发球技术对运动员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但是有可提高的空间,且可提高空间较大。在现阶段的网球相关技术的研究中,对优秀的女子网球运动员针对发球技术的相关研究较为缺少。在现有的研究中,需要对发球时候的成功率和失败原因进行一些必要的分析,并没有综合考虑到各个方面的因素,也没有结合女子网球运动员在网球运动中的接发球站位位置、回球的方式类型、接发球的成功率、每一次的失误率以及回球的线路设计和回球落点等进行统计,缺乏大量数据的支撑,没有较高的说服力。

我们要从具体的数据中心找到可提高的理论依据,然后有针对地进行练习,并且深层剖析其原因,通过练习来提高其水平,为未来提高女子网球运动员的发球质量,缩短与世界顶尖网球运动员的发球差距,提供科学合理的理论支撑。

目前,通过发球时的姿势对比来进行分析,女子运动员在发球时的握拍方式至今还没有统一的国际标准,使用较多的一般是东方式的正手握拍和东方式的反手握拍。所以,这对于习惯用正手来进行接球的运动员来说,可以选择用正手来握拍的方式[1]。女子网球运动员发球的站位也很重要,发球站位一般分为准备阶段和击球阶段两个部分,发球运动员在发球的时候,一般要靠近边线底线的位置,然后进行仔细地观察和判断。一般来讲发球的速度都非常快,尽管发球的速度有时相对来讲较慢,但加入了旋转的角度后,可以使得通过控制发球的力度和方向来改变速度和角度,进而控制在不同环境中发球的运动轨迹来调整自己的动作和步伐来进行调整 [2]。

李焕新指出大部分的女子网球运动员在发球的击球阶段,大部分的优秀球员都会有身体向前压,有迎球的动作,在站位上要根据发球时候的具体情况,在发球结束的一瞬间,迅速决定是否做出向前移动击球的预备动作[3]。在具体的发球中进行统计,证明了发球的站位大多数的情况会在网球底线后面,其次是要站在底线的边线后场的区域。发球站位通常要靠前一些,这样也能容易增加给对手回球压力,而优秀的女子网球运动员在接发球时通常站位要靠后,较为保守。

一般来说,发球的使用方式上女子运动员大体上没有很大的区别,但是优秀女子运动员的切削球使用技术频率明显较低。通过在发球时使用切削球的技术战略而打乱对方的运动节奏,从而更好地掌握运动主动权。优秀的女子运动员在网球运动中,预判的能力和及时调整在比赛中的战术能力相对来说有很高的提升空间。这说明,必要的掌握应急应变的能力,和发球时的切削球角度和水平是更好的解决方法。

二、女子网球发球技术现存不足

从人体生物力学的角度分析,人体运动的原理在网球的发球技术中能用到的动作很多,包括身体的姿位、关节出球角度、肢体的位移和运动时间,进而改变发球过程中人体给予的力量,改变了初速度和角度。用力的大小和方向,会影响发力的稳定性和变化频率,人体各环节需要相互配合才能产生有效发球。从以上几点可以得出女子网球发球技术的不足之处有以下几点。

(一)身体素质不足

身体素质不足会制约网球发球技术的运用。作为网球的职业选手,身体素质是基础,网球技术运用的就是身体的灵活性,运动员在身高和体重上都存在较大差距,进而造成在发球时力量、角度上的欠缺。

(二)发球力量不足

发球力量不足会直接导致速度会有所削弱。发球的攻击力是获得比赛时候发球主动权的关键技术之一。发球的力量直接影响速度,而发球的速度是衡量发球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更是提高发球攻击力的重要元素。在比赛中,运动员需要通过自身努力,创造发球的优势,如果缺乏力量,则易造成发球质量不高,从而导致整场网球比赛的失败。

(三)发球落点变化

众所周知,“瑞士天王”费德勒的发球并不是已知运动员中最快的,但是他之所以能成为球王,是因为他发球落点的控制是已知运动员中最好的。在关键的时刻,费德勒可以通过改变发球落点来挽救比赛。如果是没有落点变化的连续发球,即使球速很快,也无法达到战术效果。如果发球的落点,其中内角球较多的话,尤其是不能有效利用场地实际宽度来实施进攻战术的话,就很容易被对方发现自己的发球规律,使其找到发球时的弱点进行反击。

三、女子网球发球训练技术重点

(一)增加发球切削角度技术的训练

根据发球站位来注意接发球线路的调整方案,降低对手发球的优势权,增大对手回球压力。提高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发球方式和角度的全面性和多变性。

(二)增强发球的预判能力

增强发球的预判能力可以直接降低发球的失误率,提高发球的成功率,提高发球时候主动进攻的意识,同时加大发球后对手回球的力度和角度,进而给对手实施心理压迫,提高自己发球的得分率。增加发球大角度回球的训练,发球回击小斜线,甚至可能达到直线效果,主动调动对手的回球角度。

(三)增强运动员的自信心

增强运动员在发球时候的心理调控能力,可以直接提高关键分数的发球成功率,同时也可以提高发球得分率,进一步增强球员的自信心。这样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加强发球的力量,着重找到速度和落地点变化的训练,提高发球的有效质量。建议女子网球运动员在今后的训练中加强发球方面的技术性训练加入发球力量的训练,同时需要增加发球落地点位置数量,尽量让每一次发球的速度和旋转角度都发生变化。这样可以使运动员能熟练掌握网球在发球体系中的不同组合方式,从而不断提高发球水平。

2.需要加强必要的战术意识,努力提高网球发球时候的技术运用能力。许多女子网球选手的特点是以底线为主的打法,而且打法单一,缺少变化。发球时候容易被对手掌握弱点,在当今的世界女子网坛,推崇全面的发球手法,如果只坚守一项技术,没有全面且综合的打法将难以存活。女子网球选手应该在训练中强化对发球时候速度和力量的控制,注意发球够的落点,以及后续进攻时候的手段以及战术的综合运用。注意努力提高发球的技术和战术运用能力。与此同时,应着重培养中国女网选手在战斗中积极主动的进攻概念,结合选手独特的技术特点制定有效的发球战术组合,处理好发球的能力,从而抓好发球和进攻时候手段的战术配合。

3.及时强化女子网球运动员的心理健康。心理素质到心理调节,对网球的比赛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要想战胜对手,必须首先战胜自己的内心。运动员良好的心理素质会直接关系到选手比赛的技术水平发挥。因此,加强必要的心理训练也是提高运动员比赛水平的重要工作。具体来说,可用心理暗示手段对网球的训练进行优化,以使运动员在比赛中能够稳定发挥、临危不惧,创造优异的成绩。

四、结语

在网球比赛中,发球是唯一一个只由自己掌握,不受对方控制的技术,是当今优秀网球运动员用来克敌制胜的有力方法。通过对优秀女子网球选手在比赛中的发球技术特点和特征进行比较分析,找出每个选手发球的技术优势,提升空间和不足之处,为未来的女子网球发球技术水平的提高提供依据。

现在世界女子网球的发球技术正朝着更加有力量和速度可控的方向发展。但是时下流行的技术打法仍不成熟,需要切实的提高女子网球选手的发球成功率。但从长远的角度上来看,良好的发球方法在日常的训练和专业的比赛中都是最重要的方位。放眼目前全世界排名前20的女子网球选手,有许多都是靠发力来进行发球的运动员,例如毛瑞斯莫、威氏姐妹和克里斯特尔斯等都是女子网坛力量型的代表运动员。然而过多单一地强调发球成功率,忽视有效发球的得分率,就是运动员在比赛中取得更好成绩的瓶颈。因此,在发球时熟练的掌握和运用上旋、平击、切削技术,然后通过控制发球的力度、深度、旋转、角度,来改变球的落点,从而改变球的速度。進行有目的地改变发球方式和节奏,提高发球的成功率,进而得分,最终赢得比赛。

参考文献:

[1]陈经城.浅析网球接发球技术及教学训练办法[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7,7(07):73-74.

[2]张安琪,李昱朋.网球接发球技术与战术特点探讨[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6(04):9+19.

[3]李焕新.世界优秀女子网球选手单打接发球技战术对比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14.

猜你喜欢
生物力学
位点保存引导骨再生术后不同阶段生物力学及临床特点
独活寄生汤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观察
行人下肢高精度数值模型与损伤参数研究
后碰撞中乘员颈部肌肉有限元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3岁儿童C4—C5颈椎有限元建模方法研究
有限元法在手部的运用
可注射性磷酸钙骨水泥对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真空搅拌骨水泥技术应用于椎体后凸成形术的生物力学研究
后路单钉棒系统治疗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的生物力学及临床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