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宇俊,肖 岚
(东华大学 纺织学院,上海 201600)
纺织服装供应链是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通过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联合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以及最终用户的一个整体的功能链网络结构。因此它不仅是一条连接面料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流链、信息链、资金链,而且是一条增值链,纺织物料在供应链上因加工、包装、运输等过程而增加其价值,给相关供应链节点的纺织企业带来收益[1],纺织服装供应链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 纺织服装供应链示意图
由此可见从宏观层面来看,服装行业可以分为两大部门:一个是制造部门,完成产品制造过程;一个是销售部门,完成产品的销售过程。纺织服装供应链因为其复杂性,企业与供应商之间一对多的择优性,顾客在供应链中的重要性逐渐加大等特性[2],所以在疫情下表现出有别于其它供应链的变化。因此本文主要从供应链上游制造和下游销售两个角度,探讨后疫情阶段纺织服装供应链的变化及应对思考。
2020 年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由于其病毒极易传播扩散,在体外也有较久的存活力等特点,政府在初期采取的人员禁行、居家隔离等措施对纺织服装行业正常生产运营产生极大影响。由于企业暂停生产,所以部分原材料短期供应不足,由暂停生产导致的部分工人收入减少,人们为了减少不必要消费支出,在服装消费领域支出相应减少,疫情期间零售服务行业受影响较大。本文主要分析了上游制造领域产生的变化和下游消费领域消费方式的改变。
疫情初期的区域封闭、居家办公措施导致大量企业停工停产,企业生产产能过低,在2020 年第一季度我国工厂产能利用率为67.3%,同比下降8.6 个百分点[3]。2020 年4 月,武汉市解除离汉离鄂通道管控措施,标志中国阶段性战胜了疫情,然而此时国外疫情暴发,因此除纺织企业外还有部分其它行业的企业加入到防疫物资生产领域,防疫物资在这一阶段成为支撑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的重点产品。相关数据表明2020 年1-6 月我国累计出口口罩305.7 亿美元,占同期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的23.4%[4]。在我国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生产恢复正常后,印度等地的疫情再次反弹,因此部分企业不得不将订单转回中国,这部分订单的回流造成了我国企业短时间的满负荷运转,同时也造成国内原材料市场供应量紧张。从长远角度来看,原材料市场会逐渐恢复平稳,但是疫情也导致部分企业忧患意识加强,因此都积极采购原材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原材料价格。以化纤原料2019 年12 月至2021 年8 月产量为例,如图2 所示。
由图2 可知,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疫情初期2020 年1-2 月企业停工停产导致产量锐减,但到3 月产量已经恢复正常水平。因此可知个别急需性原材料因为停产导致短时间内供不应求,但随着我国企业逐渐复工复产大部分常用纤维的供给量已经恢复到疫情前正常水平。
图2 中国化学纤维产量当期值
疫情后消费者减少不必要外出,服装零售业受行业产品特性和业务模式的影响,在运营方面高度依赖线下渠道,这对传统线下消费为主的服装企业形成冲击,为促进企业健康资金流运转,部分企业关闭了线下门店。疫情期间ZARA 关闭了全球范围内39 个国家及地区的3785 家门店;H&M 受疫情影响暂时关闭了在中国大陆约1/3 的门店;最严重者停业门店数量达到该品牌总门店数的85%[5]。在疫情导致线下销售市场份额占比持续缩减情况下,线上销售渠道发挥重要作用。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 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1980.6 亿元,同比下降3.93%,在零售品销售总额下降的大背景下,纺织服装线上消费率却率先回升,如图3 所示。
图3 中国穿类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累计同比增长率
由图3 可知,2020 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我国穿类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大幅度下滑,但在2020年8 月起迅速回升,在2021 年2 月后增长速度虽然放缓,但整体保持较好的增长态势,由此可见后疫情阶段线上消费在促进纺织服装销售额增长中发挥重要作用。疫情推动了电商的发展,企业抓住机遇销售额增长明显,但是由于部分企业是初次涉及线上销售领域,线上运营模式还不够完善,因此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突如其来的疫情短暂的中断纺织服装供应链的正常运转,疫情的不确定性将促进纺织服装行业的优胜劣汰。中国作为全球受疫情影响恢复最快的国家之一,拥有优质供应链的企业将会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基于上述纺织服装供应链产生的变化,有以下几点应对思考:
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了纺织行业的整体收入,疫情一定程度上迫使买家远程使用在线系统与供应商互动,这一过程在无形中将会提高企业数字交互的水平,同时这也使得在服装零售领域,疫情期间线上消费率率先回升。企业除了巩固原有线下销售渠道外,也要通过电商、小程序、企业微信、社群、直播等线上新渠道新工具,积极发展社群电商、直播电商和跨境电商,建设多场景销售能力。疫情期间有部分企业是首次进入线上销售领域的,人才储备、管理制度还不够健全,未来企业要建立相应的人才选拔机制,完善相关人才储备,构建完整的线上营销体系。企业构建线上营销体系首先要明确线上营销与线下销售方式最大的区别,消费者只能通过数字媒介接触商品,缺少线下直接体验环节,除了对企业数字化水平要求较高外,营销方式也有不同。这要求企业从用户画像角度出发,基于规划场景进行精准营销,通过数字化平台选择目标人群,然后再通过数字媒体实现内容定向传播或数字短信等手段送达目标人群,所以企业未来仍旧需要加大数字化建设资金投入力度。其次,线上销售的产品售后是较容易被企业所忽视的,消费者由于缺少购买前直接体验过程,因此一般而言线上退货率较容易高于线下,企业的售后服务水平应该随着运营模式的完善逐步提高。最后,在包装运输过程中,尽量减少不必要包装,在新的发展趋势下,消费者将更注重产品本身的环保与否,一个更重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更容易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整合纺织服装供应链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整个供应链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运转速度。受到服装时效性短的特点影响,纺织服装供应链对反应时间长短有更严格的要求,一旦反应时间过慢就会产生库存积压。在现有条件下企业首先要提高库存周转率,降低库存可采取的措施有:一是从消费需求倒推到上游供应商,传统供应链是制造商利用从零售仓库中接到的订单来预测消费者需求,整个供应链衔接不够紧密,反应速度过长,为降低库存服装企业要先进行市场调研以及往年的销售数据总结,将结果与上游供应商进行交流,然后再制定该年度的销售生产计划;二是企业采取直营和批发订货完全分开模式,直营门店单店订货,按照单店的销售需求匹配货品,后期按照销售反应拉式下单、拉式生产;经销商则根据各自不同的规模,采取不同的订货和返利的灵活模式。企业在解决库存问题后要逐步进行供应链整合,升级原有的管理方式。纺织服装供应链有别于其它供应链,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一对多的择优性使得企业在面临供应链中断时有更多选择。建立适合企业自身的供应商审核机制是长期稳健发展的关键,除了长期合作的固定供应商外,还要有备选项。纺织供应链核心企业要对供应链上游长期合作供应商进行资质审查,从纺纱、编织到裁剪缝制都要执行相关标准,保证供应链的有效性。
新冠肺炎疫情造成全球环境更大的不确定性,在中国倡导构建“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企业找准自身定位,进一步加强核心竞争力。作为上市服装企业,应善于运用资本优势,强化资本运作能力,实现跨领域、跨行业的交叉发展。企业可以通过上市融资、联合投资、交叉持股等方式,更大规模实现资源要素集聚,提升自身竞争实力。对于品牌服饰企业而言,未来要继续深耕行业市场。从国内消费者多层次、多元化的消费需求出发,实现国产品牌逆境突围,打造富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的时尚品牌。推动销售新模式、新业态在企业中的应用,构建更高附加值、更具特色的价值实现方式。对生产型企业来说,产品质量、创新能力是区别其它企业的重要指标,因此企业要进一步巩固制造的核心地位,在产业优势领域精耕细作,持续发扬创新能力。加快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加快全产业链数字化、精益化转型,提高企业生产能力、运营能力。
过去十年,随着我国纺织服装企业“走出去”步伐的加快,投资及产能向东南亚等国外转移速度加快,但由于疫情控制有力,在2020 年中国首次成为全球最大外资流入国,显示出国外资本看好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和潜力。中国也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就纺织服装供应链而言,整个供应链抵抗风险能力较强。随着国内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也对我国纺织服装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灵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疫情给纺织服装供应链各节点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面对这些新机遇新挑战,企业需要不断调整应对措施,提高自身抵抗风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