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收入多元化与流动性创造

2022-06-06 07:07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流动性变量多元化

王 博 康 琦

(南开大学 金融学院,天津 300350)

一、引言与文献综述

近年来,外部监管压力的增大及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给商业银行提高利润水平带来很大冲击,传统商业银行所获得的存贷息差相较以前大幅收窄。此外,中国人民银行于2013年7月取消对我国银行业贷款利率下浮30%的限制,2015年10月再次取消对商业银行存款利率浮动上限,并于2019年8月对LPR形成机制进行了改革,标志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入实质性阶段,这势必对银行的传统盈利模式带来冲击。在“十四五”期间,利率市场化改革将进一步深化推进,LPR下行将带来银行贷款利率不断下降。2020年以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加重了实体经济经营困难,市场利率进一步下行,这使得银行利息净收入增长困难,资产质量下降压力增大。根据银保监会提供的相关数据,我国商业银行的净利润增长率从2011年的36.34%下降至2020年的17.48%。为缓解疫情期间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等部委出台了加大对企业信贷支持力度的相关政策,这需要银行进一步扩大自身的收入来源。因此,在多重压力下商业银行传统存贷业务经营面临严峻挑战,商业银行不得不打破过去仅以吸收存款、发放贷款为主的经营模式,实现银行自身收入结构的多元化成为国内商业银行“十四五”时期发展的必然选择。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其中,商业银行作为重要的金融媒介,通过将流动负债转换为非流动资产的方式创造流动性[1],满足整个经济体系的流动性需求,推动我国经济健康平稳发展。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要“把服务实体经济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处理好恢复经济与防范风险的关系。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现有文献主要从银行资本[2][3]和货币政策[4][5][6]等角度入手考察其对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但忽略了商业银行收入多元化对流动性创造的影响。而现有文献研究发现银行收入多元化能够提高银行经营业绩[7][8][9],降低其经营风险[10][11]。Nguyen认为,银行的风险承担能力的提高会对其流动性创造水平产生积极影响[12],与西方成熟的银行市场体系不同,我国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进程还在不断发展完善,商业银行收入多元化是否会对银行流动性创造水平产生影响?收入多元化通过何种渠道影响银行流动性创造水平?此外,收入多元化是否会对不同类型银行流性创造水平产生差异性影响?外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是否会对收入多元化影响银行流动性创造水平产生调节作用?在利率市场化程度逐渐提高的背景下,探究以上这些问题,对于我国商业银行未来发展多元化业务、发挥流动性创造职能,以便更加高效地服务于实体经济、推动我国经济的稳健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与现有文献相比,本文的边际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现有文献或者注意到银行资本等因素对银行流动性创造水平的影响,或者仅注意到收入多元化对银行自身经营风险和经营绩效的重要影响,但缺乏有关银行收入多元化对流动性创造水平影响的研究。本文探究了商业银行收入多元化对流动性创造的影响,有助于拓展对银行收入多元化经济效应的认识,也为提高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提供新的经验证据。第二,在研究内容上,现有文献并未厘清收入多元化通过何种途径影响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水平。本文通过中介效应模型检验收入多元化通过提高银行主动风险承担意愿推高银行流动性创造水平,弥补了现有研究的不足。第三,现有的文献没有考虑收入多元化对不同类型银行流动性创造水平产生的差异性影响,也缺乏有关收入多元化对银行流动性创造不同组成部分影响的研究。本文进一步分析银行收入多元化对其各部分流动性创造的影响,也根据银行类别检验了收入多元化对不同类型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并考察了外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在两者之间发挥的调节作用,丰富了现有的经验证据。

二、理论机制与研究假设

(一)商业银行收入多元化对总流动性创造的影响

根据多元化经营理论,银行同时发展传统业务和非传统业务,能够提高银行的收入多样化和分散化程度,能够分散由业务过于集中所带来的风险。此外,根据马科维茨的资产投资组合理论,将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收入与非传统业务收入看作一个多元化的投资组合,能够通过资产组合的方式分散银行的经营风险。因此,总体看来,银行收入多元化程度的提高降低了银行的风险。但是,这反过来又会改变了银行对风险的容忍度,促使银行采取更为冒险的行为,提高银行主动风险承担意愿[11][12]。其二,银行在发展利息业务的同时开展非利息业务,扩大了银行的收入来源,在拓宽银行资本吸收范围、扩大银行可支配收入的同时,为银行的产品和业务提供了更为广阔的销售渠道,有助于提高银行的经营收益。此外,根据规模经济理论,银行多元化经营方式扩大了自身的经营规模,提高银行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经营过程中的平均成本,进而提升银行经营利润。同时,范围经济理论认为商业银行为顾客提供多种金融服务,相较于仅发展利息业务而言,能节省各种固定成本和人力成本的投入,从而形成范围经济,增大银行的经营利润。而银行利润是其应对风险的一种缓冲机制,银行利润的增加提高了其对风险的吸收能力。因此,银行拥有更多的资产抵御风险,提高自身的风险容忍度,其主动风险承担意愿则越高。银行主动风险承担意愿会对银行流动性创造水平产生一定影响,现有研究表明,银行主动风险承担意愿的提高会显著推高银行流动性创造水平[14]。银行主动风险承担意愿越强,其贷款扩张速度则越快,创造的流动性则越多。由此,本文提出研究假设H1。

H1:商业银行收入多元化通过提升其自身主动风险承担意愿来提高总流动性创造水平。

(二)商业银行收入多元化对表内、表外流动性创造的影响

银行的表内业务包括存贷款等出现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各类业务。银行主动风险承担意愿越高,将主动放松贷款准入条件,增加银行放贷数量,流动性创造水平则越高[15]。商业银行收入多元化除了对表内流动性创造产生影响外,还会对表外流动性创造水平产生影响。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主要涵盖银行贷款承诺等业务,该类业务虽未出现在资产负债表中,但其实质上是银行表内业务的扩展[16],与表内各类业务密切相关。由此,商业银行收入多元化也会增加表外流动性创造。然而,相较于银行表内业务,我国银行业的表外业务发展不够成熟,因此其所受到银行收入多元化的影响程度可能较低。此时,企业更易得到银行提供的即期信贷,其对银行信贷承诺等表外业务的需求程度可能会降低,收入多元化对银行表外流动性创造的正向影响可能不如对表内流动性创造水平的影响明显。由此,本文提出研究假设H2。

H2:相较于表内流动性创造而言,商业银行收入多元化对表外流动性创造的影响较弱。

(三) 商业银行收入多元化对资产端、负债端流动性创造的影响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由资产和负债部分组成,其流动性创造也源于资产端和负债端的流动性水平。银行通过在负债端吸收存款,在资产端发放贷款,通过将短期负债转化为长期资产的形式向社会提供流动性[3]。银行收入多元化的提高,促使银行能够利用更多资金为贷款业务提供稳定的资金流动服务,提高了银行的资产端流动性创造水平。此外,根据Berger和Bouwman对银行业务流动性的界定,构成非利息收入的手续费和佣金、证券和衍生品交易收入等在流动性创造过程中的作用与银行资产端科目相近[4]。因此,银行收入多元化提高了其资产端流动性创造水平。在负债端方面,存款是我国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负债组成部分。商业银行利息业务和非利息业务之间具有很多的共同客户,商业银行通过交叉销售的策略能够达到共享信息资源的效果,其通过信息共享、“捆绑”销售等方式使得两种业务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17]。这意味着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发展得越好,越能够增加客户对银行的“粘度”和“依赖度”,增加银行吸收存款的数量,最终提高了银行负债端的流动性创造水平。由此,本文提出研究假设H3。

H3:商业银行收入多元化能够提高资产端和负债端流动性创造水平。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

本文数据主要来自Bankfocus数据库、商业银行年报数据和CSMAR数据库。样本银行涵盖6家国有银行、3家政策性银行、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69家农村商业银行、116家城市商业银行和24家外资银行,所选银行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表1 中国银行业资产负债表以及表外业务流动性类别

(二)变量设计

1.银行流动性创造。本文借鉴现有学者的做法[18][19][20],将银行资产、负债和权益、表外业务分类后赋予各部分相应的权重值,加权求和后除以银行总资产构建银行流动性创造(bllc)指标。具体公式为①:

银行流动性创造 =[0.5×(非流动性资产+流动性负债+非流动性表外业务)+0×(半流动性资产+半流动性负债+半流动性表外业务)-0.5×(流动性资产+ 非流动性负债+流动性表外业务)]/总资产

(1)

本文按照上述方法分别计算得到银行表内流动性创造(bbslc)、表外流动性创造(boslc)、资产端流动性创造(baelc)和负债端流动性创造(blslc)。

2.收入多元化。首先,本文借鉴现有学者的做法,采用式(2)衡量银行收入多元化(hhi)[21][22]:

hhi=1-(niirate2+iirate2)

(2)

式(2)中,niirate为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总营业收入比重,iirate为银行利息收入占总营业收入比重。hhi的值越大,则表明银行收入结构多元化程度越高。本文参考现有文献的一般做法,构建niapr和dev作为银行收入多元化的辅代理变量进行稳健性检验,利用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总营业收入的比例作为商业银行收入多元化(niapr)的代理变量[23]。另外,本文采用熵指数测度银行收入多元化(dev),具体方法见式(3)[24]:

(3)

式(3)中,n=2,p1和p2分别表示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占总营业收入比重。

3.控制变量。本文选取一系列可能对银行流动性创造水平产生影响的控制变量,包括银行层面的变量与宏观环境层面的变量。根据现有文献的研究,在宏观环境层面,本文控制了GDP增速(zgdp)、货币政策(m2)、银行业景气指数(bpi)和企业景气指数(bci)。在银行微观层面,本文控制了银行资产规模(lota)、银行资产收益率(ROA)和银行经营效率(cir)。以上各变量的符号、定义和描述性统计见表2。

表2 变量设计与描述性统计

(三)计量模型构建

为考察商业银行收入多元化对流动性创造的影响,本文建立如下基准模型:

LCi,t=α0+α1DVi,t+α2Controli,t+μi+νt+εi,t

(4)

式(4)中,被解释变量LC为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核心解释变量DV为银行收入多元化指数;Control表示系列控制变量,包括银行个体层面及宏观经济层面的变量;ε表示随机误差项;μi表示银行个体固定效应,νt表示时间固定效应。回归方程(4)中,本文主要观察DV前的系数α1的显著程度,如果收入多元化能够显著提高银行流动性创造水平,则α1应显著为正。

四、实证分析

(一)基本估计结果

1.商业银行收入多元化对总流动性创造的影响。表3显示了商业银行收入多元化(niapr、hhi、dev)对总流动性创造(bllc)影响的实证检验结果。结果表明:niapr的系数为0.823,且在1%水平下显著为正,表明银行收入多元化提高1个百分点,银行总流动性创造水平上升0.823个百分点;hhi和dev的系数分别为为1.549和0.930,且均在1%水平下显著为正,表明银行收入多元化提高1个百分点,银行总流动性创造水平分别上升1.549个百分点和0.930个百分点。这与前文理论预期相一致,支持了商业银行收入多元化显著提高总流动性创造水平的假设。

表3 收入多元化对银行总流动性创造影响的实证结果

2.商业银行收入多元化对各部分流动性创造的影响。表4显示了收入多元化(niapr、hhi、dev)对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不同组成部分影响的实证检验结果。其中,Panel A~D分别在展示了收入多元化对银行资产端、负债端、表内和表外的流动性创造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anel A部分,无论银行收入多元化采用何种代理变量,银行资产端流动性创造水平(baelc)的系数均显著为正;在Panel B部分,无论银行收入多元化采用何种代理变量,银行负债端流动性创造水平(blslc)的系数均在1%水平下显著为正;在Panel C部分,无论银行收入多元化采用何种代理变量,银行表内流动性创造水平(bbslc)的系数均显著为正;在Panel D部分,无论银行收入多元化采用何种代理变量,银行表外流动性创造水平(boslc)的系数均显著为正,这些与前文研究假设相一致。

表4 收入多元化对银行各部分流动性创造影响的实证结果

(二)内生性检验

1.双重差分估计(DID)。首先,本文通过双重差分方法来缓解潜在的内生性问题。我国于2015年年底取消了对于贷款利率和存款利率的管制,实现了利率市场化。利率市场化的实现使得商业银行存贷利差逐渐缩减,这势必会对银行传统营业模式产生巨大冲击,银行不得不打破过去仅以吸收存款、发放贷款为主的经营模式,实现银行自身收入结构的多元化成为其必然选择。由此,利率市场化对于商业银行而言是实现收入多元化的一个外生冲击。但由于各银行收入多元化发展程度不同,收入多元化水平越低的银行所受到的冲击相对较大。由此,借鉴现有学者的处理方法[25][26][27],本文从各银行对利率市场化的异质性反应入手构建对照组和实验组。以银行2015年收入多元化指标为基础,将样本分为最高1/3、中间1/3和最低1/3三个组。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收入多元化指标最高的1/3组界定为对照组,而将收入多元化指标最低的1/3组界定为实验组。构建如下DID模型:

LCi,t=σ0+σ1treati,t*sdri,t+σ2Controli,t+μi+νt+εi,t

(5)

式(5)中,treat是实验组标识,当银行归属于实验组(银行收入多元化指标处于最低的1/3组)时,该变量取值为1,当银行处于对照组(银行收入多元化指标处于最高的1/3组)时,该变量取值为0。sdr是一个时点变量,2016年及以后取值为1,之前取值为0。其中,treat*sdr的系数σ1捕捉了政策的影响,如果σ1显著为正,说明商业银行收入多元化能够显著提高流动性创造水平。表5展示了DID的回归结果,结果显示除第(4)列外,treat*sdr的系数σ1值均显著为正,实证结果进一步支持银行收入多元化能够提高流动性创造水平的假设。

表5 DID回归结果

2.工具变量法。本文进一步通过工具变量法来缓解潜在的内生性问题。本文采用银行收入多元化指标的滞后项作为其工具变量进行回归,表6展示了使用工具变量法的结果。结果显示:除第(5)列外,银行收入多元化(hhi)的系数均显著为正,结果再次验证了商业银行收入多元化能够提高流动性创造水平的假设。

表6 工具变量法

(三)稳健性检验

本文采用以下3种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第一,本文对基准模型所有变量均进行1%的缩尾处理,以消除极端观测值对基准回归估计的影响,表7中Panel A部分展示了此结果;第二,本文换用动态面板模型对实证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表7中Panel B部分展示了此结果;第三,更换银行收入多元化代理变量对实证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表3和表4中展示了使用银行收入多元化辅代理变量(niapr和dev)的实证结果,利用以上3种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的结果与基准回归的结果相一致。

表7 稳健性检验

五、进一步分析

(一)机制检验

由上文的实证结果可知,商业银行收入多元化能够显著提高流动性创造水平,前文的理论分析部分提出收入多元化主要通过银行主动风险承担意愿途径提高银行流动性创造水平。那么,收入多元化能否如理论预期一样通过该条途径提高银行流动性创造水平?接下来,本文借鉴Baron和Kenny提出的中介效应方法检验商业银行收入多元化对流动性创造影响的传导机制[28]。

LCi,t=α0+α1DVi,t+α2Controli,t+μi+νt+εi,t

(6)

wbtari,t=λ0+λ1DVi,t+λ2Controli,t+μi+νt+εi,t

(7)

LCi,t=ρ0+ρ1DVi,t+ρ2wbtari,t+ρ3Controli,t+μi+νt+εi,t

(8)

式(6)~(8)中,LC表示银行流动性水平,用上文提及的式(1)计算;DV为银行收入多元化指数;wbtar为银行主动风险承担意愿,借鉴现有学者的做法,以风险加权资产比率作为银行主动风险承担意愿的代理变量[15]。根据Baron和Kenny的研究,若α1、λ1和ρ2同时显著,表明中介变量发挥中介作用。上文基准检验部分结果显示α1显著为正。因此,该部分主要检验λ1和ρ2的系数及显著情况。

1.商业银行收入多元化对主动风险承担意愿的影响。表8汇报了收入多元化对银行主动风险承担意愿的实证结果。结果显示,无论银行收入多元化采用何种代理变量,银行主动风险承担意愿(wbtar)均显著为正,表明收入多元化能够显著提高银行的主动风险承担意愿。

表8 收入多元化对银行主动风险承担意愿影响的实证结果

2.银行主动风险承担意愿的中介效应。上文对模型(6)的估计结果表明,收入多元化显著地推高了银行流动性创造,模型(7)的估计结果表明,收入多元化也提高了银行主动风险承担意愿。通过估计模型(8),检验银行主动风险承担意愿在收入多元化影响银行流动性创造的过程中是否起到中介作用。表9报告了模型(8)的估计结果。在表9中,银行主动风险承担意愿(wbtar)的系数ρ2显著为正。表明银行主动风险承担意愿在收入多元化传导至银行流动性创造的过程中发挥了中介作用。

表9 中介效应检验:总流动性创造

在此基础上,本部分考察银行主动风险承担意愿在收入多元化影响银行各部分流动性创造过程中是否具有中介作用。本文将模型(6)和模型(8)中的银行总流动性创造分别替换为银行资产端、负债端、表内和表外流动性创造。流动性创造变量替换后,模型(6)的估计结果如表4所示。表10显示了模型(8)的实证结果,Panel A~D分别在展示了收入多元化对银行资产端、负债端、表内和表外的流动性创造水平的中介效应检验结果。从表10可以看出,银行主动风险承担意愿(wbtar)的系数ρ2显著为正。表明收入多元化通过提高银行主动风险承担意愿渠道对银行各部分流动性创造水平产生显著影响,银行主动风险承担意愿发挥了中介作用。

表10 中介效应检验:各部分流动性创造

(二)异质性检验

1.基于银行规模的异质性检验。本文首先探究商业银行收入多元化对不同规模银行流动性创造水平的影响。借鉴现有学者的研究方法,本文将样本银行总资产规模位于前30%的银行规定为大型银行,位于后30%的银行为小型银行,中间40%的银行为中型银行[14],检验收入多元化对不同规模银行流动性创造水平的差异性影响,结果如表11所示。实证结果显示:对于大型银行而言,收入多元化能够显著提高银行流动性创造水平。但相较于大型银行而言,收入多元化对于中小型银行各部分流动性创造水平的影响不显著。可能的原因在于:大型商业银行的信息透明度高,并且在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等方面存在一定优势。因此,大型银行较中小型银行而言,自身风险承担水平更高。其次,大型商业银行拥有更为先进的技术水平,在理论上具有“大而不能倒”的特性,有助于吸引更多的顾客,为银行的产品和业务提供了更为广阔的销售渠道,在经营过程中更易形成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有助于提高银行的经营收益,促使银行能够利用更多的资金为社会提供流动性服务[29]。因此,相对于中小型银行而言,收入多元化对大型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水平的影响更为显著。

表11 收入多元化对规模不同银行流动性创造影响的实证结果

2.基于不同地域银行的异质性检验。本文将样本银行分为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银行,进一步检验收入多元化对不同地域银行流动性创造水平的异质性影响。表12展示了收入多元化对不同地域银行流动性创造水平的实证结果。结果显示:对于东部地区银行而言,收入多元化能够显著提高银行总流动性创造水平,且收入多元化对银行各部分流动性创造水平的影响显著为正。但收入多元化对中西部地区银行流动性创造水平的影响不显著为正,甚至出现负向影响。可能的原因在于:相对于我国东部地区而言,中西部地区银行受到地理位置等因素的限制,在获取客户资源和银行管理水平等方面存在劣势。此外,包括投资损益及汇兑损益等交易性非利息业务的专业性程度较高、存在较大的风险,更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资金及技术资源[30],而中西部地区银行在获取人力资本等方面存在一定劣势,不利于银行业务多元化的发展。由此,中西部地区银行发展多元化业务在增大了银行经营风险的同时也降低了银行的经营收益,最终降低银行流动性创造水平。

表12 收入多元化对不同地域银行流动性创造影响的实证结果

3.基于不同产权性质银行的异质性检验。参考现有学者的识别策略,研究收入多元化对不同产权性质银行流动性创造水平的影响[31][32]。首先,设计如下4个子样本进行回归,子样本一是从全部银行样本中剔除股份制银行,子样本二剔除国有银行(将政策性银行归为国有银行内)[33],子样本三剔除外资银行,子样本四剔除地方性银行(包括城商行和农商行)。其次,将子样本回归结果与全样本回归结果进行对比,如果子样本中解释变量的系数有所提高,则表明子样本所剔除的银行流动性创造水平低于全部银行的平均水平,且系数的增幅越大,被剔除的银行流动性创造水平则越低。

表13展示了收入多元化对不同性质银行流动性创造水平的异质性影响。实证结果显示:与全样本回归结果相比(1.549),剔除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样本后,核心解释变量收入多元化(hhi)的系数均下降。但剔除地方性银行和外资银行后,收入多元化(hhi)的系数均上升。结果表明收入多元化对国有银行及股份制银行流动性创造水平的正向影响更为明显,但对于外资银行和地方性银行流动性创造水平的正向影响相对较弱。究其原因,本文认为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资产规模庞大,服务范围更为广泛,且在客户资源、技术水平及创新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优势,这有助于该类银行业务多元化的发展,促进银行流动性创造水平的提升。但相较于国有银行及股份制银行而言,地方性银行及外资银行在经营场所、业务范围及资产规模等方面均存在较大的局限性,自身风险承担能力较弱,导致诸多业务无法顺利进行[34]。因此,收入多元化对地方性银行及外资银行流动性创造水平的正向影响程度较低。

表13 收入多元化对不同性质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

(三)外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调节作用检验

本文针对外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收入多元化影响银行流动性创造水平的调节作用进行检验。图1展示了Baker等人利用《南华早报》构建的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可以看出在样本期间内,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大幅攀升。金融危机爆发、世界主要经济体贸易摩擦等事件为各国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政府通过制定多项经济政策以期减弱经济波动所带来的影响,但政策指向的不明确性也进一步强化了外部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在以间接融资为主导的金融体系下,商业银行作为各类经济政策的重要传导渠道,其行为受到外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程度更大。考虑到外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收入多元化影响银行流动性创造水平的调节作用,本文在基础模型(4)中加入收入多元化(DV)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EPU)的交互项,构建模型(9)进一步研究外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所发挥的调节作用。

图1 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

LCi,t=φ0+φ1DVi,t+φ2DVi,t*EPUt+φ3Controli,t+μi+νt+εi,t

(9)

表14汇报了外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商业银行收入多元化影响流动性创造水平的调节作用结果,实证结果显示:外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弱化了商业银行收入多元化对流动性创造水平的正向影响。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提高加大了宏观经济下行的风险。从企业方面来看,外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提高使得企业评估盈利项目的难度有所增加,增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银行出于避险目的,减少向外部提供流动性资金。从银行方面来看,外部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也增大了商业银行合理预期未来政策指向和经济发展的难度,不利于银行的稳健发展。银行开展多元化业务会进一步增大银行资产的波动性,出于自我保险的动机,银行选择更为谨慎的经营方式。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提高降低了银行主动风险承担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银行扩大业务范围进行多元化经营的动机。因此,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减弱了银行收入多元化对流动性创造的正向作用。

表14 调节作用检验的实证结果

六、结论与政策建议

近年来,外部监管压力的增大、利率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及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对商业银行的利润水平造成一定冲击,商业银行改变传统经营模式,提高自身收入多元化水平成为其必然选择。同时,商业银行作为重要的金融媒介,通过将流动负债转换为非流动资产的方式创造流动性。本文基于中国银行业的数据,探究了商业银行收入多元化对流动性创造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首先,商业银行收入多元化能够显著提高总流动性创造水平及各部分流动性创造水平。其次,通过构建中介效应模型检验商业银行收入多元化影响流动性创造水平的传导机制发现,收入多元化主要通过提高银行主动风险承担意愿的渠道推高了银行的流动性创造水平。进一步检验发现,相较于中小型银行、中西部地区银行、外资银行和地方性银行,收入多元化对大型银行、东部地区银行、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总流动性创造水平及各部分流动性创造水平的正向影响效果更为显著。此外,外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弱化了收入多元化对银行流动性创造水平的正向影响。

本文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政策内涵。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业务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商业银行应该在维持传统业务稳健发展的基础上促进非利息业务的快速发展,提升自身的收入多元化水平,进而有利于提高银行的流动性创造水平,推动我国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商业银行未来在优化传统业务结构、实行多元化发展的同时,管理层应充分重视不同银行之间所存在的差异,帮助银行找到适合其未来发展的经营模式。其次,监管部门应密切关注商业银行多元化业务的经营状况,应注意不断调整监管的方式和强度,为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多元化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促进银行的多元化发展,提高银行的流动性创造水平。

注释:

①借鉴现有学者做法,公式(1)中将银行资产、负债和权益及表外业务分类后,分别为非流动性资产、流动性负债和非流动性表外业务赋予0.5的权重值,为半流动性资产、半流动性负债和半流动性表外业务赋予0的权重值,为流动性资产、非流动性负债和流动性表外业务赋予-0.5的权重值,加权求和后除以总资产[6]。

猜你喜欢
流动性变量多元化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山西大同:多元化养老服务 托起幸福“夕阳红”
数字影像艺术创作多元化研究
巧用“多元化”,赋能“双减”作业
美联储缩表、全球流动性与中国资产配置
聚焦双变量“存在性或任意性”问题
2020年二季度投资策略:流动性无忧业绩下杀无解
融资融券对我国股市的流动性影响
融资融券对我国股市的流动性影响
分离变量法:常见的通性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