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闪
在为2022年经济工作定调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稳”字始终贯彻其中。作为整个金融体系中的重要一环,银行扮演重要角色。银行的创新对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不可忽视,而银行要想进一步提高其实际服务体验,就需要确保经济实力能够得到增强,把握好稳健貨币政策的前提下实施金融创新,才能对央行货币政策起到正面的、积极的作用。本文将对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相关概念与背景进行总结分析,对其有效性进行思考,从理论的角度提出合理的建议,希望对我国金融体系发展起到借鉴作用。
众所周知,“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贷款量”等货币政策工具对商业银行的正常运转及利润有较大的影响,由于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时,会首先考虑自身利润最大化,当其产生的效用与货币政策产生的效用相反时,金融创新往往会弱化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因此对银行金融创新及货币政策有效性进行研究分析,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国内外经济环境
一是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肆虐,且变异毒株层出不穷,2022年的防疫形势依然严峻,我国经济受内外疫情影响,增长速度变慢。
二是数字化风暴席卷全球,更严监管、新客户行为、互联网模式攻击还在颠覆传统银行业的竞争格局。首先,外部经济环境恶化,金融监管持续发力。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明显放缓,信贷需求日趋萎靡,利率市场化改革使得银行赖以生存的息差逐渐收窄,中美贸易争端的不确定性更是雪上加霜,进一步影响营商环境。在国内通胀率快速上升的背景下,美联储加快了货币政策正常化的速度,2022年上半年将会更快缩减购债,2022年下半年可能加息2至3次。通常在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的情况下,我们可能面临短期资本外流、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下跌、外币债务负担加剧的冲击。同时,监管机构在去杠杆的宏观政策指导下开展了一系列以去通道、去嵌套、打破刚性兑付等为重心的金融改革,加大了银行资产质量压力。传统模式难以为继,探明新出路迫在眉睫。全球政府对金融科技企业也纷纷亮出绿灯,近期美国已经允许金融科技企业获批特殊银行牌照,加深了银行业竞争的复杂程度。此外,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准的迅速提高,数字化需求成为了主流。在数字化时代,消费者所面临的不仅是全新的消费方式。同时,更是数字化时代的转型。因此,面对快捷、多渠道的数字化体验,可以更好地确保其能够成为客户选择银行的重要考量指标之一。
三是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依然高居不下,将会继续给中国经济带来输入性通胀压力。
二、银行金融创新
广义上的金融创新,泛指其金融机构能够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需求,打造全新的经济环节。此外,在金融市场商品、制度、工具等方面,金融手段及金融调节方式等分析商业银行体系金融创新及其内部产品、服务等金融创新。银行金融创新具有多年的发展历史,不仅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中展现活力,同时国家经济的发展也对其创新性提出了相应挑战。在疫情的影响下,全球经济逐步复苏,商业银行可通过金融创新,为金融市场注入全新活力,掌握市场运行情况,积极推进货币政策。商业银行在金融创新时首先考虑的是银行业务的正常运行及利润最大化,然后再考虑货币政策对我国经济增长以及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发挥重要作用。在实际情况中,金融创新可能会弱化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在发展过程中,面向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形势,商业银行必须从中发现机遇以及挑战,正确地看待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优势。我国经济与发达国家相比较为滞后。因此,财富积累上无法占据先天优势。但在目前的金融环境中,我国银行改变了自身的发展方法,积极通过金融创新,提高了自身的竞争力,将外资银行对于我国金融所造成的不良影响降至最低。我国在20世纪,便落实改革开放政策,整个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不同行业受到了明显的刺激,但我国经济在增长的同时也损害了生态环境。因此,我国目前突出生态环境以及经济发展二者结合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使我国完成了快速转型。在此背景下,银行进行金融创新,考虑现实因素,分配个人资产以及社会资源。实现相关资产体系的优化,根据我国经济政策的宏观要求,保障一部分人可以先富裕,并带动社会经济发展,提高我国群众的生活质量。
对于新兴的金融科技公司,在各细分领域,均对于传统的核心业务发起了冲击。例如,以PayPal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对支付方式进行了革新。通过全新的网上借贷企业,则更颠覆了传统消费信贷以及中小企业信贷模式。根据相关数据显示,预计2025年,全球金融科技创新所带来的冲击力便有可能会对银行的消费金融领域出现冲击,导致其收入降低40%,支付领域收入降低30%。此外,在财富管理等领域,也会受到明显的影响。在中国,微众银行、网商银行等纯线上银行的出现和崛起打破了传统银行的垄断;以蚂蚁金服、腾讯等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领军企业借助社交和线上支付领域的流量和生态圈优势,积极向消费金融、小微金融等领域扩张;以陆金所为首的领先互联网财富管理平台也在加强风险控制能力建设。
商业银行需要加速推进创新,合理地设置投资目标,并提高金融服务的合理性,满足大众对于金融服务产品的要求,才能使自身处于不败之地。
三、货币政策有效性
货币创新是一种全新政策,泛指相关的中央为更好地完成经济指标而采用的一项调节措施。作为衡量货币供应量的方针政策以及措施,总货币政策的实施是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制定。采取全新或适度的政策取向,包含了信贷政策、利率政策、外汇政策等,有针对性地对其央行货币政策进行制定。对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国民经济的平稳发展都起到重要意义。
在资本市场发生变化的情况下,银行运用金融创新产品,不仅能减少资产负债的组合,还能减少货币政策带来的影响。尤其在中国自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兴起后,资本市场的格局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信息时代,金融创新的迅猛发展,使金融资产相互替代性得到加强,交易费用下降,在加大金融风险的同时,也能极大地提高交易的效率和速度,从而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文章从这一现象出发,对银行金融创新和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相关性进行了探讨。从理论上看,由于金融创新的普遍存在,一方面会降低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效率,另一方面也会削弱货币政策的执行效果,使得我国的货币政策信贷管道的传导和影响更为复杂化,具有不确定性。二者的合力削弱了货币政策的效力。实证研究表明,金融创新的普及会减弱产出储蓄准备金弹性,但并不能证明金融创新对产出的实际利率弹性会产生明显的减弱。这表明在现阶段,由于金融创新的作用,货币政策在信贷渠道中的作用要比通过利率通道的作用更大。通过以上结论,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启示:①央行今后的主要职能是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率,保持资本市场对金融稳定的作用;②央行要重视储备政策工具,通过信贷管道来调节宏观经济,降低或消除货币流动性过剩带来的不良后果。
四、金融创新以及货币政策相关关系
(一)金融支付手段作用于货币政策
金融支付手段帮助提升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水准。例如:手机支付、网上银行等电子交易方式被廣泛使用及认可;数字货币成为现金的替代物,采用电子支付手段,为交易带来极大的便捷性,其便捷性的流通影响巨大,自然对货币政策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二)金融融资方式作用于货币政策
金融融资方式是我国金融市场改革开放的基础,也是我国金融市场保障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我国金融市场发展速度极快,因此较多企业需要快速拓张。在企业经营以及发展过程中,对于融资的需求较多,我国企业融资方式以及其未来发展呈现多样化的趋势,银行作为金融机构,对企业融资需要发挥自己的特性,成为融资平台,为企业带来更多的选择。就融资方案,我国放宽融资制度,对于企业创造更多的选择机会,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使融资能够有效拓宽渠道。融资方式的创新,降低了交易双方的经济成本,有效激励了投资者的投资欲望。金融融资方式的创新,可以推动整个金融结构的发展以及完善,丰富投资管理体系,保障企业以及个人能够获得更多的金融财富。所以,金融融资方式能够实现货币政策的有效传递,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货币政策的合理性。
(三)金融产品作用于货币政策
2018年中国银行“原油宝”事件历历在目,金融产品创新会为商业银行带来更多的利润,但也让银行在承销和交易过程中承担了巨大的风险。因为金融衍生品的构成相当复杂,例如:以金融互换为主的风险转移创新;以可转换债券为主的创新等。创新或复制后金融产品的风险可能与原产品不一样,不仅受标的资产的报酬率和风险所决定,同一金融商品对发行者和使用者的风险也不同,并且根据这些商品如何被使用而有所分别。银行需要采取措施,防范金融创新带来的风险。
参与者可以通过金融产品打破传统的交易束缚,参与市场经济活动。所以,金融产品创新也会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央行需要也采取相关措施,积极分析金融产品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力,以增强货币政策应对金融创新风险的能力。
五、建议
(一)加大数字化转型,对货币政策实施有效性进行跟踪分析,保障经济平稳增长。货币政策的制定是严谨且复杂的过程,需站在宏观层面进行考量,并考虑社会发展对于经济形成的影响力。央行需要关注货币政策以及其传递的机制动态,做出及时反应,加强对于货币政策的掌控能力。从经济层面考虑货币政策,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编制。对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分析是政策影响力评估的重要环节,科技的蓬勃发展,让货币政策有效性这种模糊的指标逐渐量化,对货币政策的制定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二)充分结合新的政策,推动银行金融创新。2022年央行货币政策将把握三个“稳”,有效增强其金融服务的实体经济能力,并通过信息、货币的总量实现稳步增长。例如,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可以确保货币的供应量以及社会融资模式的有效性。同时,还可以更好地完成配比,金融结构稳步优化,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以及结构双重功能,实现精准发力。更好地确保金融机构加大对于实体经济的支持,如小微企业、绿色企业等。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在综合成本上,实现稳中有降。健全市场机制,形成全新的利率与传导,发挥贷款市场的利率改革功能,促进企业综合成本的提升。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印发《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明确到2025年,金融科技整体水平与核心竞争力实现跨越式提升,数据要素价值充分释放、数字化转型高质量推进、金融科技治理体系日臻完善、关键核心技术应用更为深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先进,要坚持“数字驱动、智慧为民、绿色低碳、公平普惠”的发展原则,以加强金融数据要素应用为基础,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目标,以加快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强化金融科技审慎监管为主线,将数字元素注入金融服务全流程,将数字思维贯穿业务运营全链条,注重金融创新的科技驱动和数据赋能,推动我国金融科技从“立柱架梁”全面迈入“积厚成势”新阶段,力争到2025年实现整体水平与核心竞争力跨越式提升。
结 语
关于金融创新以及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深度挖掘,使二者之间相互协作,充分利用科技的发展,促进银行金融创新的实施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的关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验证。金融创新与货币政策二者相辅相成,不是完全对立的存在。加强对于银行金融创新以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研究,均衡银行金融创新与货币政策的相关关系,可保证双方发挥效果最大化,对促使就业形势的良好、物价的稳定、维护国际收支平衡及完善我国整个金融体系都起到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