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新
英语学习活动指在英语教授或学习过程中,组织者开展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造等主题创新的系列活动,让学生把以前掌握的多种学习方法和语言学习技能,内化融合和贯通运用,学习获得新的文化知识和更深层次的含义。教师通过开展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对所学习的知識加以思考,提升其对阅读语篇所包涵主题意义的理解,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有效的语言学习,掌握并运用各种语言技能,很好地理解和阐释深层的文本内涵,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逐步构建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 》要求:“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倡导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教师应设计具有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使学生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融语言、文化、思维为一体的活动,获取、阐释和评判语篇意义,表达个人观点、意图和情感态度,分析中外文化异同,发展多元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高英语学习能力和运用能力。”“英语学习活动的设计应以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为目标,围绕主题语境,基于口头和书面等多模态形式的语篇,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层层递进的语言、思维、文化相融合的活动,引导学生加深对主题意义的理解:帮助学生在活动中习得语言知识,运用语言技能,阐释文化内涵,比较文化异同,评析语篇意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积极的情感态度,进而尝试在新的语境中运用所学语言和文化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地表达个人观点、情感和态度。”我国2017年版的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积极促进英语学习活动观与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相结合,有机整合课程内容的六大要素,这是对以往高中英语课程教学的重大变革创新。在此,笔者就基于高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活动设计策略予以探讨。
一、学习活动设计要进行充分的学情和教材分析
在设计英语学习活动之前,教师应充分钻研教材,分析所授课学生的情况,即“备学生、备教材”,因为做好学情分析和教材分析是英语阅读教学设计的前提。同一学段不同的班级,学生的情况有可能不同,甚至同一班级,学情也不一样,教师在教学中应认真分析存在的差异,针对不同的个体采取不同的方法和策略。比如,授课对象为高一新生,因刚入学时间不长,句型和词汇量的积累还没达到一定的水平,基于这一因素,教师在他们进行小组讨论时,可以在黑板上事先给他们准备些该课时学生有可能用到的词汇、短语和句型框架,为学生的顺利表达提供帮助。
二、学习活动设计要重视活动情境的创设
高中生英语素养的学习活动设计要按照《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要求以及教材的内容进行精心设计,并且学习活动设计要和学生的学习内容以及生活实际相一致,然后再进行课堂教学的组织,使得更多的学生能够在特定的情境中感受并且参与到实践当中去。这样才能够给课堂带来更好的氛围,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其中。传统的导入方式并不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达不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情境创设的时候应该多下功夫,和学生多沟通,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先创设一个趣味性的课堂,这就需要教师了解学生的喜好及兴趣所在,提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请他们进行讨论。另外,教师也可以运用一些新的方式,如微课的形式,将活动的内容呈现到一个简短的视频当中,也能使学生也很快了解活动的内容。还可以创设比较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到活动中去。例如,在学习同“music”相关的课程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向学生提问:“Whichsingerdoyoulikebest?”学生就会开始讨论:“Jaychouismyfavoritesinger.”教师可以请他们说一说喜欢他的原因,也可以和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歌星,或者播放一些歌曲,然后创设一个和音乐相关的教学情境,再来完成其他的活动任务。
三、学习活动设计要遵循层次性的特点
对于活动的设计要遵循层次性的特点,从基础知识的学习理解到基本技能的实践应用,再到对已有知识的迁移创新,实现了学习过程的一步步飞跃。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层次性体现如下:层次一,学习理解。也就是对课本的阅读理解,是课堂活动链的起点。在这一层次上,学习活动的设计要遵循“基于语篇”的原则,主要包括一些涉及运用感知与注意、获取与梳理、概括与整合等的学习活动。学生能够通过这些活动达到对文本事实性信息的梳理、提取、归纳和整理形成語篇结构图,即形成相对应的Mind map,增强对语篇的深度理解和分析,并为语篇结构意识和思维品质的培养奠定基础。层次二,应用实践。有关应用实践类的活动要基于深入语篇的原则,设计诸如描述与阐释、分析与判断、内化与运用等相关的学习活动,这是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运用批判性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的重要阶段。也就是说,在学习理解类活动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和所形成的新的知识结构开展描述、阐释、分析、判断等交流活动,逐步实现对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内化,巩固新的知识结构,促进语言运用的自动化,助力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在这一过程中要关注把结构图内化到学生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和梳理原有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两个重点方面。层次三,迁移创新。这是学生将能力转化为素养的阶段,也是学生运用创新性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重要阶段,因此这一层面的活动设计要以超越语篇的原则为指导,包括一些推理与论证、批判与评价、想象与创造等形式的学习活动。即教师引导学生针对语篇背后的价值取向或作者态度进行推理与论证,赏析语篇的文体特征与修辞手法,探讨其与主题意义的关联,批判、评价作者的观点等。
总之,英语教师要遵循先进的教学理念,秉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原则,改变以往“我讲你听”的枯燥模式,让学生成为英语学习活动的主体,使其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对语言和文化知识进行吸收、理解和内化,在不同层次的活动中逐步实现思维的活化,进一步提升他们的思维品质,将高中生培养成为素养型的人才,把英语学习活动观贯彻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