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美论”在英译《李白诗选》中的应用

2022-06-06 18:02章瑞鑫
雨露风 2022年4期
关键词:许渊冲英译

摘要:许渊冲先生在《翻译的艺术》中结合前人智慧做出创新,对三美论再次做了总结。诗词是中华瑰宝,是中国艺术与文化的结合。本文通过分析许渊冲先生三美论在《李白诗选》英译中的应用来展现诗词之精妙,让更多人认识到中国诗词之美。同时也希望为中国诗词翻译的发展贡献力量,并吸引更多学者研究适合中国诗词的翻译理论。

关键词:英译;许渊冲;三美理论;李白诗选

对于翻译理论而言,国外的一些翻译理论更适合的是西方语言之间的转换。[1]西方语言之间的差异较小,所以可以有对等理论,但是中西方语言之间的差异很大,[2]国外的翻译理论对于中英翻译来说就有些扬扬止沸了。[3]英汉两种语言是世界上使用范围很广的语言,那么英汉互译也应该是最重要的翻译。而20世纪以前,的确没有一位西方学者出版过关于解决英汉互译问题的作品,也就没有形成任何关于中英互译的翻译理论[4]。但是译者的实践是需要理论支撑的,这样就体现出对理论的迫切需求。对此,我国也有不少学者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比如鲁迅、茅盾、林语堂等崇尚的“美”,胡适赞成“乐之”,朱光潜提出“艺术论”,钱钟书提出的“化境”以及许渊冲提出的“三美论”等等[5]。许渊冲指出“三美论”是诗词翻译的本体论,但是也可用于散文和小说的翻译,只是说在诗词翻译时体现得更加明显而已[6]。马红军评价许渊冲的翻译实践:体现了译入语本位论和唯美主义文艺观的思想。本文将通过赏析许渊冲“三美论”下英译《李白诗选》来吸引更多学者进行英汉互换翻译研究。

一、三美论

许渊冲先生经过不断地实践,在1978年《毛泽东诗词选》的序言中首次提出了“三美论”。三美论包括意美、音美和形美。

(一)三美是什么

意美不仅要传达出原文的意思,还应传达出原文的意境和美感。再要说怎样就是美,怎样就算有意境,就没办法有一个统一的描述了,因为每个人对于美的追求是不一样的。译者和读者是否有同样的美的标准是未知的。意美注重的是以美的形式传达原意。

音美,韵律之美。音美多体现在诗词之中。而中国诗词简直是无韵不欢,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从《诗经》到后代的诗词,几乎没有不押韵的,能够在译文中体现出原诗的这种韵律便可以说是达到了音美。

最后是形美,顾名思义就是原诗的形态美。如果把诗词比作是一位美人,那么翻译就像是在作画,而形美便是在勾勒出美人的身形体态。这是更高层次的要求,对于译作作品来说是锦上添花的事情。形美可以从整体来看也可以从单个的句子分析,所以形美可以体现在音节中也会体现在诗词整体的形态上。

(二)怎样传达意美、音美、形美

在传达美的过程中每个人对美的感受不同,那是不是就放任不管了呢?当然不是,我们至少需要一个参考系,那就涉及三美的幅度问题了。所以我们将讨论两个问题。

首先,怎样传达三美呢?许渊冲提出将优化论(发挥译语优势)和三美论作为文学翻译的本体论;创译论(创译是三化的最高層次)和三化(浅化、等化、深化)论为方法论;三之论(知之、好之、乐之)和三似论(意似、音似、形似)是目的论;艺术论和竞赛论是认识论。要想知道如何传达三美,就应该先理清三美和以上这些理论的关系。

三化是为了达到三似的目的,具体来说就是浅化是为了意似,改变译语的弱势,达到知之的目的;[7]22等化是为了意似和形似,取得译语对源语的均势,使人达到好之的地步;深化是为了达到神似发挥译语优势,使人达到乐之的效果。三似又是三美的基础。意似就是要传达原文的内容,不能错译、漏译、多译。一般情况下,意美和意似是统一的,但有时也会有矛盾,也就是说达到了意似不一定能达到意美的境界,因为有的意美是有历史背景的,只有懂得这些背景的人才能体会到意美。或者说是与人的联想有关的,不同历史背景下的人的想法不同,自然联想到的也不同,也就不容易传达原诗的意美[7]11。这时传达原文的“三美”可以用三化论的方法。

其次,传达三美的幅度又是怎样的呢?很多时候,诗歌翻译为了在节律和用韵方面达到“似”,就难以同时顾及其他方面,而且往往在翻译诗歌的时候都更注重节律和用韵的“似”。翻译的意似和意美是基本一致的,有时也会有矛盾,意似和音似的矛盾也有很多,总而言之很难做到满足所有要求。那么译者就不得不作出取舍。许渊冲先生认为,为了传达诗词的“音美”和“形美”,译文有时可以不必“意似”,但是一定要传达原文的意美。许渊冲先生认为翻译是一种“化学”,把一种语言化为另一种语言的艺术。这里的“化”就是指的“三化论”。这个“化”也是有限度的,“浅化”不能太不及,“深化”不能太过,也就是说不能太过极端了。

二、三美论在英译《李白诗选》中的应用

中国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现实主义多用“赋”而浪漫主义多用“比兴”,这也是李白诗歌的一大特点。[8]下面我们通过许渊冲《李白诗选》来感受一下三美。

例1:

登锦城散花楼    On the Flowery Tower in the Town of Silk

日照锦城头,    The sun shines on the Town of Silk, the Tower

朝光散花楼。    Is steeped in morning glow as strewn with flowers.

金窗夹绣户,    By golden windows and embroidered doors,

珠箔悬琼钩。 The pearly curtains hang on silver hooks.

飞梯绿云中, Into green clouds a flight of stairways soars;

极目散我忧。 The gloom's dispelled at such sunny outlooks.

暮雨向三峡, The evening rain towards Three Gorges flies;

春江绕双流。 Around the town wind rivers crystal-clear.

今来一登望, Today I come to feast on this my eyes

如上九天游。 As if I visited Celestial Sphere.[9]5

此诗以华丽词藻描写所见景物,颇切合青年李白的身份。我们都知道汉语重意合,简单几个字就能勾勒出一幅美景,那么译成英文的时候,如何能取得这样的效果呢。译文用“into”“by”“at”等表示位置的詞来描绘诗人当时看到的景象,就像是在讲述一幅画一样。通过这些介词描绘出了基本构架,达到意似,再通过字词上的加工,比如说,原文有一句“金窗夹绣户”译文只翻译了“golden windows”和“embroidered doors”两个场景,这样的细节描写,多重景象的叠加也同样能起到美化诗意的效果。中国有“极目远眺”而英文中没有对应的词,要生硬地直译也能表达,译文用“such sunny outlooks”直接描绘出了“极目”所看到的画面,巧妙地发挥了优势有了优美的意境,可谓是达到了意美的效果。在音韵方面,原诗是“楼”“钩”“忧”“流”和“游”两句以押韵,韵脚都是“ou”。而译文是“doors”“hooks”“soars”“outlooks”“crystal-clear”和“sphere”虽然有韵但是与原文差距较大,也算是音美。

例2:

金陵酒肆留别    Parting at a Tavern in Jinling

风吹柳花满店香,    The tavern's sweetened when wind blows in willow-down,

吴姬压酒唤客尝。    A Southern maiden urges the guests to taste her wine.

金陵子弟来相送,    My dear young friends have come to see me leave the town,

欲行不行各尽觞。    They who stay drink their cups and I who leave drink mine.

请君试问东流水,    Oh! Ask the river flowing to the east, I pray,

别意与之谁短长?    If he is happier to go than I to stay! [9]29

全诗热情洋溢,反映了李白与金陵友人的深厚友谊及其豪放性格,诗文流畅明快、自然天成、清新俊逸,情韵悠长,尤其结尾两句,兼用拟人、比喻、对比、反问等手法,构思新颖奇特,有强烈的感染力。译文将许多有中国特色的词进行了巧妙地转化,比如说“吴姬”和“金陵子弟”的翻译巧妙地发挥了译语优势,“风吹柳花满店香”的译文“The tavern's sweetened when wind blows in willow-down”写得很有美感。最后两句也翻译出了原文的修辞手法,达到了意美。在音美方面,原诗是一二四六句押韵,译文是一三、二四、五六押韵,虽没有达到音似但是却实现了音美。

例3:

战城南(节选)    Fighting in the South of the Town

去年战,    Last year we fought

桑干源,    At River's source;

今年战,    This year We fight

葱河道。    Along its course.

洗兵条支海上波,    We've washed our swords in Parthian seas off bloody stains

放马天山雪中草。    And grazed our horses on the grass in mountain's snow.

万里长征战,    For miles and miles we made campaigns

三军尽衰老。    Till weak and old our killing as on ploughing land. [9]47

这首诗用的 “桑干”“葱河”都是边疆地名。由此可见当时连年征战,兵士远离故土往往有去无回。译文用简短的语言描绘出了原文战争的景象,原诗有的意思译文中也没有丢掉,用多用名词发挥优势,实现意美。音律方面,原文是一三押“zhan”、六八押“ao”,译文一三句实现了音美同样押韵“ght”。二四句原文没有押韵,但是译文却在意美的基础上实现了韵律美,达到了音美的效果。译文是五七句押韵而原文是六八句押韵,没有达到音似但是有音美,实现了原文没有的形式美。另外,一般形美较难同时达到意美音美,但是本诗译文在形式上实现了形美,同样是前四句较简短后面较长,有明显的差别,所以可以说达到了形美效果。

三、结语

通过例子的分析,发现三美中意美、音美以及形美在实际翻译过程中很难全部满足,翻译诗歌一般都是满足意美和音美的更多一些。因为形美的难度更大,但是这并不表示所有的诗翻译的时候至少要达到意美和音美,而形美没那么重要。这三美之间常常出现矛盾,但是个人认为,正如许渊冲先生在《翻译的艺术》中总论部分讨论优化论时所说的那样,文学作品应该是美的,如果把美的文学作品译得不美了,不能算是忠实,[10]所以说“美”比“似”在文学作品中更高一层。“似”类似于忠实或者对等,对于文学作品来说不美的译文不一定算错,但美的译文却是更好的译文,是高标准。那么面对三美内部的矛盾,应该至少保证“一美一似”,或“音美意似”,或“意美音似”,而形美能够满足“一美一似”的前提下达到形似就需要较深厚的文学功底了。

本文希望通过对“三美论”的介绍及其在英译《李白詩选》中的应用能够让更多学者关注到中英翻译理论的发展以及中国诗歌的英译领域。

作者简介:章瑞鑫(1997—),女,汉族,河北张家口人,翻译硕士在读,华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专业,研究方向为英语笔译。

参考文献:

〔1〕P D ROBERTS. How Poetry Works Elements of English Poetry[M]. London: Pelican Books, 1986.

〔2〕吕叔湘.中诗英译比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0.

〔3〕WALEY A. More Translations from the Chinese[M]. New York: Alfred A. Knopf, 1919.

〔4〕VENUTI L. 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A History of Translation[M]. London: Routledge, 2008.

〔5〕许渊冲.中国学派的古典诗词翻译理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11):41.

〔6〕马红军.从文学翻译到翻译文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7〕许渊冲.翻译的艺术[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6.

〔8〕TYTLER A F. Essay on the Principles of Translation[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7.

〔9〕许渊冲.李白诗选[M].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

〔10〕许渊冲.文学与翻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许渊冲英译
中国传统音乐曲名英译的翻译方法与策略探析
顺应论视域下“中华老字号”企业简介英译的翻译策略
许渊冲:100岁的美与快活
Tao Qian,Saussure and Taoism:The Paradox of Poetic Language
翻译目的论下江苏菜系英译研究
许渊冲:翻译是一生的事业,更是生命的坚守
摔得挺美
许渊冲:翻译是一生的事业,更是生命的坚守
翻译界泰斗许渊冲:100岁前译完莎翁全集
从目的论角度看中药药名英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