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渊冲:翻译是一生的事业,更是生命的坚守

2020-11-30 08:42李雷
时代邮刊·上半月 2020年10期
关键词:许渊冲莎士比亚

李雷

意译理论一直贯穿着他整个翻译生涯

1938年,17岁的许渊冲考入西南联大外文系,师从闻一多、钱锺书、叶公超、吴宓等学贯中西的大学者。许渊冲之所以想走翻译的道路,只因从事翻译事业的表叔熊适逸从国外带回来很多钱,并带自己去看了电影。考上西南联大外文系后,许渊冲沐浴在自由浪漫的学习环境里,更加坚定了要从事翻译的决心。

在西南联大读书的日子,是许渊冲一生中难忘的经历。那时,他和中国最优秀最有骨气的人一起,在破碎山河中学习并守护着中华文脉。这段经历,让他对民族文化充满热爱和自信。

他很喜欢读鲁迅的文章,在听了吴宓对《死魂灵》的评价后,许渊冲突然意识到意译可以更精准传神地表达原文。此后,意译理论一直贯穿着他整个翻译生涯。

学翻译的人都知道,翻译是件难两全的活儿,译者必须同时服务于两个“主人”:原作者和译文读者。翻译中国古诗词就更讓人“望而生畏”。中国古诗词往往意大于言,外文诗歌却是意等于言。两种诗歌风格,培养出两种思维定式的读者。因此,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以精确优美的方式传递给世界大众,何其难也!

许渊冲认为,在翻译时遇到文化差异,首先要往深处想,往中国文化的内涵和优势上想。比如李白的《静夜思》,中国人看到又圆又亮的月亮,自然会想到故乡。但外国人没有这种文化背景,若是按字面意思“向上望看到月亮,低下头想到故乡”,外国人很难感同身受。

因此,在翻译时,他把月光比作了水:“月光明亮如水(a pool of light)”,把思乡的心情描述成:“沉醉在乡愁中的人(drowned in homesickness)”。

1987年,许渊冲的英译作品《李白诗选一百首》出版,钱锺书评价道:“这般既诗意又充满英文韵律美的诗句,要是李白活到当世,也懂英文,必和许渊冲是知己。”

正如许渊冲所说:“西方的翻译讲究对等,一个字对一个字,它们主要文字的词汇有90%是对等的。中文与其他文字不同,只有一半对等。对等虽然不违背客观规律,却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在不歪曲作者意思的情况下,翻译一定要把一个民族文化的味道、精髓、灵魂体现出来。”

在业界看来,许渊冲这种理论会导致译文发挥过多,失去原意。加上锋芒毕露、清高不服输的性格,许渊冲的翻译理论一直饱受争议和诟病,甚至被批评为“千古乱译的罪人”。但是许渊冲在国外的影响力却很大,被称为“千年难遇的奇才”。他被多名教授联合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后,一位诺奖评委写信称赞他的翻译是“伟大的中国传统文学的样本”。

面对如此高的评价,许渊冲却并不在意,回信说:“诺贝尔奖年年都有,而我们的唐诗宋词却已经流传了千年。”在许渊冲心里,中国五千年的文化更具优越性,因而在翻译他国作品时更注重更优秀的中文表达,而翻译我国作品时,又希望传达出中文原有的意蕴。只有坚持中国文化的美感,才能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因此,他提出“三美论”:意美、音美、形美。也正是许渊冲爱“美”这一点,吸引来了一位佳人——照君。

爱“美”的他与她,在一见钟情后结成了伉俪

照君,原名为赵军,早年从事密码破译工作,因毛主席一句“昭君是要出塞的嘛!”从此,她将名字更改成与昭君谐音的照君。

由于早期参加革命活动的缘故,新中国成立后,照君的前途一片光明,上级发话:“什么工作都任她选。”不过,她一心只想读书,不想立刻投入工作。也正是因为读书,她有缘结识了从巴黎学成归来教书的许渊冲,这位她崇拜一生的先生。1959年,爱“美”的他与她,在一见钟情后结成了伉俪。

有人说,照君一生履历清白,理应嫁个同样清白的丈夫,而非许渊冲这般“爱惹事”的翻译狂人。可爱情就是这么奇妙,照君非许渊冲不嫁。她说:“天生地喜欢美,天生地追求知识,不喜欢当官,所以找到我先生。”

许渊冲喜欢“美”,刚好,照君不仅学识履历“美”,就连外貌,也是一等一的美。而照君,天生爱“美”,喜欢追求知识,碰巧许渊冲刚好也符合这两点。可以说,照君看许渊冲,是越看越喜欢,且还是自带滤镜看的。别人觉得许渊冲天生放荡不羁,可照君却认为,许渊冲像个三岁的孩子;别人看许渊冲越看越不顺眼,照君是越看,眼中的爱意越深。

到了晚年,这爱意丝毫未减,反而越发浓烈。每次有人夸奖起许渊冲,照君也会跟着一起,不是说:“他太不简单了!”就是称赞:“他真是一个奇迹啊!”她就像是许渊冲的忠实粉丝,对他既崇拜又尊敬。在照君眼里,许渊冲就是一个特别纯真的人,他的“灵魂里不沾染别的东西”。

当然,偶尔她也会调侃一下这位爱“美”的丈夫,她说:“许先生很爱美的,唯美主义,他的整个文学生涯,他的一生都在追求美。”

2017年春,许渊冲不小心在骑车的时候摔伤了腿,照君嘴上责怪他不看路,心里可心疼了,但许渊冲却觉得这一摔值得,他说:“那条路在月光下很美,我只顾着看景,忘记看路。这么一说,这一跤,还摔得挺美的。”

如果说,为了“美”,许渊冲能做到不怕疼;那么,为了翻译,他也可以无所畏惧。

翻译是一生的事业,更是生命的坚守

许渊冲的性格在《朗读者》短短20分钟的节目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他热爱翻译,三句话不离本行。董卿形容他:“说什么,都能让您绕到翻译上去。”

节目中,他念了一首名为《别丢掉》的诗,这是林徽因路过徐志摩家乡时所写,深情而动人。70年前,西南联大的大一学生许渊冲将此诗译为英语,投进了心仪女生的信箱。迟迟不见回信,许渊冲把译诗投到《文学翻译报》上,这是他翻译事业的开始。后来才从老师吴宓发表的日记里得知,姑娘早已倾心他人。

50年后,许渊冲的作品出版了,当年的女孩从海峡对岸给他寄来回信。他在节目上再次念起这首得不到回应的诗。“一样是明月,一样是隔岸灯火,只有人不见,梦似的挂起……”

诗歌尚未念完,许渊冲已潸然泪下。双手颤抖着,泪水漫过老人脸上的褶皱。镜头扫过台下,许多观众亦眼含泪花,被他迸发的强烈情绪所感染。

观众十分惊讶,90多岁的老人还能如此敏感,至情至性。

2007年,许渊冲得了直肠癌,医生断言他最多只有7年寿命。可如今,他老人家依旧健朗,还在医生所判定的第7年拿到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之一的“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这份迟到的荣誉不仅是许渊冲坚守初心的见证,更给了他新的生命。

2017年,许渊冲在参加《朗读者》节目时提到,打算在100岁前翻译完莎士比亚全集。要知道,莎士比亚一生共计有40部作品,要想翻译得好,“必须全面了解英国历史和文学知识”。这一点,连英国人都难以做到。许渊冲的前辈梁实秋和朱生豪也都翻译过莎士比亚的作品,前者花了38年才翻译完全集,后者则花了10年,翻译到31部后便撒手人寰。而身为后辈,许渊冲站在了这些前辈伟人的肩膀上,开始了自己的征途,且不怕晚。

自从决定要翻译莎士比亚全集,许渊冲顾不得学术上的误解,也放弃了娱乐时间,甚至墙上的报纸都是关于莎士比亚全集翻译的。随着家人和朋友一个个离开,世间能陪伴他、一起探讨学术的朋友也越来越少,99岁的高龄,高强度的工作,许渊冲的身体能扛得住吗?但他却说:“生活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记住了多少日子,每天和每天之间的区别只有一个,今天有没有翻译。”

的确,于许渊冲而言,翻译是一生的事业,更是生命的坚守。

猜你喜欢
许渊冲莎士比亚
许渊冲:100岁的美与快活
Tao Qian,Saussure and Taoism:The Paradox of Poetic Language
翻译泰斗许渊冲离世
许渊冲:翻译是一生的事业,更是生命的坚守
摔得挺美
翻译界泰斗许渊冲:100岁前译完莎翁全集
你在引用莎士比亚的话
莎士比亚
威廉·莎士比亚的肖像
An Analysis of Shakespeare’s Rhetorical Figures in Sonnet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