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来,研究型审计在推动落实高质量发展、促进审计在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建设、提升审计质量和效率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在审计实践中,审计机关尤其是基层审计机关遇到了不少困难,如对研究型审计的内涵认识不清晰、重要性认识不足及如何开展等问题。本文主要围绕什么是研究型审计、研究型审计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开展研究型审计等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研究型审计;意义;过程分析
研究型审计是全面贯彻落实领导人关于审计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的背景下提出的,并经过审计机关的不断探索和推广,其地位和作用也逐步提升。近年来,国家审计部门相继出台了各项政策文件,将“深入开展研究型审计”作为新时代审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
一、研究型审计概述
(一)研究型审计的内涵
什么是研究型审计,迄今还并没有一个权威统一的定义,但有一个共识是,研究型审计是以研究的方式、研究的思维开展审计工作。研究型审计的核心是审计,加之以研究。研究型审计不是做课题、写文章,不是审计研究,而是将研究贯穿于审计的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在审计过程中更加注重调查、研究和分析。通过研究使审计更有质量、更有效率和更具针对性。
(二)研究型审计的研究内容
1.研究政策。审计机关开展研究型审计,要把研究被审计领域和被审计单位所涉及的规划、改革及相关的政策放在首位,充分了解重大政策出台的背景、目的和相关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使审计结论更加精准,保证审计质量。
2.研究审计对象。深入研究审计对象的历史沿革、发展现状、改革方向、职责履行、管理体制、业务流程。通过对审计对象深入研究、分析,找出其风险点,从而使审计更有的放矢,提高效率和质量。
3.研究审计业务本身。研究审计计划编制和审计方案制定,做到科学深入、执行严格,促进审计目标重点更加精准聚焦;研究审计结论性文书,做到规范准确,这是审计质量的集中体现;研究审计现场管理,做到审计时间和范围把控精准,才能充分利用审计资源,保证审计质量;研究审计取证,做到规范充分、合法适当,才能保证审计结论性文书的质量;研究新审计业务,使审计能够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4.研究审计成果利用。通过研究审计成果的开发和利用,可以提升和拓展审计成果价值。在发现问题的同时,深入分析审计查出问题成因,寻找体制机制制度存在的缺陷,指导被审计单位制定切实可行整改方案,充分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做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剖析原因、提出建议一气呵成。
二、研究型审计的重要意义
(一)研究型审计是推动落实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开展研究型审计,能够及时地揭示重大决策部署的执行情况,推动落实高质量发展。通过研究开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审计,推动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升级;通过研究开展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审计,可以解决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释放经济发展新动能;通过研究开展对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审计,及时预警经济运行中的风险,促进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二)研究型审计是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重要途经。通过研究型审计,能够更精准地揭示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不到位、经济管理和运行低效等问题;能够更加深入地分析体制性障碍、机制性缺陷和制度性漏洞等原因;更有针对性地提出各个方面的建议,使审计的作用发挥地更加显著,从而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
(三)研究型审计是推动审计质量、审计效率和审计队伍建设改革的必然选择。研究型审计通过研究政策、研究审计对象、研究审计业务本身以及研究审计成果利用,能够更加精准地揭示问题,更加深入地分析原因,更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从而提高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使审计的作用发挥地更加显著。同时,通过研究型审计,能够提高审计干部尤其是青年审计干部,能查能说能写的能力,提高政治意识和业务能力,有利于审计队伍建设。
三、开展研究型审计的过程分析
(一)提高对研究型审计的认识。自2009年,审计署驻南京特派员办事处提出开展研究型审计,到2021年,侯凯审计长发表“坚决做实研究型审计”的讲话,各级审级干部对研究型审计的认识不断提高。但是,一方面,有的审计机关尤其是基层审计机关,对研究型审计的内涵认识还不到位,研究的内容不了解,对于如何开展也无从下手;另一方面,对于开展研究型审计的重要性和紧迫感认识不充分、不深刻。这就要求各级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加强学习,深刻认识研究型审计的重要性和紧迫感。
(二)把研究贯穿于审计全过程。研究不是在审计工作之外另起炉灶,而是始终融入贯穿审计立项、实施、报告的全过程。在审前做好立项可行性分析,充分调研后编写审计工作方案;在审中,充分研究被审计单位相关情况,分析审计重点和风险点,边研究边审计、边审计边研究;在审后,督促被审计单位进行审计整改,研究审计成果的利用和拓展。推动审计研究与审计业务的紧密融合。
(三)加强研究型审计机制建设。出台坐实研究型审计的全国规划,进一步理清研究型审计的内涵与开展的方式方法;建立审计项目的后评价机制,检验其优劣、评价其得失;加快審计标准件的建设,规范审计成果、审计取证、审计流程等内容。建立激励督促机制,对研究型审计各项任务完成情况开展定期督查;对研究创新工作,纳入部门目标绩效考核,以考核倒逼审计人员深入研究审计。
(四)加大对研究型审计人才的培养力度。大力培养研究型审计人才,引导和鼓励审级人员潜心钻研,多出高质量、有力度、有分量的研究成果;建立传帮带机制,通过“师傅”传授实战经验和审计技巧,促进提高审计专业素养和以“能查、能说、能写”为标志的综合能力素质;改进研究能力培训,探索创新研究型审计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提升审计干部研究能力。
参考文献:
[1]郑石桥,刘星锐.研究型审计:内涵、类型及运用条件[J].南京审计大学学报,2022(1)
[2]李玲.创新审计理念 打造审计精品——审计署南京特派办研究型审计发展回顾[J].中国审计,2012(6)
[3]张琦,彭亮,刘侠.关于“研究式审计”的若干问题:审计署特派办审计理论研究会(组)秘书长座谈会综述[J].审计研究,2012(5)
作者信息:魏福鹏,山东省邹平市人,工作单位: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审计局副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