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永君 徐霞
摘要
当下的初中写作教学与课标的要求仍旧相差甚远。通过内视,初中写作教学的症结主要表现为教师指导的低效和学生写作能力的低下。教师指导的低效主要源于缺乏合理明确的目标,缺乏学生需要的方法,不能以人为本等因素;学生写作能力的低下主要源于写作素养低下,评价能力欠缺,忽视作文修改等因素。基于这些“症结”,初中语文教师可以采取明确写作目标与任务、制订写作“规矩”、作前指导与作后指导相结合等策略,切实提高写作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初中写作教学 症结 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写作教学是这样陈述的:“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并有这样的建议:“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然而,纵观当下的初中写作教学,与课标的要求仍旧相差甚远。在作文中说假话、空话、套话的学生大有人在,背作文者、抄袭者也不在少数。笔者认为,这一现状的“症结”在于师生的共同“失职”。
一、内视:当下初中写作教学的症结
(一)教师指导低效。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指导的低效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无“标”。
初中写作教学没有单独的教材,写作训练“散放”在语文教材各单元的阅读文本之后,没有构成独立单元。这就带来一个问题:教材各单元的写作要求虽然具体,但是整本教材的作文训练版块缺乏系统性,整学期的作文教学目标不明晰。教师只是按照教材要求引导学生写作,学生只是按照教师的要求作文。至于学生的写作能力要达到何等层级,以及是否达标,都没有具体的评价标准。同时,教材现有的写作版块也没有具体的案例可以用来引导学生写作,或者满足学生的仿写需求。
学期作文教学缺乏序列性和可操作性,师生只能依据单元题目进行写作训练。在这种背景下,许多教师的教学预设都偏重于作前审题、立意、选材等方面,没有涉及个性化写作指导和分层写作目标。这种千篇一律的写作教学,并不能提高大多数学生的写作水平。
2.无“法”。
有些教师遵循经验主义,指导学生作文的方法陈旧,缺乏系统性、层递性与可实践性;有些教师只会对学生进行写作理论的灌输,忽视学生的写作实践与体验;有些教师无视学情,机械地依据教材设计的写作题目指导学生写作;甚至还有些教师只是胡乱找个题目让学生写一写,然后批一批,讲一讲,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因此,缺乏学生需要的指导方法,是当前写作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学生需要的是写作遇到困难时,得到教师的有效指导。“对症的药方”才是最能满足学生需求的。
3.无“人”。
很多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时,往往只注重技术层面,着力于写作方法与技巧的渲染与讲解。写作到底是为了什么?写作对学生的自身发展有何作用?如何在写作教学中引导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教师如果不去思考这些问题,写作指导就会误入歧途。“文以载道”观念的缺失,造成教师的作文指导缺少“人”的存在感,导致了写作教学的低效性。
(二)学生写作能力低下。
1.写作素养低下。
造成初中生写作素养低下的原因主要有:(1)生活单调枯燥,缺少生活体验,文章没有真情实感,假话、套话泛滥。(2)写作思路狭窄,没有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文章思想肤浅,情感价值不高。(3)缺乏写作个性,语言积淀不足,成人化色彩严重,写作习惯不好。
2.评价能力欠缺。
初中学生写作的一个最朴素的动力就是得到教师的及时反馈。当学生认真完成一篇习作后,如果教师不能及时予以反馈,指出其欠缺之处,学生就会认为自己的习作成功了,没什么不足。这个现象暴露出来的是学生对自己习作的评价能力的欠缺,其实也是写作能力低下的一种表现。
3.忽视作文修改。
很多初中学生往往是以应付的心态进行写作的,作文写完后,万事大吉,不知道主动地去评价或修改自己的习作。在拿到教师批阅的习作后,大部分学生只关注一下分数。得分高的人,喜笑顏开;得分低的人,把作文本往旁边一扔。很少有学生会关心教师的评语和修改意见,更不要提再把作文拿过来读一读,想一想,按照教师的意见尝试修改。即使教师在作文讲评后布置了修改作业,学生仍然是能拖则拖,不会按照教师的意见认真修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忽视作文的评价与修改,无助于写作能力的提升。
二、“对症下药”:初中写作教学的策略
(一)明确写作目标与任务。
如何基于学情定位写作目标,是初中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前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确定写作目标后,教师可以据此设计写作任务,将目标与任务有机串联起来。学生完成了一定的写作任务,在某种程度上也就实现了写作目标。在写作目标与任务的联合调控下,学生便明确了写作的方向和训练的要点。
在写作任务和目标明确的基础上,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写作案例。写作能力强的学生,通常能够在自我经验的引领下顺利完成写作任务;写作能力较弱的学生,则会因对任务的模糊化认知,产生写作焦虑。教师提供合适的案例,能够让学生通过范文清晰理解写作任务,写作起来就会得心应手。这样的写作训练,能够带给学生完成任务的成就感,帮助其逐渐建构写作经验,提高写作水平。
(二)制订写作“规矩”。
传统写作教学中“学生写,老师批”的固定模式带来的一个后果就是:学生只管写作,教师只管评价。其实,写作是一个融写、评、改于一体的系统。如果教师能够把学生对作文的自我评价与修改纳入写作教学中,就会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80CA867A-4F5E-4433-9666-E453A2532C4A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教师要帮助学生进行“系统化”的写作训练,首先要立下规矩,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照章训练,按规作文”。教师可以为学生制订如下写作“规矩”:
第一步,认真审题、分析、构思,列好写作提纲。
第二步,按照写作提纲拟好草稿,书写认真,态度端正。
第三步,做好文章自评。自评要含有眉批、总评;总评不少于100字,要有对自己作文问题的诊断。
第四步,针对问题,对文章进行修改。
第五步,根据教师的评语,再次认真修改文章;修改后完成誊写,书写要更加美观。
(三)作前指导与作后指导相结合。
纵观当下的初中作文教学,大多数教师在学生写作前,都能认真做好指导。至于如何通过评改作文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他们就没有时间去认真对待了。学生在写作后,没有得到教师的及时指导,对自己作文的欠缺处不得而知。教师不能“对症下药”,及時“治疗”学生写作中的弊病,写作教学的有效性也就可想而知了。因此,教师必须重视“作后指导”,关注学生在写作中呈现的问题,适当进行作文面批。对于写作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只要稍微点拨一下,就能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不过,写作能力强的学生只是少数,对于更多的写作能力一般甚至较弱的学生,教师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给予更多的时间,不断地去引导与指导。面批时,教师要着重对学生作文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加以分析,与学生一起探讨修改方法。如果学生不会修改,教师要先进行示范,在学生学会自主修改的基础上,再次进行引导,直至学生将文章修改完成。
“作后指导”是一种“对症式”的指导,可以提高学生评价和修改作文的水平。“作前指导”与“作后指导”完美结合,相辅相成,是教师实现有效作文教学的重要途径。
教师对学生进行“作后指导”,势必要求其“导后再作”。一般学生对于修改作文的积极性不高。为了激发学生的“再作”热情,教师可以给他们修改好的作文加分。修改后的文章的得分提高了,意味着教师对学生修改、“再作”这一学习行为的肯定与认可,也是学生写作能力提升的一种表征。学生看到自己的作文获得加分,相当于看到了自己的成长与进步,一种满足感会油然而生。长此以往,学生的写作兴趣会被激发,写作态度会更端正,对写作也会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总之,关注写作教学中的问题,立足学情,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是写作教学走向有效性的必由之路。写作教学,“路漫漫其修远兮”,全体语文教师都需不断探索。
(作者单位:1.江苏省宜兴市教师发展中心;2.江苏省宜兴市丁蜀实验中学)80CA867A-4F5E-4433-9666-E453A2532C4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