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相关官员表示,2022年将以部省合建方式“小切口”“大支持”,遴选建设10所左右高水平职业本科教育示范学校;在中等职业教育方面,教育部将用3到5年时间,建成1 000所左右的国家级优质中职学校。
多多举办“高等职业教育”,或职业教育本科化,增加其光环,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减轻家长与学子对职业教育的负面观感、成见偏见。
不过,对其作用也不宜过高估计。就拿本科来说,事实上就在不少人内心存在种种合理、不合理的差等序列或曰定见偏见,常见的有一本对二本、三本,985、211、双一流对“普通”本科,985对非985的211,这种定见偏见亦存在于985内部及不同专业之间。“所有本科一律平等”是理想,“一些本科比另一些本科更平等”是现实。物之不齐,物之情也。高职本科会被安放在什么位置?值得深思。
究其根本,其实关系到对教育“高水平”“优质”的理解。优质教育,不只取决于高水平、优质的硬件软件、师资,而更取决于高水平、优质的生源。表面上,学生是因为985厉害或导师厉害才报考的;实质上,厉害的学校最为厉害之处在于能类聚优质生源。厉害的老师难请,但至少可以重金诚意延请;要系统性吸引厲害的学生,就难多了。厉害的学生与厉害的老师好比好食材与好厨师,相互成就。
这个道理对职业教育的意义是:如果吸收不到足够多的优质生源,优质职业教育可能就是镜花水月。最好的状态是,哪怕普通教育比职业教育整体上吸引了更多的优秀学子,两者吸引的学子在一个很大的区间也是重叠的,并且容许低成本“反悔”,学子能在两者之间根据个人兴趣与需要自由切换。这就要靠社会观念的改变,而不是强制分流。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这观念在一些人心中根深蒂固,导致鄙薄动手、技术与实用,并不可取。要改变这种观念,一是让技工有更大的回报,现在蓝领中产化是一个很好的现象,二是让大家从小培养动手习惯。现在小学有劳动课,那也只是全班一起种一些花草作物或是做一些粗浅的手工,远谈不上撬动观念的改变。如果中小学能普遍开办动手、技术课程,让大家感受到动手的快乐,体会到做成一个东西、一个项目的快感,不论将来上不上职校,很多人都能有一两项一技之长,那整体观念就会大不一样。由此,愿意上职校的优秀学子也会加多,优质的职业教育才有根本,才有汩汩不断的源头活水。
(来源:《南方周末》)1A3419FC-6A12-4C1F-90D8-0C9B6DF905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