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方军“脑血管微雕手艺人”

2022-06-05 14:05王玉萌
大众健康 2022年5期
关键词:微雕神经外科佳佳

王玉萌

刘方军,主任医师,神经外科博士,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神经外科三病区主任。擅长脑血管病、颅脑肿瘤等神经外科疾病的治疗。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印象中,医院的神经外科主任都是严肃的。但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神经外科三病区主任刘方军脸上,总是洋溢着笑容。在神经外科的从医路上行走了24年,46岁的刘方军已经完成复杂神经外科手术2000余例。他认为,神经外科大夫不应止步于“开刀匠”,而应该站在患者的角度,下硬功夫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刘方军每天都要面对与脑血管疾病的生死博弈,他时而化身“血流导航员”,时而成为“拆弹专家”。对他来说,最有成就感的事,就是看到经他治疗的患者回归正常生活。

12岁男孩佳佳的脑子里长了一个肿瘤,一开始在医院被当成病毒性脑炎进行治疗,肿瘤体积在3个月内疯长了3倍,手术风险太大了,医生建议转院。佳佳父母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找到刘方军的。仔细查看影像资料后,刘方军发现佳佳患的是长在小脑上的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这种肿瘤看上去就像是杂乱的血管团,血供丰富,又长在小脑上,手术风险确实很大,一丁点失误就会导致颅内大出血。这就好比拆弹时碰错了一根引线,随时可能导致炸弹爆炸。但如果肿瘤没有全切掉,以后还会复发导致出血。

怎么办?刘方军一句铿锵有力的“可以手术治疗”,给了佳佳一家人希望。可如何能让肿瘤实现全切,又保证孩子术后的生活质量呢?刘方军带领团队为佳佳制定了完备的“拆弹”手术策略,并组织全科对围手术期的注意事项进行了详细的讨论。术中,刘方军在高倍显微镜下完整切除了肿瘤,且未损伤周围重要神经和血管。经医护人员悉心照料,术后不到一周,佳佳就能下地锻炼,很快康复出院了。

不断攀登,攻克难题,让脑部疾病患者得到更到位的治疗,这是刘方军给自己和团队定下的规矩。他带领团队率先采用颌内动脉搭桥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被《欧洲神经外科杂志》评价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方面“切实有用的聪明创新方法”,“巧妙的颅内外血流搭桥,解决了临床的关键问题”。

2008年,从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博士毕业后,刘方军到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工作,成为国内顶级神经外科专家石祥恩教授的学生。

“石祥恩教授常教导我,手术时,一定要重视每一针、每一线。怎么缝?缝的位置在哪儿?都必须严谨。一针缝不好,就可能造成灾难性后果。”这颗严谨的种子,就这样埋在了刘方军心中。每台手术,无论大小,无论难易,他都严阵以待。术前评估、全科讨论、手术时间安排、器材准备、患者身体和心理的调整……刘方军及其团队一丝不苟的态度,带给患者的是安心,更是希望。

提到刘方军,64岁的周大爷感激地说:“刘主任真是难得遇到的好医生。”周大爷先前是个“固执”的退休大爷,确诊为双侧颈内动脉狭窄8年多,由于讳疾忌医,选择动态观察,不愿意到医院治疗。2020年6月起,周大爷经常有头晕的症状,还发生了言语不清、四肢无力,被确诊为急性脑梗死。这可把周大爺的家人吓坏了,他们坚持把周大爷送到了三博脑科医院。检查发现,周大爷的左侧颈内动脉颈端闭塞,右侧颈内动脉近段偏心性重度狭窄,双侧颈动脉分叉及颈内动脉近段管壁增厚伴多发斑块形成。这样的情况必须立即治疗,不然斑块脱落还会堵塞大脑血管造成脑梗死。

“我很排斥进医院,看见医生就害怕。”周大爷说,但他在门诊第一次看到刘方军,心里就产生了信任感。刘方军结合影像资料,通俗易懂地介绍了这种疾病的危险程度,让固执的周大爷决定接受手术。最终,周大爷接受了转流管保护下的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仅通过一个小切口,就将堆积在血管里的“斑块垃圾”清理干净了。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刘方军说,临床的严谨源于扎实的医学根底,手术台上的从容源于平时的反复训练。他的办公室里摆着各种手术练习器械,忙完了手头的事,他总要抽点时间练练手。

无数次的训练,造就了刘方军的手上功夫。“血管搭桥手术要在直径1毫米左右的血管上进行,用比新生儿胎毛还要细的、直径约0.01毫米的缝合线,缝9到11针,把两根血管缝起来。手稍微动一下,就有可能引起血管爆裂。”刘方军自信地解释说,“这就相当于在小米粒上进行微雕艺术。”

真正的微雕,可以“慢工出细活”,但手术对时间是有严格要求的。在显微镜下进行血管搭桥,太慢,血液循环供应不上;太快,血管承受不住巨大的压力,容易爆裂。刘方军不仅对搭桥血管的缝合角度把握得不差分毫,而且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微雕”,让同行们为之叹服。

这么多年的临床手术经历,也让刘方军有了新的思考:手术不能解决所有患者的问题,如何才能让更多人拥有脑健康意识,预防脑部疾病的发生呢?现在,结束一天繁忙的临床工作,刘方军有了一个“副业”,那就是参加网络直播,呼吁更多人关注脑健康。在他的带动下,团队也开始从事大众科普宣教,把深奥难懂的医学术语、神秘的脑科知识,转换成大众听得懂的语言。

现在,刘方军已拥有12万粉丝,回复粉丝们的提问成为他每天必不可少的工作。不管是多小的问题,他都会详细地回复。在他眼里,患者的事都不是小事。“我能体会咨询者的那种焦急,所以不管多忙,我都要抽空回复。有时候下手术很晚了,第二天就会一早回复。”

猜你喜欢
微雕神经外科佳佳
侧俯卧位摆放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护理
欢乐的歌
南瓜灯
我的校园
选择
精微至极虚实相宜
微雕
王忠诚神经外科学(彩图版)
叶子的微雕世界
微雕艺术家 曹惠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