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冠先
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高校体育教育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要求。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也是当前高校体育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现阶段,对于高校武术教学而言,武术的教学已经不单单是高校教学质量的集中体现,更是当前培养大学生心身健康、文化传承、缓解教学压力和掌握技能自我保护主要任务,因此,进行高校武术教学方法育实践创新研究就显得极为重要。本篇文章就是在研究高校武术教学的基础上对其方法与手段创新发展模式进行探索和研究。
1 高校武术课程教学现状
1.1 武术课程项目单一化,教学内容不够丰富
武术选项课教学教材虽然多,但没有一个统一指导性方案,大部分高校教学目标简单,教学学时过少拓展性有待提高。面对当今新形势下习近平提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相关要求,将对湖北省普通高校如何开展武术课程当作提高当代大学生弘扬民族精神与思想道德的教育重要题材。武术理论和武术实践课堂怎样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了解武术文化、掌握武术技能的途径,就必须通过武术选项课理论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在教与学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具体的体育课程武术内容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选择。武术教学内容为实现教学目标提供依附点使教学目标客观化。目前我国普通高校武术课开设的教学内容基本上以国家教学大纲的规定为要求,再结合相开课率分析关的地方特色形成高校武术教学内容。
据调查结果显示,湖北省共随机抽取本科院校14所,都开设了公共武术课程,对大学生基本课时进行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课时不够。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湖北省普通高校武术选项课的开设情况基本情况良好。从课程设置内容比例与大学生喜好来分析,湖北省高校武术选项课教学内容安排较多的是初级长拳、初级刀和24式太极拳占60%,其次,初级剑,再则为散打,其他教学内容安排较少,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男生所选的基本上是初级长拳第三路,而女生所选的基本上就是24式太极拳了。在调查中发现许多学生普遍反映希望学校能开设更多的武术项目从而选择自己所喜爱的项目学习。但学校所开展的项目基本上集中在简化24式太极、初级刀和初级长拳第三路教学内容上,这样就导致了武术教学内容单一化,对学生兴趣缺乏吸引力,对武术教学效果明显影响。从学生喜欢的内容调查来看,学生最喜欢选取的是武术散打,期盼多开展竞技使用性较强的武术项目,如武术擒拿,武术短兵等教学内容。
1.2 武术教学方法与手段过于传统
普通高校武术课一直以来受传统武术教学思想影响,教学过程比较注重“教师教、学生学”,大部分武术教师一直按照讲解、示范、练习、纠正错误方式来巩固和提高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很少采用对抗性、娱乐性、线上线下结合与电教化等教学手段来传播武术课内容。由于教学方法枯燥无味,大学生时常反感对武术课选项,其原因教学填鸭式,以学生为主体性难以体现,武术教学课堂氛围不活跃。另外教师的讲解示范与学生的接受效果,时常受到身体素质、性别、场地的制约,个别教师对技术动作的重點与难点,个别教师对武术动作片面讲解和示范较模糊,很容易使大学生在学习武术技术动作产生困惑和难以理解,错误动作形成习惯,将对武术教学质量降低。通过调查发现教师在讲解示范的教学方法却占到了 93%,这一现象应该需要整改。
1.3 武术教学环境有待改善
调查湖北省部分普通高校查发现教学场馆条件和教学器材使用情况基本良好,但高校武术选修课教学还是大部分在室外进行,如遇到恶劣的天气就难以保障教学计划的正常实施。在武术套路和散打教学中的一些稍有难度的跳跃动作如果没有地毯的保护学生进行练习就很容易受伤,还有就是没有墙面镜的帮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提高速度也会大打折扣,这些都会在无形之中打击师生的积极性。
1.4 湖北省普通高校武术教师所学专业的调查与分析
湖北省普通高校要想武术能在校园中到更好的发展武术师资队伍至关重要。在教师的三个基本素养(专业知识素养、广博的知识素养、教育学素养)中第一个就基本素养是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素养,它是进行传道授业的最基本前提。所以教师专业与否对整个武术教学具有很大的作用意义。
在对湖北省普通高校武术教师所学专业的调查中得到以下数据:武术专业的为 34人,所占比例为 33.2%;非武术专业的为 66人,所占比例为 67.8%。 在所调查的对象中仅有 33.2%的教师是武术专业教师,而非武术专业的武术
教师却高达 67.8%的比例,将这一结果可以看出武术教师专项结构相比较存在一定问题:这种情况不利于对学生进行专业授课,也影响高校武术教学事业的正常发展。
1.5 湖北省普通高校武术课教师从教时间与职称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调查显示,湖北省高校武术教师从教时间与职称有一定关联。从教时间短的职称偏低,从教时间长的职称相对较高。这与教师这一职业的职称评聘和晋升制度有关。从职称比例来看,讲师和副教授比例相当,教授比例偏低,职称呈现出“两头窄,中间宽”的枣核特征,对照从教时间可以看出,讲师、副教授职称晋升压力大,竞争激烈。
2 高校武术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创新
2.1 武术课程内容设置创新
教育部颁布的《指导纲要》中将体育教育的目标表述为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社会适应目标这五个教学目标。高校武术普通选修课要设计出符合当代大学生心身健康的教学内容,增加武术选修课的基本学时,本科生至少48个学时,专科生至少36个学时。保证有效的学习时间里充分地了解和掌握武术基础知识。使学生更加系统地掌握武术技术动作和理论知识。增加学生喜欢的武术散打、武术短兵、武术推拿项目来提高教学质量。从大一理论方面就要开始学习武术的起源与发展、武术道德修养、特点与作用等内容,技术要开展一些武术基础内容;武术基本功、五步拳、初级拳、初级刀棍等表演为主的技击术,大二理论方面要学习武术裁判法、运动与损伤、武术道德内涵与战术体系等。同时根据项目规范考评体制,量化考核体制;将武术技术动作按40%、理论10%、身体素质30%、考勤20%,让教师更有针对性教学,让大学生更明白自己要学习目标。6914556A-053D-447A-AB11-3A2338D57E4B
2.2 突出教学的内容、礼仪和功法练习
要将武德礼节引入体育课教学中,加强尊师重道、提倡以礼相待,始终将传统的武术优秀文化渗透到教学的每个环节,要让学生在学习初级武术套路里发现动作的难度和方法,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通过武术素质练习,学生对武术教学内容的深刻认识。高校武术教学内容要多元化开展一些具有对抗性的武术散打、武术短兵、武术推拿、太极养生的武术特色丰富教学内容,在教学技术方面武术教师要把教学中技能、礼仪、功法练习始终要让学生保持对武术学习的热情。
3 高校武术课程教学手改革段创新
3.1 完善师资结构
学校要鼓励年轻的武术教师到各大名校进行职业技术培训,多向体院名师学习丰富的经验、向武术专家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向同行学习交流教学理念。加强自我文化学术科研交流,实事求是找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采用多种途径科研与实践交流学习,全体武术教师加强职称提升、裁判学习和加强科研等多方面的努力,才能全面提升整体武术教师水平。促进师资队伍的优化比例,高学历的人才较少,要多引进高学历人才。男女的比例也要提升,武术女老师较少,也要平衡男女武术教师比例。加强武术教师德育提升,始终把武德用在實践中。教师要不断推动高校武术进一步发展。
3.2 加强对场地和器材等的投入
高校体育硬件必须加强保障,要合理计划每年器材购置,完善器材管理制度,加大以教学为主的体育设施建设,避免建设“花瓶式”体育场馆,以学生实用为主,就是对高校体育其武术发展的关节面。相关领导要站在学生学习提高的关键点出发,层层把关,把最实用的场地、器械服务与学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拓展武术教学。
3.3 采取课内外教学好和线上线下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式
要发展学生武术社团,规范校园武术社团制度与监督管理,加强校内外的技术与文化的深刻交流,校园武术文化交流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开拓武术项目与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竞赛、科研、表演等交流,结合省情和学校的具体情况深刻分析,以创新为主的俱乐部等模式进行实验改革,加强学生自主协会监督问责,量化制度管理,鼓励学生对武术项目创新特色发展,通过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对武术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高校要建立良好的武术网络教学平台,采用线上线下教学手段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体育教师在课内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要对学生布置课外武术技术内容,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让学生巩固技术动作要领,进一步完成教学任务途径。高校线上教学也是学生网络武术思想与技术交流,将成为进一步拓展武术教学手段的重要方案。
4 结语
高校作为国家腾飞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库,决定着武术发展的重要风向标,在当前新形势下不断深化高校武术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研究与实践至关重要;为解决武术课程项目单一化,教学内容不够丰富,武术教学方法与手段过于传统,场地欠缺问题;我们要力争通过武术课程内容设置创新,教学的内容与手段革新;完善师资结构;加强对场地和器材等的投入,建立良好高校武术网络教学平台,积极采用线上线下教学手段为学生心身健康、文化传承、缓解教学压力和掌握技能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
本文章将作为教研课题成果进行展示;武术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9C52)。
(作者单位:湖北理工学院体育部)6914556A-053D-447A-AB11-3A2338D57E4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