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纪元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时代学校体育要实现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四位一体”目标,强调体育的育人功能。本文从学校体育发展角度,回望近代鲁迅的体育与教育思想,并借此反观新时代“四位一体”学校体育目标,发现两者高度契合,同时,“四位一体”目标表现出与时俱进的创新与突破。启示:坚定不移地坚持“四位一体”学校体育目标;根据“体教融合”提出的目标导向落实学校体育目标;拓宽体育价值,挖掘实现学校体育目标更多路径。
学校体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构件,是实现民族复兴梦和体育强国梦的依托。当今,学校体育需开启高质量发展,注重体育教育的质量和效益。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发展学校体育的“四位一体”目标,秉持以学生为主体,以享受体育乐趣为前提,要求学生能在参与运动过程中获得增强体质、健全人格和锤炼意志品质多方面的附加值,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冬奥会运动健儿时引用了鲁迅文学作品《华盖集·这个与那个》中的话:“我每看运动会时,常常这样想: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这一番话掀起了人们对鲁迅与体育的关注热潮,同时,也启发我们要回望历史,以史为鉴。鲁迅是中国近代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文学家,虽不是体育工作者,没有对体育进行专门研究,但在鲁迅的生活爱好及文学著作里,展现了与“四位一体”学校体育目标相契合的体育与教育思想,这对中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启示作用。
1 鲁迅的体育与教育思想
1.1 强调健康体魄
鲁迅热爱体育,对体育有自己的理解,十分肯定体育能锻炼身体。在南京求学时接触到新式体操,认为天天做体操,身体会长得健壮,同时,也告诉人们怎样做才能活跃身体各部位。鲁迅喜欢骑马,在致萧军、萧红夫妇的书信中提到自己能骑马,每天总要跑它一两点钟。日本留学时,主动报名学习柔道,以增强体质,也为之后救国救民行动做了铺垫。弟弟乔锋谈到哥哥在日本学习时,和老师同学去野外采集总是步行,认为“对于身体,也是很有益处的。”这些生活爱好都体现出鲁迅肯定运动是维持健康身体的主要途径,是自身发展的基础。
其次,鲁迅认为拥有健康体魄影响孩子和国家的未来。鲁迅认为健康是一切生命继续的前提,父母给予孩子健康的身体和精神,并养成孩子有耐劳作的体力,让他们更强,更健康,更聪明高尚,这首先在孩子自身发展上已经赢了一大步,进而,整个国家社会自然也会积极向上、充满活力。当然,鲁迅还教导青年:不要“死读书”,要注意身体健康,并指出部分革命青年缺少的不是经验,而是缺少强健的身体。希望青年可以经常运动,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有了强健的身体才能革命到底。可见,鲁迅十分重视运动带来的健体作用,坚信有了健康的体魄个人才能继续发展,整个国家社会才能长久兴旺。
1.2 注重“立人”教育
受传统旧礼教、旧制度影响,当时中国的家庭教育不是任其跋扈,就是驯服式教育,使孩子失去了本该有的天性,这对其身体和精神都是严重的制压。
因此,鲁迅强调孩子的发展,重在“立人”。所谓“立人”教育需从两个层面看:外在“立人”,让孩子成为一个身体上健康的人,因为健康的躯体是张扬个性的前提;内在“立人”,父母要理解、指导和解放孩子,培养孩子成为自立自强,能独立思考,有个性、有“匪气”、有“野性”和“ 兽性”的人,使其顺应社会发展,并造福社会,只有健全的身体和心理才是完整人的形象。为此,鲁迅特别重视体育的“立人”作用。《野草·风筝》讲到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花边文学·玩具》特别赞扬了江北人制造玩具表现出的创造性和价值,认为玩具适合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能锻炼其体魄,愉悦心情,解放天性,促进个性形成。此外,教导青年要注意身体健康,要有朝气;在女师大的讲演中说:“争取中国妇女的解放,这就当然需要有激烈的战斗,迎接战斗,健康是重要的条件。”可以发现,鲁迅对体育的“立人”价值的态度是积极的,希望国人能利用更多时间做游戏、进行体育锻炼,从体育运动中培养个性,充盈精神,形成身体健康和人格健全的完整人。
1.3 崇尚“尚武精神”
魯迅追崇“尚武精神”,将体育与爱国连接在一起。练习骑马时常会摔得头破血流,但鲁迅却乐观地认为这能增一次进步,表现出不畏困难、意志坚强的体育精神。所刻的“戎马书生”“戛剑生”的印章,足以表明立志报国的远大志向。在日本学习柔道除了增强体质外,更大的目的是救国救民。
文学著作中,鲁迅通过反对在当时的中国追求“费厄泼赖”;通过讲述斯巴达人誓死抵抗波斯侵略并最终获胜的故事;通过讲述自己在看运动会时运动员和看客“不耻最后”的表现;通过提及运动员孙桂云、阮玲玉和“美人鱼”游泳运动员杨秀琼从起初的出类拔萃到最后泯然于众的现实;通过对爱好和平与尚武兼备的墨翟描述以及对宴之傲者及楚王对立形象的塑造等,给国民注入不畏强敌、奋勇抗战的阳刚性格,激发青年斗志去反抗侵略、旧政治文化、传统陋习及一切不平等、无道义的人和事,以振兴中华。鲁迅还提醒国人革命要进行到底需要强大的意志和韧性。在任教时段,常提倡学生们经常锻炼,并将“韧性”“勇敢”“坚毅”等精神寓于体育锻炼之中,疾呼青年一定要文武兼修,做一个“于战斗有用的人”。可见,鲁迅认识到体育不仅于个人生理和心理是有利的,而且体育所蕴含的爱国卫国,不畏强敌、敢于反抗,坚韧不屈的精神品质于国家的强大兴旺更是有利的。
2 鲁迅的体育与教育思想反观“四位一体”学校体育目标
2.1 时代背景
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要求。同时,体育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中也具有重要作用。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面对我国部分青少年学生超重肥胖、近视、心肺耐力水平下降等问题;学生不爱上体育课;体育课逐渐边缘化等现状,国家更加注重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开展。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体育后备力量的主要途径,为增强体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促进中国教育强国和体育强国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根据体育教学特征和任务提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四位一体”学校体育目标。86AE504A-2E3C-4F7F-B2A8-F432FB2E81E7
相比而言,鲁迅生存的正是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时代,当时的中国在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落入下风,国人的身体和精神也受到巨大摧残。受封建旧制度和旧礼教影响,国人的思想尤为固化。由于接触到西方文化思想,鲁迅意识到健康体魄和精神是立人、立国的前提,作为先进知识分子,鲁迅以身作则并利用尖锐的文字来解放国人思想,唤醒、激发国人斗志,培养全面的中华民族“新人”,以挽救中国,实现民族复兴。可见,虽时代背景不同,但两者具有一致的时代使命。
2.2 内涵思想
“四位一体”学校体育目标是以学生为对象,基于体育学习需要和未来社会人才需要,从生理、心理、认知和社会多层面对学校体育工作做了目标指引,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分开来看:“享受乐趣”是进行体育运动、养成终身体育习惯的基础,也是实现“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目标的必经之路,它是从心理层面实现对运动的需要,保障了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基本权利;“增强体质”是体育运动最直接的价值体现,体现出“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发展理念,它的落实有助于提升国民体质和整体健康水平,影响整个国家和民族未来;“健全人格”和“锤炼意志”是体育“育人”价值的延伸和升华。其中,健全人格强调以德树人的内化性科学素质,包括树立核心价值观,让学生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个性等;其次,无论个人发展还是实现民族复兴,都需要具备坚强的意志和韧性,体育运动中所面临的心理和生理上的苦与痛往往能锤炼人的意志,养成不怕挫折、持之以恒的品质,这也是通往成功所应具备的。
其次,“四位一体”目标与鲁迅的体育与教育思想在“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三个问题上高度契合,表现出一致的时代价值和育人价值。首先,以“国家的未来”为培养对象。作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与希望,儿童、青少年、青年肩负着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时代使命。“四位一体”目标以青少年为对象,鲁迅尤为重视儿童和青年的教育,可见,都表明下一代“新人”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唯有优先发展他们,国家才能长久发展。其次,为国家发展培养人才。“四位一体”目标是利用学校体育大环境培养顺应时代发展,并能造福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然而由于中国特有的现实,鲁迅的思想自然会呈现出鲜明的政治内涵,“立人”思想也会围绕国家社会层面,以立“明确社会责任感”的人。再次,培养体质上和人格上健全的人。“四位一体”目标和鲁迅的思想都表明健全的体魄和人格是立人的前提,而立人又是立国的基础,两者都肯定人应在身体和精神人格上达到健全,肯定体育能使人保持强健的体魄,培养个性,健全人格,磨练意志与韧性,激发爱国情怀与斗志。
此外,新时代学校体育目标具有与时俱進的突破与创新:首先,它厘清了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育人目的,从学校体育角度形成了国家未来人才培养体系。其次,“享受乐趣”目标保障了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权利,遵循人的内心,以激发运动兴趣为前提让学生参与运动。再次,“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目标涉及到学生的生理、心理、认知等方面,体现出学校体育课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这与新时代深化素质教育改革、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改革理念完美契合。
3 对学校体育发展的启示
3.1 坚定不移地坚持“四位一体”学校体育目标
“四位一体”学校体育目标是习近平总书记根据学校体育教学特征和任务,为顺应时代发展需要,以培养国家后备人才提出的。它是学校体育的发展方向,是学校开展体育需要遵循的理念。所以,坚定不移地坚持“四位一体”目标是学校体育工作发展的前提。
3.2 根据“体教融合”提出的目标导向落实学校体育目标
2020年,经国务院同意,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围绕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促进青少年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出一系列改革措施,提出以“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转项运动技能”的体育教学模式。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指出实现“四位一体”目标要坚持以教会、勤练、常赛为主要手段,让每个学生都掌握运动技能,加入课外锻炼、课余训练,参与体育赛事。认为教会、勤练、常赛是实现新时代学校体育目标的路径,那体教融合就是打通这一路径的关键。总之,学校应根据“体教融合”提出的目标导向实现“四位一体”目标,使体育的育人价值真正得到体现。
3.3 拓宽体育价值,挖掘实现目标的更多路径
鲁迅的体育与教育思想与新时代学校体育目标都肯定了体育的生理价值、心理价值、认知价值和社会价值。体育作为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为更好地发展体育事业,首先应深入挖掘体育的价值,尤其是挖掘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体育科学素养,让体育更好地培养人;其次,挖掘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更多路径,充分实现体育的育人作用。
4 结语
将鲁迅的体育与教育思想和新时代“四位一体”教学目标联系在一起,实现了不同时代的思想碰撞,虽然鲁迅所提倡的体育与教育思想具有一定历史印记,但却将体育作用于培养人上,把体育的功能从器物层面上升到精神层面,这对于当今体育教育来说是值得借鉴的,有利于更好地发展学校体育,培养人才。
(作者单位:广州大学纺织服装学院公共基础部)86AE504A-2E3C-4F7F-B2A8-F432FB2E81E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