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逻辑理路探析

2022-06-04 02:35范晓倩孙旭红
桂海论丛 2022年1期
关键词:党内政治文化新时代中国共产党

范晓倩 孙旭红

摘要:党内政治文化是党内政治生活的灵魂,重视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兴党强党的有力武器。从生成逻辑来看,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的理论来源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文化建设理论,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优良传统,深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滋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从价值逻辑来看,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能够为中国共产党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政治目标提供精神动力,为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筑牢“防火墙”,有利于彰显党内政治文化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从发展逻辑来看,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要注重创新话语之维,坚持以自我革命精神来推动,坚持党章党规硬约束与党性软约束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中国共产党;逻辑理路

中图分类号:D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494(2022)01-0025-08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共产党批判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历程与经验研究”(19BKS205)、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面上项目“新时代增强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对社会思潮的引领力研究”(2020MSA7)。

党内政治文化是党内政治生活的灵魂,对党内政治生态具有重要影响,关系到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重视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兴党强党的有力武器,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注重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这一重要命题。继而,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强调:“我们的党内政治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以革命文化为源头、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党性的文化。”[1]此后,“党内政治文化”这一概念在党的历次重要会议上被反复提到。2019年1月颁行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对“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作了专门阐释和部署。从本质上讲,党内政治文化是中国共产党政治实践的精神产物,属于党内政治生活的主观意识领域,是党的政治信仰、政治立场、政治方向和政治伦理的直接和集中反映。通过深入研究,进一步明晰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的生成逻辑、价值逻辑和发展逻辑,有助于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引导全党同志永葆共产党人的价值取向、政治定力与使命担当,发挥好党内政治文化在新时代党的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一、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的生成逻辑

任何一种文化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历史积淀和实践基础。从生成逻辑上看,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贯穿中国共产党政治实践全过程,它的理论来源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文化建设理论,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优良传统,深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滋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是熔铸于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灵魂深处的强大精神动力。

(一)理论之源:马克思主义政党文化建设理论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政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决定了党内政治文化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尽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并未明确提出“党内政治文化”的概念,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蕴含着丰富的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思想,为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提供了思想理论来源。首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是确保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不变质、不褪色的前提。任何一个政党都需要有思想理论的指导,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无产阶级政党“有个很大的优点,就是有一个新的科学的世界观作为理论的基础”[2]。他还和马克思一起严厉批判了蒲鲁东主义、工联主义等放弃政治斗争的错误思潮。中国共产党能将国难日蹙、危机重重的近代中国改造成人民当家作主、走向伟大复兴的社会主义国家,完成其他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就在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指南,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必须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持续把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信仰、政治方向、政治理念内化为党内政治文化。其次,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政党文化理论奠定了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的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不仅领导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而且还在理论上对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展开批判。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使无产阶级形成阶级”[3]413是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的前提,鲜明揭示了无产阶级政党要坚持“绝大多数人运动”的群众路线和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政治立场。列宁不仅在党的组织问题方面强调民主原则上的集中统一领导,而且对党的纯洁性问题也非常重视,要求清除“一心想从执政党党员的地位‘捞到好处而不愿意肩负为共产主义忘我工作的重担的人”[4]。他还告诫俄共要加强政治文化建设,以免自身在革命过程中沦为旧文化的被征服者。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为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中形成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价值追求、“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和正确实行集中有机结合”[5]等提供了有益借鉴。再次,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也来源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理论。在现代政党政治中,执政党取得人民群众的政治认同是其开展政治活动的基础。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是巩固人民群众政治认同的重要途径,建构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增强执政党自我防御和自我净化能力的党内政治文化,在各种复杂形势和风险挑战中始终赢得胜利,也是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的逻辑使然。可以说,马克思主义政治文化理论、政党文化理论和意识形态领导权理论为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的生成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赋予了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源源不断的生机和活力。

(二)历史借鉴: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回溯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始终与不同时期党的中心工作、政治任务紧密结合。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文化建设实践为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的生成提供了有益借鉴。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确定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党的二大要求党员在言论和行动上都表现出共产主义者的特征,为了拥护党的一致不惜牺牲个人情感和利益,展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崭新形象,并植下了对党忠诚老实、党内纪律严明的政治文化因子。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根本社会条件是党面临的主要任务。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确立了民主主义联合战线的方针,通过建立健全党规党纪、加强党内教育、加强集体领导等方式克服了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等不正之风,形成了忠党爱国、艰苦奋斗、勇于奉献等革命精神和光明坦荡、公道正派、顾全大局的政治氛围,推动了党内政治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时刻警惕因骄傲自满而产生脱离群众、失去群众支持的危险,既支持开门迎纳群众批评监督意见,又积极开展教育清查、理论学习、批评与自我批评等活动。1951年4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通过的《关于整顿党的基层组织的决议》概括了中国共产党的政党目标、政党宗旨、政党作风、政党伦理等政党文化结构,中央强调在干部培训中“必须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和党组织的工作”[6]。党的八大提出继续扩大党内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继承和发扬革命精神、维护党的团结等主张,逐步丰富了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基本内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迎来了多元文化并存的局面,邓小平同志提出要始终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角度提出真正实现党内政治生活民主化和制度化,特别强调从制度层面推进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倡导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发扬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营造了良好的党内政治文化生态。1980年8月18日,邓小平同志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的《黨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讲话进一步确立了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仅明确提出政治文化是政治生活的灵魂,还从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高度提出了“注重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命题,将党的政治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从思想教育、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等方面开展了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具体部署。可以说,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结合党情国情变化不断创新,已经形成了独特的政治作风、政治文化、政治制度和政治规范,在集合成党内政治文化之后共同锻造了党的先进性,确保了中国共产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7A88A8EC-9C4E-484D-99FC-3B99FCA897D9

(三)文化基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滋养

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以革命文化为源头、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的文化形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的生成提供了丰富的内涵滋养。首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的根基和血脉。文化具有历史延续性和稳定性,中国共产党也正是注意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养分,才能始终保持民族性和先进性。比如,将“精忠报国”①“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②等爱国主义精神发展成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将“民贵君轻”③等朴素民本思想发展成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为政以德”④赋予了“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7]的时代内涵;等等。此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勤勉、诚信、廉洁、忠诚等理念都被中国共产党很好地继承和发展,成为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其次,革命文化是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的直接来源。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便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的武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革命文化天然地孕育和成长在党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在坚持共产主义政治理想、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群众路线、坚持艰苦奋斗等方面与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在本质上一致。从这个角度说,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的最初塑形”[8]。无论是在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国革命历史文化永远是最好的营养剂,在补足党员干部精神之“钙”和夯实党员干部规矩、纪律、忠诚意识等方面,都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再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的主体。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诞生于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基础上,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根据社会主义建设不同时期的阶段特征和任务,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成为相应时期党内政治文化的主体内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彰显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有利于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涵养忠诚干净担当的党内政治文化。在新时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激发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大力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紧紧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和新发展阶段的特征,凝心聚力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不断为党内政治文化提供源头活水。

(四)实践基础:党领导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客观形势推动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3]139党内政治文化作为一种意识现象的存在,在中国共产党自觉地解释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历程中不断得到检验和升华。一方面,党内政治文化孕育于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的浪潮中。西方的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封闭的大门,抵御外侮、保家卫国成为催生党内政治文化的重要因素。从孤立的农民起义、寄托于权贵的改良和汇聚民众进行革命的历程中,中国人民最终选择了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具有高度组织性、纪律性和凝聚性的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也随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而孕育成长。另一方面,党内政治文化在党的伟大实践中不断丰富,并推动着党的各项事业不断进步。中国共产党通过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开展整风运动等途径,克服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内存在的非无产阶级思想,形成了不怕牺牲、艰苦奋斗、勇于担当等健康向上的党内政治文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通过开展“三反”“五反”运动同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贪污腐化行为作斗争,克服了党内骄傲自满、作风不实等各方面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通过拨乱反正和与各种错误社会思潮作斗争,中国共产党经受住了西方敌对势力的西化、分化图谋,并将党内政治文化从极端“左”倾、个人崇拜、主观主义中纠正过来,从制度建设、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等多方面丰富了党内政治文化的内涵。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党内政治文化需要积极回应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现实问题。在过去一段时间里,面对风险与挑战并存、机遇与困难交织的现实,一些党员领导干部政治意识不强。这一问题若任由其发展,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势必会受到极大削弱。从本质上看,党内存在的一些问题尤其是贪污腐败问题,背后也都是政治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曾鲜明地指出:“不能只讲腐败问题,不讲政治问题。干部在政治上出问题,对党的危害不亚于腐败问题,有的甚至比腐败问题更严重。”[9]80因此,无论是要解决经济社会问题还是党内出现的问题,都要从党的政治建设这个主要抓手着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不断强化政治建设。党中央强调不仅要加强顶层设计,而且还要求党员领导干部要善于从政治上思考问题、权衡利弊、部署工作,要始终紧紧围绕新时代党的中心任务推进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从涵养党内良好政治生态、弘扬共产党人价值观、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等维度稳步推动。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作为一个政治命题被正式提出来。

二、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价值逻辑

党内政治文化是事关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作为一种行为规范、道德观念的集合,为党的各项建设提供价值引领,促进党员对党的价值观的认知和内化。作为深化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我们只有从政治上以及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在激发党内精神动力、筑牢意识形态安全屏障、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等方面的重要价值,才能更好发挥党内政治文化的现实功能。

(一)精神支撑:为中国共产党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政治目标提供精神动力

作为一种约束规范,党内政治文化在运行过程中也会形成特定的价值取向或行为偏好,正如马克思曾经深刻地指出无产阶级政党“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奋斗目标和价值原则,这也是无产阶级政党政治文化的鲜明底色。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都是在对“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这个政治承诺的践行。鉴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实现历史性飞跃的现实,党的十九大报告正式提出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对于广大人民群众来说,在新时代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一种生活质量的提升,但这种向往对于执政党来说,就是一种人民的政治期待,也是一种具有深厚群众基础的政治能量。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理所当然需要顺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并将实现这种需要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实际上,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因此,党的十九大报告不仅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界定为党的初心和使命,而且要求:“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10]1-2对此,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建设适应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新形势,通过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培育并养成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铸就现代社会的生活、生存和生命的精神定力;以光照千秋的革命精神激励新时代人民群众摆脱文化认同和价值选择的困惑,抵御历史虚无主义对发展道路、理想信念、执政地位的侵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注入革命文化的“精、气、神”;不断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激发人民群众不甘落后、奋勇争先、追求进步的美好生活追求。同时,党内政治文化还通过理想信念教育、价值共识塑造、执政理念引导、作风建设等途径教育党员干部、净化党内环境,激发全体党员干部创业的热情,不断提升政治境界、思想境界、道德境界,从而强化党员政治身份的认同,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久久为功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7A88A8EC-9C4E-484D-99FC-3B99FCA897D9

(二)安全屏障:为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筑牢“防火墙”

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安全的“免疫系统”。当前,国内外敌对势力妄想使中国共产党“改旗易帜”的图谋仍然存在,习近平总书记从“三个事关”⑤的战略高度强调意识形态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提出并制定了一系列旨在维护和巩固意识形态安全的措施。从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国家安全面临新情况”[10],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必须进一步加强文化安全领域工作,再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再次强调巩固意识形态安全,中国共产党都时刻意识到防范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重要性。而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可以为意识形态安全提供有效支持。在现代政党政治中,党内政治文化认同是政党获得人民群众认同与支持继而展开政治活动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对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各种敌对势力通常都是选择在意识形态领域浑水摸鱼,企图争夺阵地、蛊惑人心。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注重解决党内成员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因而是筑牢执政党思想防线的基础,也是保障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着力点。其次,意识形态安全还需要人民群众自发自觉维护。就我国来说,需要人民群众自愿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就需要建设一种真正能体现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党内政治文化,以获得人民的普遍认同。党内政治文化的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体现在既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又积极推进党和人民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交流和互动,既关注共同利益,更注重提升共同价值。最后,意识形态安全必然需要与各种错误思潮和有害政治文化作长期斗争。当前,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普世价值”论、公民社会等错误思潮扰乱人心的伎俩仍然层出不穷,其目的都是要使我们放弃社会主义制度、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内政治文化具有为党内政治生活“塑魂”功能[11],它在正确处理主导与多元的关系、清理封建官僚主义遗毒和资本主义腐朽文化、旗帜鲜明揭露各种非马克思主義与反马克思主义错误思潮和倾向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可以说,执政党内部自我防御、自我净化的党内政治文化为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筑起了一道坚实的安全屏障。

(三)人民中心:彰显党内政治文化的价值立场

党内政治文化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内政治文化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且根本上取决于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马克思曾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12]2即文化归根到底是由生产方式决定的观念形态。因此,脱离党内政治文化生成的经济基础而空谈文化建设是无力的,经济社会发展质量的好坏、发展自信与否都对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有着直接影响。邓小平同志也曾指出革命行动离不开革命精神,“但是,革命是在物质利益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13]146。由此可见,政治文化受物质基础决定,促成党内成员政治认同生成的基本动力是人民利益的维护与实现。另一方面,党内政治文化是为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服务的文化。马克思就积极主张“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3]421,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通过社会化生产来保证社会成员日益富足的物质生活,“而且可能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14]。这些论述都表明了大力发展经济是维护无产阶级利益的途径,也是巩固无产阶级政权的现实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新发展理念下坚持民生财政导向,发挥社会政策托底保障作用,促进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脱贫摘帽,着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可见,党内政治文化不仅仅是宣传崇高的理想信念、昂扬的斗争精神,其背后也是执政党实施政治举措以保障人民合理生活需求的实践。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深刻认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所包含的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和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论逻辑和价值逻辑的统一,在此基础上准确把握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的执政使命,准确把握建设党内政治文化的任务要求。因此,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深入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现实目标,推进公平民生和高质量发展相统一,不断夯实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物质基础和动力源泉。

三、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发展逻辑

实践证明,党内政治文化是政党运行之基、生存之本,潜移默化地规范着党员行为、打造政党标识。当前,我们正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同时也正面临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找准着力点深入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显得格外重要。

(一)牢牢掌握话语权:创新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话语之维

党内政治文化作为一种精神现象和观念形态,包含着理想信念、宗旨观、价值观以及行为规范观等,本质上也属于马克思主义政治意识形态观。话语权是意识形态思想领导权的实现方式,执政党只有牢牢掌握话语权,获得维护和巩固政权的合法性,才能增强其意识形态的感召力、公信力,增强与之相应的党内政治文化的认同。

首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党内政治文化中的指导地位,是掌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的本质与核心。马克思曾鲜明地指出:“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12]207党内政治文化要获得人民群众的认可,其指导思想就要能接受人民和历史的检验,既能解释世界,也能改造世界。建党一百多年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充分检验,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充分贯彻,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充分彰显”[15]61。只有科学认识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才能深刻理解“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只有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深化涵养初心、砥砺使命的自觉,才能达到在实践中创新党内政治文化话语权的目的。其次,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要大胆吸收借鉴古今中外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强化党内政治文化的整合机制。党内政治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的特殊形态,不但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文化建设的基本精神,还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革命文化资源,大力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批判地借鉴和吸收西方政党文化中的规则意识、法治观念等合理因素。在此基础上,及时将党在政治实践中的优良传统、成功经验与典型案例进行提炼和文化符号转化,使党内政治文化焕发出更为旺盛的生命力。再次,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在掌握传统媒体话语权的同时,还要牢牢占据全媒体时代主流舆论场的阵地。党内政治文化是凝聚党心民心的精神纽带,因此,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既要适应和满足人民群众变化着的参与互动需求,主动借鉴新媒体趋于生活化、平民化、多样化等富有亲和力的传播手法,以喜闻乐见的话语体系阐述党内政治文化的核心要素,采用“接近性切入”的方法直面党务与政务中的现实命题,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共同历史记忆融入政治文化传播中,做到“搭天线”与“接地气”相结合。要加强对大众媒介传播中的价值取向规制,防止对党内政治文化碎片化、快餐化、娱乐化传播,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网络政治舆情风险,提高党内政治文化传播的时、度、效。7A88A8EC-9C4E-484D-99FC-3B99FCA897D9

(二)坚持自我革命:努力营造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

“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是党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历经百年沧桑更加充满活力的成功秘诀。”[16]中国共产党有善于求变求新、敢于自我革命的优良传统,也是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最大特色。一是自我革命捍卫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有助于实现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质上要求具有先进性和纯洁性,但是这种先进性和纯洁性并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尽管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取得历史性、开创性成就,但在艰巨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面前,党内思想不纯、政治不纯、作风不纯等问题还未得到彻底解决,一些发展中的新问题新情况不时出现。因此,只有保持强烈的自我革命精神,中国共产党才能在各种风险挑战中敢于进行刀刃向内、刮骨疗毒,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把“两个确立”落到实处,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以钉钉子精神打好正风肃纪持久战,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提供坚强主体。二是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本身就是一场修复党的肌体、增强抵抗各种风险免疫力的自我革命,需要发挥自我革命精神推动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党内政治文化不仅需要同来自内部的如圈子文化、好人主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不良现象作斗争,还要与来自外部的各种错误思潮作斗争,不断改正错误,纠正偏差,保证肌体健康。因此,要以“直面矛盾、刀刃向内”的政治勇气、“勇于探索、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崇高追求推动自我革命,不仅要同官本位思想、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文化作斗争,还要与各种腐蚀党的肌体的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普世价值”论等错误思潮作斗争,切实在文化传播领域抢占制高点,在规章制度建设方面增强党内“显规则”的约束力,从而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10]26。三是自我革命精神与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是一致的。自我革命的最终目标是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继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党仍然面临着“四大考验”“四种危险”,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将党内政治文化中的精神品质融入到自我革命之中,通过纲领章程、理想教育、方针政策、价值感召、情感激励等形式,不断发挥党内政治文化的熏陶、感染与激励功能,筑牢党员干部心底的“压舱石”,拧紧党员干部思想的“总开关”。因此,自我革命需要通过开展政治教育、党内政治文化熏陶、完善政治机制、优化政治生态等方式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觉悟,坚决同一切弱化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现象作斗争,确保党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

(三)实行刚柔相济:坚持党章党规硬约束与党性软约束的统一

以党章党规为基础的规矩、纪律是党内政治文化运行的重要载体和制度化形态。一方面,要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完善规范、健全制度、扎紧制度笼子”[17],切实用法规制度管党治党,提高依规治党水平。另一方面,要积极倡导党员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完善的党性修养,通过一刚一柔同向发力,规制党内政治生活和党员干部行为不偏离正常轨道。

在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中,党内法规制度不仅是党内政治文化在实践向度的具体体现,党章党规的刚性约束也是党员行动的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下大气力建制度、立规矩,更要下大气力抓落实、抓执行,坚决纠正随意变通、恶意规避、无视制度等现象。”[18]近年来,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建设加快推进,目前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15]37。据统计,截至2021年7月1日,全党现行有效党内法规共3615部[19]。这些党内法规制度的推行,增强了广大党员的法规意识、制度意识和纪律自觉,使法治精神贯穿到党内政治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进一步净化了党内政治文化发展环境。与此同时,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一种党性实践,是以党性修炼来发挥道德约束的价值引领作用,达到以文化人的效果。党性是党内政治文化的底色,是保持黨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内在基因。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必须在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中不断加强。”[20]将党性修养称之为“软熏陶”,主要指党性是党员理想信念、宗旨观念、政治立场和道德修养的集合体,党性修养是通过党员在政治生活中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完善、自我修炼达到的自我净化、自我提高。党的十八大以来,无论是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到“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还是录制和播放《永远在路上》《打铁还需自身硬》《从胜利走向胜利》《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等等专题片(纪录片),党内政治文化建设通过利用各类党性教育基地和文化载体加强对党员干部进行教育和熏陶,不断培厚了良好政治生态的土壤。同时,对于党内存在的弄虚作假、懒政怠政、拉帮结派等无视政治纪律、破坏政治规矩的现象,要进一步弘扬忠、公、实、清、正、廉等价值观,强化党内政治文化中尽职、廉洁、务实等文化因子,旗帜鲜明抵制和反对庸俗、腐朽的不良政治文化。另外,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统一和一致的,因而要切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决防止和反对个人主义、本位主义、好人主义,正确处理公与私、义与利、是与非、正与邪、苦与乐的关系,时刻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挺在最前面,切实在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完善自我,使党员个体的价值取向与党的主流价值观念保持一致,通过强化党性修养压缩和清除消极病态文化的生存空间。

总之,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能够在各种主义交织、思潮混杂的纷繁复杂环境中,既没有被各种旧文化旧思想所压制,也没有被西方意识形态霸权所征服,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涵养有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当前,党内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问题尚未得到彻底解决,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依然十分严峻,为此,必须坚定不移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切实遵循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内在规律,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着力涵养风清气正、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生态,从而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7A88A8EC-9C4E-484D-99FC-3B99FCA897D9

注释:

①源自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爱国故事。

②摘自1842年8月林则徐被充军去伊犁途经西安告别家人时写的诗《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③“民贵君轻”是孟子提出的社会政治思想,是孟子仁政学说的核心。

④“为政以德”是孔子提出的为政思想。

⑤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参考文献:

[1]洪向华.党内政治文化——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成功的基因[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149.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99.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列宁.列宁全集:第三十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215.

[5]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民主生活会强调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勇于担当作为以求真务实作风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8-12-27(1).

[6]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档案馆.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第九卷[A].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0:368.

[7]李军.传统文化与国家治理现代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162.

[8]王东.作为党内政治文化源头和“集体记忆”的革命文化[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2):7-8.

[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10]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7-8.

[11]辛鸣.论党内政治文化[N].北京日报,2017-01-16(13).

[12]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46.

[1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411.

[15]《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学习辅导百问》编写组.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21.

[16]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N].人民日报,2022-01-21(4).

[17]张荣臣,蒋成会.加强党的政治建设[M].北京:国家行政管理出版社,2019:162.

[18]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89.

[19]中共中央办公厅法规局.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体系[N].人民日报,2021-08-04(1).

[20]人民日报社评论部.“四个全面”学习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249.

责任编辑韦荣锋7A88A8EC-9C4E-484D-99FC-3B99FCA897D9

猜你喜欢
党内政治文化新时代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
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路径创新
用党内政治文化涵养良好政治生态
重构政治生态的着力点: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